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现实谈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优化路径

2022-12-31 14:59张凌琦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32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内容评价

张凌琦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 150028)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1]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一个由多门课程构成的学科,包含着实践的许多内容。高校通过思政课理论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化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思政课的渗透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思政课实践教学可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思政课课堂教学讲授的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容易出现低抬头率、低上座率的情况。而思政课实践教学采用新颖的方式与手段将书本知识形象化、将枯燥理论生活化,使学生突破教室小课堂的限制投身到社会大课堂中去,加深学生对国情、民情、社情的了解,增强思政课实效性,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促进新型人才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不是单纯的理论型人才,而是能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应用型人才。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中间过程,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应变思维;提高学生的团结意识、社会责任感与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思政课实践教学能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科学合理的教学路径、规范科学的教学体系能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思政课实践教学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观念,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达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新时代思政课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受不可抗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践教学内容繁杂

当今局势赋予思政课和思政课实践教学新的时代课题,但仍有部分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内容单一、多而不精、枯燥乏味等问题,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兴趣。部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仍停留在观看纪录片、写读后感、读人物传记或经典著作等方式上,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没有突出的、重点的教学内容,泛泛地对全部课程内容进行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内容多而不精;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上缺乏活力与新意,只注重活动形式与范围、不考虑学生的现实情况;在教学案例选取中继续延用陈旧话题,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使实践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二)实践教学认知存在偏差

高校把思政课实践教学看做是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弱化、泛化、散化、虚化和简化[2],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错误认知。许多高校过分看重科研成果,轻视甚至无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使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一降再降。有些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为了职位晋升全力追求科研成果,在实践教学中照本宣科、糊弄了事。许多学生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混学分的心理,认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浪费时间[3]。有的学生不能认识思政课的重要性,存在学好专业课就能够走遍天下、思政课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对自己未来发展影响不大的错误认知。

(三)实践教学渠道狭窄

受学校现实境况的影响,思政课实践教学渠道相对狭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教学场所狭窄。高校与校外红色基地、纪念场馆等联系不强,很少有专门面向思政课的实践基地。第二,实践教学人员受限。高校学生众多,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无法面向全体学生;高校实践教学专职教师短缺,导致实践教学无法配备完整的实践教学队伍、无法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三,实践教学资金短缺。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实践教学存在安全隐患不会下批大量教学资金。第四,实践教学技术落后。融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不断应用于高校教学,部分高校存在设备不全、机器老化等问题,严重影响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时效性。

(四)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

部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4]。首先,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不合理。高校对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的评价仅仅看是否进行实践教学以及实践教学成果,没有对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全面。教师只对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进行评价,没有对学生实践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存在走过场的情况。最后,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不常见。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评价对学生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因高校没有明确评价标准出现了学生之间乱评的现象,使学生互评效果不显著。

三、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路径

瞬息万变的局势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机遇,高校应抓住机遇、直面挑战,结合自身问题进行具体变革。这样既能落实习总书记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期盼,也能让学生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完善和发展自己。

(一)紧跟时代主题,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

定位课程,创新实践教学内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要结合时代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如以后疫情时代为主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通过开展有关社会责任的辩论赛,加强学生对责任的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通过组织有关抗疫精神的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民族认同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通过展示学生搜集的国内外疫情防控措施,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找准重点,讲授实践教学内容。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结合现实场地进行重点教学,比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通过带领学生参观红色博物馆、红色革命圣地重点对中国精神的内容进行实践教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复兴之路、回顾党的百年历史重点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进行实践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通过带领学生参观抗日基地、抗日民族英雄纪念馆重点对抗日战争的内容进行实践教学。

贴近生活,生动实践教学内容;积极解决理论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矛盾,增加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趣味性”。要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就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实践教学要把学生的接受度放在首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或感兴趣的点出发讲解课程内容、引发学生思考。《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选取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或当地先进人物事迹来讲述理想信念与爱国主义的内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新冠疫苗研制、乡村振兴、环境污染防治、大国外交以及共享资源等内容为例讲解新发展理念的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从《狙击手》、《长津湖》等电影入手来讲解抗美援朝相关知识;通过邀请抗战老兵开设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抗战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二)形成正确认知,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

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正确认知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开端。学校要紧跟政治大局,重视思政课“第三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人才。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正确认知对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与手段,打造特色实践教学品牌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情况,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

习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要找准自身定位,树立正确教学理念,以自身积极性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学阶段学生心理尚不成熟,容易受各种错误价值观的影响,思政课教师要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导向相结合,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思政课实践教学;同时,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要以现实情况为依据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形成完整的逻辑框架与知识结构。高校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要充分认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态度,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完善自身文化素养。

(三)实施多方联动,拓宽思政课实践教学渠道

校内校外联动。高校要同校外企业及当地红色景点负责人联动,构建更广阔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实施条件;要利用实践教学平台激发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思政知识的运用,达到事半功倍、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

学生与教师联动。单纯面对部分学生无法达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有效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高校应积极培养思政课实践教学专职教师,并切实考虑每位学生的现实情况,协调师生步伐,完成课程计划。师生联动,在促进实践教学开展的同时,能有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校主管部门联动。切实的保障能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高校主管部门应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资金与物质保障,而不是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看作一种负担,对其敬而远之。另外,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学校主管部门要做好安全保障与应急管理措施,减少师生的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投入思政课实践教学。

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联动。互联网的发展可为高校提供更多课程资源,高校应将互联网技术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受疫情影响,高校校外实践教学条件受限,所以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完善学校互联网设施;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增加学生体验感,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教育内容诉求[5]。

(四)立足现实情况,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具有推动作用。学校对思政课教师的评价可以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是指对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环节设计、教学态度及课程衔接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性评价是对教师实践教学后的报告总结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能切实发现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寻找解决措施;能有效考察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从而积极调整教学方案;能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发展,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及实践教学成果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记入学生总成绩[6]。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采取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始时,教师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行摸底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及小测成绩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指在实践教学完成后对学生整个实践过程及实践报告进行评价。三者有机结合有利于教师系统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拓宽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有利于学生自觉发现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

朋辈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提出的想法也不同,学生之间的评价可以采取自主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自主评价是指学生自己对自己实践表现及成果的评价。他人评价是指学生之间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他人的实践表现及成果的评价。自主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能促进知识的交流,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使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发现不足、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完善与效果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不断探索、尝试与发展。高校应立足时代与自身实际,弥补思政课实践教学缺陷,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内容评价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