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添培,王 荣,戴 琪,宫靓雯,靖 馨
1.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江苏 211166;2.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随着医疗理念和技术的发展,选择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病人数量逐渐增加,发现的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多,尽管部分病人心理障碍尚未达到疾病诊断水平,但负性情绪十分常见,加之病情转归、手术创伤、医疗费用负担沉重等实际问题又会对病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较大影响,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亟须提高。《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1]指出,护士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突出,心理健康知识及技能掌握不足,心理健康素养有待提升。品格优势(character strengths,CS)是指一个人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一组积极特质,是美德形成的过程及机制[2]。研究发现,品格优势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3],指导个体合理运用品格优势有利于提升幸福感、提高生活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目前,品格优势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教育领域,关注学生群体,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病人及护士心理健康关注的增加,基于品格优势的相关研究也逐步在临床心理领域得到发展。现对品格优势的定义、评估工具、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学者在护理领域中应用品格优势,进一步丰富、完善干预手段提供借鉴。
20 世纪末掀起了积极心理学的热潮,品格优势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品格即人的品性,优势即人的优秀或有益的品质,积极心理学的发起人Peterson 等[4]把品格优势定义为:用于定义美德的心理构成,是过程或机制。2004 年出版的《品格优势与美德分类手册》归纳了具有人类共性的6 类美德(智慧、勇气、仁慈、公正、节制、自我超越),并且将美德分解成24 种可以实践的品格优势(如判断力、热情、审慎、领导力等),排名前5位的品格优势称为显著优势,这些积极的品格优势承认个体差异是稳定且常规的,但也会因为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因而是相对可塑的,《品格优势与美德分类手册》的出版标志着品格优势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2.1 量性评估工具
2.1.1 优势行动价值问卷(Vales in Action Inventory of Strengths,VIA-IS) VIA-IS 由Peterson 等[4]编制,是目前研究范围最广、应用最多的品格优势量化评估量表之一,用于测量成人的品格优势。量表包括240 个条目,对应24 种品格优势,均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1 分表示“非常不像我”,5 分表示:“非常像我”,每种品格优势的得分为10 个条目的平均分,得分越高反映该优势越强。VIA-IS 在我国及日本[5]、德国[6]等国家均进行了适用性研究。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都达到了0.7,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该量表条目过多、测试时间长,临床使用不便。
2.1.2 中文长处问卷(Chinese Virtues Questionnaire,CVQ-96) 我国学者段文杰[7]在VIA-IS 基础上编制了CVQ-96,问卷包括亲和力优势(32 个条目)、生命力优势(40 个条目)、意志力优势(24 个条目)3 个维度,共96 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1 分表示“非常不像我”,5 分表示“非常像我”,各维度得分越高表示该种优势越明显。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945,各分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78~0.923,重测信度系数为0.738~0.826,具有较好的信效度[8]。国内多项研究[9-10]已使用该问卷测量品格优势,使用范围较为广泛。
2.1.3 三维度品格优势问卷(Three-Dimensional Inventory of Character Strengths,TICS) 2017 年,Duan 等[11]在CVQ-96 基础上开发了TICS,包括亲和力(5 个条目)、求知欲(5 个条目)和自控力(5 个条目)3 个维度,共15 个条目,对应15 种品格优势,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1 分表示“非常不像我”,5 分表示“非常像我”,分数越高,表示所拥有的品格优势水平越高。分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 数 为0.80~0.86,内 部 信 度 均 大 于0.7。相较CVQ-96,TICS 条目更为简洁,填写测量方便,主要适用于医疗环境下的品格优势测量及高危人群筛查。
2.1.4 青少年优势行动价值量表(Values in Action Inventory of Strength for Youth,VIA-Youth) VIA-Youth
是由Park 等[12]针对青少年设计的自评式问卷,主要用于10~17 岁青少年品格优势的测量,包括198 个题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1 分表示“非常不像我”,5 分表示“非常像我”。每个分量表的信度均大于0.65[13]。
2.2 质性评估工具
2.2.1 品格优势结构式面谈 该工具是目前使用最多、实证研究资料最充分的品格优势质性评估工具之一。主要询问受试者在某个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如何、如何定义该种优势、自己是否真正拥有该优势、朋友及家人是否同意他们拥有该种优势。尽管这种面谈方式无法量化一个人的品格优势,但可以明确某个品格优势有没有被拥有它的个体意识到,能否意识到自己拥有的品格优势对个人发展可能存在较大的影响,但上述推测仍需更多研究证实。
2.2.2 其他质性评估工具 如研究性面谈、偶像分析法、多源性评估、叙事评估方法等质性评估方法还处于研究者的提议阶段,需要在实践中应用以进一步验证。
目前,国内外对品格优势的研究尚处于不断深入探索阶段。多以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为主,而在临床心理护理领域研究较为局限。研究对象多侧重个别种类疾病的病人和护士群体,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品格优势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和干预类研究。
3.1 品格优势在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3.1.1 在精神疾病病人中的应用 心理问题是导致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多数精神疾病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和心理问题,如失落感、孤独感、自卑感、恐惧感等[14]。研究显示,较高水平的品格优势可以帮助精神疾病病人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满意度等[15-16]。Tehranchi 等[17]通 过 对200 例 重 度 抑 郁 症 病 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较高的品格优势水平可以降低功能失调性疾病病人对疾病的态度,提升幸福感,从而缓解抑郁症状,减少负性情绪。Kirchner 等[18]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病人的研究显示,热情、希望、善良等品格优势与较高的生活质量有关。如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矫正,可能会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及社交,心理问题也会逐渐躯体化,甚至出现自伤等过激行为。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提高精神疾病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避免心理问题加重。Toback 等[19]一项纵向随机对照试验,对81 例青年精神病住院病人进行研究,于基线、干预后2 周、干预后3 个月分别测量自我效能及自尊水平。干预组方法:参与者填写VIA-Youth问卷,识别自身的3 项显著优势,并与研究者讨论后在卡片上记录自身优势的应对方法作为应对技能,根据卡片内容指导完成品格优势应用。结果显示,干预组病人的自我效能水平从干预后第2 周开始提升,效果持续至干预后3 个月;自尊水平在干预后3 个月显著提高。由此可见,识别自身显著优势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能够长期改善个体的自我效能,提高自尊水平。尽管多项研究证明,品格优势与积极的心理结局有关,能够改善生活质量,品格优势相关的干预在精神疾病病人中行之有效,但在为该类病人实施品格优势指导时应考虑到其精神、认知、行为等方面的特殊性,需根据病人的病情与接受能力制定合理的干预计划。
3.1.2 在癌症病人中的应用 美国国家综合肿瘤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20]将癌症病人可能发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归纳为癌症心理痛苦。有研究报道,癌症病人心理痛苦发生率高达39%~60%[21],面对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痛苦时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有必要关注癌症病人心理问题,尽早进行心理评估,实施个体化干预措施,以改善病人心理状态,提高病人生活质量。Victoria 等[22]研究显示,采取积极心理学相关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乳腺癌病人的自尊水平及幸福感等。李敏丽等[23]对56 例化疗期乳腺癌病人开展品格优势干预,通过品格优势的识别与运用、书写表达,病人幸福感水平显著提升,焦虑、抑郁情绪得到缓解。唐思思等[24]对90例肺癌病人进行了为期4 周的随机对照试验。干预组采取品格优势干预,病人通过CVQ-96 识别自身4 项显著优势,并制定4 种品格优势应用方法,每周运用1 种品格优势,运用后,引导病人对运用过程书写记录,包括应用情况及感受。结果显示,干预组病人尊严水平、希望指数较对照组显著提升,自我感受负担减轻,生存质量得到较大改善。由此可知,识别自身优势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能够提高个体的尊严、希望水平,减轻自我感受负担,从而提高生存质量。但该试验中针对每个显著优势干预时间较短,未见长期随访报道,且目前品格优势干预的癌症种类较局限,未来可对不同疾病类型的癌症病人开展纵向干预试验,评估其长期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此外,癌症病人往往需要长期照护,为了给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可以培训家属在家庭环境中为癌症病人提供品格优势干预,达到辅助治疗、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的目的。
3.1.3 在慢性病病人中的应用 慢性病作为一种长期压力源,不仅会导致病人机能下降,还会因为疾病的折磨发生性格转变,出现情感脆弱、敏感多疑等情况,甚至增加社会功能缺陷,产生自杀念头,这些身心问题均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幸福感等。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学者将品格优势引入慢性病病人心理调适中,Smedema 等[25]对642 例多发性硬化病人的调查结果显示,热情、希望和感激3 个品格优势与多发性硬化病人生活质量相关性最强,品格优势可以通过缓解疲劳和抑郁提高生活质量。此外,鉴于慢性病病程长、见效慢、容易复发等特点,对慢性病病人的纵向干预显得尤为重要。Nikrahan 等[26]为55 例心脏病病人提供了品格优势相关课程干预,这项随机对照试验设立了 3 个积极干预组(Seligman 组、Lyubomirsky 组 和Fordyce 组)和1 个 对 照 组,其 中Seligman 组有13 例参与者,第4 周和第5 周干预课程主题为:识别品格优势及美德,评估、使用品格优势及美德。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在干预第7 周、第15 周测量病人幸福指数、抑郁、生活满意度、希望水平,结果显示,Seligman 组在干预第15 周幸福指数、生活满意度及希望水平有较大改善。由于该试验中每个干预组样本量较少,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但该研究结合多种积极心理干预措施,有效提高了病人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满意度等。未来可进一步探究品格优势干预与其他心理干预措施融合(如正念干预等)的有效性,发挥心理干预的最大效果。
3.2 品格优势在护士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护士短缺、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加重护士的工作负荷、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护士工作效率,增加医疗事故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护理质量,危及病人安全,如何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27-29]。Xie 等[30]对4 238 名护士的调查显示,品格优势可以直接影响或通过社会支持间接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并且关心和好奇2 个品格优势可以缓解抑郁,好奇和自我控制可以通过自我效能增强心理健康、缓解抑郁。Zhang 等[31]对1 221 名护士的调查显示,品格优势水平较高的护士会经历更少的心理压力,表现出更健康的心理-生理反应,从而获得积极的健康结局。提示管理者改善护士社会支持,培养护士关心、好奇等品格优势,增强自我效能。提高护士品格优势水平可有效减少护士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养。男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独特的职业优势,使得临床对其需求越来越大,但由于社会公众对护理工作的刻板印象、国内男护士发展平台的局限性等因素,男护士往往较女护士面临着更大的工作压力、较低的主观幸福感及较高的离职意愿[32]。如何挖掘男护士品格优势、发挥优势潜能,以提高主观幸福感、工作效率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韩世钰等[33]对744 名男护士的调查显示,男护士的品格优势、优势运用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品格优势可以通过优势运用间接影响男护士的主观幸福感。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在充分评估男护士品格优势的基础上,培训优势运用的能力,从而提高男护士幸福感,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对护理管理者而言,如何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护理团队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发挥集体创造力和凝聚力,对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杨柳等[34]对176 名护士长的调查显示,护士长的被试品格中最为突出的五大积极特质依次为感恩感激、公民责任、善良慷慨、美的领悟和爱与被爱,护士长品格优势水平越高,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感越强。兴趣好奇、洞察悟性、谨慎审慎、生机活力4 种品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高度相关,兴趣好奇、洞察悟性、正直诚实、谨慎审慎、生机活力5 种品格优势与生活满意度高度相关。这些品格优势有利于护士长提升自我成就感,关爱护士及病人,增强护士归属感,加快病人疾病恢复,有助于提高科室凝聚力、改善病人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改进护理质量。国内对护士品格优势相关研究较多,干预类研究较少,未来可在探究护士品格优势与其他心理变量之间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对部分心理变量采取针对性品格优势干预措施,以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
品格优势已经成为护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各项研究证据均表明,品格优势能够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但研究人群较为局限,在临床心理领域对品格优势干预的应用仍停留在研究阶段,尚未运用于临床工作中切实解决病人或护士的心理问题,未来可在充分评估品格优势长期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的基础上构建品格优势干预方案,为纳入护理常规实践范围、作为心理筛查指标等提供依据。同时,培训照护者在家庭环境中对病人的品格优势进行干预并结合其他积极心理学干预措施,也是未来可以研究的方向。护理管理者也应进一步探究品格优势干预在护理教学、管理和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