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3-01-02 12:56张映雪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张映雪

(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重庆 400054)

当代大学生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成长空间,眼界及知识储备大大提高,关注自身发展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他们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社会竞争不断加大的背景下,面临学业、就业、人际交往、情感问题等诸多压力,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并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成为高校迫切关注的重大课题。

1 当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环境转变带来的适应不良问题。此类问题常见于初进大学校园的大一学生,由于中学的教学教育形式相对单一与大学有明显的区别,在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等各方面呈现出新特点。大学生面对全新的大学学习生活环境,不仅充满好奇和兴奋,也容易遇到不适和困难。一些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特点没有正确认识,缺乏清晰明确的学习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离开父母走入大学校园后较短时间内难以在独立自主与依赖他人之间找到平衡,容易出现焦虑、迷茫、不知所措等情绪。

(2)学业负担过重造成的心理压力。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业负担过重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较为普遍。大学课程具有内容多、难度大的特点,仅靠堂课40分钟的老师讲授是远远不足的,这就要求学生要从高中阶段的“要我学”自觉转变为大学阶段的“我要学”,课后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自学、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才能顺利完成课程学习。然而一些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在缺少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下难以继续保持高中阶段的刻苦努力学习状态,出现迟到、早退、旷课,考试成绩不理想乃至挂科,个别学生甚至留级、退学,这与经高中奋斗考入大学的成就相比,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从而导致一些学生过度焦虑,对美好的大学生活产生疑虑甚至恐惧。

(3)人际关系不和谐引起的困扰。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长期受到长辈的过多关爱,关注在乎自己的感受,缺乏正确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为人处世的能力较差,缺少平等、宽容、互助意识,容易因为一些琐事与他人产生矛盾,影响自己身心和谐。另外,少数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大学生,各类才艺缺乏,不愿意参加各类活动,难以融入集体生活,相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容易感到自卑,甚至产生消极情绪。

(4)情感生活受挫造成的心灵苦闷。大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上已经成熟,情绪情感丰富,对美好爱情的充满向往。由于缺乏对爱情的正确认识,大学生在感情受挫后容易在悲伤情绪中难以自拔甚至迷失人生方向。部分大学生整天卿卿我我而耽误学习、虚掷光阴在大学校园中并不鲜见,出现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意外怀孕等问题;同时,一旦求爱不成或失恋之后情绪和行为失控,导致抑郁或者轻生,作出自杀或者伤害他人的极端行为。

(5)求职择业矛盾造成的就业困惑。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大,大学生之间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一些来自边远地区,或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或学习成绩欠佳的大学生以及女大学生在择业时精神负担沉重。一些毕业生因不是名牌学校毕业、专业不热门、人长相平常,没所谓的关系,自卑感油然而生,消极逃避就业竞争,抱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对职业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以致贻误择业时机。少数大学生不能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念,严重脱离实际,以幻想代替现实,使自己的求职目标和现实产生极大反差,举棋不定,错失良机,看着其他同学们纷纷找到心仪的工作后,以此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心态。

2 疏导当代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1)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视理论知识学习。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系统学习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掌握自身心理特点及个体变化规律,能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正确地认识自己,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应关照学生不同年级特点,注重提升实效性,分阶段、有针对性地授课,贯通大学四年全过程。大一阶段主要解决学生的生活环境适应问题,大二大三阶段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四阶段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与择业心理调适。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教师。在学校层面,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每学期初要认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排工作,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学生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要聘请具有心理咨询方面经验的老师坐班问诊,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对有心理问题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在学院层面,设置学院心理辅导员,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心理异常学生,积极开展谈心谈话等工作;同时,班级设置心理委员,及时了解班级同学心理健康状况。学校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技能培训,通过开展集中学习、座谈会、案例研讨等形式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活动,提高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水平。

(3)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作用,激发学生积极性。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是大学校园活动的主要实施者。依托团学组织在学生当中的影响力,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知识竞赛、主题演讲、漫画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和分享,潜移默化地让在校大学生接受熏陶和教育,从而达到淡化自卑、培养自尊、缓解心理压力,优化心理素质的目的。

(4)依托网络平台优势,传播心理健康正能量。占领网络教育空间,赋能网络新兴媒介,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让网络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一方面,充分利用好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合理布局校园新媒体矩阵,加快融媒体系统建设,利用互联网思维运用好“网言网语”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优化微信公众号技术服务,完善“树洞”等栏目建设,让同学们在虚拟网络中敞开心扉、各抒己见,并互相帮助,达到助人者自助的目的。

(5)注重家庭教育,引导家长关爱子女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需要老师引导,更需要家长的配合。高校辅导员应主动关心学生成长,积极、及时、持续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心理状态等问题,了解学生在家期间的真实情况,鼓励支持家长开展温暖细致的心理教育引导,与学生家长共同商讨培养计划,获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共同培育大学生是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心理素质过硬是拒绝诱惑、对抗艰难险阻、迎接挑战的关键因素。只有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用专业化的团队和丰富的校园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通过家、校、社会联动,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路上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