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复活”记

2023-01-02 12:23田婷婷
知识就是力量 2022年12期
关键词:糨糊黏合剂纸浆

田婷婷

“天禄琳琅”藏书部分修复成果

“天禄琳琅”藏書部分修复成果

薪火相传的“书医”技艺

中国的古籍,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许多古籍流传千百年,难免有各种“病痛”,因此亟(jí)须“书医”来“治病续命”。

不过,古籍修复可不是近代才有的技艺,而是伴随书籍的产生而产生的。早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关于“裂薄纸如薤(xiè)叶以补织”“逐屈曲形势裂取而补之”的补书记载。在发展过程中,古籍修复逐步形成一套特定的技艺流程,主要通过口传身授的师徒传承,目前也结合了学校教育、培训、传习等模式。

流程严谨的古籍“诊疗”

如同人类看病,古籍“诊疗”也要按流程走。

首先,我们要为其建立病历(修复档案),通过详细检查(眼观手摸与仪器检测)来记录“病人”的基本情况与各种病症;其次,依据诊疗经验结合检测结果,制定治疗方案(修复方案);然后,治疗过程才开始。

治疗过程有点像实施手术,需要开刀(分解古籍为单叶)、干预病灶(单叶修补破损)、缝合恢复(装帧复原),用妙手巧工来延年益寿。

古今融合的“复活”器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籍修复工具多样,以传统工具为主,也会吸收借鉴其他行业的工具。

用于修复检测的现代设备:纸张纤维分析仪

根据功能,古籍修复有修补、锤平、装订、托裱等几类工具。其中,毛笔、镊子等用于修补破损;锥子、敲槌、木尺、锥板等用于装订打孔,呈现古籍装帧的特色;棕刷、排笔、启子等用于书衣(即书的封皮)托裱。这些工具中,有不少是修复师自制的,例如竹制启子,它们分不同大小和薄厚,分离粘连书叶(即古籍的单叶)时也需要它。

伴随科技进步,古籍修复所用设备在传统修复台、压力机的基础上也不断融入现代研发,例如:用于纸张纤维检测的分析仪,为古籍修复配纸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可即时扫描成像的高清摄影修复台,用于辅助修复拼对手术,并能详细记录手术过程……这些设备都为古籍修复科学化与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巨大助力。

古籍修复工具

“修旧如旧”的染色材料

古籍要“复活”,重点不仅在“修”,还有“复”。除了本身携带的信息,珍贵古籍还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修旧如旧”是古籍修复的重要原则。

材料方面,一般会选用接近古籍材质的材料。但“接近”不等于“直接可用”,我们需要根据原件的情况,对选择好的修复材料进行各种加工。其中,最常用的就是染色做旧。

在书叶修补材料染色时,我们习惯使用植物染料,例如黄檗(bò,落叶乔木)、橡碗子、板栗壳、茶叶等。这是因为由它们提取出的染液,一般不需媒染剂(染料通过某种媒介物,达到染色目的所用的物质)就易于上染和染匀,颜色也与古籍流传至今呈现的旧色系匹配,而且染料本身得之于自然,更易获取。

那它们是怎么上色的呢?

选好的植物染料通常先像熬中药一样提取染液,然后通过刷染、拉染或浸染等方式为修复材料染色。

可以吃的另类黏合剂

想要“复”,自然离不开黏合剂。

古籍修复中的黏合剂主要指糨(jiàng)糊(也写作“浆糊”),它源于面粉,去筋后即可使用——当然,也可食用,在保证卫生的前提下,你可以吃上几口,面筋加工后也很美味。

这种做法可追溯至唐代,画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已有记载“凡煮糊,必去筋”。小麦淀粉的提取过程一般从和面开始,先醒面(将和好的面团静置一段时间,有利于面筋凝聚洗出淀粉)后洗筋;洗筋过程要反复揉搓,以便去掉其中的蛋白质——面筋;留下的淀粉液经过多次沉淀、换水、净杂质,使用离心机(目前淀粉提取在传统手工提取的基础上,开始使用离心机、淀粉提取机等设备,以提高效率)分离并晾干后,最终只留下洁白、纯净的小麦淀粉。

接下来,便是糨糊成型阶段了。淀粉糨糊的制作方法有两种:煮和冲。煮可使淀粉充分糊化,黏性更高;而古籍修复常用开水冲制的方法——更为便利。制好的稠糨糊略呈半透明状,无任何添加,安全可逆,黏度能满足一般古籍修复的需求。不过,因不同修复环节及材质有不同浓度要求,稠糨糊通常要稀释使用,例如,修补书叶的糨糊黏性要适中,这时它的浓度有些像稀米汤。

古籍修复染色加工材料

因地制宜修补破损

修补破损是古籍修复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通常只做材质修补,不添加缺损内容。其中,纸张手工修补是最常用的方式。

纸张手工修补是用近似的补纸手工粘补破损处,黏合剂便是稀释的淀粉糨糊。粘补手术是在书叶背面操作(不影响正面文字内容):先用毛笔蘸取稀糨糊,涂抹在书叶虫蛀、鼠啮等缺损边缘,然后将补纸对正帘纹、贴补在破损处(补纸材质、帘纹等需与书叶统一),轻轻按压粘贴牢固。值得注意的是,补纸与书叶破损边缘有重叠方能贴补牢固——一般搭接1~2毫米,四周多余的补纸以镊子夹住撕掉。

总体来说,纸张手工修补适用性广而安全。不过,其也存在效率略低、补处不平的不足。

有不足就要设法改进。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修复师们的探索下,纸浆滴补法应运而生,能够进行机械纸浆补书的纸浆补书机也经研发并投入使用。但是,因纸浆修补对古籍墨色的稳定情况与材质强度有较高要求,这两种方法尚未普遍使用。

目前,古籍修复仍以纸张手工修补为主,纸浆补书的方式为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古籍浩如烟海。它们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蕴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思想智慧。面对饱经风霜的智慧结晶,古籍修复师们在传承中开拓创新,“化腐朽为神奇”,用妙手焕新生,将更多古籍“复活”,让文脉得以延续。

(责任编辑 / 陈琛 美术编辑 /周游)

猜你喜欢
糨糊黏合剂纸浆
除旧迎新 贴“桃符”
除旧迎新贴“桃符”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黏合剂与助剂”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优化
“鼻涕虫牌”医用黏合剂
兰炭黏合剂市场前景广阔
DMC-IA-AM两性聚丙烯酰胺用于混合废纸浆抄纸
区角活动真有趣
世界上最黏的糨糊
100%废纸浆生产彩色薄页纸
无醛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涂料印花黏合剂的制备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