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 孙墨涵
摘要:本文以2000-2020年甘肃省兰州市为样本,探究女性就业情况、受教育水平和工会人数比重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运用STATA分析数据,分析表明:三者均与劳动收入份额呈现负向关系,但其中工会女会员数占比情况并不显著。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女性就业人员比重;劳动收入份额;工会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2.055
0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制度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发生了显著变化,劳动收入份额出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国外学者zgür Ergül和Türkmen Gksel(2020)将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归因于技术进步,Parisi M L(2017)则认为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取决于劳动力市场刚性和政府所采取的社会政策。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国内学者也对劳动收入份额以及导致其下降的原因等展开了深入研究,研究涉及宏、中、微观三个层面。其中,宏观层面包括:白重恩(2009)等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真实幅度和劳动收入份额降低的真实原因两个角度出发,对我国国民收入要素分配份额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李稻葵(2015)等考察了二元经济中宏观经济结构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中微观层面包括:周明海(2010)等研究了企业异质性和所有制结构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罗长远(2012)、汪伟(2013)等考察了融资约束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上述文献均从不同角度对劳动收入份额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全球化、二元经济结构和技术进步等层面。其他学者还从“一带一路”参与度(袁子晴等,2018)和环境规制(李金叶等,2021)等角度对其展开了细致研究。
姜磊(2008)等则从女性就业人员比重的角度研究其与劳动报酬比重之间的关系,但主要基于省级面板数据。那么,影响女性就业情况的不稳定因素具体有哪些?本文将以兰州市这一西部代表城市为例,探索女性就业情况的影响因素和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并为兰州市响应“十四五”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研究背景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深化对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此外,余玲铮(2021)等指出,随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以及劳动成本的持续增加,中国长期的经济增长所依赖的劳动要素禀赋优势面临严苛的结构性变化。中国人民大学的宋健表示:“我们目前需尽可能开发人才、老年和性别红利,以新型红利代替原有的人口结构转变带来的红利。”石智雷(2020)等则指出性别红利不仅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对反贫困有着重要作用。兰州作为省会城市对于承担全省乃至西北地区的服务业责无旁贷,自然需要更多女性的参与。所以,研究兰州地区女性就业人员比重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2理论分析
2010年,性别红利理论由Camen Pages和Claudia Piras首次提出,在得到学界广泛关注和认可的同时,成为了解释经济增长的重要理论和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在我国,吴昭河(2021)等认为,性别红利包含宏微观两个层面:宏观上性别平等下女性社会劳动参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微观上性别平等下女性社会劳动参与对家庭福利增长的积极贡献。本文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将女性就业人员比重作为宏观代理变量,研究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结合兰州现实,假设:
H1:女性就业人员比重与劳动收入份额存在反向关系。
教育是国之根本,教育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一般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就业竞争力越强,其收入也越高。因此假设:
H2:女性受教育水平越高,劳动收入所得越多。
中国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和维护者,有利于协调劳企业之间的关系,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女性工会更是出于对女性职工特殊权益的保护,加大女性职工的话语权,让女性劳动者也能各尽其职、各尽所能。因此假设:
H3:女性工会的存在有利于女职工报酬的上涨。
3实证设计
3.1变量说明
理论模型方面,参考姜磊(2008)等人的做法,构建以下计量模型:
LSt=α1FEPt+α2WEDt+α3WUNt+α4UEt+α5ISt+α6GLt+α7TLt+α8ratiomft+α9urbict+β
3.2计量结果和解释
3.2.1基本回归
模型显示,核心解释变量在5%的水平上表现显著。此外,女性受教育水平WED、就业压力UE、产业结构IS、全球化水平GL、男女性别比ratiomf、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urbic也至少在10%的水平上显著。其余解释变量工会作用和技术水平均未达显著水平。模型整体调整后R2=8279%,表明这些自变量对于因变量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度。
变量名称具体含义:LS-劳动收入份额;FER-女性就业人员比重;WED-女性受教育水平;WUN-女性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中的作用;UE-就业压力;IS-产业结构;GL-全球化水平;TL-技术发展水平;ratiomf-男女性別比;urbic-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3.2.2逐步回归
共线性检验,发现城镇居民收入这一变量的VIF>10,但逐步回归后变量结果显示显著,故保留。
变量名称具体含义:同上。
根据结果,本文假设1成立,即女性就业人员比重对劳动收入份额存在负面影响。验证了姜磊(2008)关于中西部地区女性就业人员比重下降有利于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的研究。假设2、3不成立,即女性受教育水平和工会中女会员人数对劳动报酬不存在积极作用。
假设2不成立,与现实不符,一是考虑本文对女性受教育水平的度量方式存在问题,没有采用标准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计算方式进行度量;另一方面,参考2020年的数据,按标准方式(标准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计算方式,其中,分别表示劳动者中文化程度是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专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计算:男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为22.40年,女性为20.60年,低于男性1.80年,总文盲人口中女性占比78%,3岁及以上未上学人口中女性占比72.76%。
就业压力和全球化水平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存在显著负面影响,符合经济现实。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失业率越高,越难找到工作,也就难以获得报酬。尽管兰州是省会,但地理位置偏僻,对外贸易等发展受限,对劳动者收入产生消极作用。
产业结构、男女性别比和城镇居民收入对劳动收入份额呈显著正面影响,符合经济现实。兰州GDP构成中二三产业总体比重逐步上升,其中第三产业贡献最大。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建筑业)。第三产业:除上述产业的其余各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又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其余解释变量也在不同程度上提供了参考价值。工会作用和技术水平对劳动收入份额均是负面作用。前者考虑尽管兰州市工会中女性会员数存在一定比例,但对福利起到了反向作用,并没有实现提升女性劳动者收益的目标。技术水平,一方面考虑测度方式存在误差;另一方面立足兰州技术发展水平不高的现实。
3.2.3稳健性检验
为进一步检验文章的分析结果,以下分别采用自变量替换法和补充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
变量名称具体含义:除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中的作用的衡量指标从-女性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中的作用变为-已建立工会组织的基层单位的工会会员人数,其余不变。
变量名称具体含义:除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中的作用的衡量指标从-女性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中的作用变为-已建立工会组织的基层单位的职工人数,其余不变。
(1)自变量替换法。将工会作用的衡量指标分别换为已建立工会组织的基层单位的工会会员人数与职工人数进行再次回归,发现仍都与劳动收入份额存在显著负面影响,其余结果基本不变,说明回归结果较为稳健。
(2)补充变量法。除上述因素外,现实中,仍存在很多影响女性就业的因素。如市场化水平,鉴于女性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故文章预期市场化水平越高,收入越少。市场化水平ML用年鉴中非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来衡量。结果显示,市场化水平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但不显著,否定预期,其他结果基本不变,仍说明回归结果较为稳健。
变量名称具体含义:除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中的作用的衡量指标从-女性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中的作用变为-已建立工会组织的基层单位的职工人数,其余不变。
4结论和建议
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兰州市女性就业人员比重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尽管兰州市男女比例较均衡,平均受教育年限相近,但文盲人口中女性占比将近男性的2.6倍,未上学人口中女性占比极高,且工会没有发挥作用。
基于以上结论,可以看到女性就业在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面临极大困境,如果不改变,不仅阻碍女性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更不利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扩大社会不公平现象,阻碍社会稳定。相反,如果得到改善,女性就业可促进收入的增加,并激发性别红利,弥补人口红利消失的负面影响,促进经济的增长。
以下为针对性建议:
一是政府在连年增加教育支出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改变社会中重男轻女的旧观念。余玲铮(2021)等指出,尽管男性在体力等常规技能活动中表现更佳,但女性在社会互动和等非常规技能上有着天然优势,当教育在女性角色中得到应有的重视,便可依托互联网的发展,充分发挥女性的技能优势。结合兰州本地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现状,将“数字红利”和“性别红利”进行互补,不仅可以使得女性就业对于自身收入产生正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技术进步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吞噬”。
二是工会组织不应只局限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应牢记其保障劳动者根本权益的初心,建立完善的工会组织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积极反映劳动者的真实需求和状况,在争取劳动者合法权利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想劳工之所想,急劳工之所急,真正服务于广大劳动人民。
参考文献
[1]白重恩,钱震杰.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J].经济研究,2009,44(03):27-41.
[2]李稻葵,徐翔.二元经济中宏观经济结构与劳动收入份额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06):21-28.
[3]周明海,肖文,姚先国.企业异质性、所有制结构与劳动收入份额[J].管理世界,2010,(10):24-33.
[4]罗长远,陈琳.融资约束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吗?——基于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2,(03):29-42.
[5]汪伟,郭新强,艾春荣.融资约束、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与中国低消费[J].经济研究,2013,48(11):100-113.
[6]姜磊,张彤玉.女性就业人员比重和劳动收入份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8,(12):35-40.
[7]余玲铮,魏下海,万江滔.信息技术、性别红利与要素收入分配[J].学术月刊,2021,53(03):63-72.
[8]杨弃非.专家:性别红利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重要引擎[N].中国妇女报,2021-10-08(05).
[9]石智雷,张婷皮美.性别红利: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视角[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0,(03):61-70+159.
[10]吕昭河,袁君丽.性别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学术探索,2021,(10):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