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帆,吴任慰
(福建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272475326@qq.com)
解读红医文化,发掘其精神价值和教育资源,分析其内涵体系、理解逻辑、路径构建,对于以红医文化为切入点开展党史教育,对培养新时代的红医人才,对医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医学人文教育、医学专业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红医文化是革命时期红色医疗卫生领域的特色文化体系,是中国革命文化的一部分,其兼具历史革命特点和时代医疗色彩,具备丰富的体系内涵、厚重的历史价值和宝贵的教育资源,是民族优秀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医疗救治文化、医学教育文化的融合,对红医文化的内涵理解需要以解构和重构的思维角度、坚持部分和整体结合的方法,红医文化从词面构成及内涵可以从三个角度分析:
红医文化的“红”,这是红医文化区别一般性医疗文化的特殊品质:一方面指其诞生和发源有特定历史色彩和特殊意义,红色喻指革命始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后在原苏联影响下,红色成为共产主义运动的符号和代表,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依据这一传统,将红色作为革命象征和旗帜颜色。秋收起义之前,毛泽东同志就指出要“坚决的竖起红旗”[1]在会师井冈山之后按照党中央指示将党的革命军队统一称为中国工农红军,有了红色革命和红色军队,就需要红色医务人员,在苏区“反围剿”时期,应当时战斗需要,决定通过自办医学教育培养自己的医务人员,毛泽东同志要求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红医”第一次出现在我党历史上[2]。因此“红医”原初主要是对革命医务人员的简称,是指革命历史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具备革命信仰、活跃在战斗一线、护佑军民生命健康的红色医生,其中具有党员身份的医务工作者是其中坚力量和主要代表;一方面是指红医文化的政治属性,即红医文化本质上是红色文化的一种,是我党带领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文化谱系一员,是发源于革命年代关于医疗事业建设发展,医护人员保护培养,保障军民生命健康的文化系列和精神族群的统一称呼,是一个包含理想信念、政治品格、优良作风、革命传统、宗旨意识、价值追求、人文情怀、创新精神、路线规定、制度建构、措施落实、设施建设等多维一体的思想体系、精神体系和文化体系。红色基因特质决定了红医文化不是单纯的医疗卫生服务、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活动,其服从和服务于党和人民革命、建设、改革和健康事业的需要,其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其领导集体是中国共产党,其根本宗旨是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服务,其文化归属于红色革命文化,是我党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党领导人民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意志、宗旨、性质、立场、理念、实践等在医疗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拥有鲜明政治属性的意识形态。
红医文化的“医”,指的是红医文化的职业属性,即红医文化具备医学领域特征,也就是除了政治属性和革命操守之外,其还体现了专业技术、职业素养和医学伦理的医疗文化内容和精神追求,是在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革命信仰和人道主义关怀的前提下,聚焦于军民生命健康、医疗卫生事业、医学教育领域、医护人员群体,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医务人员在革命时期捍卫军民健康,同疾病伤害战斗的文化,是医学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医务人员的战斗成果,是革命时期医疗战线的文化体现。红医文化“医”的革命历史色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医疗设施文化,主要是战地医院、卫生院遗址,如福建长汀的福音医院、闽西红军医院、中央红色医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医院等救治场所文化;二是医学教育文化,主要是红医学校、红医教育场所,如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看护学校、八路军卫生学校等教育教学文化;三是以医务工作者的典型人物及其精神气质、先进事迹等为代表的集体文化,如贺诚、彭真等我党分管卫生的工作人员,如傅连暲、江一真等医务人员及国际友人白求恩等,他们共同构成了革命色彩的医疗建设、医疗教育和医务工作者群象文化;四是医疗文献、文物文化,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3]。这部分包括各个历史时期存留的各种文献、文物,如文本、图片、声像及各种承载红医文化的物件,也包括后来整理、出版的研究成果,如报告、文章、专著及挖掘发现的红医文物等。
红医文化的“文化”,意指红医文化除了政治属性和医疗属性之外,还具备一般文化属性,即具备共通性、普适性和赓续性,作为一种延承至今的文化与生续之地强相关。首先,物质形态的红医文化包括留存和传续下来的红色卫生历史遗址、遗迹、遗物及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文献记载、图片、影像等物质性文化资源,也包括经过历史演变至今仍继续使用的医疗场所和医学院校,它们的院史和校史文化的物理资源也属于物质性的红医文化,是红医文化的固化形态、承载基础和重要内容,是红医文化的物质文明。物质形态的红医文化相对稳定和容易保存,记载和再现了真实的红医文化历史,不仅是缅怀先烈、重温历史、文化熏陶的重要载体,也是红医文化教育和思政教育的重要凭借,特别是实践教育的重要资源;其次,制度形态的红医文化指的是我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制定的关于革命医疗卫生事业的相关政策、方针、规章、条例、法令、措施等制度性文化,是红医文化的政治文明。制度形态的红医文化是红医文化形态体系的传导环节,将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联结,是物质层面的延伸和精神层面的外显,是我党医疗卫生工作制度性建设和规范性建设的成果,昭示了我党坚持科学助医、依法治医、依规促医、依制建医的理念和实践,体现了我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制度建设和制度治理的规范遵循、历史传统和革命创新;最后,精神形态的红医文化指的是包含着信仰、追求、情操、宗旨、态度等元素在内的精神体系,是红色革命精神、医疗职业精神、医学教育精神的统一体,是科学精神和人本精神的统一体,是红医文化的精神文明。如果说物质性文化是基础形态,制度性文化位于中间形态,那么精神性文化处于上层观念形态,是红医文化的凝练浓缩、价值坐标和方向指针,在整个红医文化体系中处于灵魂地位。红医文化的精神性形态,集中体现了我党的目标宗旨、性质作风和初心使命[4]。精神形态的红医文化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提供思想引领和价值导航,是我党和广大医护人员为预防和治疗精神病毒,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的“防控战”,守护人民生命健康与思想健康创制的“精神疫苗”和免疫抗体。
红医文化的三方面内涵是有机统一的,“红”赋予了其政治属性、服务宗旨、原则使命,“医”印刻了其领域特色、职业符号、伦理情怀,“文化”造就了其体系性、广延性、通适性。作为一种党和人民创造的,并不断继承和发扬的先进文化体系,除了红色属性、医疗特性、文化共性及特定年代和历史内容,还需同国家、社会、民族的发展进步事业相结合并融入其中。即红医文化之所以能够诞生和延续就是因为其应革命事业需求,与革命实践结合,故红医文化不仅仅专限于其原本含义,固滞于革命年代,其与时代结合演变为接续的、贯通的、一体的红色卫生文化或红色医疗文化。在进入新时代后,红医文化就必须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成为有历史积淀又有时代创新的思想力量、精神力量和文化力量,就需要持续的提炼新内涵、总结新经验、赋予新价值、开发新功能、讲述新故事、呈现新形象。
红医文化作为一种诞生在革命年代并一直延续至今并随着时代实践发展而不断传承创新的文化,其解读维度就必然拥有了历史逻辑,就必然拥有理论指向,就必然回到和指导现实工作,也就有了实践意义和价值属性,同时作为文化体系就需从其内部要素、本体与外部文化的关系作整体分析。
红医文化的历史逻辑主要回答“经历了什么、做过了什么”的时间线程问题。红医文化诞生于中央苏区时期,发展于长征过程,延续于抗战阶段,丰富于解放战争时期,继承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发扬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因此红医文化的诞生、发展、丰富、传承、创新的历程是我党领导人民的革命史、战“疫”史、思想史、建设史,是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民族复兴史,尤其是针对重大疫情、疾病、灾难、战争、损伤的应对史、战斗史,是一部我党革命为民、执政为民、建设为民、卫生为民的历史,也是一部为支持革命、建设、改革、守护人民健康的保卫史,还是我党的医务工作者在不同时期坚持同疾病伤痛战斗,不断学习、培育人才、创新实践的职业史和专业史,同时也是将中国特色的革命卫生事业发展与提高民众卫生素养,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相结合的卫生运动史、群防群控史和全民预防史。毛泽东同志于1933年指出:“要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5]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6]。学习红医文化历史就是学习红色文化历史;红色精神历史就是学习百年党史,要在历史中理解红医文化,要在红医文化中学习历史,在红医文化的历史回顾中、现实践行中、未来构画中,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7]。
红医文化的理论逻辑主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红医文化是党领导医务人员在革命年代、和平年代、新时代战斗实践的经验提炼、成果总结、思想表达和理念象征。红医文化是我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建设实际、改革实际、卫生实际、教育实际等相结合诞生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带领人民特别是医务人员不断进行实践创新、感性升华和理论创新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的医学文化理论,其内容的描述是红医理论与红医实践的持续结合和不断革新。从红医文化中提取出“政治坚定、技术优良、埋头苦干、救死扶伤”[8]的红医精神,就成为红医文化思想意旨的集中表达,因此挖掘红医文化、学习红医文化,最系统的是红医文化理论,最具指导实践意义的还是红医文化理论,理解和学习红医文化,要从理论逻辑出发,不能满足于红医文化氛围的感受营造,止步于红医文化资源素材的收集整理,停留于表面浅层的红医文化感性认知和情感触动,这样红医文化就失去了抽象性和普适性,无法上升到系统育化和理性思悟层面。红医文化的宣扬、教育、学习都需要遵从文化上升为理论的逻辑,要加强对红医文化的学术研究和深度研究,提升红医文化的学理性和专业性。
红医文化的实践逻辑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红医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体系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年代创建的、在推进人民医疗健康事业中诞生的,其来源、发展、转化的实践历程与我党领导人民的革命实践、建设实践、改革实践、卫生实践同行不悖并互通互融,从归属上来讲,红医文化实践列属于红色文化实践,也属于我党和人民的历史实践、思想实践、时代实践。故红医文化的学习、解读、宣传要放到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放到党的自我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放到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放到党关爱人民健康的实践中,放到推动健康中国的实践中,特别是放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实践中。红医文化依照和遵循的革命斗争规律、改革建设规律、卫生文化规律、教育教学规律都是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重大实践中探索和总结的,离开了实践逻辑就无法回答红医文化为什么诞生、为谁诞生、如何诞生、经历了什么、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未来怎么做及红医文化强大生命力和传承力的实践动因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也就无法对红医文化的延展、创新、发扬、践行进行有效的实践建构,红医文化就会仅存历史意义而丧失时代价值,仅有文化理论影响而缺乏社会现实指向,只有在实践中红医文化才能继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红医文化精神的内化要融入广泛的实践中如学习实践、职业实践、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等,将红医文化实践历程与理论逻辑结合,将红医文化精神学习与主动践行结合,将自身实践与时代实践结合,无论是红医文化的历程阐发,还是现实转化,都需遵从实践逻辑。
红医文化的价值逻辑回答的是“为谁服务、有哪些服务”的问题。红医文化的价值审视要以发展的、动态的、辩证的思维视角,从两个维度来解读:一是红医文化的本体价值即需要回答的首要和核心问题是“为什么而生,为谁而生”的问题。红医文化的红色基因特质决定了其是我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而鲜明地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红医文化与红色革命共生,与党和人民事业同行,将保卫人民生命健康作为旨命,这就决定了红医文化的价值使命、奋斗初心,体现了其先进性、革命性、人民性的价值。二是红医文化的功能意义,作为应实践需要诞生的文化体系,对于革命建设、医疗事业、医学教育都具备价值意义。红医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开创了党和人民自己的医疗事业,庇护军民健康,为革命事业提供卫生保障,推动了医疗教育,培养了红色医务人员为后来革命斗争、和平建设、改革开放及新时代的卫生健康事业打下了基础。红医文化作为一种巨大生命力的优秀文化,早已突破原本的地域和领域局限,拥有穿越时空、弥合间隔、普遍适用的价值意义,不仅具备历史价值,还具备时代价值;不仅具备思想理论意义,还具备现实实践意义。
红医文化的整体逻辑回答的是“怎么看待红医文化,以什么视角对待红医文化”的问题,除了前述的历史、理论、实践、价值等构成的整体性逻辑之外,对待红医文化还需要对其内、外及相互关系作整体性考量:一是从红医文化的本身来看,红医文化虽打上地区符号、特定时期、某一群体的印记,但从发展历程的纵向出发,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价值、功能;从覆盖广度的横向来看,关照更多群体、领域、地域,这就把各个历史时期、地区和群体的红医文化汇成一体,研析梳理成体系性的红医文化,这样红医文化才能将特定寓意和特殊标志的红医文化片段融为整体,形成跨越时空限制,具备长久和宽泛影响力的红医文化体系;二是红医文化的解读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其内涵的阐发和界定,还要探讨和摸索其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及与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医学伦理教育等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新实践,将红医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结合,内涵挖掘和精神宣教结合,媒介建构和载体创新结合,机制优化和方式再造结合;三是跳出红医文化,在更高、更大的视野中来理解红医文化,而不是囿于红医文化本身,就事论事,导致内涵窄化、价值局限、功能减弱,将红医文化置于红色文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红医精神嵌入红色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党的百年精神中理解和解读,才能规避红医文化沦为小众文化的窘境,而具有了民族、国家、时代文化的整体性意义。
红医文化对培养新时代红色医人具有重要教育意义,其教育途径需要历史、理论、精神、价值、实践等多方面建构,需要场景、载体、手段、技术、方法等系统化运用。
第一,梳理红医文化历史脉络,通过红医文化历史中的重大会议、重大决定、重大运动、重要政策、重要制度等串联红医文化历史,将红医文化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阶段、历史片段汇总整理,增强红医文化历史的体系性。第二,突出红医文化历史育人,将红医文化历史放在教育文化历史、学校文化历史、课程文化历史中来理解和建构,促进红医文化历史与学校教育文化的融合。第三,发掘红医文化历史故事,将革命年代、和平时期、新时代如红医扶贫、红医抗疫等红医文化故事结合起来,将红医人物故事、红医精神故事、红医文物故事等结合起来,师生同讲红医文化故事,共学红医文化历史,创造自己的红医故事。
第一,凝练红医文化的红色价值内涵,突出红医文化的政治属性,重点展现政治站位、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归属、政治宗旨、政治价值等。第二,凝练红医文化的医学价值内涵,突出红医文化的医学属性,重点展现救死扶伤、大爱奉献、舍己为人、不怕牺牲、仁心医德、技术优良、职业情操等。第三,凝练红医文化的理论价值内涵,突出红医文化的理论属性,一方面将红医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百年理论成果中加以研析;另一方面深化红医文化本身的专业研究,探索总结其蕴涵的经验、规律,形成红医文化的理论体系、思想体系、精神体系,增强红医文化的理论价值性。
第一,红医文化与社会实践结合,利用志愿者活动、三下乡活动、暑期社会实践、重走红医路等主题实践活动,将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结合,红医文化学习与精神践行结合,学校教育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增强红医文化学习的时代感和实践性。第二,红医文化与专业实践结合,在专业实践教育中融入红医文化教育,在医学专业实习、实验、实践、实训、科研等参与过程中,特别是医学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中,将红医文化与医学专业实践结合。第三,红医文化与医学生生活实践结合,在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过程中自觉内化、深化红医精神,并迁移到日常实践中,转化为自身生活中的自觉意志和主动行为。
第一,开展红医文化与医学专业素养结合的专题论坛研讨,由医学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医学人文教师与医学生共同参与,同时将红医文化学习纳入课程考核和课程学分,学生可以在与多学科教师和学生的专题互动和深度研讨中提升综合素质。第二,红医文化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将红医文化知识、医学人文知识、医学专业知识结合,给予参赛、成绩的认可和认定,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竞赛的方式提升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红医文化素养。第三,红医文化与医学专业素养结合的专题讲座,邀请名家、名师、名医给医学生开展红医素养讲座,进行对话式的交流,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展现红医魅力。
第一,红医文化的场馆情景资源如医院、医校的遗址、遗迹、故居、纪念馆、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等,通过现场的视听觉感悟,实现学生与红医文化互动,感受红医文化,浸润心灵。第二,红医文化的仪式情景资源,如重要的纪念日、诞辰、医师节日、毕业典礼、学位授帽、人体捐献等专业仪式情景,校史、校风、学风、考风等文化仪式氛围及辩论、演讲、汇报、情景剧等活动仪式情景。第三,红医文化虚拟情景资源,虚拟仿真可以帮助红医文化教育突破地理空间限制,将区域性红医文化上升为全域性文化,属地性文化上升为谱系性文化;突破物理时空限制,即时、随时、全时的获取红医文化资源,进行红医文化学习;突破心理空间限制,适应新生代医学生的认知方式习惯,减少主观惰性和心理排斥;突破交流空间限制,提供同时在线、同伴交流、同辈学习的交互式功能。
第一,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就思政课四门主体课程来讲虽协同同行,但重点不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重在思辨明理,将红医文化的诞生、发展、建设、价值等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和印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重在知史增信,以历史时间段为线索串联各个阶段红医文化的发展历程、重要事迹、精神特质、典型代表等。基础课重在提神崇德,将红医文化特别是红医精神与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革命传统、先进文化联系起来。概论课重在体悟力行,展示我党对红医文化的提炼和创新,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和成果,新时代我党对医疗、教育等社会民生和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建设实践等,用好思政课程主课堂。第二,课程思政是挖掘思政课程之外的专业课、通识课、公共课等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发挥整体课程思政育人的教育范式。在课程思政中尤其是医学专业课程思政中融入和挖掘课程中的红医文化教育素材,提炼红医文化教育元素,对接外部红医文化资源,宣扬红医精神,发挥与思政课程协同红医文化育人效应,可以采用案例式、片段式、专题式、融入式的教学,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时点,针对性地将红医文化中的典型人物、事迹、历史、故事及精神与课程教学融合输出,让医学生在所有课程教学中都能感受红医文化,学习红医精神,用好课程思政大课堂。第三,通过校史文化、校园文化、系院文化、专业文化、活动文化等丰富红医文化的输出途径和载体层次,利用红医文化氛围来达到潜移默化,用好文化育人课堂。第四,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文字、声像、视频多媒介相结合,线上传播红医文化、形成网络红医文化,并与线下红医文化教育相配合,用好网络红医课堂。第五,红医文化融入学生党建工作、党课学习及党日主题活动等,助力医学生党员成长,以红医文化滋养党性教育,以党性教育承载红医文化,用好党性教育课堂。
红医文化作为积淀党和人民卫生事业革命、建设、改革的智慧,蕴涵着丰富的内涵价值和育人资源,是医疗卫生、医学教育、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助力和可贵滋养,通过红医文化教育,即可以帮助医学生感知红医历史、沐浴红医文化、筑牢红医基因、践行红医精神、成为新时代红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