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洁 张国徽
(1. 辽宁大学环境学院,辽宁沈阳 110036;2. 辽宁大学城市与能源环境国际工程学院,辽宁沈阳 110036;3. 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辽宁沈阳 110161)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各类生态系统发挥服务功能的核心因素[1-2]。农村的生活环境更加贴近自然,但村民对保护环境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了解较少。因此,普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首要任务是保护环境”这一观念势在必行。在政府引导、支持的基础上,本文针对村民对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环境的意识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宣传环保知识来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使其意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此次调查在辽宁省某镇展开。该镇自然资源丰富,全镇耕地面积约2.3 万亩,林业用地面积45 万亩,乡村人口1 500 余人。此次被调查者大部分居住在镇里农村地区,93.69%的人长期居住在农村。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走访及问卷分析方法相结合,共回收112 份有效调查问卷,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问卷的可信度。
实地考察村镇整体、卫生环境、农药化肥使用、垃圾分类等情况。为了保证此次调查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真实性,调查问卷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在农村建设中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保相关的问题:(1)村民对生物多样性的了解情况;(2)当地政府对生物多样性及环保知识的宣传情况;(3)村民生活垃圾处理等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4)村民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看法;(5)村民对于环境保护的个人意愿;(6)期望政府采取哪些政策。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物种、遗传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 个层次[3]。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大一部分人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说明村民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仍有15.64%的村民对生物多样性还不甚了解。通过这次活动能够让村民对生物多样性有更加准确和深刻的认识,为进一步的环保实践提供有力保障。
环境保护重在全民参与,而在农村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知之甚少。各级政府要通过组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活动,广泛宣传环保法律知识以及让农民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知识,是进行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第一步。调查结果表明,有11.71%的村民回答村落每年会有4 次以上关于生物多样性以及环境保护的宣传,32.43%的村民回答每年进行2~3 次,41.44%的村民回答每年1 次,而14.41%的村民回答村落未进行过生物多样性以及环境保护的宣传。同时,在调查过程中,通过与村民交谈得知,该镇每年都会多次进行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活动,也会带领村民进行垃圾分类,有的村民在家里就有意识地将垃圾大体分类装袋,然后再送到投放点,村里派人统一拉走。可见,越来越多的村民已经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对其生活的重要性。因此,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宣传,具有可行性且十分必要。
3.3.1 皮革服装购买情况
随着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部分地区流行起动物皮毛制成的服装。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除了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环保小组也在村内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显示,有1.8%的人经常购买野生动物皮毛制成的服装,25.23%的人会选择偶尔购买,而绝大部分人则是选择从不购买。由此可见,绝大部分人具有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生物多样性的认知程度较高。
3.3.2 垃圾分类情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全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也如火如荼。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成为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在本次调查走访中,通过对村民的调查访问,了解当地村民对日常垃圾的处理方式。在被调查的村民中,有40.54%的村民选择将垃圾分类处理,有3.60%的村民选择随手乱扔垃圾,这样不仅会丢弃一些可以被回收再利用的垃圾,而且会直接导致生活垃圾产量的增加。垃圾量的增加会给垃圾的分类与处理带来许多困难,同时还会增加处理垃圾所占用的土地。另外,有30.63%的村民将垃圾直接扔进垃圾桶,不利于垃圾分类与处理。选择垃圾能卖则卖的村民占比25.23%。
3.3.3 绿色节能家电使用
我国仅有少部分偏远山区还未通电,然而随着用电的全面覆盖,越来越多的过度用电问题随之产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购买和使用节能电器以减少电的使用量。据报道,节电还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保护地球的环境[4]。通过对村民的调查访问可以看出,49.55%的村民会购买节能电器,13.51%的村民只买节能电器,还有22.52%的村民很少买节能电器。不难看出多数村民有着节约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大多数村民都购买和使用过节能电器,但还有14.41%的村民没有买过节能电器。推广绿色节能家电使用,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培育村民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尽量多购买节能电器,从而推进节约用电、节能减排。
3.3.4 一次性产品使用
本次调查针对“去商场或超市时如何选择购物袋”问题设置了3 个选项,分别为“购买购物袋”“自备购物袋”和“购买环保购物袋”。在接受调查的村民中,有46%的人在面对该问题时会选择“自备购物袋”,21%的人会选择“购买环保购物袋”,剩余33%的人表示在购物时会选择“购买购物袋”。可见,大部分人具有很强的环保意识,但对于33%的人选择“购买购物袋”要予以重视,应该加大环保知识普及力度,使得人人都做环保的拥护者与践行者。
3.3.5 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危害认知程度
在调查村民对农药和化肥对农业发展的危害发现,大部分村民(80%)表示对该问题仅了解一些,近19%的人对这个问题非常了解,仅有1.8%的人表示闻所未闻。可见,提高村民的认知,真正让每一个村民都了解农药和化肥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并做出改善,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
3.4.1 环境污染现状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在各乡镇政府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同时,存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现象,导致农村的土壤以及水源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与此同时,农民盲目滥用农药、化肥等生产物资造成了环境二次污染。为进一步了解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问卷设置了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废污染、家禽家畜粪便污染和其他问题[5]。调查结果表明,水源污染问题最为严重,占比36.94%;其次为土壤污染,约占22.52%;家禽家畜粪便污染约占20.72%;空气污染约占8.11%;固体废弃物污染约占7.21%;其他污染约占3.6%;噪音污染占比最少,约为0.9%。当地的村民大多使用化肥种地,所以化肥造成的水源、土壤污染占比最大;家禽家畜粪便的不合理处置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垃圾的不合理分类对空气造成了污染;周边环境安静,基本不存在汽车喇叭声等噪声污染。
3.4.2 环境污染程度
推进农村可持续发展,解决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重中之重,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需有全面认识,并采取一定的改善措施。调查村民对生态破坏程度与环境污染程度的认知情况,显示约有57.66%的村民认为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需及时治理;约31.53%的村民认为不严重,定期治理即可;约9.91%的村民认为非常严重,急需治理;约0.90%的村民认为不严重,无需治理。生态环境污染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解决这个问题更不能一蹴而就。改善生态环境,需要政府和村民共同配合,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环境进行整治和定期监测,提高村民保护环境的意识。身边的环境得到了改善,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才能实现更好的保护。
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提高的同时,农村生产生活的垃圾排放量逐渐增大,种植养殖业废弃物逐年增加,化肥、农药使用量居高不下,由此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环境恶化,既影响了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及身体健康,又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6]。由村民环保意识的调查结果可看出,多数村民有节约资源和爱护生态环境的环保意识。其中,节约用水、用电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占比例最大,占27.30%;其次是多植树占比23.78%;家禽家畜粪便集中处理占比21.89%;举报工厂偷排污水等现象占比18.11%;禁止利用和砍伐树木占比8.92%。目前,要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在政府部门大力投入的基础上,应增强广大农村群众保护环境的主动性,采取积极措施,才能有效地改变农村的环境面貌[7]。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危及广大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基础,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影响农村的和谐稳定,延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由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村民对污染源持有较大意见,认为应加强对污染源监督管理的人占比29.27%;认为应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的人占比25.83%;认为应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和健全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人分别占比23.30%和21.60%。上述都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地方政府作为地方社会公共事务的具体管理者,应承担起保护农村环境的主要生态责任,注重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
通过本次调查,获得了大量数据和资料,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村民对于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的了解,大多数人知道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村民一致表示愿意共同保护他们周边的环境,也支持保护生物多样性,但是由于自身知识的匮乏,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知识的了解并不透彻,也不明确具体的保护方法。
(2)在村镇环境污染方面,水源污染问题最为严重,其余依次为土壤污染、家禽家畜粪便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其他污染,噪声污染占比最少。超过一半的村民认为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需及时治理。同时,大多数村民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如在皮革服装购买、垃圾分类、绿色节能家电使用、一次性产品使用、农药化肥施用等方面。
(3)村民有节约资源和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村民节约用水、用电观念较强,但在植树造林和家禽家畜粪便集中处理方面的认知尚需加强,对砍伐树木造成严重危害认识不足。此外,村民对加强政府环境保护管理有较强意愿,在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健全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方面呼声较高。
(1)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增强宣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政策执行力度,利用当地文化、习俗、传统和习惯中的环保意识进行宣传教育。
(2)农村企业要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承担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的责任,在保护自然环境下发展特色产业,发挥各个物种的优势。
(3)村民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能认为自己的环保行动微小而不去做,每个人都做一点小小的改进就会使群体发生巨大的改变,从而能更好地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