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飞,叶彭姚,曹 鹏,霍娅敏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四川 成都 611756)
交通工程专业创建于1985年,全国最早正式获批招收专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到1986年正式招收博士研究生,构建了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改革开放后交通领域内最早的一批专业人才,持续为我国城市化、机动化超常规发展作出贡献。2003年开始援建西藏大学交通工程专业,2006年建成省品牌专业,2007年建成国家特色专业,2012年全国首家通过交通工程本科专业认证(6年期),2018年再次通过认证(6年期),2019年首次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2021年全国软科发布专业排名第一。
专业依托全国排名第一的交通运输工程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建成拥有国家教学名师、国家教学团队、国家特色专业、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交通工程人才培养高地,形成以工为主、多学科交叉和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
交通强国建设[1]和新工科建设[2]的实施,对交通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和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工程专业持续推进培养模式改革。
一是改进专业建设培养模式,突出“卓越工程师”与“新工科”双特色。作为国家特色专业,交通工程专业的综合改革紧密围绕专业建设的“师生”参与主体,以交通工程行业发展人才能力需求变化为导向,构建并始终坚持“现场教学、工程实践、科研实践相融合”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和“以教师能力提升为中心”的双向理念,以课程、实验、实践等教学环节的持续优化与更新为载体,强化工程特点,突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特色[3]与“交通新工科”特色[4],构建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动态调整与质量持续提升机制。
二是调整专业课程,形成系统完善、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2016年进行专业培养计划修订中,对部分专业和基础课程结合实践教学需求分别单独设置实验学分和学时,突出强化实验教学的导向,例如《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运输规划原理》等;双语教学:对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引进高水平国外原版教材,对交通工程学、交通规划原理、交通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数据结构、数据挖掘技术等进行双语教学,同时充实交通工程专业外语的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开设慕课,为学生提供多源的学习途径。
三是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多样化、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改革。以“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理念的深入贯彻为主要举措,形成了教学改革与学习效果螺旋式提升机制。建立教学研讨与改革制度,通过翻转课堂、混合教学、项目教学、实践教学等多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关注“深层学习”效果[5]达成,建立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交通运输国家实验教学中心、交通运输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教学改革促学习效果提升,以学习效果反馈促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程中增加案例分析内容,使课程讲授更加贴近现实;邀请交通工程行业知名专家讲学研讨成都公交、城市轨道交通等实际交通问题以及区块链、大数据等交通前沿知识。
四是面向行业趋势的交通工程专业提升,联合打造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与天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交通工程人才联合培养基地,重点研究大型国家级新区独特交通问题;与广东中山市规划设计院联合成立“中小城市交通问题研究中心”,重点研究中小城市交通问题;与江苏沪宁高速公路无锡管理处联合成立专业实践基地,重点研究大数据技术下现代高速公路管理问题;与四川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电子科技大学联合申报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交通工程专业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探索专业建设新路径,联合省内高等院校、央企等优质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培养对未来智能交通业务场景具有深刻理解、有跨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交通科技精英。依托西南交通大学在交通工程方面以及电子科技大学在软件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等信息科技的学科专业优势,采用专业交叉与融合的“新工科”创新教育模式,形成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交通工程+软件工程”联合学士学位项目实施方案。学生能全面深入理解城市交通问题、需求和对策,熟悉交通政府管理部门的治理思维、手段和模式,具备在交通工程领域从事交通规划与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发展政策等方面的技术、技术管理与研究开发工作;同时具备软件工程师在信息技术、计算机挖掘、软件和平台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基础能力,熟悉各种交通信息采集设备和软件工作原理,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各类交通大数据的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结合交通问题和治理需求针对性准确、客观分析车辆和人的出行规律特征,能够掌握交通大数据的存储、软件开发、可视化平台研发等能力。形成具有创新引领性的跨学科、跨校的“新工科”深度融合新模式。
联合学士学位项目实施方案能力要求:(1)知识结构要求:涵盖工具性知识、人文及管理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政治、语言、文学等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备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以及经济管理知识;具备交通系统规划、交通系统管理与控制、交通系统设计、交通系统仿真、智能交通系统设计、公共交通运输组织的基础理论和设计知识,具备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研发能力,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熟悉交通工程学科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熟悉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方向,掌握其基本思维与基本研究方法;掌握城市及区域交通系统的问题分析方法;具备交通工程领域和计算机软件工程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相关专门技术知识;(2)能力结构要求: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具有信息检索、阅读及撰写科技论文与技术报告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具备交通工程专门技术和设备的运用、操作能力,以及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能力,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运用交通和计算机理论和信息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各种制约因素;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创业和择业能力;(3)素质结构要求:具备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师职业道德;具备求实创新态度和意识,以及严谨科学素养;了解本专业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正确认识交通工程学科和计算机软件学科及其技术对客观世界及社会的影响;具备工程实践观、效益意识及交通运输基本认识;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工程意识和一定的工程素养。
交通工程系党支部与中国移动四川公司信息技术部党支部签署党组织“联建共创”深化“党建合创”协议,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深化“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双方学术研究、产学研等方面合作,探索校企合作研究建设新方式。
交通工程专业根据行业发展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思政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创新能力,在保持专业全国地位领先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