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虎
(扬州大学商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随着科学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渗透融合,科学技术早已变成了全球战略争夺的主战场。为了在新一轮核心技术话语权争夺中牢牢把握主动权,我国正在加速推进技术创新等各项战略安排。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其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我国经济质量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弄清楚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提升路径,有助于避免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过度浪费,为制造业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供路径建议,更宏观地为下一轮高新技术革命奠定坚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工业基础十分落后。为了尽快实现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目标,中国选择了不同于其他国家以轻工业作为起步阶段的制造业发展路径。根据中国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赶超发展策略,再加上当时苏联对我们经济的大量帮助,中国政府选择采取以工促农以及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经济赶超发展策略。第一次五年计划完成时,我国已经初步完成了工业体系雏形的基础建设,这其中包括40多家军工企业、7家化工企业、20家冶金企业、52家能源企业以及3家轻工业企业等[1]。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创新地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中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动力。与此同时,轻工业、非公有制经济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同一时期,我国的现代化工业也迎来飞速发展,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现如今我国的制造业生产规模已连续12年排名世界第一,制造业门类基本齐备,是全球制造业生产门类最完整的工业生产国家,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增长提供了有力保证。但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普遍偏低、生产附加值低下、制造商企业技术创新欠缺、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情况也更为明显。近年来,以美国政府为主导的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打着国家经济安全的旗号,打压并制约了我国工业生产的发展,如对华为、中兴通讯等大公司实施了科技进步限制。随着国内经济社会从高速度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时期转入高水平增长时期,中国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应当保持科学独立自强,努力实现科学技术主动自控,牢固掌握国内高新技术开发主动权。笔者尝试在总结学界关于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其理论机制和提升路径,并据此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创新资源的大量投入可以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供不竭动力。有研究发现,创新资源投入与企业绩效或者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只有依赖大量的创新投入资源支持,制造业企业才能有意愿并且有能力进行科技研发和产品创新。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做出加大企业技术研发行为决策,往往建立在稳定的市场预期之上。因此,企业创新资源投入的波动性以及周期性也会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不利影响[3]。
人才始终是企业的核心要素,企业技术创新的灵魂在于企业内部人才的创新精神。公司创新业务离不开科技人员能力的支撑,人才培养战略将保证公司各种创新业务高效开展和创新资源的配置。公司人员种类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员,总体来说管理人员待遇的改善有利于公司良性的运营和创新业绩的增加。高岭(2020)调研认为,拥有海外经验的高管到国有企业就职更能起到对企业创新的带动作用[4]。另外,除了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般员工也会对公司的技术创新产生影响,包括一般员工的工作勤奋程度等因素也会对管理层产生影响,间接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刘春林等(2021)运用我国上市公司历史数据开展实证调研表明,人才政策一方面促进公司得到政策的创新资本扶持;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公司的商业信誉,有利于公司在金融市场获得贷款支持以及在投资市场获得融资支持,提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资金能力,从而从总体上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5]。
近年来,更多研究者开始重视大环境规制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胡森林等人(2022)的研究表明,环境严格规制政策能够通过影响技术创新而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绿色发展,而这一影响又呈现倒“U”型形式,即环境严格规制对绿色发展的直接影响为先鼓励后遏制的非线性关系[6]。董直庆(2019)在国际动态视野下的研究表明,环境严格规制对区域的绿色科技进步产生长短期效果,长期能推动邻区经济的科技进步,但短期内却能提升该区域的整体收入水平[7]。张铂晨(2022)在对政府补贴与绿色创新影响关系的研究中,引入环境规制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会显著削弱这一作用机制[8]。综上所述,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环境规制有效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制造业企业在所有企业中处于核心地位,相比其他类型企业更加需要政府加以管制,并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赋予市场主体更多信心,保证企业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与能力。
公司的互联网数字化转变,是指公司借助运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现代互联网信息,改进研发、服务和管理流程,实现企业商业模式的重塑,逐步构建起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的价值创造体系[9]。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企业降低人工水平、减少生产成本。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消除企业、员工、供货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提高员工获取企业资源的能力,企业也会形成相应的组织架构和创新氛围,进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越来越多数字化产品的出现,促使企业从产品和服务两个方面进行技术创新。数字技术创新方法的研究给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带来了全新的手段,可以减少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投入,从而减少技术与业务的开发周期,提升企业创新质量。
首先,政府要出台有关政策规定,给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提供平稳、宽松、健康的投资环境,给予制造业企业一定的税费减免、政策补贴等,从而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氛围,引导中小企业将投入的更多资金投向优质技术创新项目,从而不断地健全激励高质量技术创新项目的产生机制。其次,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制造业企业的信贷供给,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最后,制造业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发展需要以及所在行业发展前景合理进行融资,为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创新水平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一方面,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由传统技术强国向现代科技强国发展的重要阶段,制造业企业技术总体水平正在大幅上升;另一方面,这些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主要体现在基础研究方面比较落后,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整体在国际上缺乏核心竞争力。认识到这一点,企业与政府部门就应当及时建立健全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遴选、培训等管理机制,积极推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聚集,以增强先进制造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人才优惠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进一步发挥人才优惠政策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正面调节作用。
制造业企业大多伴随着高污染、高能耗,为此环境规制政策应适度提高高污染企业的排污成本,一方面可以促使这些企业向经济次发达地区转移,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也可以倒逼这些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以降低环境规制带来的高成本。所以,相关政府部门可以试点推行区域性环境规制政策,以引导制造业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研发的投入,提高本土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水平。
在经济数字化的大背景下,有关部门应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制造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并加大如金融扶持、财政补贴、社会融资等政策支持力度。组织企业与学界开展数字化转型相关研究,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题研讨会,加深社会各界对企业数字化转型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理论水平以及实践水平,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提供完善、稳定、可持续的政策环境。
本文从研发投入、人才政策、环境规制以及数字化转型四个方面阐述了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提升路径并提出具体结论与建议如下。
现代经济社会的运行是由利润推动的,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不断调整自身战略方向。只有为企业提供足够的创新资源,企业才有动力进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相关部门要为制造业企业营造平稳、宽容、长远的投资环境,如给予制造业企业一定的税费减免、政策补贴、利率补贴、融资支持等,为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行为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并有序引导制造业企业将将更多资源投向优质技术创新活动,不断健全激励企业优质技术创新与产出的机制。
企业创新行为在微观上表现为人的创新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9月27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顶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10]可见人才培养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只有在整个社会营造有利于人才终身成长的长效教育机制,才能从根本上为企业的创新行为提供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以育人育才为己任,逐步建立起合理的高校人才培养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地建立健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遴选、培训等机制,积极推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聚集,进一步增强先进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环境规制通过制约制造业企业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倒逼有关企业向绿色生产转型,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有关部门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分区域、分行业制定环境规制标准,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政策引导。
制造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自动化水平和组织管理的提高。有关部门应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制造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为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提供良好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