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玲,刘梦姣,姜 琼,张聪子,徐金军,章登政,甘露珍,饶志威**
(1.咸宁市中心医院/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湖北 咸宁 437100;2.湖北科技学院医学部药学院)
病毒性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冬春季节,部分侵袭重要脏器后会严重影响机体功能[1]。此病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干咳及肺浸润性病变等[2]。在免疫功能低下的肺炎患者中,呼吸道病毒感染非常常见,在患有白血病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呼吸系统症状的住院患者中,有近1/3发现呼吸道病毒病原体[3]。高传染性和高致死率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H5N1禽流感、H7N9禽流感及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爆发,使人们认识到病毒性肺炎的严重危害性。中药复方以辨证论治、整体治疗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改善预后,达到祛邪不伤正的目的。例如连花清瘟颗粒、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颗粒等中药方剂在抗病毒性肺炎中均取得较好疗效[4]。在治疗病毒性肺炎中,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副作用少等特点显现出一定优势。本文对病毒性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作用机制、中医药治疗原则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综述,总结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病毒性肺炎提供参考。
对于病毒性肺炎的中医病因,历代医家普遍认为外感病邪是本病的直接因素,根据临床表现、症状、病变规律和病因将其归于“风温、湿毒”的范畴[5]。李传智[6]总结前人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经验,认为病毒性肺炎的病因病机主要归于3个方面:①正气不足、肺气不宣是病机突出特点;②正邪相争,内毒续生出现热度症候,正气损伤愈重;③痰阻气道,淤阻血络。疫邪外侵,或随呼吸而入,或由皮毛而侵,肺卫不足,化热于里,风温初袭,侵于肺经,肺病逆传则为心包,可出现发热、咳嗽、苔薄、脉浮数等外感症状。袁卉屏等[7]发现宁夏地区病毒性肺炎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主要为:干咳少痰、发热、胸闷气短、咽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其中以发热、干咳居多,舌苔以舌红苔黄腻、舌体偏干为多,脉象以滑数为主,经历湿邪郁肺—邪郁化热,邪热壅肺—热盛成毒、邪毒闭肺的病变过程。大多数中医学者认为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理基础为肺气阴亏虚,其病位在肺,涉及心、脾、肝等脏腑。李希等[8]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归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其疫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实邪又以湿为核心,兼有寒、热、毒等,合而为病,病位主要在肺,与脾紧密相关。
综上,可将病毒性肺炎的病因总结为正气不足,外感病邪;痰阻气道、淤阻血络、肺气不宣是病机之突出特点。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应当驱邪扶正,协调正气,平衡表里内外,进而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
中药在治疗病毒性肺炎中发挥着双向调节作用,对病毒性肺炎引起的免疫紊乱进行系统性调节,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调节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进而改善炎症对组织和器官的损害。众所周知,中成药复方及经验方剂具有强大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不少学者认为,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肺炎以免疫功能指标来评价疗效,而不是以病原学为重点[9]。临床用药显示,血必净注射液可降低患者hs-CRP、IL-6、TNF-α、IL-2的表达水平,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10-13]。范中娥等[14]的研究显示,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治疗后患者IL-6、hs-CRP、Th17/Treg水平及咳嗽、喘促、咳痰痰鸣评分下降,CD4+/CD8+、Th1/Th2显著水平上升,下调机体炎症细胞因子水平,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当病毒感染机体时会诱发细胞因子风暴,进而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研究发现[15],在体外试验中,连花清瘟胶囊可抑制不同流感病毒(H1N1、H3N2、H6N2、H9N2、H7N9)的增殖、NF-κB的激活及以剂量依赖性减少病毒诱导的炎性细胞因子IL-6、IL-8、TNF-α、IP-10和MCP-1基因表达。还有研究显示[16-17],在脂多糖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中,热毒宁注射液能够降低IL-1β、TNF-α、IL-4,IL-6、IL-8、IL-10、ICAM-1、NF-κB水平,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生成,从而改善大鼠的肺损伤。体内试验中,清暑解表方、连花清瘟胶囊有可能是通过调节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 和IFN-γ的表达水平,平衡机体的免疫状态从而减轻流感病毒FM1感染的小鼠肺部炎症损伤[18-19]。临床研究显示连花清瘟胶囊既有明显的抵抗流感病毒作用,又有显著的抗菌抗炎作用,在临床治疗流行性感冒合并支气管肺炎具有较好疗效[20-21]。六神丸可显著抑制病毒的复制和增殖,降低促炎细胞因子IL-1β、TNF-α、IFN-γ和IL-6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抑制体液渗出、改善血液循环,机制可能是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从而改善小鼠肺部炎症损伤[22]。
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是病毒,西药治疗以抗病毒为主,中药在抗病毒、改善患者的症状上具有一定的疗效。研究发现[23]青蒿琥酯可降低小鼠巨细胞病毒复制水平。痰热清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的功效,可用于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上用来治疗病毒性肺炎取得较好疗效,其改善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的hs-CRP、TNF-α、IL-6、IL-8水平有关[24]。连花清瘟胶囊对H7N9、H1NI和对奥司他韦耐药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下降小鼠体内病毒滴数,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有调节作用[15]。金柴抗病毒胶囊、岗藿抗感汤能显著降低甲型流感病毒H1N1肺炎模型小鼠肺组织病毒载量[25-26]。此外,黄芩的三种不同炮制品:蒸黄芩、水煮黄芩、酒炒黄芩可显著降低感染H1N1流感病毒小鼠的肺组织中病毒载量及病毒抑制率[27]。
既往研究显示在病毒性肺炎治疗机理研究中,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采用中西医结合抗病毒等方法呈现较好的疗效。通过中药复方治疗,达到扶正祛邪、清化痰热、宣肺开闭,改善机体整体情况,平衡气血阴阳,进而提高自身免疫。
成人病毒性肺炎来势凶猛,病情较重且多复杂,中药复方治疗的根本原则为扶正祛邪,改善机体整体情况,平衡气血阴阳,进而提高自身免疫达到根治之目的,具体治疗围绕虚、毒、痰、淤等病机要点进行展开。
初始症状为发热、咳嗽、化热于里,风温初袭,可见风寒闭肺、风热闭肺和暑湿闭肺等证,临床治疗以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为主。可选用藿香正气水(丸、胶囊、口服液)、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治疗。
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痰症候,侵于肺经,湿邪郁肺—邪郁化热、邪热壅肺—热盛成毒、邪毒闭肺之病机,临床治疗则以清化痰热、宣肺开闭为主。可选用喜炎平、痰热清等注射液治疗,或是通过针刺穴位辅助治疗。
疾病后期,肺气阴亏虚,阴阳不和,正气不复,病变于肺,涉及心、脾、肝等脏腑,临床以“阴阳自和,必自愈”之理念治疗。意识模糊或不清甚至是休克时可用醒神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
对于病毒性肺炎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现代医学主要采用对症支持、改善氧合等治疗手段,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细菌及真菌、糖皮质激素抗炎及呼吸支持治疗。现代药物治疗病毒性肺炎针对单一环节及单一细胞因子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长期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及耐药性也限制了临床使用,因此,需要探索多靶点,多疗效的药物。
中药在治疗病毒性肺炎中能发挥独特的作用,主要源于中医药具有临床思维的整体观、辨证寻因的病因观、辨证方法的多样化等优势。例如连花清瘟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其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新型冠状肺炎病毒(SARS-CoV-2)和SARS冠状病毒(SARS-CoV)等多种病毒均显现出较好的抗病毒活性,还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抗菌、改善发热、咳嗽、咳痰等作用[28]。
病毒性肺炎临床治疗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西药在缓解病毒性肺炎的危重症方面较中药具有显著的优势,而中医药在提高人体免疫、多靶点治疗、不易耐药等方面的优势又是西药无可替代的。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显著,使用率越来越高。
中西医结合治疗COVID-19取得了较显著疗效,中药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缩短病程、延缓疾病进展、降低死亡率及提高治愈率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乐凯等[29]给予莫西沙星、甲波尼龙、丙球,并以复方甲氧那明、氨溴索、多索茶碱、肺力咳、连花清瘟等对症治疗,另以中药雷公藤调免疫抗病毒为核心,针对不同病程COVID-19患者辨证施治,可以有效阻断病程,加快病毒核酸转阴,减轻症状。袁拯忠等[30]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2例COVID-19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王伟伟等[31]研究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儿的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停止时间显著缩短以及血清CRP、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在中西医联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研究中[14],加减麻杏石甘汤联合利巴韦林对病毒性肺炎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和炎性因子的影响,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其促炎细胞因子IL-6、TNF-α、IFN-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15]将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病毒性肺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利巴韦林联合琴清肺口服液(方由炙麻黄、生石膏、黄芩、前胡、桑白皮等组成)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00%,而对照组为80.00%,且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缩短及促炎细胞因子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
针对病毒性肺炎对因对症的治疗过程中,可给予常规的抗炎、抗病毒药物;对因治疗时,另加用中医药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病毒性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中医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对症施治、针对感染性疾病的病因病机变化过程进行治疗。多个基础研究及临床用药研究表明,中成药不同制剂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肺炎具有明显疗效,中药方剂中君臣佐使之间相辅相成,具有多疗效、多靶点、不良反应低、不易产生耐药及调节机体免疫独特的中医药优势。
近年来,中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报道呈明显增多的趋势。特别在面对2020年发生的COVID-19的疫情中,从临床实践数据中可以看出,中药复方参与救治的地位与作用逐渐凸显。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第六版“国家《方案》”中,对于处在医学观察期的患者推荐中成药干预,如乏力伴胃肠不适,推荐给予藿香正气制剂(丸、水、口服液);伴有乏力并发热患者推荐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32]。
结合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病因病机,对中药复方与病毒肺炎的关联及其潜在作用机制做初步探究,结果显示中药复方在治疗病毒性肺炎中彰显了多靶点、多疗效的特点,发挥着西医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药复方通过抗炎、抗病毒、免疫抑制、保护组织等途径参与治疗病毒性肺炎,为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为此,应大力推广中药复方的应用,积极发挥中医药防疫优势,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提供更好的循证医学证据,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提供更有力的依据,这对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