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探析

2022-12-31 21:59
种子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薯块苗床红薯

姚 艳

(松桃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铜仁 554100)

红薯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又称甘薯或地瓜,属旋花科管状花目,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红薯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同时富含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此外,红薯热量较低,几乎不含脂肪和胆固醇,有益于人体健康。

1 红薯高产栽培技术

1.1 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优良品种能够保证红薯的产量和质量。要结合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选择高产优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同时调查市场对红薯的需求,在选种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原则[1]。

1.2 培育壮苗

做好红薯苗培育工作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红薯的产量和质量。在育苗过程中,要确保苗木抗病能力强、成熟早、结薯多。

1.2.1 准备苗床

要做好苗床的选择工作,选择通风向阳、排水条件好、土壤肥沃和透气的地块,做好管理工作,保证土壤中没有病虫害。通常情况下,育苗前7~14 d 需做好土壤的处理工作,选择犁耙深翻土壤,精细整地,做好土壤的消毒和杀菌工作,科学施肥,结合苗床确定开墒方向,按南北向1.6 m 开墒,墒面宽为1.3 m,高度为5~8 cm,排水沟宽度为30 cm,深度为30 cm,根据地形和播种量控制苗床的长度,方便后期苗床管理[2]。

1.2.2 选择育苗时间

科学选择红薯的育苗时间非常关键,通常情况下,需在栽苗前45~60 d 做好育苗工作。每年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是红薯的种植时间,需在2 月下旬至3 月中旬育苗。如果选择秋季种植,育苗时间应适当延后。适合红薯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6 ℃,如果温度低于13 ℃,需覆盖地膜保温处理。

1.2.3 处理薯块

选择表皮光滑、大小适中、没有病虫害的薯块,之后用50%多菌灵溶液浸泡10 min,晾干后即可播种。

1.2.4 排薯育苗

排薯育苗工作非常关键,应坚持大薯稀排和小薯密排原则,保证上下整齐,完成之后覆盖土壤,便于后期苗床管理,提高出苗率。当前的排薯方法包括直排、平排、斜排等。只有结合红薯的种植情况选择科学的育苗方法,才能保证红薯的产量和质量。如果选择斜排方法,应将薯头向上,保证薯块的1/3 部位露出床面,确保薯块分布均匀但不密集。完成排种之后,用细土将种薯之间的缝隙填满,然后覆盖土壤,及时浇水,提高红薯的出苗率,做好田间排水工作,避免积水,防止种薯腐烂[3]。

1.2.5 管理苗床

完成排薯工作之后,应保证苗床湿润,因此浇水十分重要。排薯7 d 后薯块开始生根,15 d 后逐渐发芽。为了提高薯块发芽率,可以采取高温催芽的处理方式,例如覆盖塑料薄膜,提高地表温度,促使薯块尽快出苗,提高出苗率。

在覆盖地膜的过程中,要控制好地膜内的温度,如果温度超过30 ℃要及时揭膜降温,否则会影响红薯苗生长,温度下降之后要及时覆盖薄膜。在地膜铺设的中期阶段,应保证地膜内的温度平稳,确保幼苗健康生长。通常情况下,温度应控制在25~30 ℃,以利于红薯苗生长。后期阶段,可采取低温炼苗的方式提高红薯的抗病能力。

移栽前3~5 d 应做好苗床温度的控制工作,最好与露天温度一致,以提高红薯的成活率。当苗木长到25~30 cm 时进行剪苗插植。在红薯苗木的生长过程中,要结合苗床的干湿情况适当浇水,保证床头上干下湿。低温时要做好浇水工作,如果后期高温,应选择在早晨和晚上浇水。

播种后,要浇透水并覆盖土壤,出苗后7 d 左右浇1 次水,之后结合苗床的情况控制浇水量,并配合浇灌生根剂稀释液,保证苗齐和苗全。在出苗通风之后,需适当增加灌水量,苗期之后灌水1 次,此后每采1 次苗均需灌溉1 次[4]。

1.3 采苗

当红薯苗木长到25~30 cm、出现6~8 片叶时可以采苗插植,具体包括剪苗和拔苗两种方式。选择剪苗技术要保留2~3 节,确保新苗萌发。为了提高栽植效率,应将剪好的苗木放在生根剂稀释液或者氨基酸水溶液中浸泡,之后进行大田移栽。

1.4 选择和处理地块

要选择适合的红薯种植地,尽量选择地势高、排水条件好、土层深厚、透气性能好且土壤富含有机质的地块,最好选择pH 值为6.0~7.5 的沙壤土。在种植红薯之前,要做好深耕整地工作,保证土壤细碎,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预防地下害虫影响红薯生长。80%的红薯根分布在土层30 cm 的土壤中,要采取深耕措施,将深度控制在30~40 cm,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为红薯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红薯块膨大,提高红薯产量,实现高产稳产的目的[5]。

在栽植红薯之前要起垄,深挖土壤,确保垄高为30 cm 以上,垄沟宽度保持深浅一致。大田种植的行距应为50 cm 左右,要科学控制好红薯的栽植密度,春薯栽52500~60000 株/hm2,株距36.7~40 cm,夏薯栽60000~67500 株/hm2,株距33 cm。如果是沙壤土,行距应该控制在40 cm 左右,密度为67500 株/hm2。栽植时应在红薯园周边挖沟,确保沟的深度为25 cm 以上,排水通畅,降水后应及时排水,否则积水过多会造成红薯减产30%。

1.5 栽植

1.5.1 栽植时间

通常情况下,春季栽植应选择在每年4—5 月进行。通常,适合栽植红薯的地表温度为18 ℃,地下温度为15 ℃。

1.5.2 种苗的选择和种植

要选择没有病虫害、高度为20~25 cm、苗龄为30~35 d 以上的幼苗。科学确定栽植时间,最好选择晴天的傍晚栽植。在栽植过程中应摘除大部分叶片,每株放两根种藤,并用泥土盖住红薯藤,压紧土壤之后浇适量的水,做好封土工作。追肥非常关键,追肥时要科学培土,若种藤露出地面要及时埋土[6]。

1.5.3 补苗

红薯栽种完成之后要定期检查是否出现缺苗现象,一旦发现缺苗断垄或病虫害问题,要及时补栽新苗,清除病苗。在补苗过程中,要做好疏苗工作,保证红薯苗健康生长,便于后期管理,提高红薯的产量和质量。

1.6 田间管理

1.6.1 科学施肥

第一,施入基肥,用量为1500~2250 kg/hm2,或者选择草木灰作为底肥,用量为375~750 kg/hm2,保证施肥均匀。第二,苗肥。在种植后5~7 d 施加尿素水肥,用量为75~120 kg/hm2,以促进红薯苗健康生长。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成活之后连续下雨则不需追肥。第三,结果期用肥。在红薯结果期施用粪肥,用量为15 t/hm2,配合使用草木灰,用量为750 kg/hm2,施肥之后要盖上泥土。第四,壮果期用肥。为了保证红薯的产量和质量,要做好该时期的水肥管理工作,在红薯生长到70~90 d 时,喷施磷酸二氢钾水溶肥1000 倍液,促进红薯膨大。

1.6.2 水分管理

红薯栽培之后要科学灌溉,保证红薯的成活率。红薯生长期要结合土壤的墒情适当浇水,确保土壤不板结。红薯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在生长前期不需要过多浇水,保证土壤湿润即可。如果土壤中的含水量低于60%,要及时灌溉;含水量高于80%,要及时排水,防止田间湿度过大影响薯块的质量。在红薯膨大期,为了促进薯块膨大,应科学浇水,保证红薯的产量和质量。

1.6.3 苗藤管理

第一,做好打顶工作。红薯的主茎长到60~70 cm时,要及时摘除顶部的薯芽,目的是促进主茎生长,满足红薯的生长需求,有效控制茎蔓徒长,确保红薯块能够吸收更多的养分和水分,保证红薯产量。第二,控旺。要随时观察红薯的生长情况,如果红薯藤掉下垄超过50 cm,要使用镰刀将其割除。在土壤肥沃和降水较多的田块,可以选择相应的药剂控制枝蔓生长,例如15%多效唑,用量为900 g/hm2,兑水450 g,对准红薯的秧苗进行化控,效果显著[7]。

1.6.4 除草与中耕

除草工作非常关键,除草过程中要做好中耕和培土工作,促进红薯根系生长,满足红薯根系的生长需求。除了要做好除草工作外,还要做好土壤的疏松工作,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具体可以使用隔槽网覆盖地面,在薯藤长好之后揭开,减少除草剂的用量。红薯栽苗之后到封垄之前,可以中耕3~5 次,缓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为6~7 cm,第二次和第三次中耕深度要逐渐变浅,封垄之前的中耕深度应为3 cm 左右,否则会影响红薯根部生长。

1.7 采收

通常,秋薯的生育周期约为135 d,发现红薯秧萎蔫、叶片发黄后要及时割除茎蔓,待叶片干枯之后进行采收。采收前15 d 停止浇水,采收过程中应轻挖和轻放,清理红薯表层的泥土时要避免损伤薯皮。同时,要坚持尽早采收的原则,避免红薯受冻,导致红薯产量和质量下降,造成红薯不易贮藏,发生腐烂。

1.8 贮藏

红薯的贮藏工作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红薯的商品价值,适合的贮藏温度为10~15 ℃,相对湿度为85%~90%。贮藏之前,应去除有病虫害的红薯,然后将红薯表面风干。贮藏过程中,要做好通风管理与排湿工作。

2 红薯的病虫害防治

2.1 育苗期的病虫害防治

第一,在育苗前要做好种薯或种苗的消毒工作,选择多菌灵600 倍液或甲基硫菌灵300~600 倍液,经过稀释之后浸泡1~2 h。第二,育苗期消毒。育苗期高温高湿,病虫害发生概率较高,尤其是疮痂病的发病概率明显提升,会出现依靠昆虫传播的各种病毒性疾病。因此,要做好消毒工作,可以撒施辛硫磷或者毒死蜱,有效灭杀地下害虫。也可以喷施甲基硫菌灵或者多菌灵600 倍液,加入吡虫啉,每间隔15 d 喷洒1 次,有效预防通过昆虫传播的病毒性疾病。此外,选择防尘网能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育苗期不需要喷洒药物防治害虫。

2.2 田间常见病虫害与防治措施

2.2.1 枯萎病

枯萎病是红薯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红薯根部和茎基部,通常情况下,出现在每年6—10 月,直接为害幼苗或者成株。幼苗发病会直接为害主茎和基部,造成叶片发黄、脱落。茎蔓受害后,茎基部膨大,维管束呈黑褐色,患病部位的叶片逐渐发黄甚至死亡。防治枯萎病需做好育苗地的选择工作,禁止选择低洼潮湿的地方,不能大水漫灌,保证田间不积水,不伤害幼苗。

2.2.2 黑斑病

黑斑病主要在育苗期发病,患病后叶色变淡,茎基部会长出黑褐色的椭圆形或者菱形病斑,严重时会造成幼苗死亡。染病后基部叶片会变黄甚至脱落,造成红薯生长缓慢。若收获期前后发病,患病部位会出现黑褐色病斑,薯块会变苦,不能食用。防治黑斑病应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田间的通风和排水工作,防止地面积水。同时,科学施肥,适当增施磷肥和钾肥,增强红薯苗木的抗病能力,降低黑斑病的发生概率。

2.2.3 疫病

疫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常发生于高温多雨的季节,患病部位的叶片会出现明显的水渍状病斑,呈现暗绿色。为了降低疫病的发生概率,可以选择波尔多液或者迪克松5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选择正确的喷雾时间,在早晨或者阴天喷洒防治,避免强光照射。在发病的初期阶段,可以选择70%甲基硫菌灵1000 倍液进行喷雾防治,也可以选择65%代森锰锌喷雾防治,喷洒2~3 次即可有效控制病害扩散和蔓延。

2.2.4 蝼蛄病

蝼蛄病主要发生在每年春季,直接为害幼苗,会将幼苗咬断,造成幼苗死亡。可以采取人工捕捉或者毒饵诱杀的方式减少害虫基数。也可以选择药物防治,例如使用90%晶体敌百虫100 g,加入少量水溶解后与炒香的棉籽或者菜籽饼均匀搅拌,然后撒在田里。

2.2.5 茎线虫

茎线虫又称空心病,主要由茎线虫感染引起,该类害虫主要入侵红薯表皮的伤口部位。幼苗染病后表面会出现褐色的晕纹斑,造成幼苗发育不良,生长缓慢。茎蔓染病后会变为白色,随着病情扩散,逐渐变为褐灰色,呈干腐状。如果块茎部位染病,红薯将不能食用。利用40%甲基异柳磷或者50%辛硫磷浸苗,能够有效预防茎线虫。

2.2.6 红薯天蛾和卷叶螟

红薯天蛾和卷叶螟是红薯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害虫,直接影响红薯的产量和质量。每年3—4 月是害虫的繁殖高峰期,要做好害虫的预防工作,可以淋施敌百虫,控制好剂量,以提高防治效果。

3 结束语

红薯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种植范围较广,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此外,红薯的营养价值较高,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使红薯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了保证红薯的产量和质量,应加强对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做好红薯病虫害的防控工作。

猜你喜欢
薯块苗床红薯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秋季怎样种植红薯
蒸红薯,学一招
上茬水稻田选做育秧苗床的问题与防止
红薯储藏期受害诊断技术及预防办法
坚强的红薯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温室育苗自动覆膜控温移动苗床
介绍三种优良种子/甘薯良种“52-45”
白薯要不要翻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