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春光,蔡承扬
(吉林建筑大学)
在全域旅游时代背景和互联网共享经济的促进下,我国民宿产业朝着多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蓬勃发展,但是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时,民宿产业展现出参差不齐的应对能力,缺乏安全有效应对措施的民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不仅仅是功能上的满足,因此室内空间环境在设计上要开辟新的思路,对于室内空间的整体布局,功能使用以及人们对室内空间环境的生理上、心理上的变化,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措施,是当前室内环境设计需要思考的问题。而民宿作为城市历史文脉和文化内涵的传播载体之一,其室内空间环境的更新设计再思考,对于民宿产业在活化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对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已经成为各地政府和社会热点问题,在政府主导和宏观政策引领以及各个行业的积极配合下,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当前我国对于针对传染性疾病的应对措施和策略在设计规划行业还没有相关的法规标准,而民宿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室内空间环境的更新应该主动结合当前发展背景,利用现代建筑技术的优势,充分理解空间要素在应对当前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管控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针对性地“纵横双向”建筑空间发展框架结构,促进民宿的室内空间环境健康生长,完成民宿产业的快速复兴与健康发展。
人们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时对于室内空间环境和行为需求、心理需求之间产生的矛盾变得重视起来,继而引发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对现实空间环境融合发展的多功能思考。相比传统酒店的规范发展,民宿产业一直以来缺乏统一健全的行业标准,室内空间的设计不合理,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卫生安全等问题一直饱受诟病。而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带给人们焦虑、烦躁等不安的情绪会在之后通过旅游的方式来释放,安全卫生的条件成为首要的考虑因素。也正因为这样,针对民宿产业的室内空间环境更新的问题亟须解决,利用现有的空间结构来追随新的功能布置,再融合公共卫生事件常态化防控的设计思路,既符合动态下的绿色住宅发展理念,又能提高民宿安全卫生的问题,还能带动民宿产业交融式的高品质绿色健康发展。尤其是在公共卫生事件之后,人们对安全卫生意识的提高,空间功能布局优化的重视,更凸显了民宿产业空间环境更新的重要性。
民宿作为文化旅游刺激下的产物,其核心就是融合地方历史脉络和建筑文化提供沉浸式的居住体验。作为地区历史发展和文化底蕴的传播者之一,深层解读地区空间肌理,建筑风貌特色等显性文化基因和历史文脉以及居民的认同感等隐性文化基因的文化元素,结合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策略,对室内空间环境进行整体更新,打造地域特色,使民宿的空间环境能与使用者直接产生对话,真切地感受室内空间环境带来的文化底蕴信息。因此,室内空间环境更新对于民宿产业来说,不仅是最大化地让人们参与并感受当地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区历史的变迁,还能提高民宿产业的创新活力,对于地区经济的带动发展和民宿产业的高品质良性竞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空间设计结合,交叉融合产生了各个时代不同背景下的设计学科理论,如勒·柯布西耶的“新建筑五点”以及新城市主义的TND和TOD理论模式①TND模式:传统邻里开发理论模式(Trad 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 ent)TOD模式:公共交通导向型开发理论模式(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 ent)等,极大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公共卫生事件多次与建筑地推动了空间设计思维理念的更新[1]。因此引导民宿产业室内空间向多元化、安全性、舒适性以及人文性相结合的绿色智能化转型升级,是目前阶段室内空间环境和民宿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发展趋势,也是公共卫生与空间设计的再次结合。
对于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室内空间属性所呈现出来的局限性与短板,大多源于缺乏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措施和对于其长期性存在的预测不足。因此现阶段民宿产业的室内空间环境更新的趋势,考虑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应当秉承“平疫结合”的发展理念,构筑民宿客房防控空间单元化[2]。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单独建立类似医院的简易“负压空间”区域,使民宿的客房空间成为依附整体空间的最小基础“防控单元”空间。所有最小“防控单元”的基础设施如:新风系统、排风、自然通风、供水排水、智能消杀等系统独立运行排放,并且使用防渗漏、易清洁、抗抑菌、防感染的新型产品,最大化地减少病毒传播。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时,能够满足基本的卫生防控要求,并且单独作为隔离空间使用,避免病毒的扩散;“平”时也能为居住使用的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高品质使用体验。民宿应对“平”“疫”不同时期的角色切换,不仅能形成有效的隔离管控,更能赋予民宿产业公共卫生事件常态化防控时期的实际社会意义。
如何将舒适、安全、健康等多维空间属性与室内环境融为一体,促进民宿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现阶段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2017年《健康住宅评价标准》开始实行,通过引导建筑居住正确使用和理解健康理念,拓展了健康住宅推广路径,规定居住建筑的健康性能从空间、空气、水质、环境、光照、健康六个方面进行评价。针对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人们对居住空间理念的改变,绿色健康的室内空间环境是时代背景下的发展趋势。著名建筑学家崔愷院士说道,“我们要在建筑上开辟出更多的屋顶花园,让人们在绿色的平台上健身休憩”[3]。不仅建筑室外空间要绿色发展,民宿产业的室内空间环境更新同样也要朝着健康绿色的方向发展,结合疗愈思路的空间环境更新,在使用过程中,对于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人们居家生活产生的焦虑、烦躁情绪,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进行双重“治愈”。
当前我国的5G网络建设、AI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了设计行业朝着多维智能化发展,在民宿产业的室内环境更新进程中,利用科学技术推动民宿产业空间智能化将会是大势所趋。通过网络信息化,使民宿从预订,入住,退房实现无接触流程化,人们在入住之前通过智能云系统完成个人身份信息验证以及通信大数据、健康码等必要信息的查验。客房空间安装智能监测系统和智能消杀设备,并且通过智能手机扫码一键连接客房智能系统,利用手机查看房间的温度、湿度、噪音系数等基本信息,并且可以在入住后的外出期间启动智能消杀设备进行房屋全面消毒。民宿室内空间的智能化更新设计,是设计与科技交叉融合发展的趋势,一方面能减少人们对民宿安全卫生问题的顾虑,另一方面能带来快捷舒适的入住体验。
在对公共卫生事件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对于民宿产业的室内环境更新,应当运用高质量的设计手段,结合防控策略的技术标准,对室内环境的更新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改变,从房间整体布局、风水系统和综合智能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更新提出方法策略,以高适应性来满足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民宿产业室内空间环境安全性、健康性、舒适性的人居空间要素。
对于室内空间的整体布局而言,功能单一且缺乏灵活的空间变动使人们使用受到局限。因此现阶段发展背景下,利用有限的室内空间环境,将其进行多维度的融合,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的功能需求,形成可读的时间需求逻辑关系,并且在室内空间发展中寻求功能与使用需求的统一与变化。在客房的空间设计规划上,针对安全卫生防控的性能问题,要充分发挥玄关区域作为入户首道防线的缓冲作用。根据玄关区域的空间特性,增加消杀设施和医用口罩、免洗消毒凝胶洗手液等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必需品的单独搁置区,使人们进入室内空间的同时在玄关缓冲区内完成消杀病毒行为的动作连贯性。玄关区域的独立安全防控设计,“平”时作为入户随身物品主要的储藏区域,在“疫”时能够作为从“污染区”到“清洁安全区”的过渡作用,在这一区域中,完成洗手、衣物及随身物品进行初步消毒,防止随身携带病毒造成二次传播。
利用洄游动线化整为零的功能,打破室内各个独立空间之间的桎梏,使各个空间通过动线联动起来,洄游动线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早有运用,例如北京传统四合院中的“抄手游廊”,它连接起垂花门、正房厢房各个空间,使其动态连接更为流畅。洄游动线的室内设计,不仅能赋予单一空间的复合性,并且能使空间使用者的生活方式通过空间动线来感受。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时满足人们对于室内空间高效利用,减少动态流线的交叉,增加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洄游动线与竖向空间储存的融合设计,既能提高空间的储存率,营造空间尺度的变化,还能增加使用的体验感。在空间使用功能方面,可利用滑动置物架对空间进行短暂分隔,营造阅读和办公的私密空间,并且适当的增加运动空间,利用限定的空间结构来追随新的功能变化,丰富室内空间的功能多样化,满足人们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对室内空间的使用需求。
根据全国卫生专家研究,传染性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因此在现阶段民宿的室内空间环境更新设计中,人们对于室内环境卫生质量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空气清新、环境清洁已经成为健康生活与健康工作的最基本条件。增强室内的空气流通可采用被动通风和主动通风,即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自然通风作为低能耗绿色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利用现有室内空间环境布局来优化改造自然通风的条件,是现阶段民宿室内空间环境更新值得思考的问题。
大部分的民宿由其他建筑改造而来,应当在不破坏原有建筑场所人文精神及与历史文脉,保留建筑原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的自然通风优化改造。首先可以从优化设计室内门窗开口入手,窗户开口尺寸、窗户类型和开启方式、窗墙面积比等合理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室内空间的空气流动以及通风效果[4];其次是有效组织利用“穿堂风”,“穿堂风”是在风压作用下,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穿室内空间,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空气,是自然通风中效果最好的通风类型。因此,通过调节风口,控制风量风速,使风量处于符合人体舒适的最佳效果;再者可利用屋顶来增强室内空间的自然通风,屋顶通风可以在符合条件的民宿室内空间中设置屋顶天窗等,使其既可以整合到整体室内自然通风系统中,又可成为一个独立自然通风系统;还可以采用双层幕墙的技术,它由内外两道幕墙组成,两层玻璃幕墙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其上下部位有可以控制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双层幕墙是环保、节能的新型绿色生态建筑,但是相对于民宿产业来说造价成本相对较高。
机械通风作为现代居住环境主动式控制室内空气环境的重要手段,高品质、智能化的机械通风不仅能弥补自然通风的不稳定性,还能有效地隔绝病毒在室内空间通过空气传播,因此每个单独的客房空间都应具备新风系统。新风系统可采用双向流新风系统,相对于市面上常用的单向流新风系统,双向流新风系统新风主机送入,更能保证输送到室内空气的干净新鲜度。排风口与新风口都带有风量调节阀,可在特殊时期加大新风通风换气量,并且新风系统的过滤网需采用H13级别高效空气过滤芯,可以有效阻隔病毒在空气中形成二次污染。同时也要做好对新风系统的定期检查、清洁、消毒,确保室内空气的安全新鲜。
民宿室内空间环境应当选择单元化同层排水系统,相比于隔层排水,同层排水的优势更加明显,首先排水管道不用贯穿楼板,而是连接在同楼层的主排水立管上,采用水封管配件来取代旧式的P弯、S弯等,整体结构合理,而且容易清理、检修,不易发生堵塞。其次,单元化同层排水的噪音和渗水概率都大大减少,增加了住户的使用体验感。再者,单元化同层排水系统的卫生间器具布置相对自由,给予设计者和使用者最大化的布置思路。同时对于管材的材质选用高品质柔性排水铸铁管和PVC-U管,并且要求施工工艺严格按照设计规范,防止排水管道泄漏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民宿空间智能配套设施是智能时代科技与设计的多维度融合发展,智能门锁,智能家居等一系列的智能系统不仅能提高入住体验,还能减少直接接触的交叉感染。利用客房智能系统,对客房内部的光环境、声环境、热湿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并且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入住者的最佳居住体验,并且可以在客房空置时期进行一键消杀,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
卫生间的安全卫生是民宿客房安全卫生问题的重中之重,合理规划卫生间的布局,采用干湿分离,将不同使用频率和污染程度的区域进行分隔。根据不同客房的配置,设置三分离或者四分离的卫生间,将洗漱、如厕、淋浴、洗衣的功能完全分离,防止湿热环境中病毒的滋生和交叉感染[5]。
应对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民宿产业的室内空间环境更新设计,不仅能在居住环境上营造绿色健康智能的发展策略,构筑人与建筑的自然和谐关系,还能积极推动民宿产业的活化发展,使民宿产业在平时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时两种时期状态下进行角色转换,发挥不同的作用。对于民宿产业室内空间更新的多维度思考,是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持续思考,在不断的变化中去寻求人居环境绿色健康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