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在《仪器分析》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应用

2023-01-02 17:12:28嵇正平朱爱萍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9期
关键词:仪器分析仪器思政

舒 韵,嵇正平,徐 琴,朱爱萍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并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需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1]。因此,近年来国家倡导高校将课程思政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中,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需在课程教学各个环节中渗透,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同时,受到思政元素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时代和社会所需要的全方位、高品格人才。

仪器分析是扬州大学为化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它是以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作为先导课程,为获取物质的化学、结构及含量信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的一门学科[2-4]。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课程,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吸收和结合当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与发展。学生需掌握光学、电化学、色谱学等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构造组成、实验方法、及其应用范围,对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分析过程有基本了解,掌握定性、定量分析和结构鉴定的方法原理和应用,并了解仪器分析领域发展的新方向。

课程思政是一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和宗旨的综合教育理念,在大学专业课教学中,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深度挖掘和探索各学科门类不同专业课程中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5-7]。作为理工科的学生,需要在专业课教学中不断引导渗透课程思政元素,其目的就在于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引领的全方位人才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真理追求的热情、对未知的探索激情及对科学勇攀高峰的勇气。

1 仪器分析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大学时期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非常关键的时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使其矢志不渝地朝着目标艰苦奋斗和努力,是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关键所在。课程思政并不是新增的课程内容,而是将思政教学的目标任务融入不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以此实现全方位育人。在《仪器分析》教学过程中通过融入课程思政案例,为思政教学提供大量素材,并将专业知识讲授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体验和学习效果,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民族复兴重任担当的决心[8-11]。

2 仪器分析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方式

2.1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实施“以学生为主体”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授课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者和责任人,学生的参与程度往往取决于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仪器分析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课程,在介绍方法原理、仪器构造等部分时容易使课堂气氛陷入沉闷的困境,如果再加入强制性的思政教育更是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到辅导与引导的作用。比如我们在学习分子发光分析之前,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布置教学任务,让同学们自己查阅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以及研究历程,课堂上选一些同学代表,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及其发光的原理。然后通过课堂讨论方式,将课程内容和知识点分别展现。

2.2 利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实现思政教育多元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进行仪器分析专业知识讲授同时,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方法,将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贯穿于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实验实践等各个环节中,真正实现思政德育的全流程、全方位渗透。同时可建立多元化信息教学资源平台,以微视频、短时评等形式将思政领域与专业领域的内在联系展现于网络上,并设置讨论平台,让学生直接参与讨论。坚持线上和线下结合可同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也能充分体现高校教师思政教育形式的灵活与多样性。在这种混合模式教学中,还可以结合实践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原理,还要与应用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应用中问题,也进一步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学习,应用和创新专业知识的能力。

2.3 引入现实实例,从生活中挖掘思政元素

仪器分析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兼顾的学科,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及前沿科技息息相关。每一个新知识的传递和讲授都需要在开头引入一些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因此在讲授新课时,以名人故事、时事热点或者先进科技作为切入点,既可以布局新知识的讲授也可以巧妙地引入思政元素,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体验感和代入感。仪器分析的发展依赖于多学科的相互融合和相互交叉,其本身就是创新理念和科学思维应用于新技术、新方法,并以之解决新问题的典型实例。如以原子发射光谱法为例,该方法是利用原子或离子在高温条件下受激发而发射特征谱线来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的一种分析方法。光源作为原子发射光谱仪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决定了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而在研究原子发射光谱仪光源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从传统的火焰、电弧、火花光源,到现代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和激光光源的发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源解决了传统光源中基体效应大的问题,具有较低的背景干扰效应和宽的线性检测范围。现在商品化的 AES仪器不仅从结构和体积上发生很大变化,而且在仪器自动化、数字化及智能化程度上不断创新。如今原子发射光谱仪还可与色谱等其他分析仪器结合并实现联用,体现了分析仪器新技术与新方法的不断创新。

3 小结

仪器分析作为化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深入研究和分析如何在仪器分析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将思政教育贯穿和融入于基础课程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升学习效果;还有利于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学生对民族复兴重任担当的使命感,培养适应时代所需的高品格和全方位人才。教师应该从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引入现实实例等多个方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宗旨。

猜你喜欢
仪器分析仪器思政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仪器分析课程立体知识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实践
科技视界(2016年25期)2016-11-25 08:40:29
高职《仪器分析》网络化微课的探索与开发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考试周刊(2016年74期)2016-10-08 13: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