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刊
2022年7月,淮畔大地传出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于7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这是淮河保护治理历史上的大事,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历史上的大事,更是一代代水利人在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逐梦安澜的结果!
1991年江淮大水后,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决定“九五期间建设入海水道”。2006年入海水道一期工程建成,洪泽湖防洪标准从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在防御淮河流域2003年、2007年大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更好地保障流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09年国务院批复《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将洪泽湖的防洪标准达到300年一遇作为防洪减灾目标。2010年国务院召开治淮工作会议,确定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成为进一步治淮38 项工程之一,并启动开展可行性研究论证工作。2011年,国务院批复了《关于切实做好进一步治理淮河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实施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淮河时充分肯定了70年淮河治理取得的显著成效,并作出“要把治理淮河的经验总结好,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淮河治理方案”的重要指示。为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水利部党组确定了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六条实施路径”,明确要求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加快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随后,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各项推进工作步入快车道。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淮河入海水道工程从规划到建设,从梦想到现实,凝聚了无数水利人的心血与智慧,见证了党和国家“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决心,更彰显了党中央和国家一以贯之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进一步扩大淮河下游洪水出路的流域防洪战略性工程,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淮河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提高流域防御灾害能力,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等战略实施,改善淮河中下游地区民生、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治淮历史上投资最大的防洪单项工程,438 亿元的投资也对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稳定宏观经济基本盘具有重大意义。
让“最难治理”的大河岁岁安澜、造福人民,是党和国家“时时放心不下”的大事要事,是淮河流域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和历来夙愿,更是一代代治淮人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担当。下一步,淮委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水利部的领导下,努力打造更加完善的防洪安全保障体系,让沃野千里、人水相亲的美好画面在流域大地上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