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地区藜麦适应性及有机栽培技术推广

2022-12-31 19:04马德林
种子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有机栽培种子

马德林

(青海省农作物种子站,青海 西宁 810003)

藜麦又名奎奴亚藜和藜谷,原产自南美安第斯山脉的中高海拔地区,属于藜科藜属的自花授粉型植物[1]。时至今日,藜麦已有近7 000 多年的栽培历史,藜麦易熟,易消化,口感独特,有清淡的坚果味道,是一种优质的蛋白碱性食物。藜麦的嫩茎与籽都可食用,胚乳约占种子的70%,营养活性较强,蛋白质品质与肉类、鲜乳相当,并且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脂肪、热量极低,是完美的全营养食品。在藜麦的丰富营养滋养下,南美印加人缔造了盛极一时的印加帝国,印加人也将藜麦称为“万粮之母”。藜麦能够适应各类极端环境,具有耐旱、耐寒、高海拔等特点。不同地域对藜麦生产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到藜麦的整体质量。近些年由于藜麦需求旺盛,我国开始在青海高原地区大规模进行藜麦栽培,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有机栽培方面取得了诸多有益经验,为藜麦在我国其他区域的栽培推广奠定了基础。

1 藜麦在青海高原地区的适应性

生态适应性是指作物的不同生态类型对特定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即作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下,通过改变形状、生理来自身发育与环境关系的能力。生态适应性对作物的亲本选配与品种推广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新作物的育种与品类布局提供依据。目前我国藜麦种植主要分布于以青海为代表的中低纬度高原地区,青海高原地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3 000~3 300 m,极为适合藜麦生长,并且所产藜麦的质量较高[2]。青海高原地区与安第斯山脉等地区的气候类似,因海拔高与常见低温,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在这种气候的影响下,青海高原地区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常年干旱、多风、降水量少,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为-5.1~4.7 ℃,这种环境不适合多数农作物栽培与种植,但藜麦对恶劣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其生长阶段不需要过多灌溉,青海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与缺水的生态条件可以帮助藜麦更好的生长。近年来青海高原地区的藜麦栽培情况也证明其发展状态良好。该地区降水少,气候干燥,有利于藜麦后期结籽,籽粒饱满鲜亮,不易出现发霉问题。除此之外,青海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也有利于籽粒干物质积累,千粒重可达2.5~4.6 g,产量为3 750 kg/hm2以上,籽粒形状显著优于国内其他藜麦栽培区域。

2 藜麦有机栽培技术分析

2.1 选地

在栽种过程中,要做好种植地的选择工作。选地前需要重点考虑海拔,海拔越高,藜麦的质量越好,所以应选择海拔较高的地方[3]。即便藜麦的生态适应性较强,也需要一定的光照,因此还要考虑光照条件。另外,藜麦的肥料需求不高,可选择种植过块茎植物的土地,例如山药、马铃薯、天麻等,这样能保证藜麦充分吸收营养,还可有效防治病虫害。

2.2 选种

品种关系到藜麦产量与质量,品种优良才能真正提升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效果。因此,在选种方面,应紧密结合高原地域特点,选取生长期完整的品种。在这个基础上,可选取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藜麦品种,避免因病虫害而出现减产,切实保护种植者的经济效益。青海省自主培育的三江红、大黑藜都较为适宜在高原地区育种,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取。

2.3 整地

藜麦是一种小粒型作物,种子顶土性较差,整地对藜麦全苗、壮苗产生直接影响。春种前要犁耙整地,做到深、细、平。肥沃地块不需要刻意施肥,贫瘠地块应在播种前施足底肥,条件允许可施用发酵后的农家有机肥45~75 m3/hm2,条件不允许也可施用含15%的N、P、K 藜麦专用肥料750 kg/hm2左右。在播种前7 d 旋耕土地,切忌过深,尽可能使用镇压机一次完成。

2.4 播种时间

藜麦播种期一般在5 月上旬左右,由于没有藜麦专用除草剂,最好采用地膜覆盖,温度控制在10 ℃以上。不要过早播种,播种越早生长周期越长。播种过程中,土壤含水量最好在200 g/kg 左右,土壤过干种子不能正常发芽,土壤过湿种子会霉烂。用种量应控制在6 000 g/hm2左右,不宜过高,密度保持在90 000 株/hm2左右,墒情较好时播种深度为2~3 m,湿度欠佳时应加深,但不宜超过5 cm。过深不利于出苗,过浅则不利于抗倒伏。一般而言,尽可能选用胡麻类作物播种机播种,土壤湿度较差时可在播种后镇压。

2.5 田间管理

藜麦播种后3 d 左右发芽,5 d 出土,若10 d 还未出苗应及时查苗补苗。补种之前应将种子浸泡3 h,捞出后盖上湿布放置10 h 便可开沟补种。对缺苗断垄处可移苗补栽,连续3 d 早晚浇水,保证成活率。除草尽可能使用人工,不要使用除草剂,这是育苗壮苗的关键。由于幼苗生长慢,要及时去除杂草,防止其争夺水、光照、空间、养分。目前藜麦伴生杂草主要有野燕麦、田旋花、冰草、菊叶香藜、蒲公英等[4]。一般情况下,30 d 左右,当苗长到15~20 cm 时开始间苗,掌握好浅锄草净,适当多留好苗;40~50 d 可二次间苗,此时应注意多留壮苗、保全苗,同时要做好根部培土,增强植株支持能力,促进根部生长,避免后期出现倒伏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藜麦的生育期一般不追肥,如果土壤肥力过差,出现弱苗、黄苗的情况可适当追肥。追肥可在一定程度实现增产,一般选择在抽穗前18 d 左右的孕穗期追肥,根据苗情与土壤肥力选择合适的复合肥。

2.6 病虫害防治

藜麦皂苷可抵御虫害侵袭,茎叶的适口性较为良好,鼓粒期与现蕾期的虫害问题比较严重,例如金针虫、象甲虫、蛴螬等害虫会吃掉大量子叶与心叶,剩下胚轴,使小苗不能正常生长。现蕾期虫害有蝼蛄、金龟子,会吃光花蕾,影响产量;鼓粒期至成熟期有小菜蛾、象甲虫等危害籽粒;收获期植株上会有大量蚜虫[5]。藜麦病害主要有壳二孢叶斑病、藜菌核病、南美藜霜霉病、黑秆病、根腐病等,其中霜霉病和叶斑病对青海高原地区藜麦种植为害最严重。应用藜麦有机栽培技术时,可采用现代农业科技在青海高原地区大规模种植藜麦,适时播种并及时除草,苗期保持充足光照与通风透气,合理密植,底肥选取腐熟的有机肥,提升植株抗病虫害能力,增强土壤活性。

2.7 后期管理

为确保藜麦成品高质量,在藜麦生长期要经常清理沾染病害的植株,使其不会影响其他藜麦。在成熟期,藜麦容易受到麻雀侵害,由于海拔较高,在防治方面存在较大难度,要在栽培时提高关注,及时收获已成熟的藜麦。藜麦种子活性强,为了避免发芽而出现经济损失,必须注意晾晒,延长保存时间。

2.8 品种及栽培

藜麦在原产地以外种植仅有数十年的历史,自2013 年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引进藜麦试验种植以来,青海省积极培育市场主体,逐步形成藜麦种植、育种、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2021 年青海省藜麦种植面积已达2 266.67 hm2,年产7 800 t,处于世界前列。

目前生产所用多为各种植单位从国内外引进的品种,繁育互串,品种类型杂乱,在品相与成熟期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杂交和分子育种选育出较适合在高原种植的新品种,例如三江白、三江黄,虽然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的优势,但对极端低温或高温较敏感,抗穗发芽的能力偏弱。受温度、土壤湿度、降水量及播种技术等因素影响,田间缺苗断垄问题严重,部分地方需要重播,重播面积达到总面积的30%,损失较为严重。

3 藜麦有机栽培技术推广问题

3.1 缺少正确价值认知

据调研可知,虽然藜麦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但多数农户认为栽培藜麦经济效益不高,与青稞、玉米、小麦相比藜麦的栽培过程比较复杂[6]。这表明目前农户栽种藜麦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并非完全出于自身需求。在部分地区,一些农户是在补贴推动下才进行藜麦栽培育种,若缺乏政府项目、资金的支持推动,他们难以真正自觉自愿栽培。由此可见,农户对藜麦的价值与栽培推广还缺乏正确认知。

3.2 良种类型匮乏

在大规模栽种藜麦前,藜麦品种多从原产地引进,但品种退化严重,影响到后期产量。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利用现有技术选育了贡扎8 号,田间表现为株高、分枝、果穗形状、小花密度等群体性状不一致,这是因为品种自身遗传性问题。藜麦作为一种古老作物,虽在农学界引起足够重视,但其品种多是从原始品种中系统选择而来,现代选育尚未开始,加上引种后环境改变导致的“遗传性变”,无法避免性状差异。

3.3 育苗保苗困难

高原栽种藜麦常出现掉苗或烧苗现象,霜霉病与叶斑病较为多见。苗期地下虫害频发,全生育期田间杂草伴生,影响了藜麦的产量与品质,迟滞了青海高原地区藜麦有机栽培技术的推广[7]。此外,虽然藜麦种子较小,千粒重为3~4 g,与小米质量相近,但胚芽极发达,皮薄易溶于水。虽然高原地区降水少,但只要赶上雨季,种子成熟后遇水就极易发芽,影响生长发育。青海高原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7—10 月,一般藜麦品种的成熟期在10 月左右,因此穗发芽也是藜麦栽种的障碍。

3.4 缺少项目与资金支持

藜麦作为一种新型粮饲兼用型粮食作物,在青海高原地区已大面积种植,但品种选育、有机栽培以及产品研发相对滞后,在市场上较难购买到种子,大部分来自农科单位。农科单位主要负责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并无种子生产经营权限,行政审批流程也较为烦琐。此外,加工企业多以作坊式为主,深加工水平有待提高,导致藜麦原粮无法充分利用,存在挤压问题。市场销售的藜麦产品多为原粮清洗脱皮后的藜麦米,附加值不高,即便有藜麦麦片、藜麦醋等产品,但因资金与规模有限,市场成熟度停留于较低层次。

4 藜麦有机栽培技术推广策略

4.1 加强舆论宣传,拓宽藜麦销售渠道

虽然藜麦在青海高原地区的栽种面积不断扩大,但每年的销售情况却并不理想。农业、广电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互联网、报刊等手段,引导用户正确认识藜麦有机栽培的意义。藜麦作为一种全营养碱性食物,富含蛋白质,具有优于其他粮食类作物的营养价值,其有机栽培技术的推广不仅可以为农户创收,还可作为营养食材改善农户的膳食结构与食物品质[8]。在藜麦有机栽培技术的推广中,应引导农户积极栽种藜麦,并且建议将藜麦作为当地学生的营养餐,这样不仅拓宽了销路,也为学生增加了营养。只有这样才能使藜麦得到更多推广利用,在未来成为青海农业产业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

4.2 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从调研情况看,青海高原地区栽培的藜麦生长情况较好,藜麦在青海高原地区种植产量达到了7 800 t,除去成本,经济效益2.3 万~3.2 万元/hm2,带动了1.2 万人增加收入。藜麦栽培效益可达到豌豆、春小麦、蚕豆的2~3 倍,能够作为青海省推广的新型小杂粮,必将在落实“调结构,保增收”政策过程中发挥作用。从适应性角度审视,藜麦喜阴、耐寒、耐旱,从近年来引种试验和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的试验情况看,藜麦可在海拔3 500 m 以上的地方栽培。从推广角度审视,虽然藜麦市场潜力巨大,但因适应性问题,其产量极为有限。资料表明,2021 年全球藜麦产量为16.83 万t,其中96%的原粮来自南美洲,因需求过大,近些年供不应求。目前国际藜麦价格为130 元/kg,国内售价一般为70~190 元/kg,2021 年青稞收购价6.4 元/kg,小麦收购价6 元/kg,藜麦收购价13.2 元/kg,藜麦收益显著高于青稞和小麦等粮食作物。

4.3 加大科研经费支持力度,完善保苗技术

与本地作物相比,目前藜麦在青海高原地区育成品种不多,农科人员在育种、栽培以及杂交等方面的技术有待更新。建议将藜麦纳入青海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不断加大对藜麦育种与有机栽培的支持力度。此外,鉴于目前在栽培过程中出现掉苗、烧苗及除草等问题,建议农业部门或生产企业对藜麦农科团队与农药研发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减少人工除草成本,从根本上提升除草效率。

4.4 完善经营许可办理手续,提升藜麦附加值

目前农业部门尚未完善藜麦种子经营审批,导致无法正常销售藜麦种子。建议农业部门尽快补充种子经营许可办理条例,简化办理流程,让其能够合规合法经营,让农户都能买到正规的藜麦种子;由专业机构负责藜麦种子生产销售,从源头把控好种子纯度与质量,充分保证优质籽粒供应链通畅,促进藜麦有机栽培技术与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定向培育若干现有已成规模的企业,并且在税收与政策方面给予扶持;不断加大藜麦有机栽培技术的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强化产品深度研发,提升藜麦附加值。

5 结束语

藜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市场需求量巨大。青海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适合藜麦生长。为了满足藜麦供应需求,应加大推广有机栽培技术的力度。结合当地气候与藜麦适应性科学栽种,提升藜麦产量,转型升级高原特色农业,促进青海省农业与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有机栽培种子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大豆要高产,该如何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