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贵宾
(黔江区小南镇人民政府农业服务中心,重庆 409000)
大豆玉米套种,主要是指在玉米成长的中后期阶段,在玉米植株间种植2~3行的大豆,以获得玉米和大豆两类作物的双重丰收,是一类创新型的农作物种植模式,可适应我国现代农业的实际发展需要,同时种植过程较为便捷,种植效率较高,具备较强的抗旱优势。近年来,其种植规模越来越大,经过全国各个地区的推广试验,已获得十分可观的增产增收效果。但如果要保障两类作物获得双丰收,就需要完善玉米栽培技术,提升其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本次试验选择地点为重庆市农科院试验基地,土壤为紫色,肥力中等水平,具备较强的本土代表性,玉米品种选用的为成单30,大豆品种选用的为南豆12。
当前试验使用的为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A1组的玉米种植宽行为70 cm,窄行为30 cm,在玉米宽行内套种2行大豆。A2组的玉米种植宽行为110 cm,窄行为30 cm,在玉米宽行内套种2行大豆。A3组玉米种植宽行为160 cm,窄行为40 cm,在玉米宽行内套种2行大豆。每个处理种连续2带,每带长4 m。
播种过程中,玉米密度为4.7万株/hm2,大豆密度为9.8万株/hm2。玉米的播种时间选择在3月下旬,大豆的播种时间选择在6月9日。玉米生长前期主要施底肥,尿素使用为270 kg/hm2,同时过磷酸钙为675 kg/hm2、氯化钾为150 kg/hm2。在玉米生长到大喇叭口期之后,需要追肥,追施尿素为270 kg/hm2;大豆底肥施过磷酸钙525 kg/hm2、氯化钾60 kg/hm2,追肥需要依照田间长势情况,在初花期时,撒施尿素75 kg/hm2,田间管理为一般管理方法。
首先是带宽比对其产量的影响,通过试验数据研究表明,带宽比越低玉米产量越高,但大豆产量将下降。在3个带宽处理中,A3处理的复合群体产量为10 346.5 kg/hm2,比其余2个处理分别增产12.46%、17.24%,增产效益十分明显。
其次是不同熟期玉米套作大豆的产量情况,试验数据表明,大豆套种玉米的时间越早,受荫蔽时间就越长,出现大幅减产的现象就越为严重。
最后是不同密度针对玉米套种大豆的综合产量及效益带来的影响。通过数据研究表明,密度越大玉米产量就越高,同时,大豆产量也将得到明显增加。玉米产量相较于其他两组,将增加30%左右,大豆产量相较于其他两组将增加70%左右,而群体产量和效益也可得到明显增加,达到12 276 kg/hm2。
对于农作物的种植来说,光能的综合利用率除了取决于种植农作物的叶片面积大小、叶片中的叶绿素综合含量,与种植农作物的植株总数、叶片的倾斜角度以及叶片面积指数,还有农作物的种植模式,都有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大豆玉米展开套种种植,可以进一步增加太阳的辐射综合利用比率,相较于单一种植玉米或者是单一种植大豆,太阳辐射的综合利用率可增加15%~20%。将大豆和玉米同时种植在同一面积中,通过玉米和大豆的高差比,可构建出通风又透气的“走廊”,在形成该“走廊”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促使二氧化碳的供应得到增加,另一方面光线也可以直接照射在高科作物,也就是玉米的下部。同时,由于大豆的矮小,田间的漫反射光也将得到全方位的增强。除此之外,农作物在展开光合作用时,一般需要的光为长波光,早上和晚上的光相较于中午来说长光波更多。通过大豆玉米的套种栽培,可增强光照,同时光照质量较好,创造出了更多增产增收的外部有利条件,可优化光能的综合利用率[1]。
通过大豆和玉米之间的套种种植,可以将传统的大面积单一种植玉米、单一种植大豆,改变为地头边垄种植,通风、透光性更强,二氧化碳的供给量也得到了全方位增强,光照的综合运用比例将会得到显著提升,可进一步提升大豆和玉米的生产总量,发挥出玉米的增产优势。同时,通过进一步挖掘玉米增产潜力,也可以促使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得到改善。在种植玉米和大豆时,玉米的植株高度相较于大豆更高,通过玉米植株的种植,变为大豆田间的防风带,有效降低了水分的蒸发问题,空气湿度更高,具备较强的光照辐射能力。大豆在其生产过程中,也可以改善光能利用率,具备更为完善的光合作用,塑造出更加适合大豆生长的田间气候环境,保障玉米叶片成长方向的一致,不会对大豆的光合作用带来负面影响[2]。
对大豆玉米套种的生产效益进行分析,大豆玉米套种可提升大豆产量,一般情况下,产量提升可达到1 500 kg/hm2,玉米的产量提升总量可达到75 000 kg/hm2,依照大豆的市场价3.0元/kg、玉米的市场价1.0元/kg计算,总体种植效益可达到1.2万元/hm2,因此具有非常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值得广泛推广。
重庆地区目前在大豆玉米的套种种植模式上,主要是将玉米套种大豆为主,种植面积潜力可高达66.7万hm2,种植模式包括小麦—玉米—大豆套种、马铃薯—玉米—大豆套种以及小麦—玉米—大豆+甘薯套种。在这几类套种模式中,大豆都是套种在植株高度更高的玉米林中,共同生长时间为50~60 d。因此,如果要保障玉米和大豆套种种植真正地实现增产增收,则需要展开玉米和大豆套种的有效搭配,确保其品种配置的合理,并对其播种期进行有效协调,针对群体配置技术展开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近年来,四川、重庆地区陆续展开玉米套种大豆模式配套大豆品种贡选1号与玉米套种的相关技术研究,已经初步研发出了玉米大豆套种模式以及相关的配套技术。而该种植模式的有效运用,促使四川、重庆及西南地区套种大豆实现了全方位的发展和进步,在全国大豆生产面积越来越萎缩的大背景下,四川、重庆及西南地区的大豆播种面积增长态势十分强健。但是也需要相关工作者清晰地认识到,玉米大豆套种仍存在较多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导致生产总量、生产效益和发展潜力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合玉米和大豆进行套种的耐荫高产良种较为匮乏,过往运用的品种已经出现了混杂退化问题,同时成熟时间较长,存在严重的患病问题,产量总体相对较低,且生产过程不够平稳;二是种植模式不够规范合理,传统的窄行带宽种植模式仍然占据主体,大豆的生产量相对较低,一般情况下,仅有450 kg/hm2~600 kg/hm2;三是玉米针对大豆带来了严重的荫蔽问题,在生产过程中,玉米选用的多为植株高大,同时成熟期较晚的品种,在其共同生长期间,大豆的受荫蔽时间相对较长,在共生过程中,多为纤细状弱苗,出现严重倒伏问题,导致大豆的产量效益、综合生长效益较差;四是出现严重的根腐病等病虫害问题,未得到根源性解决。因此,未来仍需加以研究,为大豆玉米的套种生产提供完善的服务,提供更多的理论材料依据[3]。
在对玉米进行选种时,尽量选择植株成长较为紧凑,同时成长期间较短的早熟型品种,可以选用川单418、成单30、登海605等。在对大豆品种进行选择时,尽量选择荫蔽性较强,具备较强抗倒伏能力,综合品质更好,同时综合产量更高的夏季大豆,保障大豆为晚熟品种。举例来说,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推荐的南豆12、南黑豆20、贡秋豆4号等,都是比较良好的大豆种植品种[4]。
在对玉米和大豆带宽比例进行设置时,尽量运用宽窄行的种植办法,玉米宽行需维持在160 cm左右,窄行维持在40 cm左右。在对大豆进行播种时,玉米宽行内种植大豆为2~3行,每行大豆距离为30 cm~40 cm,玉米和大豆二者之间的种植行距维持在60 cm~70 cm,在第二年种植时,玉米和大豆进行换带轮作[5-7]。
展开玉米大豆的套种播种,尽量让玉米早播种,早收获。进行育苗移栽时,玉米的播种时间一般维持在2月的下旬以及3月的上旬,尽量在7月下旬之前将玉米收获完成,进一步降低在展开套种种植时对大豆所带来的荫蔽影响。在对大豆进行播种时,需要把握好播种时间,播种时间太早或者太晚,都会导致大豆的产量下降。因此在展开套种播种时,大豆的播种时间尽量选择在6月8号到6月25号之间,可获得更高的产量,并在这一时期了解土壤墒情,选择合理时间进行播种[8]。
一般情况下,在玉米和大豆的套种种植中,种植玉米的种植密度需维持在3 000~3 500株/亩,大豆的种植密度需要依照其品种选择的实际情况以及地区的差异性进行选择[9]。如果选择的大豆品种为南豆12,同时土壤较为肥沃,则大豆种植密度为4 000~5 000株/亩;如果土壤肥力中等,则大豆种植密度为6 000~7 000株/亩;如果当前土壤肥力较差,则大豆种植密度为8 000~9 000株/亩。如果选用的大豆品种为南夏豆25,且土壤肥力较为肥沃,则大豆种植密度为6 000~7 000株/亩;如果土壤肥力中等,则大豆种植密度为8 000~9 000株/亩;如果土壤肥力较差,则大豆种植密度为10 000~12 000株/亩[10]。
在施肥时,需要将磷肥和有机肥作为核心。一般情况下,每亩撒施的过磷酸钙为25 kg~30 kg,在正式展开播种之前,需要将磷肥放置在种植窝旁边,或是将其均匀地洒在土壤表层,参照种植苗地实际生长状况进行施肥。如果大豆的长势较好,同时叶片颜色将为嫩绿,则不需要撒施提苗肥;如果大豆的长势相对较弱,同时叶片整体为淡黄色,每亩大豆种植区需要4 kg~5 kg的尿素肥,将其作为提苗肥;而对于土壤肥力较差,同时整体豆苗长势较差的地区,需要在大豆的出花期,撒施1.5 kg~2 kg的尿素,将其作为保花增荚肥[11]。
综上所述,通过大豆玉米的套种种植,可促使农作物增产增收,种植效益更高,除了可以改善土地的综合利用效果,优化农作物产量,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和进步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2]。实现多产业融合,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获得更高的农作物种植效益,值得推广。文章针对大豆玉米的套种种植技术优势、种植问题展开了探索和分析,并提出高效种植技术需从选种、玉米大豆带宽比、协调播种期、合理配置群体、肥料、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着手,旨在为大豆玉米的套种种植提供理论支持[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