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窦桂梅
多年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清华附小”)把体育当作最好的教育学,提出“儿童站立运动场正中央”的口号,持续探索家、校、社共育的体教融合机制,学生呈现出健康、阳光、乐学的状态,并为国家输送了多位跳水奥运冠军和足球、冰球等体育健将。清华附小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为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路径参考。
构建立足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运行体系。清华附小兼顾体育学科的独立性与体育育人的综合性,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天资性情,纵向上把握学生小学低中高三学段成长的关键进阶期,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打造坚实的体能基础;横向上围绕国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要求的“1”,努力让儿童适性扬才找到自己的“X”,“1+X课程”让学生至少学会1至2项运动技能。学校从2011年开始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周下午有兴趣、乐趣、志趣三级社团;横纵整合,每年开展年度校园十大赛事。例如年度“马约翰足球世界杯”联赛结合校园操场条件、足球自身多样性、教育丰富性以及足球的社会性和国际性影响等特点,充分发挥足球运动的育人功能,形成了“人人踢足球、班班有球队、男女齐上阵”的运动氛围,同时以足球为纽带导入跨学科主题学习,拓展对各国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促进学校内部与外部资源协同的师资队伍建设。清华附小立足体育教师基本功,提倡“把课上好是最崇高的师德”,培养具备“通识、专业、开放”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同时,学校聘请高校专家形成长期跟踪指导机制,聘用优质足球俱乐部队员和社会机构教师来学校进行教学和训练指导。两支队伍“双向互补”,技术水平带动与教育性结合的共生模式,将道德力量、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育,赋能学校体育发展。
发挥“互联网+”作用。清华附小与高校科研机构等部门联合研制相关技术并落地实施,实现订制化服务,用科技支撑体育高质量发展。清华附小积极推进“智慧操场”建设,创建“过程数据+关键事件+榜样引领”的体育评价机制,构建儿童学业发展、品格塑造、体质健康的个性化分析诊断系统,对儿童个体成长轨迹进行描述,以此推进“科技体育”,为体教融合促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化支撑。
营造“家庭+学校+社团”共育机制。清华附小坚持家校共育,成立班级、校级和社团三级家长委员会,每学年组织足球联赛、运动会、田径四项通A赛等重要体育活动,家长负责组织管理、陪练甚至自发组成社区体育小分队。这种“家庭+学校+社团”的依靠家长协同管理的机制,让家长成为孩子的榜样,为学校和社会注入正能量。
事实上,体教融合不是单靠学校就能完全实施的,以“大体育观”统领学校体育发展机制,家、校、社等多方共育的体教融合机制探索尤为重要。只有久久为功,才能上下同欲者胜。相信科学合理的体教融合模式能够助力学校体育获得高质量发展,并为我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注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