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军辉,郑伟威
(浙江省余姚市兰江中学)
学习焦虑是指由学业任务、考试等学习相关源头引致的一种紧张情绪。学习焦虑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起着最主要的影响。过度的学习焦虑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预防、干预,可能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引发重大的校园危机事件。
我校是一所城区全日制公办初中。单亲、隔代抚养等特殊家庭学生约占10%,进城务工子女约占45%;毕业于城区和农村小学的学生大约各占50%。学生的组成结构较为复杂,家庭对孩子学业态度有明显的两极分化,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能动性上的差距明显,容易出现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学习焦虑。如何提前预警学生过度的学习焦虑并及时做出响应显得尤为重要。
有了学习焦虑的预警,学校就可以及时地把握学生学习焦虑的整体分布情况、不同焦虑程度比例人数等信息,并设计出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响应方案。若发现有普遍情况或个别逾越警戒范围的状态,即可针对焦虑形成过程的动态、静态因素和外源、内源因素,给予不同焦虑程度的学生提供系统有效的干预,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焦虑问题,帮助学生发挥心理潜能,塑造积极的自我复原行动力,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品质。
我校不仅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MHT)、学习焦虑自评量表、考试焦虑自评量表等工具对学生的学习焦虑现状进行检测,还详细制订了测验前后每一个环节的操作规范,涉及前期宣传、班主任引导语、测试机房环境设置等,保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科学实测,建立客观、有效的数据库。2021年9月开学初,我校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心理普测。全校共测出366名学生存在从轻度到重度的心理问题,占总人数的27.2%。从具体的心理问题类型来看,学习焦虑占比33%,最为突出。
我校通过诊断型心理测验、高危学生双周访谈、班主任日志、家校通反馈、心理晴雨表、心理课堂现场调查等方式,及时地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追踪。在前期追踪调查的基础上,我校收集了大量可用的数据,并对其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焦虑的实时状态。例如,对于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我校抓住学生学习适应的时间节点,用《学习适应性测试》对全体学生进行测试,发现容易导致学习焦虑的因素是身心状态、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
我校通过制订完善合理的政策,形成以学校领导为统领,以专业心理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科教师为生力军的“四位一体”沟通与合作平台。这些人员又可分为心理规划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教育学专家、资深心理咨询师、专兼职心理教师等组成)、心理开发实施组(班主任、科任老师、专兼职心理教师等组成)和心理后勤服务组(总务处、工会等组成)。
我校每个月定期举行各类活动,主题包括中考前家长课堂、家庭教育讲座、家长焦虑缓解研讨会等。学校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教育知识,帮助家长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及时地向家长反映其子女的心理动态及所出现的具体问题,使家长能够与学校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学习焦虑的预警和响应。
1.通过理念先行,拓展正确的自主调适意识
我校重在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培养积极的学习心态。利用公众号、电子屏、黑板报等媒介,通过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宣传栏,在不同场合传播调节心理压力的方法。
2.通过课程支持,拓展真实持久的学习动力
我校开发了精品拓展课程“学习‘心’动力”,并通过各类校内校外的渗透教育,实现学生对学习意义的追寻、学习目标的合理设置、学习动机的形成。
3.通过活动助力,拓展积极的学习心理品质
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艺术拓展类活动、体育类比赛、实践类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科创征文赛、经典朗诵大赛、航空模型锦标赛、纸飞机大赛、趣味体育活动等,坚持多元评价,帮助学生体验成就感、效能感、归属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对于存在中度焦虑的学生,学校重点关注学生自身资源,通过技能传授、朋辈互助、亲子支持的方式,有效增强学生的正向因子,从而改善焦虑状态,回归正常学习。
1.技能传授,提供多维度的辅导平台
为了落实“双减”政策,更好地帮助学生对学习焦虑的自我调节,我校从个体、班级、全校这三个维度进行调整,通过正念呼吸、正念葡萄干练习、放松冥想、曼陀罗绘画、自我催眠放松、潜意识投射卡、彩虹卡等心理调节技能传授,旨在让学生获得各方面的关怀,并在主动参与中了解学习焦虑,掌握方法,发展应对能力。
2.朋辈互助,营造支持型的调适环境
实施“双减”后,我校先通过教师的“一带”,让每班的心理委员学会焦虑情绪的基础知识和应对技能;再通过心理委员在班级中的“一帮”,邀请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心理调适。
3.亲子支持,共筑融合型的疗愈空间
在“双减”背景下,家长不能缺位,甚至其作用更重要。我校积极开展家长沙龙、亲子课堂等亲子类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正确认识学习焦虑,同时也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各种情绪反应,积极参与,提供更有效的助推力。学校将亲子心理学课程列入工作计划,在亲子课堂中,结合一般的课堂模式,增加家长与学生交流互动的环节。课程的设置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家长,如七年级围绕“家庭教育助力学校教育”“培养孩子学习习惯”“与孩子沟通情绪”话题;八年级围绕“不让孩子厌学”“培养孩子的学习信心”“应对理科学习的焦虑”话题;九年级围绕“如何调节中考压力”“如何帮助孩子应对考前焦虑”话题。学校设置优秀家长评选、家书寄情等活动,通过亲子良性互动缓解焦虑。
1.教师合作,形成校内干预合力
“双减”背景下,我们要更关注过度学习焦虑的学生。因此,我校将参与干预的人群从原来的心理教师扩展到每一类可以为学生提供帮助的人,包括管理者、专家、班主任、心理教师、科任教师、家长共六类干预人员。在充分保证心理辅导的保密原则基础上,我校根据过度学习焦虑的形成机制,商讨并确定了包括疑难个案解决、消除家庭焦虑源、消除学科类焦虑源、危机干预应对、教育政策计划制订、焦虑障碍诊断、应对过程性焦虑、科普活动信息和服务、消除内源性焦虑源、消除外源性焦虑源、减少教师源焦虑、过度焦虑的个案管理等十二项干预任务。干预人员各司其职,共同组成一个合力,实现干预目标。
2.师生合作,形成对症干预合力
我校着重瞄准学习焦虑的外部源头、内部源头、静态形成机制、动态形成机制,并分成个体现象、群体现象,从适度焦虑、过度焦虑两大程度划分,将可干预的对象分为了两个大类(内源性、外源性)、三个层次(短期、中期、长期),保证干预范式的具体实施。例如,通过学习方法指导、模拟考试训练、自我教育(周记、写作等)、宣泄室体验,进行学习方法矫正、应试技巧训练等,应对内源性的长期学习焦虑;通过考前心理讲座、“学习”主题心理课、心理宣传周等,应对外源性的短期学习焦虑。
3.家校合作,形成综合干预合力
为了让“双减”后的家校联动更密切,我校通过筛查、反馈和自主求助,积极邀请过度学习焦虑学生的家长参与心理干预。通过开展家校合作,让学生在三个场合中借助音乐获得放松:一是心理辅导室,利用音乐放松椅调节;二是班级,利用课间的电脑设备播放音乐;三是家庭,利用父母提供的音乐设备调节。例如,利用配乐肌肉放松、音乐冥想放松,隔周一次在学校、一天一次在家里进行。从结果和反馈来看,通过音乐放松椅、音乐放松方案等方式,有效帮助了存在过度焦虑学生群体,提高了其学习适应性,在群体性的干预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总之,我校突出“预防为主,防患未然”,构建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焦虑的症状,提前预防,化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烦恼,提高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注重全员参与、家校合作,强化实际效果,通过人际协同网络,规划预防路径,构建学习焦虑预防的分类策略,强化教育辅导效果。最后,完善学习焦虑预防范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品质,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完善自我和发展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