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学,王秀梅,张 燕,李婉玲
1.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 同济山西医院),山西 030032;2.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政府机构、军队中使用的“整建制”是政府机关、军队组织编制和行政区划等制度的总称,整建制相当于打包全部关系。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应用的“整建制”是指由援助省份统一派出人员接管受援医院或病房[1]。如何在整建制模式的成员管理以及常态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区背景下[2]快速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应急护理队伍,并在有限的物资条件下,安全、高效地开展救治任务,是护理管理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3]。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山西)在整建制接管额济纳旗蒙医医院运行的“病区护理与疫情防控一体化、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手供一体化、围产期一体化”的“四位一体”护理管理模式,在改善病人结局、确保病人安全、改善就医体验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四位一体”护理管理实践经验予以总结,以供借鉴。
自2021 年10 月18 日起,内蒙古额济纳旗“旅行团”引发了一轮多地散发疫情,波及多个省市。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医疗救治组)关于派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部署[4],安排山西白求恩医院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产科医务人员,携带救治和手术所需药品、器械,检验检测、放射检查(移动CT)相关设备及用品,以及消毒灭菌设备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等,并驾驶应急处置车辆,于2021 年10 月26 日抵达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支援疫情防控,主要承接当地群众以及滞留旅客的日常医疗服务工作。队伍要求能够自给自足,基本达到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水平。
2.1 组建护理团队 根据此次救援任务的实际情况安排,山西白求恩医院护理部从内科系统、外科系统、妇儿系统、肿瘤系统、重症系统以及手术系统六大系统中抽调护士共34 名,其中,女26 人,男8 人;学历:本科32 人,硕士2 人;职称:主任护师2 人,副主任护师4 人,主管护师16 人,护师10 人,护士2 人;职务:总护士长1人,护士长4 人。护士具体专业领域包括呼吸科、心内科、神经内科、普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急诊科、妇产科、新生儿科、手术室等,其来源科室涉及面广、业务能力突出、经验丰富,基本能够满足临时组建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医疗护理运行。
2.2 整建制接管前对接情况 额济纳旗蒙医医院是以蒙药、针灸、热敷等治疗为主的医院,未开展过西医、急诊、急救等业务,而当地唯一的综合医院(额济纳旗人民医院)已被政府临时征用为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定点医院,故救援队入驻后,还需承担该地区的日常诊疗救治工作。如何将蒙医医院快速改造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是摆在救援队面前的首要难题。救援队需进一步明确病区具体位置、病区环境布局、开展救治的病区设施/仪器设备等情况[5],并建章立制,迅速制定蒙医医院护理接管方案。
2.3 病区护理与疫情防控一体化 考虑到实际救治工作需要,护理团队对整个病区床位进行重新整理和分配,由之前的16 张床位扩充至24 张床位;同时设置隔离病房,最大限度地服务当地有医疗需求的病人。参考山西白求恩医院护理管理理念,临时护理部指导病区护士长制定蒙医医院病区护理规章制度、护理岗位职责、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常见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同时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质量管理及人文关怀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确保病区护理工作安全、有序开展。对接过程中尽快熟悉当地医院电子医疗系统,并录制视频进行全员培训。病区收治的病人病情复杂,每位护士发挥各自专科护理优势和特色,互帮互助、取长补短。病房仪器、设备进行统筹管理,通过院区医务处、护理部、后勤处等部门统筹协调管理,确保各类医用物资物尽其用,适用其所[6]。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医务人员防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医务人员防护工作,严格落实感染防控各项要求,指导医务人员科学实施防护,正确、合理使用防护用品[7]。医院应常规做好应急医务人员培训和储备工作,形成良好的应急人员调度体系,确保医院各项诊疗工作的常态化运行[8]。在医院感染科督导老师的指导下,护理团队对蒙医医院70 余名医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穿脱防护服标准化流程,鼻拭子、咽拭子标准化采集方法和流程等,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强化个人防护、感控制度、应急处置等[9]。护理部主任每日对病区进行巡查,现场督导,保障病区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每日责任护士需采集所有病人及家属鼻咽拭子。
病人管理中,要求新入院病人及陪护人员须持48 h 内核酸阴性结果;全面禁止住院探视,谢绝亲朋好友来院探望;所有病区实行严格的24 h 出入管控。非必要不陪护,住院过程中确需陪护时,1 例病人只许有1名固定陪护人员,陪护人员随病人一同进入病房,接受封闭管理;病人及陪护人员不允许随意出入病区,不允许串访其他住院病房。
2.4 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 院前与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是一种通过院前开展有效急救措施,并将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进行高效衔接的急救护理模式,能够为病人院内急救争取救治时间,利于改善病人预后[10-11]。院前与院内一体化救治能够将科学、有效的管理流程与急救工作人员的救护技能有效结合[12],以达到急救效果最大化,对病人的临床预后及临床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本次救援中,急诊护理团队以最快速度成立院前“120”急救小组和院内急救小组,其中,院前“120”急救小组人员包括1 名外科医生、1 名急诊科护士以及1 名蒙医;院内急救小组人员包括1 名外科医生、1 名内科医生、2 名急诊科护士。小组落实责任制,专业互补、分工明确。具体流程:①出诊指导:院前“120”急救小组值班护士在接到指挥中心调度后,首先记录出诊地点以及病人基本情况,然后立即通知小组出诊人员,出诊人员采取二级防护,准备相关抢救应急药物及用物,出诊途中与家属联系,核实病人病情并指导家属采取初步救治措施;同时与家属确认事发地点,以合理规划路线,减少延误时间[13]。②现场救治:根据病人病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蒙医负责与当地蒙古族人员交流,医生进行病史采集以及病情评估,护士协助完成心电监护、吸氧,必要时开放静脉通路。③途中转运:需保证病人基础生命支持,并向院内急救小组汇报基本情况,提前做好充足准备。在院前急救分诊环节,应对“绝对紧急”和“相对紧急”加以区分,更科学地判断病人在指定时间内需要的治疗与处置资源[14]。④院内急救:抵达医院后,院前“120”急救小组与院内急救小组做好对接工作,院内急救小组医生及护士开始进行抢救治疗工作,并及时联系CT、超声、检验、手术以及病房医务人员,及时开辟绿色通道;若情况紧急或者人力资源短缺,院前“120”急救小组人员也可参与院内急救工作。
2.5 手供一体化 受医院日常医疗工作性质影响,额济纳旗蒙医医院手术室关闭多年,手术组成员需对手术室区域进行规划和重新布局,连夜清理、消毒等,以保障能在第一时间顺利开展手术。由于手术室区域面积有限,首要工作是对手术区域进行划分,非限制区设置更衣室、休息室、换鞋区、洗涤间;半限制区设置无菌库房、刷手区、器械清洗区、消毒区;限制区设置1 间手术间和1 间分娩室,缩短了手术室和分娩室间的距离,为紧急情况下产妇需进行剖宫产开辟了绿色通道,提高了产妇以及胎儿救治效率。为满足手术间空气消毒要求,在手术间配备紫外线灯和空气消毒机,做好空气消毒登记。除手术区域的规划外,手术组成员还建章立制,制订更衣流程、免刷手流程、洗手/巡回护士工作流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手术流程等,使手术室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确保手术安全、有条不紊地开展。
此外,手术室实施手供一体化管理,承担全院消毒供应工作,包括器械清洗、打包、灭菌。手术室护士兼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消毒间配置一台小型灭菌器、封边机、蒸馏水制作仪器,能够满足基本的物品打包和灭菌要求。消毒间进行分区管理,划分待消区和灭菌区,灭菌人员对无菌物品进行详细记录和追踪,保证灭菌物品合格。
2.6 围产期一体化 围产期一体化管理模式强调全程管理,不仅局限于多学科会诊的产前咨询,还覆盖了孕期、分娩、产后一系列服务以及管理过程,逐步提高了孕产妇系统管理率[15]。围生期护理团队包括2 名妇产科医生、1 名儿科医生、1 名助产士、1 名妇产科专科护士以及2 名新生儿科护士。
根据产妇不同分娩进程,助产士采取个性化分娩方案,精准进行产程管理,传授前沿分娩技术,开展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ENC)及适度保护会阴技术,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传帮带当地妇产科医生,使他们学有所获。分娩结束后,产科护士需承担全部孕产妇的产后护理工作,包括新生儿疫苗接种、产妇乳房护理、会阴护理、饮食指导、母乳喂养指导、监测新生儿胆红素、产妇的活动指导等;实施“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不仅能增进母婴感情,而且能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当地医院无孕妇学校,故产科护士建立产后答疑解惑微信群,线上科普母乳喂养知识,讲述了解宝宝身心的技巧等。
针对1 名35 周的早产儿,肺部发育不成熟,出生后生命体征不稳定,面对缺医少药、缺血制品,新生儿科2 名护士利用专业知识,在现有条件下给予患儿积极处置。由于该患儿后期发生严重并发症可能性大,且目前新生儿病房设施不完善等,征得家长同意后转巴彦淖尔临河区人民医院,与接诊医院和航空公司沟通,共同制定并实施转运方案。转运前儿科护士配合医生充分评估患儿病情,采用STABLE(sugar and safe care, temperature, airway, blood pressure, lab work,emotion support)模式在转运前对患儿进行干预,尽可能在地面完成必要的医疗和护理操作,使患儿病情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减少飞行中操作频次[16]。
整建制接管蒙医医院的23 d 中,病区共收治病人51 例,出院48 例,累计出现病危病重82 例次,抢救2例,死亡3 例;采集所有病人及家属鼻咽拭子共计703人次;手术室团队共配合完成27 例手术,占额济纳旗全年手术量的1/5;共消毒手术器械、分娩产包、换药碗等60 次;院前急救出诊107 次;行驶里程6 002 km;院内急救接诊病人734 例,抢救83 例;妇儿团队共接生16 名婴儿,产前检查100 次,胎心监护130 次,新生儿复苏2 次。工作得到病人及社会认可。
整建制接管模式由同一医院派出工作人员,工作理念、工作习惯相近,人员相互了解,医护配合更加密切;携带医疗救治防护物资及医疗设备,有利于解决受援医院病区人力、资源短缺情况;因医疗队负责接管病区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援助医院责任感增强,医疗设备后方援助及时,且同一团队同一目标,对治疗方案理解执行力强[5]。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根据内蒙古疫情发展情况以及额济纳旗医疗资源能力综合考虑,迅速调拨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支援滞留大量短期游客的偏远地区的抗疫工作,担负起日常医疗工作,托底接管,这不同于以往整建制接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定点医院医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此次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山西)整建制接管额济纳旗蒙医医院是一个新创举,该举措灵活、机动、因地制宜地发挥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优势,体现了建立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制度的合理性、迫切性、前瞻性。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山西)护理团队在额济纳旗蒙医医院实施的“四位一体”护理管理模式,以“队内快速反应,部门间无缝对接”为原则,将病区护理、急救护理、手术室护理以及围生期护理有机结合,快速形成一套护理管理架构,基本满足了当地医院医疗运行。从组建团队到建章立制,团队分工明确且目标统一,充分发挥每名护士的专业特长,互相弥补,以病人为中心,根据病情提供全流程专业、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满足特殊情况下临时组建二级医院的任务安排。但期间也遇到一些问题,如汉蒙两族之间的风俗习惯以及语言交流存在障碍,给护理工作造成一定影响等。提示,今后整建制接管过程中,护理工作要重视地域差异性。管理者也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改进,加强队伍急救知识储备以及应急能力,丰富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满足当地群众的日常诊疗需求,为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