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技术分析

2023-01-02 23:01:48王宇平
中国设备工程 2022年8期
关键词:部品工业化装配式

王宇平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装配式建筑,可以降低人工需求,以传统施工方式为基础,展示出高施工效率、绿化施工环境等优势。主体结构完工后,开展装修设计时,面临湿作业量大、工序复杂、环境污染等问题。传统施工建设模式,对建筑工业化发展影响大。预制装配式结构,预制效率高,能够提升装配式建筑接受度。所以,凭借工程周期短、污染程度低时,装配式建筑的普及率提升。建筑工业化发展中,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主要是在工厂内完成构件、配件加工制作。相比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在设计流程、发挥空间上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对建筑体系进行优化,全面减少构件类型与数量。装配式技术发展中,逐渐增加装配式设计产品,扩展装修空间。装配式技术,能够实现建筑构件产业化、工业化与标准化发展。通过应用固定模具,可以提升产品精度,技术工艺标准趋于统一。通过模数化方式,建立标准化构件。同时,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相应促进建筑行业发展效益,装配式建筑将会成为未来主流。

1 装配式装修一体化

在新时代下,人们对建筑环境的要求持续提升,传统装修施工方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传统装修施工技术的缺陷如下:第一,资源浪费:传统室内装修施工,注重改造毛坯房,产生较多建筑垃圾。按照数据统计可知,毛坯房装修所致资源浪费,达到9440万/年。第二,环境污染大:建筑装修时间长,产生大量废弃物与垃圾,且噪音污染巨大。第三,质量把控不过关:装修工期为了提升经济效益,会选用质量不过关的材料,并且在装修期间改变建筑结构功能,严重影响居住体验,还会产生不良隐患。第四,装修工艺复杂:传统建筑装修中,设计和施工相互分离,整个施工操作流程复杂,且管线材料摆放无序。同时,传统装修施工中,湿作业量非常多,背离装配式建筑发展理念。第四,建筑行业快速发展,装修一体化关注度提升。装配式装修,被称为工业化装修,通过标准连接方式,将工厂预制构件、部件集合起来,运输至施工现场,并且遵循标准化程序,以干作业方式装修操作。装配式装修一体化技术,能够减少现场作业量,避免材料浪费,同时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进程,不断提升接受度。装配式装修体系,涉及内容非常多。装配式装修,可以规避传统装修的弊端与不足,属于全装修住宅发展的最佳选择。政府出台政策方针,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并且将其应用到建筑装修中。按照指导意见可知,我国要求在五年内,使装配式建筑总面积,达到新建面积的30%。从上述分析可知,我国相关部门对装配式建筑的重视度较高。

与国外装配式装修一体化发展相比,我国技术发展速度缓慢,但是注重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我国装配式建筑,多应用CSI体系,外部构件、内部设备、内部构件,均实现了建筑工业化发展。CSI建筑体系,应用支撑体、填充体相互分离理论与方法,优化设计建造体系。在CSI建筑体系中,包含集成化部品系统、分离化机电设备系统、模块化部品系统等。CSI体系特点如下:第一,支撑体、填充体相互分离;第二,住宅管理方案详细且完整;第三,部品群区分耐久年限、权属关系;第四,居室布局可变更性。第五,部品集成化、模数化。第六,套内接口标准化,排水管道合理布局。第六,将建筑整体造型划分为不同模块,形成不同单元模块,按照图纸做好编号,注重生产加工制作。确保成品验收合格后,运输到装饰工地现场组装。

CSI体系,是一种新型装配式技术,建筑性能、产品质量优势显著。传统建筑厨卫间水电管线布设,利用楼板进入室内上下层,空间布设混乱,工程安全隐患多。CSI体系,利用架空技术铺设地板,实现同层排水效果,能够简化管道安装与检修复杂度。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相应提升装配式建筑部件性能,按照用户需求,实现个性化、多样化目标。

2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

信息技术智能化水平高,相应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为装配式建筑提供新动力。我国建筑行业应用BIM技术,推广到建筑施工全过程中。从前期建筑设计,到后期施工管理,不管是复杂构件、节点设计,还是试验检测,都能够为装配式建筑提供技术支持,追踪建筑全寿命周期。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期间,因协调管理不到位,也不注重分析设计、生产、运输与检修细节,导致建筑全周期安装不匹配,影响场地布设合理性,还会降低信息水平,对施工计划方案的影响非常大。在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中,应用BIM技术方法,能够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与计划,同时,建立各方协同计划模型,实现统一化管理,处理好建筑各领域内,顺利实施施工方案与计划。

3 装配式装修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分析装配式建筑技术特征、装修一体化建造技术,BIM技术,能够掌握装配式建筑发展形态。建筑理论、施工技术的成熟化发展,将工业化生产作为特征,持续更新和升级装配式建造体系,联合理论实际,提出不同,装配式建筑体系。同时,应用BIM技术、物联网技术,能够提升装配式建筑构件、部品的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同时,实现建筑全寿命周期跟踪管理。相比传统建筑装修,装配式建筑、装修一体化技术,可以优化产品品质,提升空间利用率,实现施工流程的体系化发展。但是,模块化装修技术的缺陷与不足较多。实行装配式装修一体化发展时,还需要关注一系列问题。

第一,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装修推行力度不足,导致人们的接受度不足。预制构件、配件标准化,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基于开发商、购房用户分析,装配式装修一体化会增加成本,并且对建筑质量与安全的信任度不高。所以,未来发展中,注重推广装配式建筑、装修建造技术。工业化建筑,既可以实现构件工厂化、标准化生产,还应当结合用户需求,实现个性化设计,全面确保产品的多样性。同时,国内装配式剪力墙、钢筋竖向连接、夹心墙连接件,属于重要技术措施。基于构件、节点受力机理,性能要求、施工控制、质量验收等方面,全面加大管理与控制力度,维护产品性能与质量,深入研究新型技术体系、技术处理方式,全面满足建筑行业发展。

第二,欧美、日本国家的装配式装修技术,已经具备完整技术体系与框架,且集成部品、配套技术发展成熟,得益于国家政策、范本、标准等。我国理论知识与技术框架缺失,导致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期间,产品质量、施工质量、产权质量问题多。国家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联合地区经济、文化现状,出台政策法规,实现建筑产业的示范化建设与施工。

第三,装配式装修工程中,部件与配件的标准化、工业化、规格化程度低,部品集成技术、成套技术不完善,相应降低装配式建筑专业水平,无法有效满足用户装修品质的需求。满足功能性设计需求,对于不同类别设计需求,应当预留设计空间,实现多样化视觉效果。

第四,BIM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普及度不高。装配式建筑装修时,联合BIM技术可视化、三维建模优势,安装水电管线、管道,确保施工过程的高效性、准确性、直观性,降低构件不合理风险,不断提升工程控制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业化发展,装配式建筑体系成为新的建筑模式,具备工业化特点。建筑方式,由传统现场建造方式,逐渐转变为标准化生产建设方式。我国倡导建筑节能化、绿色化发展,因此,在装配式建筑中,涉及规范设计、标准生产、现场安装、信息化管理等内容。由于我国装配式建筑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注重完善理论研究、推行政策,加强产品质量,以此提升建筑体系的完整度与成熟度,实现建筑工业化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部品工业化装配式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上海建材(2020年5期)2020-12-15 00:33:22
CSI 住宅体系下的装配式装修部品的装配构件研究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建筑工业化住宅部品认证体系探索研究
工业化建筑部品发展现状探究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智能城市(2018年7期)2018-07-10 08:30:00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中国制笔(2017年3期)2017-10-18 00:49:11
长沙最大装配式保障房更加节能低碳
节能与环保(2015年5期)2015-01-14 08: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