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臣智 龙岩市广播电视监测站
在当前大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受关注,需要不断地改革和优化升级,在内控管理指引下,规范管理流程,建立适合管理需求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明晰各岗位职责、建立规范的管理流程、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所以财务内控管理工作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高度重视,提升财务人员管理站位,从单位整体角度出发开展工作,不断优化和调整财务管理体系,推进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提升单位服务管理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是上级拨付的财政资金,每年度需要根据上报的预算资金计划向上级申请拨付财政资金,并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资金,从财政资金预算、审批到决算等一系列工作,财政资金的管理需要做到每个环节的把控,若缺少科学内控管理方式,财政资金使用规范性将存在风险。基于内部控制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方法,可有效实现财政资金预算执行全过程监控,提升资金管理效果,规避财政资金管理随意性弊端,保证财政资金应用的安全性,体现财政资金管理的透明度。
财务内控管理优化和完善过程中,会持续推进岗位职责的梳理和明晰,建立更加清晰和可视化的岗位流程图,提升财务内控专业度,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统筹、全面协调管理,有效避免财务管理阶段性工作、财务相分离问题,实现面向单位的“业财融合”。在业财融合的趋势下,财务管理人员职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需要具有更加全面的管理思维,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财务管理工作将更具前瞻性,实现对各项管理工作的全程把控和跟踪,让财务人员充分参与到管理活动工作中,全面发挥财务管理对管理决策的价值。
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优化离不开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从资金、预算、资产、决算等工作入手,结合单位的管理需求来制定管理制度。通过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完善,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梳理单位目前的制度流程,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依据,让财务管理工作基于制度的指导、约束,形成科学化、规范化且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全面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准的提升[1]。
目前,我国财政体制、预算管理正处于改革阶段,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创新成为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然而实际工作之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少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不高,缺乏整体性管理思维。因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对内控管理工作不重视,财务管理思维还停留在原固有的管理模式思维中,制约着内控管理工作的推进;部分财务人员对财务内控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也未积极采取措施来加强管控,导致单位的内控无法有效支撑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同时,在缺少内控管理认识的影响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念始终具有一定滞后性,创新管理动力不足,如财务部门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被局限在简单的账务处理和报销工作等维度,不仅无法深刻认识财务管理对行政事业的履行使命、职责的重要性,更无法深层次理解财务管理工作对于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行政管理效能所起到的效果。
高效的财务管理水平、管理质量,需要建立在严格的内部控制与管理之上,在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建立财务内控管理体系,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方法、管理模型维度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难以制定出符合新形势要求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同样无法形成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无法根据实际财务管理的需要,制定管理机制、内控制度,并且无法很好地规划财务管理期间的操作流程、掌握各环节风险点以及制定防范措施;另一方面,在基于内控措施的前提下推进财务管理,很多财务管理人员无法达到内控标准化提出的要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也未专门成立内控部门来推进内控工作的开展,导致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内控合力,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力薄弱。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包括资产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等政策,较大程度上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但因财务管理具备极强的专业性,且纪检部门往往也无法掌握财务与管理中的各项要求、具体程序、要点,导致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始终无法形成良好财务内控体系、构建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依法接受审计部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在实际工作中,因受到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审计部门无法有效对辖区内所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全方位监督,审计部门开展财务监督工作的方式通过财务不定期抽查,对抽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往往是以点带面,不能全面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部分地区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财务监督管理会以季度、半年度甚至采取年度监督的形式,导致财务内控监督管理职能未有效发挥,无法及时发现财务管理的缺陷。在定点监督模式下,缺乏对整个财务管理的全过程监督。在上述问题的影响下,内部控制下财务监督管理工作,无法全面发现财务管理漏洞,难以发挥财务监督管理的指导作用,无法彻底根除财务风险、违纪违规风险的发生。
若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力度,离不开行之有效的内控管理考核机制以及清晰的职责划分。然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考核体系处于初期的管理阶段,仅凭工作人员自觉性、财务管理制度约束性实现控制,无法最大化发挥财务内控管理功效。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在考核体系工作上投入了较大的精力,也初步建立了内控考核体系,但是在对财务管理工作分析完成情况下,考核机制并未有效落实,并未将财务考核结果传递到绩效管理工作中,根据考核情况对员工实现奖惩,员工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同时,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趋于人力资源的限制,存在财务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不仅缺少清晰职责分配,也未落实专人专岗,导致财务内控责任无法具体落实到责任人,极大程度上制约了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开展[2]。
财务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首要前提就是需要提升财务内控管理意识,在财务管理工作上具有创新性思维,尤其对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思维固化,不愿学习新事物和新制度等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财务人员的思维: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要起到带头作用,在单位内部推进内控管理意识的宣贯,加大对全体人员的培训,建立好坚实的内控管理基础,提升全体员工对内控管理的认识。财务管理人员更需在内控环境下提升自身的财务内控管理意识,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更新财务管理思维,创新性地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通过定期的培训、专题研讨等方式推进对财务内控管理认识的提升,使财务管理者能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充分践行内控管理理念,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作出改变,优化工作方法,财务管理模式将更加优化。
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如需在内控管理理念上进行创新,首先,需要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学习重视,在确保其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要求,完成上级安排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同时,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全员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知,管理层必须提升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特别是面对程序性、资料性的规范,必须要求单位按照财务管理程序开展编报决算、经费支出等工作事项。其次,加强面向财务人员的思政教育,以思政教育使其深度理解新形势、改革时期下应具备的财务管理理念[3]。最后,加强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培养,应定期组织交流讨论,针对工作中的先进管理经验进行分享,将优秀的管理方法推广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全面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思维,进而整体推进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和优化。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涉及很多管理环节,需要一个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做支撑以及通过建立财务内控管理机制来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指引,其中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建立科学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全面分析财务内控管理机制优化的着手点,提升管理效率。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财务内控制度、完善内控体系阶段,需遵循有效性、高效性原则。第一,制定的财务内控制度必须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财务人员需在认真调研、分析基础上制定内控制度,并充分预留出试运行时间,确认无误后才可投入使用。财务内控制度制定阶段,必须严格遵循预算法、上级政府部门提出的要求,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保证制度的高效性与有效性。第二,必须确保财务部门、财务人员深层次理解、掌握财务内控制度提出的要求,确保能够将制度落实到位。行政事业单位高层领导班子、中层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履行财务管理监控制度,同时不断加强对制度以及国家政策的解读。第三,内控体系下的制度,必须严格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定期动态调整的形式,确保制度与体系始终符合单位发展、财务管理的要求。与此同时,积极梳理财务内控制度执行阶段存在的不足、漏洞、问题,积极整理可改进建议并上报上级政府部门,核准之后及时进行财务内控制度修订。
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具体包含如下内容:第一,形成内部财务审批机制,合理分配层级之后,明确审批权限,确保各层级部门事事均有人做、人人均有事管,事事均可追溯。第二,制定支出制度,针对每一类支出事项,必须明确内外部门需要出具的凭证资料以及工作要求,不同类型表证书单具体书写规范、报销时限等要求。第三,推行内部审计机制,于特定时间跨度之内,由特定部门完成特定频次审计、检查工作。第四,加强同上级政府部门的对接机制建设,确保严格落实上级部门提出的监督要求,并在规定范围之内不断加强自身内控机制的建设[4]。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有待增强的财务内控监督水平。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将财务内控监督作为拒腐防变的“第一防线”,在内控机制运行阶段,需要以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为依托,对财务管理工作动态管理控制,制定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监督周期,结合不定期审计工作的开展,实现面向财务管理的“防微杜渐”。其次,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职责进行细化和明确到相关责任人,构建单位内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相互监督职责,减轻财务部门与审计部门的压力,采取自监+互监的模式,全面提升财务管理监督水平。最后,结合财务管理工作流程,面向各节点制定监督要求、监督原则以及具体监督方式、监督部门以及人员,落实财务管理全过程监督,确保内控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缺少有效内控考核体系、岗位职责模糊问题,一方面,实现面向财务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考核,如内控文化建设、内部审计工作等。同时,面向财务管理的全过程考核,如财务预算、财务决算、专项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通过考核及时掌握各管理环节的问题及工作难点,针对性制定管理策略并加以改进。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在内控考核体系完善的基础上,提前建立好明晰的岗位职责,根据全年预算管理任务细化职责,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单位内部的内控责任有大有小,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落实专岗专人,并明确财务主管、会计岗位、出纳岗位所承担的责任,确保以清晰的岗位、权责推进财务内控工作的落实[5]。
综合以上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行政事业单位从自身的管理角度出发,结合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制定合适的财务内控措施,推进财务工作的优化和精细化,降低财务管理风险。财务管理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是一项专业性、长期性的管理过程,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内部管理需求不断优化和调整,更需要关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通过财务内控管理降低风险,推进财务管理的转型升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