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洁,李 涵,安云梦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知识产权学院,重庆 400054)
专利立法及政策是专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大力推进专利立法脚步的同时,愈发重视从政策角度调节专利制度在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985年中国正式建立专利制度以来,各地出台了许多专利政策,贯穿专利技术的整个生命周期。曾铁山等[4-5]、唐恒等[6]、陈渝[7]等学者认为专利政策对专利质量的提升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而文家春等[8]、黎运智等[2]、郭俊华等[9]、何甜田[10]等学者认为专利政策能够诱发“问题专利”“垃圾专利”等专利质量问题,对专利质量起到抑制作用。目前学者对于专利政策如何影响专利质量尚未有明确定论,已有专利政策质量效应有待进一步评估。另外,学者们主要关注专利资助类政策,对专利授权后的维持与转化阶段的政策质量效应研究还比较匮乏,现有研究未能全面反映专利政策体系对全生命周期专利质量的影响。实践中,2021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强调通过专利政策充分发挥对高质量专利创造和运用的激励,因此如何优化已有的专利政策体系实现上述激励目标,也是区域专利政策实践中的关键问题。
本文以重庆市专利政策体系为研究对象,基于专利质量治理视角,运用内容分析法对重庆市的专利政策进行文本量化,构建政策工具-专利生命周期二维分析框架,全面分析重庆市专利政策体系的质量效应。基于此,定位专利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优化建议。
政府通过设计、搭配及组织各种政策工具形成政策体系,这些工具正是将政策由理念变成行动,从而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11]。政策工具是研究政策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是基于工具性视角对政策进行分析的深化。本文将政策工具运用到重庆市专利政策的解读中,分析重庆市专利政策中对包括研发创新、申请授权、维持与转化在内专利生命周期的政策工具配置,有助于深层次把握当前重庆市专利政策体系的特征以及发展趋势,探究专利政策的质量效应及其存在的体系化、结构化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政策优化建议[12]。
(1)政策工具。政策工具是组成政策体系的最基本元素,是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通常采用的一种通过有效政策干预,实现其政策既定目标的手段和措施,也是研究者对产业政策进行分析和解读的重要途径[13]。本文根据Rothwell & Zegveld[14]提出的理论,将专利政策体系所涉及的政策工具分为供给侧、环境侧和需求侧3个方面。供给侧政策工具主要表现为供给端对产业研发与创新的支持,是指政府通过对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与平台的建设、产业需求的人才引进与培训、科学与技术信息的引导与提供,以及产业创新与发展所需财政资金的投入与支持等方面直接或间接扩大供给,推动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环境型政策工具主要表现为政策对创新环境施加的影响,具体是指政府通过目标规划、财务金融、税收优惠、法律管制等方面施加影响,为技术创新及专利形成提供有力的政策环境,间接促进技术的创新与运用。需求侧政策工具则更多的表现为通过对市场需求的拉动,具体表现为从市场需求拉动产业发展的政府采购、刺激消费的购置补贴、贸易管制和政府服务外包和通过设置海外机构刺激海外需求等政策工具。
(2)专利生命周期。专利生命周期是指专利技术从创造到运用的全过程,具体包括研发创新、申请授权、维持与转化3个阶段。研发创新是专利质量形成的起点,当前技术环境和技术开发能力是直接影响专利技术质量的主要因素。申请授权是技术成果形成专利的必要过程,包括专利申请书的撰写、专利审查机构的审查和授权等一系列过程。这一阶段影响专利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专利申请动机、申请书撰写质量和专利申请所需费用。维持与转化阶段是对专利进行维持、运用、管理等过程,这个阶段影响专利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专利维持费用、专利运用环境和专利保护环境。
本文综合供给侧、环境侧和需求侧3个方面在内的政策工具维度和研发创新、申请授权、维持与转化3个阶段在内的专利生命周期维度,将政策工具作为第一维度,专利生命周期作为第二维度,构建政策工具专利生命周期二维分析框架。
本文从重庆市以及各区县政府信息公开网站搜索到公布时间为2010-2021年的专利政策文本。由于涉及专利的政策文本数量比较多,为了保证政策选取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本文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整理和选择:以“专利”“资助”“创新”“创造”“技术”“知识产权”等作为关键词,检索正式发布且现行有效的公开法律法规、战略、规划、纲要、指导意见、指南、行动计划、方案、通知、公告、办法、条例等文件,作为与专利质量相关的重庆市专利政策文本。对检索到的专利政策文本细致筛选,剔除相关度不高的政策文本,并对其梳理与汇总,最终获得76份现行有效的专利政策文本。本文按照“文献编号-具体条款/章节”对专利政策文本进行编码,例如3-2表示编号为3的政策文本中第2条款,随后将编码录入已经构建的政策工具-专利生命周期二维分析框架,对专利政策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解读。
本文通过对归类整理到二维分析框架的编码数据进行频数统计与整理(表1),以此分析重庆市专利政策整体政策资源分配情况以及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政策工具运用情况。
依据文章上述的内容可以得知,行为心理在建筑空间设计中所占据的地位极高。行为心理十分的复杂,建筑空间的设计内容以及涉及到的层面也比较广泛,设计的操作环节难度会比较高。无论是行为心理还是建筑空间的设计,其二者都存在着极强的客观性,在客观性的影响下,其之间的关系变得越发的复杂起来,其所产生的影响效应也十分的显著。想要真正的创设出优秀的设计作品,建筑设计人员需要以分析人们心理行为为基准,在其基础上创新建筑空间设计。
表1 基于二维分析框架的政策结构统计
对政策体系的结构分析发现,重庆市专利政策存在结构失衡:专利政策运用过多的供给侧政策工具(82.93%),并且政策工具的分配集中于研发创新阶段(46.95%)。但是,不同类型专利政策工具作用于专利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并且其作用方式以及对专利质量的影响效应具有显著差异。因此,下文分别分析供给侧、环境侧、需求侧政策工具对专利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影响及其质量效应。
图1 重庆市专利政策体系质量效应分析框架
区域专利政策体系是一个循环的政策系统,不同维度的政策工具对专利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活动作用机理存在差异。如图1所示,在研发创新、专利申请与授权、专利维持与转化的全生命周期活动中,供给侧政策工具直接从供给端对科技活动提供诸如科技信息、财政、科技平台以及创新人才引进及培训类的支持,从源头上推动技术创新和专利创造活动。需求侧政策工具则是从市场端拉动科技创新以及专利成果转化,促进专利技术市场价值的实现,从而保障创新主体实现创新和价值实现的闭环。环境侧政策工具主要是通过诸如宏观顶层设计、规划以及法律管制等手段保障在专利活动全生命周期中供给侧、需求侧政策工具各自发挥的推动机制和拉动机制能够良好运转。下文进一步结合表1的政策体系结构,从不同政策工具维度分析重庆市专利政策的质量效应,探索重庆市专利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
2.2.1 供给侧政策质量效应
根据表1可知,重庆市专利政策供给侧政策工具占比最高(82.93%),远远超过环境侧政策工具(16.12%)和需求侧政策工具(0.95%),表明重庆市专利政策体系中将大量的政策和社会资源用于科技活动的直接推动。
从财政支持项目来看,财政支持占比最高(50.71%),表明政府将大量的财政资金直接投入到产业的科技活动中。虽然会对科技活动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单一通过对科技活动进行财政资助和奖励,可能在具体实施上会出现资助套利的情况发生,进而造成大量财政资源的浪费。并且政府过于单一的运用财政支持对专利各个阶段资助,也可能会削弱专利各个阶段所需费用应该发挥的经济杠杆效应,导致更多低质量专利申请的出现,影响专利质量。
从科技平台建设项目来看,科技平台建设占比也比较高(15.63%)。这说明政府通过鼓励建立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平台,为创新主体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提高创新主体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高质量专利的产生。但是科技平台建设主要集中在研发创新阶段,对于申请审查阶段和维持和产业化阶段的政策较少,影响专利的申请和应用。
从科技信息支持、人才引进和教育培训项目来看,重庆市专利政策少量涉及科技信息支持(8.53%)和人才引进和教育培训(8.06%)。科技信息支持能够鼓励技术和产业相关的信息流通,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并且引导和提供技术信息和科技项目,使得创新主体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科技创新交流,并且能够有效聚集科技创新资源,攻克技术瓶颈,创造高质量专利。人才引进和教育培训能够增加创新区域主体的数量,提高区域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对专利质量有积极影响。从政策体系运行的远期效果来看,此类政策工具配置不足不利于从整体上发挥政策体系激励高质量专利产生和使用的功能。
2.2.2 环境侧、需求侧政策质量效应
根据表1可知,重庆市专利政策较少运用环境侧政策工具(16.12%)和极少运用需求侧政策工具(0.95%)。这表明重庆市专利政策对产业政策环境施加影响和对市场需求的政策拉动方面存在缺失。
从环境侧政策工具来看,金融支持(8.06%)是运用最多的,其次是目标规划(4.74%)和法律规制(2.37%),最后是税收优惠(0.95%)。从金融支持来看,政府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对专利产业发展给予金融支持,创造产业金融环境。政策对专利金融化的涉及能够为专利产业化拓宽道路,极大促进专利技术的利用价值,提高创新主体的创新收益,并倒逼创新主体提高专利质量。从目标规划来看,重庆市对专利以及技术创新产业的政策引导规划过少,对各区县专利产业政策的规划目标不够明确,可能会使产业政策的具体制定和实施变得混乱无序,浪费政策资源,影响创新主体的创造热情和专利质量。从法律规制来看,重庆市专利政策缺少对专利立法及执法保护力度不足的补充,专利保护环境越差,专利投入风险过大,影响专利收益与创新热情,进而影响专利质量。从税收优惠来看,对于企业创新成果收益的税收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研发压力。优惠方式单一、优惠强度不足的税收优惠政策,可能会从企业层面影响企业研发能力,进而影响企业申请专利的质量。
从需求侧政策工具来看,除了维持与转化阶段有极少的政策运用外,其他阶段基本没有涉及。这表明重庆市专利政策几乎忽视了从市场角度对专利技术进行消化。科技创新活动缺少市场需求的拉动,专利价值无法更好发挥。专利技术缺少市场收益保障也会影响创新主体的研发热情,进而影响专利质量。
2.2.3 现有专利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
①体系结构失衡。重庆市专利政策中运用过多的供给型政策工具,其中“财政支持”政策工具运用尤为频繁。过多的财政支持政策可能会削弱专利所需费用的经济杠杆效应,也可能会存在专利申请套利以及滋生腐败等现象,对专利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重庆市专利政策缺少环境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的运用,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工具未被采用。环境侧政策工具的不足,科技活动缺少政策环境的保障,市场和创新主体风险大,对专利质量有着不利影响。需求侧政策工具的缺失,导致专利技术缺少政策的市场化保障,影响创新主体的研发热情,对专利质量有着不利影响。
②政策工具运用不连续。重庆市专利政策工具运用不连续,存在政策断层现象。根据图1可知,重庆市专利政策存在着供给侧政策工具运用过度,环境侧政策工具运用不足以及需求侧政策工具运用缺失的现象。这可能会使得政府给予科技活动过多的直接推动力,大量的创新资源的涌现,专利申请的数量激增。但大量专利需要更加完善的市场去消化。重庆市专利政策需求侧政策工具的缺失可能会使得大量创新资源无法被市场完全消化,创新成果的经济价值无法完全发挥。创新主体耗费大量成本去申请专利,由于无法获得预期的收益,创新主体不愿意去投入更多研发成本,对专利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适当的减少供给侧政策工具的运用,尤其需对财政支持政策进行优化。供给侧政策工具能够为科技活动给予直接推动力,但过多运用可能会导致创新资源的过剩。应适当减少供给侧政策工具的运用,将政策资源合理分配给需求侧和环境侧政策工具,使得创新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促进政策系统良性运转。对于财政支持政策,需要确定合理的资助费用额度和资助方式,在有效推动科技活动良性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避免资助额度或者资助方式不合理所带来的专利套利行为的发生,促进专利质量提升。
需求侧政策工具往往通过市场需求层面来拉动科技活动的发展,最直观的作用就是为创新产品谋求市场销路。适当增加需求侧政策工具,能够缓解过多的供给侧政策工具运用所产生创新资源的过溢所带来的压力,减少创新资源的浪费,促进专利质量提升。
环境侧政策工具为供给侧和需求侧政策工具的有效运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适当的增加环境侧政策工具,可以为科技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促进高质量专利的产生。对于目标规划政策,适当增加科技活动的政策规划,能够有效聚集政策资源,对科技活动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政策干预,促进专利质量提升。在法律规制政策方面,适当增加对科技活动中专利的法律保护,能够提高创新主体对专利权利的认可,提高创新热情,促进专利质量提升。
政策系统的良好运转需要每一种政策工具的协调和合作。政策体系的结构失衡还会导致不同政策环节协同运转困难。过多的供给侧政策工具所产生的创新资源缺少市场需求的消化,以及政策给予产业保护不足,这将使得太多的创新资源被浪费,不能很好地起到政策对专利质量的提升作用。重庆市在规划制定专利政策时,应当对政策工具的种类选择以及科技活动的每一个阶段进行整体性考虑,并制定连续性的政策,以此对产业进行全方位引导和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