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云轩,刘晓蕾,杨婕
(兰州国信环境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化工产业在科技振兴的过程中逐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化工产品在便捷社会公众生活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大部分危险化学品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一旦管理不规范,就有可能造成严重安全事故。为此,对危险化学品实行安全有效的管理至关重要,相关企业需要提高重视程度,采取合理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在生产阶段、运输途中、储存或使用时,以及装卸运输的过程中都需要工作人员小心谨慎,严格遵循管理规范执行相关操作。一旦疏忽导致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则可能迅速在操作现场产生燃烧、炸的危险事故,危害社会公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因此,我国对化学品的使用有严格规范,并依据化学品的性质、反应现象和危害程度等将危险化学品分为9 类,同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便于相关人员在与危险化学品接触过程中规范使用和进一步制定管理办法。
危险化学品常令人谈之色变,不论是专业人员还是社会公众在与之接触的过程中,都会小心谨慎。危险化学品危险性主要来自于其对于人类健康安全和环境的危害性。第一,燃爆危害,主要指容易产生燃烧爆炸反应的危险化学品在产生燃爆现象后,所释放的能量或有害其气体对于周围人们安全和环境的危害程度。据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统计,每年我国因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相关事故所造成的伤亡人数已经达到意外事故伤亡数量的一半,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一旦疏忽,将会给社会公众的安全和财产造成重大危害。许多危险化学品在发生反应后会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空气环境,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损毁的事故现场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修复或后续处理。第二,健康危害,主要指人们通过与危险化学品的接触所造成的身体损伤[2]。不同的化学品具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放射性和毒性等,因此,操作人员可能由于不慎接触导致皮肤破损,中毒,眩晕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危害生命。而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场所可能由于长期存放危害性物质对现场工作人员产生不良的身体影响,由于气体挥发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第三,环境危害,包括危险化学品产生反应时所释放的气体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不能有效处置,填埋后仍会周边环境土壤、水体等带来污染,造成危害,排放的气体会危害大气环境。一些特殊的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也会释放迁移到自然环境中。因此,在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都必须严格规范管理,尽量减少危险化学品对环境的破坏和危害。
想要减少危险化学品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降低其对人类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威胁程度,就必须加强安全管理,找出并分析当前危险化学品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管理者和相关责任人必须对可能的危险化学品事故提前做好预估防范[3]。责任人应当充分把握知晓相关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其危害程度,从而进一步确认其运输、存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具体的储存地点[4]。除此之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当了解所负责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和保存方式,并检查其周围是否有易燃物及可能构成或加大安全威胁的物品,保证危险化学品存放环境的安全,做好事先的风险预估和防范工作。
即便提前做好预估和防范工作,也无法完全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意外,一旦安全事故发生,事故现场救援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便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不同危险化学品化学性质不同,事故现场的燃烧,爆炸或毒气波及范围也有所不同,救援队所要采取的方式也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然而目前我国对于此类事故的救援方式较为程序化,救援手段基本一致,对具体事故缺乏行之有效的救援举措和统筹协调的救援管理。事故现场的救援分秒必争,对于幸存者的生命而言每一秒都是黄金时间,救援方式不当可能会影响最终的救援效果。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需要依托于专业的监督机构和健全的监管体系执行,因此,如果相关监理机构的监督工作未能真正落实,管理机制不够合理高效,就无法完成危化品的监管工作。此外,目前监管部门缺乏专业的基层工作人员和管理经费,有关部门对于监管作用的重视程度不足,监管体系在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弱化,导致监督机构无法满足危险化学品市场所监管工作的要求。
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工作涉及到大量的专业化学知识和理论基础,需要专业的化工人才进行管理[5]。许多危化品未能在外包装或信息标签上详细阐明产品性质、危害程度、存储条件以及相应的应急措施,不仅需要进一步落实明确信息的工作,还需要专业人才和检测设备对不同的危险化学进行具体甄别,分析其性质以及危害性。因此,危化品的管理工作还需要大量的安全技术支持,将检验设备、分析仪器等所需工具落实到位,为专业人员进行相关检测提供帮助。
危险化学品的技术研究专业性较强,但目前不同行业对于危险化学品安全问题的管理仍然是相互独立的状态,不同领域未能对共性问题建立有效联系和相关研究,危化品的技术研究缺乏统筹性。
为了更好地落实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工作,相关部门在发现问题之后还应当制定并执行具体的安全管理策略。首先要加强工作人员的防范心理和安全管理意识。操作人员是危化品安全管理的第一道防线,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的安全事故比重一直居高不下,因为相较于机械操作,人类自身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和侥幸心理。因此,化工企业必须要加大对于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危化品操作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员工安全责任意识。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关操作时必须时刻谨慎,即便动作繁琐也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切勿由于侥幸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对于危化品在生产、运输及储存过程中的相关操作也必须要进行规范化管理,操作人员要加强对于相关化工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做好危化品管理工作。化工企业也需要切实落实安全第一的理念,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操作规程,使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为了保证安全理念的有效落实以及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将危化品管理要求与员工薪酬联系起来,设立奖惩措施。化工企业也应当改变传统管理思路,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做出安全管理方式的转变和优化。同时进一步加大对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力度,针对不同性质的化学品实施不同的管理手段,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精确,真正做到防微杜渐。
对于危化品的安全管理工作要提前做好防范工作,还需要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以便工作人员和救援人员面对突发的安全事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人员转移和安全保护工作,努力降低事故带来的人身及财产损失。在预案制定之前,相关人员应当充分掌握企业危化品的理化性质、使用情况、储存位置、事故威力范围和安全通道路线,并结合工作人员数量和工作区域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此外,企业还应当结合预案开展关于化学品事故的模拟演习,并根据演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调整优化应急预案。管理人员应当提前规划演习环节尽量提高真实性,以便演习有效反映出员工素质和企业应急措施的不足之处,并锻炼员工对于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在演习过程要确保人员安全。
有效安全管理的实现还需要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等还需要更为完备详细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同时,还应当结合我国各行业对于危化品的使用频率和必要性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条例和法规。此外,相关部门还可以参考先进国家的管理措施,取长补短,建立并完善符合我国危化品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还要结合科学技术和化工领域的发展,及时关注进入市场的新型危险化学品,专业人员需要对其理化性质,反应要求以及危害程度进行检测并充分掌握,并据此进一步完善我国危险化学品管理,为相关管理条款和危险化学品种类的修订工作提供支持,对危险化学品的判定、危害程度规定标准、不同行业领域使用标准以及危化品的处理方法都应当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制定并调整为实用性强的统一标准,并将新型危化品涉及的条款补充对应的危化品名录及法规体系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化工领域同样适用,科技的革新进一步推动着化工行业对于危险化学品的研究。对危害程度较大、使用风险较高的化学品,可以通过科研人员的努力,研制出与之作用相似但低风险低毒性的替代品,或者通过与其他化学品的配合使用减少其对环境的危害,从而进一步减少高风险化学品的使用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同时,对于储存危化品的容器,也要定期检验,以免出现因容器老化或零件损坏造成危险化学品的泄漏。危化品所使用的容器由于种类特殊,应当制定详细的使用方式和标准,严格规范工作人员使用容器的操作步骤以及防护要求,保证操作安全。对于容器以及储存环境要定期检查,确保容器的密封性良好,设备运转正常,室内没有毒气泄漏的情况发生,既要保证容器以及检验设备的安全性,也要发挥创新精神发明或优化出安全系数更高的容器设备,减少员工操作的繁琐性。在发展安全技术和科学研究的同时,化工企业还要做好设备定期的保养工作和危化品储存的监督工作。
我国化工行业整体安全生产水平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占比较高。一些中小企业缺乏对危化品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管理,安全管理制度难以落实,危化品管理资金缺乏,专业人员匮乏,技术支持不到位,在应急预案方面难以达到管理要求。有关部门可以适当加强对中小企业危化品管理监管工作,加大扶持力度,既要监督这些化工企业严格遵循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法律法规,也要及时解决其实施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困难,可以派遣专业人才对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并帮助企业培训专业员工,增强管理工作的技术性,提高整个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从而促进整个行业危化品管理的水平的提升。
通过文章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得知,对于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要基于风险理念视角,加强工作人员防范和安全管理意识,制定实用的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发展安全技术规范研究和加强对中小企业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力度,进而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效果,促进化工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