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枫,朱平军,李文华,王泽仁,袁文菊,宋东亮*
(1.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2.周口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小反刍兽疫(PPR),俗称羊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的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临床症状以高烧、口炎、腹泻、呼吸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烈性接触性传染病,山羊与绵羊最为易感,山羊临床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于绵羊,在水牛中则表现为亚临床感染。一般成年羊感染之后的发病率与致死率相对较低,而羔羊感染时的发病率通常高达8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规定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也是全球计划根除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目前河南省使用的小反刍兽疫疫苗是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国药集团扬州威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研发的小反刍兽疫、山羊痘二联活疫苗(clone9+AV41株),于2018年4月取得新兽药注册证书,已在河南、内蒙古、山西等多省区推广使用,冯艳风等研究结果表明,该疫苗免疫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较强的免疫效果。
郝玉青等研究结果表明,1倍剂量与2倍剂量的接种,二者之间的免疫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说明含有的病毒量足以刺激机体产生合格的免疫抗体,非特殊情况下不必加大使用剂量。
由于不同疫苗的免疫学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接种方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不正确的接种方式会造成免疫效果不佳,甚至会造成免疫失败。严斯刚等研究表明,山羊采用皮下注射的接种方式,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水平持续时间长、临床免疫效果高于肌肉注射。
羔羊通过哺食母乳而获得一定的母源抗体,致使羔羊在一定时期内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然而母源抗体则是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郝飞等研究结果表明,羔羊母源抗体会中和接种的小反刍兽疫疫苗,造成羔羊免疫效果不佳,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造成了严重的干扰。羔羊小反刍兽疫抗体持续期限多为1~3个月,少数羔羊4个月还能维持较高的抗体水平。由于不同养殖场小反刍兽疫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差异性较大,羔羊首免小反刍兽疫疫苗的日龄还没有统一标准,多数养羊场羔羊首免时间为45~60日龄。因此,建议在实际生产中,根据羔羊母源抗体水平适时调整免疫程序,科学选择首次免疫时间。
高睿等研究结果表明,成年母羊小反刍兽疫免疫19个月之后,抗体阳性率依然高达93.3%,但个别养殖场抗体水平持续期限不足12个月,因此建议,在实际生产中成年羊只可采取1年1次免疫的程序。
抗体监测是科学制定免疫程序的必要手段,不同的检测方法对结果的影响尤为重要,郝玉青等对比阻断ELISA、间接ELISA和胶体金卡3种检测方法进行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胶体金抗体阳性率较低,准确率和敏感性均较差,间接ELISA抗体阳性率较高,准确率和敏感性较佳。因此胶体金检测方法只可作为临床早期初步诊断,而ELISA方法则适合作为养殖场免疫抗体监测评估的重要手段。
广大养殖场应全面提高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树立生物安全意识,在实际生产中注重相关措施的落实与执行;加强养殖场羊只抗体及环境的监测,根据监测数据科学制定免疫程序,同时根据病原学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并清除相关疫情隐患;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科学配比饲料,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