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芸
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030000)
为满足社会养老服务和消费需求,我国社会正在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老年人居住环境。政府各部门也在逐步增加资金投入,用于社会养老机构的开发和建设。其中,老年建筑的安全可靠性成为重要内容。
老年人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在遇到火灾这类重大安全事故时,老年人的实际应变处理能力和反应能力较差。另外,长期居住在老年建筑中的老龄群体平均年龄在70 岁以上,部分老人还患有疾病,超过30%的老年人存在听力或视力障碍。所以,应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调整疏散距离[1]。虽然新的建筑规划设计规定对老年人的疏散距离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在规划设计中,并未对老年建筑与多层建筑进行合理区分。这使得双向疏散设计更加严格,而单向疏散设计标准却有所放宽,不能保证在出现火灾事故时,能够在第一时间通过安全疏散设计标准来及时疏散。
老年建筑消防通道的设计,要第一考虑老年人的活动能力。有些老年人虽然生活能自理,但身体素质远远不如年轻人。每天的生活和出行都需要依靠轮椅、扶手、拐杖等工具。老年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将增加安全疏散和灭火救援的难度。如日本一位老年盲人护理院发生火灾,建筑的高度只有两层,但由于消防通道设计不合理,致使消防队员无法及时进入建筑内部展开灭火救援,救援工作一度陷入僵局。可见,消防通道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否则一旦发生火灾或其他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老年建筑主要包括居住、活动和照护场所,其中避难区是老年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相关规范对老年人的避难区提出了设计要求。2 层及以上楼层应设置避难室。这一规定是为了满足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员很难及时疏散而提出的。但部分老年建筑在设计时未考虑老年人行动力不足的情况,避难场所的位置、空间、行动路线都不合理,不能真正有效地进行安全疏散和避难保护。所以,在今后的老年建筑设计中,应从安全疏散时间和老年人的活动特点等方面进行考虑,为火灾救援争取宝贵的时间。
目前,我国虽已进入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对老年人社区建设方面还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由于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相当数量的养老服务场所,尤其是一些乡村敬老院和一些社会出资建立的养老院、敬老院,建在偏僻、交通不便的地方,超过了消防站的保护范围。一部分设立于城市建成区的养老服务场所,常与其他使用功能复杂的建筑合建,或建于有先天消防隐患的老旧建筑中,形成的消防隐患难以根除。
特别是在已建成建筑改建、合建的老年人活动场所中,疏散通道和救援路径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问题比较突出,疏散宽度不足,缺乏无障碍设计,防排烟设施设置不合理,无消防车作业场地且消防车道阻塞等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部分农村养老院、敬老院缺少消防水源,消防设备的供电条件不满足要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中并未明确指出老年建筑应参照哪一类建筑设置消防设施,存在一定争议。
当前,民办养老机构数量比例逐年上升,而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部分单位和个人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在养老服务场所的建设初期,过于重视成本,忽视消防安全,在经营期间更是经常无视消防安全教育和管理。由于当前养老服务机构的工作环境、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待遇不对等等原因,其从业人员大多是流动性较快和年龄偏大的打工人员或青年志愿者,只重于对老年人的人身照顾,缺乏对火灾常识的掌握和扑救火灾的能力。长期生活在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年老体衰、记忆和反应能力差,行动和自救能力严重不足[2]。
2.1.1 切断距离
从新修订的建筑设计规范中可以看出,对老年建筑的疏散距离设计要比医疗建筑更严格。鉴于老年人行动不便的特点,应尽可能将安全通道设计为双向通道,并对其进行距离控制。
2.1.2 宽度设计
国内某地的老年建筑设计单位提出,按照老年住宅的设计标准,在设计安全出口、疏散门、楼梯、走廊等位置时,应保证净宽度大于1.1 m,走廊宽度在1.5 m 以上,公用楼梯宽度在1.3 m 以上。
同时,还可采用环状走道和外廊设计方式,将老年人居住空间的门与外走廊、阳台连接起来,方便了应急疏散。
2.1.3 楼梯设计
最少2 层的安全出口数量为非独立建筑设计,且出口数量不得少于2 层。就高层建筑,设计单位多采用设置防烟楼梯间的方式。对于非高层建筑,设计单位设计出封闭楼梯间和室外疏散楼梯,以减少火灾对老年人人身和财产的伤害。
公安消防部门应与民政部门共同制定老年人居住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各级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单位,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加强对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常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的消防安全意识。另外,在开展宣传教育时,还要对老年建筑设计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教育指导,以此来提高其对消防通道的重视程度,达到优化消防通道设计的目的[3]。此外,老年人在遇到火灾时,更需要外界帮助。因此,在建筑设计中消防救火通道的设计非常关键。如某地区高层老年建筑的设计中,设计单位按周边增加1/2 的长度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场地,消防通道的一个侧面设计在楼梯间、阳台内部,并控制在4 m 左右,以达到优化消防通道的设计效果。
老年建筑在规划时,需对其进行单独设计,避免在现有建筑内直接进行改建。与此同时,在选择地块时,还要防止在周边建筑密度较大的区域选址。为在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消防车能及时进出,并协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紧急疏散,因此独立建筑周围应有环形消防车道。另外,要注意老年建筑中的避难区的设计,如对1~2 层的防火设计应采用1~2 级防火等级标准,3~4 的防火设计应采用3 级防火设计标准。高层建筑内部设计时,应设置单独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通道,按无法及时疏散的老年人设计。在按老龄居住标准的最低居住面积进行设计时,应计算最大分区面积。每一个防火分区设计时,都要设计一个能容纳至少100 个老人的避难通道,以保证不能在短时间内撤离的老年人在防火分区内等候救援,为逃生和救援赢得更多时间。
从建筑法规的内容看,国内老年建筑中,超过500 m2的项目要设置独立的喷水灭火系统,还应设置自动报警系统。这类设备可以确保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自动报警和提供救援。所以,设计单位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考虑到老年群体的特殊性和建筑工程的实际使用需要,在加强消防设施设计的同时,也要加大对相关设施养护和管理的投入。如在卫生间、客厅等地方,应定期检查紧急报警按钮的可用性和灵敏度。当发生意外灾害时,能够发出火警信号,通知消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到指定地点展开救援。设计安全灶,使灶具处于安全状态,并自动关闭燃气装置和燃气泄漏报警装置,以提高老年建筑的整体安全性,防止火灾发生。
火灾发生后,老年人群体行动不便,需要依靠外界力量进行救援,因此,开展救援时,要确保通道畅通,能到达建筑物的大部分位置,确保救援工作在第一时间完成。针对高层建筑,要连续布置登高场所和消防车通道,在消防登高场所一侧设置楼梯间或者阳台。
根据老年人群体的特点,安全疏散距离和通道设置不能参照一般建筑,要贴近老年人的需要。居住空间是老年人活动时间最长的地方,在设计中要考虑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建筑高度不能小于27 m,至少设置两个通道,每个通道都要具备疏散双方功能,疏散距离不能小于20 m,不能大于10 m。
目前我国颁布的建筑规范规定,老年建筑的所有活动场所均设在3 层以下。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需要娱乐功能区域,活动场所位于老年人密集的地方。与病房和单元房相比,其老年人活动场所应人员密度较低,流动性较低,因此应在较低的楼层可供休闲娱乐,在老年建筑的高度上,地方政府要妥善处理老人需求、经济发展和消防安全管理,综合考虑消防车云梯的高度及救援能力,尽量将老年建筑的高度定为50 m 以下,同时,一些具有医院性质的老年人护理和医疗场所,可参照医院建筑的高度,不需要特别限制。
首先,建筑单位应建立或完善老年建筑消防管理制度,使消防管理人员明确职责,做好监督工作,约束防火设计、施工人员的行为。如通过建立完善制度,令防火设计、施工、管理部门明确自身责任,并将责任划分至个人,避免老年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责任不明的情况。
其次,材料、设备的采购同样需要内容清晰的制度进行约束,确保材料、设备能够符合标准。此外,我国也应推出老年建筑工程防火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的有关法规,使老年建筑施工能够有法可依,确保老年建筑质量,保障国民生命财产安全。
防火设计施工材料质量可直接影响老年建筑防火设计,所以老年建筑单位应严格把防火设计、施工材料采购关。如在防火设计及施工材料的采购规划中,首先应明确材料的标准,严格约束采购人员的行为,并在材料进入防火施工现场前对其进行检查,严禁劣质材料进入防火施工现场。
在防火施工材料存放环节,消防管理人员必须确保存放环境的安全性,禁止人员私自调取防火施工材料。在重新使用存放的防火施工材料前,应认真对其进行全面检查,避免材料质量出现问题,影响防火设计施工。出现质量问题的防火施工材料必须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其对老年建筑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首先,防火设计施工单位应严格选择参与老年建筑工程项目的防火设计施工人员,不仅需确保其具有相关证书,还要考察其道德品质等方面。对老年建筑工程项目的防火设计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其了解有关制度,并明确防火设计施工环节的各项标准。其次,防火设计施工单位应加强管理能力及管理意识,敢于担负重要责任,并能够有效约束防火设计施工人员的工作行为,严格控制防火设计施工质量,提升老年人建筑物质量。
防火性能的提升对老年建筑的安全性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此,相关领域的设计师和施工人员,要认真分析老年建筑防火层面上出现的设计问题,从消防疏散、消防通道、避难场所和消防设施维护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提高老年建筑防火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