王文静 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滨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天津 300280)
内容提要: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有较高的病死率,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发展以及饮食习惯不健康等情况下,胃癌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长期以来,受到生活习惯、经济因素等影响,定期参与健康体检与恶性肿瘤筛查人员较少,致使较多恶性肿瘤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对早期胃癌的及时发现有助于尽早对胃癌患者实施治疗,保证患者预后,提高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目前,胃癌检查中可选择的方法较多,比如实验室检查、CT影像学检查、上消化道造影、胃镜检查等,其中胃镜是目前胃癌诊断的首选方法,在胃癌诊断与治疗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目前胃镜在早期胃癌诊断方面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主要结合国内相关文献报道中对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相关分析,以期更好地指导以及促进胃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胃癌是一种发生在胃部的恶性肿瘤疾病,属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之一,也是发病率最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1]。从胃癌相关研究资料分析可知,胃癌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如南方地区胃癌发病率较低,而东部地区、西北地区胃癌发病率较高,可能与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等有关[2]。胃癌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在不断提高,从胃癌五年生存率方面分析,进展期胃癌一般在20.00%~40.00%,但如果患者为早期胃癌,则可提高到80.00%~90.00%,即早期胃癌检出率的提高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复发率、联合放化疗等比例也都会下降[3]。从社会层面分析,可提高各类医疗资源的科学使用,从患者角度分析,可减轻医疗负担,由此可见,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至关重要。本文结合胃癌应用内镜诊断的相关技术,旨在不断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以期更好地指导胃癌治疗,现就有关内容综述如下。
胃镜对可疑早期胃癌患者诊断中,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比如受检者需要常规禁食禁饮10h,减少食物等对胃镜下观察的影响;虽然胃镜检查属于微创操作,但是也会存在创伤,因而在检查前10min需要口服局部麻醉药物,并做好检查注意事项等告知,让患者对整个检查有初步了解[4]。
胃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需要规范整个检查流程,胃镜进入食管后,应按照顺序进行观察与分析,包括食管、贲门、胃底、胃体、胃角、胃窦、幽门、十二指肠。需要注意的是食管上段、贲门、胃体属于容易出现漏诊的区域,胃镜检查中应仔细观察,保证患者胃体大弯侧黏膜充分暴露,减少胃癌漏诊情况。胃镜下观察不同患者胃部黏膜形态、胃部不同部位有无肿块、溃疡等,对高度怀疑恶性病变区域在胃镜下活检,对活检组织实施病理诊断,最终给出胃镜诊断胃癌结果。从早期胃癌应用胃镜诊断研究方面分析,胃窦部、胃角处、胃体部、胃底等都容易发生胃部癌变[5];胃癌的形态方面,进展期胃癌因为病情严重,表现出溃疡性病变、隆起型病变,早期胃癌因为病情较轻,表现出平坦型,这些都是胃镜诊断胃癌的重要依据。
超声内镜检查是同时利用超声波、内镜对早期胃癌实施诊断,检查中可通过内镜将超声导入胃部腔内,便于超声波接近整个胃部实施超声检查。借助超声检查方法能够近距离观察早期胃癌的浸润深度,观察有无病变的淋巴结转移,能够为不同早期胃癌的病理分析提供依据,也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重要方法,指导确诊早期胃癌患者的及时治疗。
按照目前超声内镜在胃癌方面的应用,健康人体通过超声内镜检查后,胃黏膜可存在高回声、低回声、高回声、低回声、高回声5层回声结构,这些回声表现与胃黏膜中黏膜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浆膜层等结构层变化有关。胃癌患者采取超声内镜检查后多表现为低回声,同时回声出现中断、不规则等,对早期胃癌患者而言,超声内镜检查中,病灶主要局限在第三层高回声内。超声内镜检查可见病变区域呈现出不规则,且为低回声[6];黏膜层结构、黏膜下层结构都发生变化,如厚度增加、结构紊乱、结构破坏等;原本为低回声的第二层、高回声的第三层也发生改变,如回声不均匀、结构隆起等。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通过超声内镜有较高的鉴别价值,根据浸润深度判断肿瘤病变发展情况,也是进行病理分期以及进展期胃癌治疗方案确定的重要依据[7]。早期胃癌患者应用超声内镜检查中,病灶形态会影响到早期胃癌诊断检出率,如隆起型早期胃癌检出率较高,而溃疡性胃癌的检出率相对较低。不同部位的病变也会影响到超声内镜检查结果,胃窦部肿瘤应用超声内镜检查容易出现漏诊,但是胃体部的恶性肿瘤早期检出率则较高。当然超声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方面,还需要考虑超声频率的选择、仪器设备、医务人员工作经验等。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方面也可参照超声内镜检查结果,这是因为健康人体内的淋巴结经过超声内镜观察,回声均匀,边界条件清晰,存在低回声结节,圆形或者椭圆形。当淋巴结经超声内镜检查后,如果是低回声或者不均匀回声、病灶形态为圆形、病变部位与淋巴结回声相同者,大多数情况下都已经出现了淋巴结转移。通过超声内镜如果发现病变浸润范围较大、深度较深且有淋巴结转移,多提示患者出现了早期胃癌的远处淋巴结转移。普通胃镜检查后怀疑为胃癌患者,而活检结果为阴性者,可对患者实施超声内镜检查,有利于发现可能出现的早期胃癌漏诊。针对部分早期微小胃癌病灶,可通过超声内镜引导,通过针吸活检方法发现病变,降低漏诊率。超声内镜除了用于早期胃癌诊断外,还能指导部分患者的早期胃癌治疗,通过超声内镜切除病变,尤其是电子超声内镜的发展使得早期胃癌检出率不断提高。
早期胃癌在胃镜诊断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根据内镜下观察到的病变特点做出诊断,但是人的肉眼观察范围有限,可能无法发现病变、病变范围、病变形态等一些关键性信息,引起早期胃癌诊断中出现漏诊。近年来色素内镜诊断方法得到重要应用,并在消化道早期癌和表浅癌诊断方面得到重要应用。
色素内镜是在对早期胃癌检查中,通过选择胃黏膜等喷洒色素物质,依靠颜色增强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便于从立体角度发现早期微小病变,更好地显示早期胃癌病灶的范围、大小等信息,便于诊断人员通过肉眼发现异常,进而在可疑病变区域活检,为早期胃癌诊治提供依据。与普通胃镜相比,色素内镜对早期胃癌中的微小病灶检出率较高,也是早期胃癌与相关胃部良性病变鉴别的重要依据。色素内镜检查中配合色素显示与内镜放大观察,能够发现常规内镜检查中无法发现的微小病变,如可见胃小区凹凸不平、扁平隆起、黏膜肥大等异常,对异常区域取样活检具有较高的早期胃癌诊断准确率。相关研究也证实了色素内镜较普通内镜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更高[8]。
早期胃癌在胃镜检查中,对内镜的放大作用有较强的依赖性,放大内镜能够在普通胃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放大倍数,放大内镜可提高胃部检查中对血管、胃小凹、胃部黏膜形态等显示。医务人员在胃镜检查中获取的信息增多,更清晰地发现一些胃部异常变化,根据胃黏膜、胃部结构等变化作为早期胃癌诊断的依据。不仅如此,不同早期胃癌在不同分化程度下的颜色也有不同,放大内镜可发现颜色方面的不同,如颜色较红的多为分化较好的病变黏膜,而白色则为分化不好的病变黏膜[9]。有资料对胃癌患者实施放大内镜检查分析,并指出放大内镜下早期胃癌存在三种不同的形态,如高分化肿瘤病灶形态规则,但是较正常胃黏膜有更小的小凹;部分早期胃癌存在不规则形态的小凹;部分低分化早期胃癌较模糊,微小形态消失。放大内镜下能更好地显示胃癌微小结构、微血管,为早期胃癌病理分型提供依据,对指导患者早期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0]。
近年来早期胃癌诊断中随着放大内镜的逐步应用,放大内镜与色素染色联合在早期内镜诊断中也得到重要应用。早期胃癌诊断中通过放大内镜并在检查区域喷洒醋酸、肾上腺素等,通过显色作用,更好地显示出病变区域,配合放大内镜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部分研究指出不同分化程度肿瘤在喷洒相关色素后,病灶黏膜变化时间会有不同,通过这种变化可辅助鉴别早期胃癌的分化程度,为早期胃癌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近年来,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内镜窄带成像技术与放大内镜技术、色素内镜与放大内镜技术等在早期胃癌诊断方面也有应用,其可将不同方法结合,依据不同方法的优势,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应用中通过滤光器去除光源的宽带光谱,仅保留窄带光谱进行早期胃癌诊断,其在检查中可显示病灶轮廓、腺管结构、黏膜微血管等,在癌前病变、早期胃癌诊断方面都有重要应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癌前病变、早期胃癌诊断方面应有效判断胃黏膜上皮形态变化、黏膜血管改变情况,较普通内镜对早期胃癌检查获取资料更多,且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应用中还能够根据染色病变位置提高对早期胃癌诊断准确率,尤其是在早期凹陷型胃癌诊断方面,胃镜窄带成像技术更具有优势,可更好地显示出微血管形态。分化型胃癌的微血管形态一般较规则,接近于正常情况,而未分化胃癌在检查中可见微血管形态呈现出不规则形态,多为螺旋状。通过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进一步作为早期胃癌有无分化的依据,同样是确定患者治疗方案以及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
李鹏[11]指出窄带成像联合放大胃镜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方面有重要应用,较普通内镜对早期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准确率、特异性以及灵敏度更高。张金宝等[12]指出放大胃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较双焦距胃镜诊断符合率、准确率更高,在早期胃癌诊断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当然不同内镜检查方法在早期胃癌诊断、癌前病变筛查等方面有不同操作以及仪器设备要求,这些都是在具体应用中需要考虑的。
早期胃癌使用胃镜诊断后,除了可直接获取活检组织并用于病理诊断外,通过胃镜检查能够确定出早期胃癌的病变部位,并综合检查所见完成对不同胃癌的早期分类。早期胃癌使用胃镜检查中结合具体表现不同可分为浅表型、隆起型以及凹陷型,这些都是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的关键。如果早期胃癌使用胃镜检查后,发现病变边界整体较清晰,不存在凹陷、隆起,病变局部存在颗粒性黏膜变化,黏膜呈现出红色,通过获取病理组织后,病变部位可出现,此类属于浅表性胃癌。如果使用胃镜检查中发现病变部位出现了隆起改变,病灶边缘均匀性较差,整体较混乱;可见颗粒状或者结节状改变,同时改变不规则,可见分叶状、菜花状病变,通常属于隆起型胃癌。如果早期胃癌使用胃镜检查,病变表面有凹陷,并延伸到黏膜下,不过并没有超过黏膜,病灶边缘呈现出不规则,出现黏膜颜色的变化,此类属于凹陷型胃癌。结合胃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可更好的分析并区分不同胃癌类型,从而更好的指导不同早期胃癌的根治性手术方案确定,保证病灶的有效切除,降低患者后续复发率。
总之,内镜技术的发展使得胃癌的诊治呈现出微创特点,内镜下胃部检查,能够直观看到胃部的形态变化,作为判断病变的依据。目前有多种内镜检查方法可用于早期胃癌、癌前病变的检查与诊断,且不同方法各有优势与不足。如部分内镜检查技术较高端,基层医院等不具备诊断条件,也不适宜大范围推广应用。内镜在胃癌诊断中还能够根据检查情况获取病变组织的活检组织,依靠病理活检进一步诊断。视情况可将不同内镜检查方法结合到一起,为早期胃癌患者诊治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