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腹泻疾病的治疗措施研究

2023-01-03 13:37李三吓
河南畜牧兽医 2022年8期
关键词:坏死性轮状病毒补液

李三吓

(蔚县农业农村局,河北 蔚县 075700)

猪腹泻疾病是生猪养殖期间的常见疾病,其危害严重,极易影响生猪健康,导致生猪发育受限甚至死亡。对此,为了保障养殖效益,养殖户要加强对猪腹泻疾病的防治,避免腹泻疾病带来的危害与损失。其中,猪腹泻疾病的常见类型有传染性肠胃炎、坏死性肠胃炎,而轮状病毒感染、猪痢疾等也会导致生猪腹泻。在治疗时,相关人员要明确猪腹泻疾病的病因,分析是否存在传染因素,以此对症治疗。在治疗猪腹泻疾病时,可采取综合性治疗与针对性治疗,治疗方式分为补液、灌肠、营养治疗等多种方式。在治疗期间,要结合病猪的具体情况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控制疾病加重。

1 猪腹泻疾病的常见类型分析

1.1 传染性肠胃炎

传染性肠胃炎是猪腹泻疾病的主要类型,高发季节为冬春季。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原为胃肠炎病毒,为RNA型病毒,可存活于病猪的各个器官内,其中空肠或肠淋巴结中的病毒含量最高。胃肠炎病毒的耐热性不强,56~70 ℃均可杀灭,而在4 ℃左右,病毒依旧具备传染力。其中,仔猪是传染性肠胃炎的高发群体,对其后续发育具有不利影响。当生猪感染传染性肠胃炎后,会出现以下主要症状:一是生猪呕吐、脱水、进食量减少,同时存在喷射性腹泻问题;二是患病猪的粪便气味恶臭、颜色为黄白色。当解剖病死猪时,其肠道内壁处于透明状,观察病死猪的胃壁可见明显溃疡,肠道内有不同程度的黄色物质、呈泡沫状。在对传染性肠胃炎病死猪的尸体进行抗体实验时,其肠胃内部有病毒抗原。

1.2 猪坏死性肠炎

猪坏死性肠炎的主要病菌为C 型魏氏梭菌,病菌呈椭圆形,无运动,根据毒素可分为5 个血清型,其中C 型菌株会产生该病的主要毒素,即β毒素,此病菌需要在90℃以上才能杀灭。猪坏死性肠炎与养殖密度具有一定关联。当养殖场中的生猪数量过多、过于密集,就容易出现生猪坏死性肠炎问题。同时,在运输生猪时,若运输时间过长,也有可能导致生猪出现坏死性肠炎,或存在亚临床型肠炎问题。其中,当生猪患上急性肠炎后,其粪便颜色为沥青色,粪便质地也与沥青状态相同;而慢性肠炎的患病猪,其粪便稀软、多为稀糊状。在解剖坏死性肠胃炎的病死猪尸体时,可见病死猪的肠黏膜厚度增强,其小肠上皮细胞数量比正常状态下更多。此外,在检测病死猪粪便中的细菌时,可以根据相关情况判断是否为坏死性肠炎。

1.3 轮状病毒导致的腹泻

轮状病毒至少存在4 个毒株,且类型不同,各毒株之间的交叉性较强,因此仔猪会同时感染多个毒株。轮状病毒可存在于所有猪群中,因此只通过粪便检测病毒远远不够,而大肠杆菌、魏氏梭菌等,也容易导致生猪感染轮状病毒病,从而出现腹泻问题。因感染轮状病毒出现腹泻时,病猪的腹泻情况比较严重,且容易脱水。轮状病毒腹泻的高发季节为冬春季,其中属仔猪感染轮状病毒的概率最高,且具有一定的致死率。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仔猪感染轮状病毒腹泻的死亡率较高,多因脱水引起,若出现大肠杆菌等继发感染,死亡原因多为血毒症。在解剖病死猪尸体时,可见其胃部存在不同程度的白色乳状物,且病死猪的肠壁变薄,多为透明状。在检测病死猪的粪便时,可根据检测情况判断是否为轮状病毒感染。

1.4 猪痢疾

猪痢疾也会导致病猪腹泻,其高发季节为夏季与秋季,其中属3 月龄左右的仔猪最易感染。猪痢疾又称作血痢或黏膜出血性腹泻,致病原为猪痢疾密螺旋体,属于较为严重的腹泻疾病。猪痢疾主要通过粪便传播,当健康猪接触患病猪后,就容易感染病原。猪痢疾病原在粪便中的存活能力较强,在0~10 ℃可存活48 d,但在高温条件下的存活时间较短。当生猪患上猪痢疾后,主要症状有进食量减少、食欲较差、粪便颜色为黄灰色。若养殖户未及时发现猪痢疾,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患病猪极易出现水泻症状,其体型逐渐消瘦。在解剖病死猪的尸体时,可见其肠黏膜极为褶皱,且出血情况严重,肠胃内部有不同数量的内容物。

2 猪腹泻疾病病因分析

2.1 非传染性因素

在生猪养殖期间,非传染性腹泻多发于仔猪。同时,非传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因可分为三点:一是仔猪在夏季的饮水量过多,由于气温较高,在过量饮水下,导致仔猪的胃酸被过度稀释,不能杀死胃部的细菌,容易出现肠道感染等问题,进而导致仔猪腹泻;二是仔猪的免疫功能低下,其发育情况不良,导致病菌抵抗力较差。同时,当仔猪断奶时,也容易出现应激性腹泻,可能因饲料或母仔分离引起,也比较常见;三是仔猪缺乏充足的营养,当仔猪在发育期间未摄入足够营养时,也会导致肠胃功能下降,容易出现腹泻问题。

2.2 传染性因素

传染性腹泻的致病菌为各类细菌,如仔猪患上白痢、感染魏氏梭菌等。通常情况下,白痢的高发群体为3 周龄左右的仔猪,在发病后其粪便气味恶臭,且质地稀薄或为水样粪便,粪便颜色多为白色或乳白色。此外,魏氏梭菌感染与养殖环境恶劣具有一定关联,如母猪乳头感染、发炎时,在哺乳时就会将细菌传染给仔猪。

2.3 环境因素

在猪养殖期间,若饲养员未合理饲喂、饲料配比不合理,也会导致生猪腹泻。此外,恶劣的养殖环境也是提高生猪患病概率的重要因素。若养殖密度不合理、卫生情况不良,就会孳生病原,导致生猪患病。

2.4 应激因素

应激反应也是引起猪腹泻疾病的主要因素。具体而言,当养殖环境温度骤变、饲料配比不均衡或成分突然更换等,会导致生猪不适应从而出现机体反应。同时,在长期运输下,生猪也会因不适而出现应激反应。此外,在寒冬或酷暑天气,温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若养殖户没有重视气温变化,及时做好预防措施,或没有准备保温垫等,都会增加猪腹泻的概率,在应激下诱发其他疾病。最后,饲喂不合理容易降低生猪的免疫力,增加其感染病菌的风险。

3 猪腹泻疾病综合诊断、治疗措施

3.1 传染性肠胃炎治疗

在治疗生猪腹泻疾病时,要加强体液补充,避免生猪出现脱水问题。其中,可采取多种体液补充方式,如使用安维糖静脉补液、口服补液等。期间,还可以准备抗菌素,如口服氯霉素。在饲喂管理工作中,养殖户要确保水源干净,可以在水源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或其他营养成分,如氯化钠、葡萄糖等,一般情况下,每1 000 ml 水可以加入3.5 g氯化钠,葡萄糖的量为20 g左右,在调配后喂服生猪。此外,可使用鞣酸蛋白片抑制病猪的肠胃蠕动速度,以此有效控制腹泻症状。需要注意的是,相关人员还要检查、消毒母猪的乳头,可以准备0.02%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在擦拭干净后,挤掉母猪的前几滴乳汁,以此避免仔猪吸食乳头时感染病菌。最后,可以准备适宜的抗生素,如沙星类药物,避免生猪出现继发感染问题。同时,可通过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的方式,避免患病猪出现不同程度的酸中毒问题,在注射时根据生猪的体质量控制注射量。

3.2 坏死性肠炎治疗

在诊断猪坏死性肠炎时,需要根据病猪的实际症状加以判定,通常结合临床症状即可诊断为坏死性肠炎,但想要准确诊断需要进行实验室检验。在检验时,相关人员需要采集病猪肠部炎症最明显的一段,需要结扎处理,避免内容物外流,随后准备盐水稀释内容物,在多次过滤后进行样本试验。在确定菌种类型后,需要进行中和试验,随后将试管溶液注入小白鼠体内,观察其死亡情况,判定致死菌型是否为B、C、D型。

在治疗坏死性肠炎时,应优先选择长效类抗生素。其中,可使用盐酸头孢噻呋进行肌肉注射,每3 d 注射1 次,共注射3次。当发现患病猪出现便血症状时,可以准备补血针进行肌肉注射。在为生猪补充体液时,需要选择益生菌或维生素,以此加快病猪肠道黏膜的修复速度,保证病猪肠道内的菌群平衡,降低对肠道的刺激,避免坏死性肠炎病情加重。

3.3 轮状病毒腹泻治疗

诊断轮状病毒腹泻时,需要区分传染性胃肠炎或呼吸综合征病毒。可以通过PAGE 检测健康仔猪与腹泻仔猪的粪便,观察仔猪的肠壁是否受损。在解剖仔猪尸体时,需要收集十二指肠、盲肠等部位的切片,随后将其放置在福尔马林盐水中,经过显微镜观察是否存在绒毛萎缩症状,即可判定是否为轮状病毒感染。

在治疗轮状病毒腹泻时,要高度重视体液补充。此外,轮状病毒腹泻不具备特效疗法,需要相关人员提高病猪的免疫力,以此加快病情恢复。同时,可以准备电解质代替牛奶,为病猪提供必需的甘氨酸与葡萄糖。期间,还可以在水中加入葡萄糖、柠檬酸、无水磷酸钾等,在稀释后供病猪自由饮用,1 日2 次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应结合病猪的实际情况对症治疗,若病猪腹泻极为严重,可以使用收敛止泻剂,还需使用抗生素避免病猪出现继发感染。针对日龄较大的仔猪,在治疗时应停止补料,待病猪逐渐好转后再进行补料。最后,可以注射重组猪干扰素,需要准备盐水进行稀释处理,随后进行肌肉注射,1 日1 次,结合病症连续注射3~5 d,若病情严重可延长治疗疗程。

3.4 猪痢疾治疗

在治疗猪痢疾时,可选择高效类药物及时控制病情,如痢菌净、四环素等。在使用痢菌净时,应合理控制浓度,通常使用5%的痢菌净进行静脉注射,1 日1 次即可,连续注射2~6 d,可以有效控制猪痢疾,降低其复发概率。此外,在使用各类药物时,相关人员要采取轮换的方式,避免长期使用同种药物增加抗药性,降低治疗效果。

3.5 综合治疗措施

在综合治疗时,主要有补液、灌肠、营养治疗等多种方式。首先,进行补液治疗时,治疗人员要考虑体液是否平衡,应明确补液规律,选择符合病猪病情的补液方式,以此提高治疗效果。在进行口服补液时,需准备盐溶液,避免病猪脱水,此种方法比较有效。而进行腹腔补液时,对不能正常饮水的仔猪更为有效。此外,静脉补液需要准备药物进行快速补液,可以起到抗感染的效果,属于常见的补液方式。其二,在进行灌肠时,需要将药液推送到病猪的结肠内,通过此种方式,帮助病猪排便,加快排气速度,通过肠道给药,加快病情恢复。其三,在营养治疗中,由于病猪进食量减少、腹泻频繁,导致其体内缺乏充足营养,因此可采取营养治疗的方式加强病猪的食欲。期间,可在水源中加入维生素,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帮助患病猪恢复正常饮食。

3.6 综合预防措施

除了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养殖户还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从根本上降低生猪的患病概率。首先,养殖户要坚持引进健康猪,若引进患病猪,会增加病菌传播概率,导致其他健康猪患病。在引进仔猪时,要避免从患过猪腹泻疾病的养殖场购入,在引种后要做好隔离处理,待生猪无任何异常后再进行混养。其中,针对患病后痊愈的病猪,为避免体内仍旧存在病原,要加强隔离措施,避免粪便中含有病菌导致其他健康猪患病。其二,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卫生清洁,做好饲料与水源管理,定期消毒。同时,养殖户要保证猪舍空气新鲜、环境干燥,可以使用石灰水消毒猪舍,或使用百毒灵擦拭猪体。若使用化学消毒液,要合理用药,注意用药时长,避免影响生猪健康。当猪群排便后,养殖户要及时清理粪便,避免吸引蚊蝇携带病菌。其三,养殖户要加强营养管控,仔猪与生猪的腹泻率与饲料喂养情况息息相关。若饲料配比不均衡,极易导致生猪抵抗力下降,从而感染各类疾病。因此,养殖户要加强饲料管理,避免生猪进食霉变饲料,还要结合生猪的生长日龄合理搭配,保证生猪营养充足。其四,养殖户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生猪的抵抗力,切实降低患病概率。其中,养殖户可使用三联弱毒疫苗,加强生猪的抵抗力,避免生猪患上各类腹泻疾病。在免疫时,要根据生猪的实际情况,注意免疫时间与免疫次数,以此充分发挥疫苗的使用效果。最后,养殖户要定期开展猪群保健,在疫病高发季节做好药物预防。

4 小结

综上所述,猪腹泻疾病比较常见,其类型繁杂、病因多样化,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实际症状、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在治疗时,相关人员要明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补液、口服补液、营养补给、灌肠等。同时,养殖户也要加强重视,在日常养殖中定期检查生猪的发育情况、生长状态,一旦发现生猪腹泻,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其中,针对传染性腹泻,养殖户要及时隔离患病猪,避免其他生猪感染。最后,养殖户要做好疫苗接种,这也是防治猪腹泻疾病的重要措施,可以降低生猪的患病概率,保障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坏死性轮状病毒补液
早期液体复苏不同补液速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牛坏死性鼻炎的诊断和防治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谷氨酰胺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肠穿孔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昆明地区1570例轮状病毒感染住院患儿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
儿童秋冬季应注意防轮状病毒感染
说一说轮状病毒疫苗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