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风险偏好与企业创新
——基于产权异质性视角

2022-12-31 08:44邓同明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创板管理层角度

邓同明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8)

0 引言

近30年来,我国依靠人口红利和全球化红利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伴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传统红利正在逐渐递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实现转型的重要支撑。探究企业创新的一般规律并由此完善企业创新体系是实现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

以往研究中,学者或从宏观环境诸如许蒙[1]从数字经济角度探究其对企业创新激励的效果;或从企业自身内部角度如王亚南等[2]从内控有效性角度、王卫星等[3]从会计信息质量角度入手,研究企业自身如何提高创新效率。而相对来说,国内外学者较少落足于管理层特征对企业创新影响。故以2017-2021年我国科创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同时剔除异常值的影响,实证检验管理层风险偏好和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国外经济学家Von Neumann等最早提出了“理性人”的假设,在往后的研究中,李怀祖[4]根据人的风险偏好不同划分为风险喜好、中性、厌恶三类。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是存在风险的,因为创新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具体表现在产出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市场认可的未知性,一旦失败,意味着所投入的巨额财力、人力、物力付诸东流。倘若创新成功,给企业带来的回报将远超于所付出的研发支出,帮助企业表现在既能完成管理层的业绩目标[5],也能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因此企业的研发活动是成本和收益权衡下的结果。在进行经营决策时,风险喜好型的管理层更容易采用激进型的策略,由此管理层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将加大创新投入,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管理层风险偏好程度与企业创新意愿显著呈正相关

在我国,由于企业产权性质差异,国有企业较非国有企业往往享有更加优厚的政策支持和更稳定的经营环境,然而目前国有企业创新存在的问题有:创新制度供给不足,导致国有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成果转化率不高;创新要素集聚效果不明显,不能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新激励作用不显著,致使研发投入强度不足。而民营企业管理层更加“不安”于现状,更倾向于研发差异化产品从而抢占市场,由此加大企业创新投入。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管理层风险偏好对企业创新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考虑到我国科创板上市公司以计算机、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行业为主,在研究企业创新时,以它们作为研究对象更具有代表性,据此产生的研究结果也更具有说服力。同时,考虑到我国中小型企业偏多,而科创板上市公司无论是公司规模还是各方面现实情况都符合中小企业的特征,因此研究结果更具有普适性。本文选取 2017-2021 年我国科创板上市公司作为初始研究样本。为提高数据的代表性、有效性和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剔除相关数据缺失或异常的上市公司,最终选取了690 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发投入指标及公司财务信息来源于CSMAR国泰安数据库;数据处理采用 STATA12.0和 EXCEL 软件。

2.2 研究变量选取

2.2.1 被解释变量

以往学者评价企业创新效率一般从2个角度入手,一是研发创新投入,另一角度为研发创新产出,这2个角度可以根据不同研究目的来选取。由于本文主要研究管理层风险偏好与企业创新意愿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选取研发创新投入这一角度。在创新投入方面,常用的评价指标有管理费用下研发支出的绝对值和研发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值等。综合考虑不同规模企业研发支出差异较大和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研发支出与营业收入的比值,来衡量企业的创新效率(innovation)。

2.2.2 解释变量

风险偏好(riskprefer)指决策者心理上对战略决策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风险的态度,因此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体现在进行经营决策时是否愿意对未知的项目进行投资。在投资决策项目中,李世辉等[6]认为风险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它权益工具投资、投资性房地产)以公允价值模式为计量基础,风险以及收益的不确定性相对于其他投资项目而言较大。同样考虑到由于不同企业风险资产投资的金额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采用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它权益工具)与投资性房地产3项风险投资年度总额与本年度资产总额的比值用于衡量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一般而言,该比值越大,说明管理层风险偏好越激进。

2.2.3 控制变量

本文的控制变量选取企业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企业成长性(growth)、净资产收益率(roe)和现金流量比率(cfo)作为控制变量。各个变量的具体释义见表 1。

表1 变量定义

2.2.4 模型构建

为了检验本文的管理层风险偏好和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即本文的假设H1,构建了以下模型:

innovationit=α0+α1riskpreferit+α2Σcontrolit+ε,其中control为控制变量,ε为残差项。

3 实证分析与检验

3.1 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企业创新(innovation)的最小值为0.06,最大值为110.9,标准差为6.855,表明科创板企业之间研发创新存在较大差异;管理层风险偏好(riskprefer)的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0.743,平均值为0.042 6,证明不同企业管理层风险偏好差异较大,且大部分管理层风险偏好较低。

表2 描述性统计

3.2 相关性分析

表3的结果显示,管理层风险偏好(riskprefer)与企业创新(innovation)的相关系数为0.150,在1%的水平下显著,从二者的相关性角度来看,管理层风险偏好与企业创新呈正相关,即管理层风险偏好程度越高,企业创新投入越多。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企业成长性和净资产收益率与企业创新投入呈现负相关,且在1%水平下显著,说明当企业发展到足够规模时,往往会维持当前经营状况,不想再承担研发投入不确定性而带来的风险,从而降低创新投入。现金流量比率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系数为0.197,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企业在有资金闲余时,更加倾向于企业创新投入。此外,企业创新和各变量的相关系数都小于0.3,表明实证分析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表3 Pearson相关系数

3.3 管理层风险偏好与企业创新的实证分析

表4为上述章节构建的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由全样本分析结果可知,管理层风险偏好(riskprefer)系数α1为10.317,且在1%水平显著,表明风险偏好为激进型的管理层有利于企业创新强度的提高,本文假设H1得到验证。

为进一步验证假设H2,本文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进行了分组回归,回归结果见表4。由分析结果可知,非国有企业管理层风险偏好系数为正,且在1%水平显著,而国有企业管理层风险偏好系数为正但不显著,故假设H2得以验证。这可能是由于大部分国有企业存在预算软约束,对研发投入产出要求较高,而对于不具备此类约束的非国有企业,管理层在资金富足的情况下有更大的空间去进行创新投入。

表4 管理层风险偏好与企业创新回归结果

4 结论

本文以我国科创板2017-2021年科创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建立了管理层风险偏好与企业创新的模型,并进行了分组回归,研究产权性质对二者影响的内在机理。通过实证研究发现:①管理层风险偏好对科创板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提高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②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管理层风险偏好对企业创新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建议建立符合国有企业发展要求的科技创新考核、分配、激励机制,赋予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

猜你喜欢
创板管理层角度
机构投资者与管理层共同持股存在联合效应吗?——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
神奇的角度
科创板的山东机会
科创板的圈外人
抢抓科创板
核安全文化对管理层的要求
股神榜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