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马铃薯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2-12-31 19:04
种子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切刀种薯中耕

姚 艳

(松桃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铜仁 554100)

1 春播马铃薯栽培技术

1.1 选地和整地工作

科学合理实施轮作和倒茬制度不仅能够有效预防马铃薯病虫害,同时还可以减少杂草的数量。在春播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可以选择马铃薯和豆类、谷类作物轮作,轮作的时间为3 年以上,尽量不与块根类和茄科类的作物连作。此外,前茬使用农药的残药期为6 个月以上时不适合种植马铃薯。在春播马铃薯种植中选择适合的种植地非常关键,应选择沙壤土田块。在收获前茬作物后,应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并且及时晾晒,耕地深度应该控制在15~20 cm。在深耕的同时施入基肥,选择充分腐熟的农家肥,用量为45 t/hm2。选择好地块后要做好整地工作,在起垄的过程中,垄的高度控制在25 cm,宽度控制在60 cm,垄之间的行距控制在100 cm。在一些种植地块还应施入播种肥,磷酸二氨用量为2 250 kg/hm2、尿素用量为562.5 kg/hm2、硫酸钾用量为2 250 kg/hm2、呋喃颗粒用量为562.5 kg/hm2、硼砂用量为112.5 kg/hm2。

1.2 种薯处理

因为夏季温度较高,在种薯的选择方面,要尽量选择早熟的马铃薯品种,也要考虑马铃薯品种的淀粉含量及抗病虫害能力,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此外,在播种前要做好种薯的处理工作[1]。一是马铃薯的晒种处理。通过晒种能够结束马铃薯的休眠期,缩短出苗时间,促进马铃薯生长。将冷藏的种薯取出后放在15~20 ℃的散射光环境下平铺晾晒,经常翻动,避免出现烂种现象。二是在播种前要做好切块处理,促进马铃薯的发芽和出苗,同时可节约马铃薯的种薯用量。在具体切种的过程中,选择纵切的方式,禁止横切,否则会造成马铃薯病虫害扩散和蔓延。在切种过程中控制好切块大小,切块过大会浪费种薯用量,影响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切块过小会导致养分和水分流失,影响种子的抗旱能力,导致马铃薯产量下降。在切块过程中应保证各切块上有芽眼。如果出现有病虫害的种薯,要立即更换切刀,并且做好切刀的消毒处理,避免病害扩散和蔓延。三是消毒。针对切好的薯块,要选择多菌灵悬浮液600 倍液冲洗切口部位的淀粉,然后晾晒薯块,做好遮光工作,合理控制水分。当芽生长到1~3 cm 并且颜色转绿后,可以播种。除了要做好种薯的消毒处理外,还要做好切刀的消毒工作,这是有效预防马铃薯感染病害的主要措施。要使用75%的酒精等药剂对切刀消毒,并勤更换切刀。发现种薯患病后要及时清除,并使用3%的来苏水对切刀进行严格消毒[2]。

1.3 适时播种

控制好播种时间是保证春播马铃薯高产和稳产的主要途径,在播种时期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土壤10 cm 深处的温度达到8~10 ℃时播种,避免在霜冻期出苗,通常情况下,选择在冬霜日前20~30 d 播种。二是薯块膨大期的平均温度应控制在23 ℃以下,并且要有适量的降水,避免影响块茎部位的营养吸收而影响马铃薯的产量。通常情况下,可以采取开沟点种法播种,要进行开沟工作,深度控制在10~15 cm,在沟内放入经过处理后的薯块,然后覆土。也可以采用机械播种的方法,在播种前要严格控制行距,提高播种质量。三是在种植过程中应保证马铃薯播种时期水分充足,在雨水充沛时期进行播种,避免茎叶的土壤和块茎养分的积累不足造成减产。

1.4 田间管理

1.4.1 查苗和补苗

在马铃薯幼苗长出后要及时检查,发现缺苗要补苗,否则会影响马铃薯的产量。

1.4.2 中耕培土和除草工作

通过中耕培土和除草工作能预防土壤板结,保证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部生长,确保块茎膨大。通常情况下,在苗期后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深度控制在8~10 cm,在中耕培土的过程中还要做好除草工作。第一次中耕之后的10~15 d 要做好第二次中耕,可以适当增加深度。在现蕾期进行第三次中耕,深度应小于第二次中耕深度。在播种后出苗前还要做好除草工作,可以选择30%施田补乳油,用量为3 000 mL/hm2,兑水750 kg/hm2后封闭除草。在出苗后要及时喷施15%精稳杀得乳油,能够有效防治1 年生禾本科杂草,具体用量为11 250 mL/hm2;在4~5 叶期,用量为15 000 mL/hm2,在5~6 叶期,用量为18 000 mL/hm2,兑水3 375 kg/hm2均匀喷施。此外,也可以使用5%精喹禾灵乳油,用量为1 050 mL/hm2,兑水600 kg/hm2后对准茎叶部位均匀喷雾,能够有效防治禾本科杂草。如果出现阔叶杂草,可以采用人工拔除的方式去除。

1.4.3 科学的水肥管理

马铃薯苗植株较小,对水分的要求不高,如果遇到干旱天气应做好灌水工作,保证马铃薯快速生长。马铃薯在块茎膨大期对水分的需求量明显增加。结合土壤的干湿情况适当灌溉,如果发现土层干燥要及时灌溉。如果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降水天气过多,要在降水后立即排水,避免造成根茎腐烂。在马铃薯生长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追肥量,并且控制好追肥时间,追肥时间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通常情况下,在马铃薯幼苗初期阶段,可以第一次追肥。马铃薯在开花初期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大,要结合中耕和除草进行追肥,每次追肥结束后要做好浇水工作。结合肥力控制好氮肥、磷肥、钾肥比例。马铃薯出苗后可以追施氮肥作为芽苗肥,促进幼苗生长发育,通常情况下,可以追施尿素或者磷酸二胺,150~225 kg/hm2。在现蕾期,结合土壤情况追施一次结薯肥,以钾肥为主,配合氮肥,要结合植株的生长情况确定施肥量,可以追施尿素225~300 kg/hm2,追施磷酸钾300 kg/hm2。在现蕾期,要及时摘除花蕾,促进马铃薯结薯和薯块的膨大,实现马铃薯增产。

1.5 适时采收

在马铃薯播种后80~90 d、叶片逐渐转黄时,可以采收。为了保证采收质量,应该选择在晴朗天气采收。在采收完成后,需要将采收的马铃薯放在阳光下晾晒,时间为2 h。将表面的土壤去除干净,避光收藏,保证马铃薯的质量[3]。

2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

2.1 马铃薯病毒病

2.1.1 主要症状

马铃薯病毒病是影响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结合患病后的症状和受害部位可以将病毒病分为马铃薯花叶病、马铃薯卷叶病和纺锤块茎病。马铃薯花叶病主要为害植株,患病后的植株会正常生长,但是在叶脉间会出现轻花叶症状,叶肉的颜色深浅不一,叶片间能见到黄绿相间的轻花叶症状;重花叶病在发病的初期阶段,顶部的叶片会出现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加剧,叶片的两面会出现明显的黑色坏死斑,由叶脉逐渐蔓延到叶柄和主茎部位,造成叶片干枯坏死,但是不会脱落,导致植株萎蔫,不同品种表现出来的症状存在差异性。如果种薯带毒,长出的植株症状比较明显,会造成植株矮化和皱缩,并且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皱缩花叶主要症状是植株矮化,严重时会造成叶片变小和皱缩,顶部的叶片病斑明显,造成马铃薯结块小,并且会出现坏死斑。马铃薯卷叶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蚜虫,发病后会导致顶部的幼嫩叶片逐渐褪绿,之后沿着中心脉向上卷曲,叶片变小、变厚,患病植株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矮化,茎基部和节部的病变比较明显,块茎组织会出现网状坏死斑纹。纺锤块茎病会导致靠近茎部位置的节间缩短,在现蕾期发病后植株的生长发育缓慢、颜色变浅,有些患病植株变为黄色,严重时会导致植株矮化。

2.1.2 综合防治方法

一是选择优良的马铃薯品种。马铃薯的品种较多,要选择抗病能力强、产量高和品质好的品种,发病较严重的地区必须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在选种完成后,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期。二是科学的农业防治。选择排水良好和土壤疏松的沙壤土,禁止与茄科作物轮作。在播种前做好整地工作,施足基肥,选择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料,并搭配好氮肥、磷肥、钾肥的比例。在播种时选择脱毒的种薯,并做好切刀的消毒工作,在播种前使用药剂拌种。蚜虫是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要做好蚜虫的防治工作。做好马铃薯的田间管理工作,通过科学的中耕培土控制马铃薯徒长。可以选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马铃薯的抗病能力[4]。在马铃薯现蕾时期,可以喷施0.1%磷酸二氢钾,能够预防病毒病发生。在马铃薯生长期要合理追肥,控制好氮肥施用量。在马铃薯发病初期阶段,选择药剂喷洒防治,可以使用20%病毒克星可溶性粉剂400 倍液、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进行防治,防治效果显著。

2.2 马铃薯青枯病

2.2.1 主要症状

马铃薯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菌可以随着病残体存在于土壤中,成为主要侵染源。在湿度大的环境下病菌能够存活2~3 年,在干燥的环境下存活时间短。马铃薯染病之后根部会出现病变,之后逐渐腐烂,切开接近地面部位的病茎后会发现维管束变成褐色,并且分泌白色物质。

2.2.2 综合防治方法

一是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能够有效预防马铃薯青枯病。在播种前禁止从外地调运种薯,并且选择没有病虫害的马铃薯品种。在切块过程中发现带菌的种薯要立即剔除,并使用75%的酒精将切刀消毒,之后才能继续使用。二是在发现患病植株后可以撒施生石灰消毒,并做好患病植株的焚烧和清理,避免病害扩散和蔓延。三是科学合理地使用农家肥料、有机肥料,尽量减少化肥和尿素的使用量。在出苗后15 d 左右,可以选择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或草木灰,能够很好地预防病虫害。四是做好育种和消毒工作。在马铃薯定植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杀菌农药灌根或者浸根处理,在移栽前可以选择70%可杀得500 倍液灌根处理,也可以选择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 倍液浸泡根部,时间为1~2 h。在种植后,发病的初期阶段可以选择灌根防治。五是选择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阶段使用50%灭菌灵水溶性粉剂900 倍液、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50%代森锰锌500 倍液进行防治,每间隔10 d 用药1 次,连续用药2~3 次。药剂应交替使用,提高防治效果。应加强对地下害虫和线虫病的防治,减少对根系的损伤,能够降低发病概率。

2.3 马铃薯早疫

2.3.1 主要症状

在发病初期,患病植株的叶片会出现褐色斑点,并且伴有黄色晕圈,随着病情扩散,逐渐变成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在湿度比较大的环境下会造成病斑出现黑褐色霉层,严重时会造成病斑叶片穿孔,导致叶片褪绿和变黄,甚至坏死。茎秆发病后会变成褐色,在患病的后期阶段,病斑会出现黑色同心轮纹,并且有黑色霉层。块茎染病后会出现暗褐色凹陷圆形或近似圆形的病斑,患病的马铃薯贮藏后可能会腐烂。

2.3.2 综合防治方法

一是科学的农业防治。选择适合的马铃薯品种。在播种前20 d,要做好马铃薯种薯的选种工作,选择薯块完整、没有冻伤并且没有病虫害的种薯。将选择好的种薯摊放在温暖向阳的室内,温度为15 ℃左右,每间隔3~5 d 翻动1 次。10 d 后再选种1 次。要合理轮作,与非茄科类的作物进行轮作,2~3 年即可。做好田园的清理工作,能够减少病菌的数量。加强田间管理。在水肥管理中,要科学搭配氮肥和钾肥的比例,减少磷肥的用量,控制马铃薯的种植密度,改善田园内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灌溉能够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在降水后要及时排水。在日常管理中发现病叶和病株后要及时清除,并集中销毁和焚烧处理,避免病菌的扩散和蔓延。二是化学药剂防治。从当前的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情况来看,化学防治仍然是主要防治手段。在发病初期阶段,选择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300 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 000 倍液、18%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500 倍液,每间隔7 d 喷洒1 次,连续用药2~3 次。在此过程中要减少高风险杀菌剂的使用次数,并且轮换交替使用药剂,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因为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生和田间环境有直接关系,所以在化学防治过程中科学栽培管理,能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5]。

2.4 马铃薯晚疫病

2.4.1 主要症状

马铃薯晚疫病主要为害叶片和块茎。叶片染病后会出现水渍状的褪绿色病斑,并且病斑周围有浅绿色晕圈。在湿度大的条件下,病斑扩大,颜色变为褐色,病斑周围会产生霉层。薯块染病后会出现不规则的褐色病斑,下面的薯肉会出现深度不等的褐色坏死斑。

2.4.2 综合防治方法

一是农业防治。发现田内有病株后要立即拔出,并统一焚烧处理,针对患病的植株做好杀菌处理,减少病菌的扩散和传播。结合马铃薯的生长特点合理密植,提高马铃薯种植地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可以降低晚疫病的发生概率[6]。二是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具有绿色、无污染的特点,同时不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是预防马铃薯晚疫病的主要途径,可以选择植物源农药。有研究学者发现,菊花和五倍子的提取物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三是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阶段,可以选择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3 结束语

近些年,市场对马铃薯的需求不断增多,促进了马铃薯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但是部分种植户的管理水平低、没有掌握关键的栽培技术,导致产量受到影响。应有针对性地对种植户做好栽培与管理技术指导,不断优化种植技术,加强对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

猜你喜欢
切刀种薯中耕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基于Hyperworks的手扶式白菜中耕机模态分析
广西甘蔗中耕施肥机械现状与发展方向
方捆秸秆专用高效粉碎机搅切刀的设计
1SL-2/3型多功能鼠道犁创新研究设计
内框纸U型切刀装置对提高烟包小盒质量改进与运用
油菜如何中耕培土防冻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应用及发展思考
脱毒马铃薯技术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