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家庭养老问题及其对策

2022-12-31 14:59胡天歌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32期
关键词:照料哈尔滨市子女

许 驰,刘 鑫,胡天歌

(哈尔滨金融学院,哈尔滨 150030)

一、哈尔滨市家庭养老现状

(一)老年人经济供养状况

哈尔滨市老年人总体收入状况较差且与人均收入差距明显,平均年收仅为1.92万元。其中,平均收入1万元以内的占总数24.8%;1万—2万元收入的比重最大,超过了39.5%;2万—3万元收入的占20.3%;3万—4万元收入的占8.2%;4万元以上收入的只占7.2%。哈尔滨市老年人主要收入来源为养老金收入、打工收入、子女赡养收入、公共转化收入及其他净收入,养老金收入是哈尔滨老年人整体收入的重要部分。

(二)老年人养老需求状况

哈尔滨老年人按年龄段来看,80岁以上的有39.6%生活需要照料;70—79岁需要照料的老人比率约为14.65%,而60—69岁低龄老人仅为5.55%。老人养老的方式有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家庭养老,其中60%以上老人选择家庭养老。

(三)老年人的主要赡养状况

通过对哈尔滨市老年人主要照料者构成分析,老人配偶(23.8%)、儿子(27.3%)、女儿(22.4%)、儿媳(13.2%)为主要照料人,其余家庭成员如女婿、孙辈、亲戚等也都不同程度为老年人提供了相应的照料。可以看出,家庭成员担负了老人的大部分赡养工作。而除了家庭成员之外,养老机构服务人员(6.4%)、居委会工作人员(5.1%)、护工(1.8%)等也是照料老人的主要补充力量。

(四)社区养老服务状况

社区养老服务是对家庭养老的必要补充,由老年人所在社区提供各类养老服务,补充家人照料不足。近几年,哈尔滨市政府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工作,社区服务、社区养老、社区社会保障、社区医疗等功能的开展使得社区养老在老年人养老中充分发挥作用。调查研究表明,目前需求量较大的社区养老服务类型为上门就医服务(30.5%)、法律援助(28.2%)、服务热线(26.4%)、康复治疗(23.8%)以及上门护理(23.5%)。

二、哈尔滨市家庭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养老保险覆盖不全面

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养老金应能够保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但在调研时,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没有养老保险,还有一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金没有办法维持一家的基本生活。在哈尔滨市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对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保障制度,但是社保仍没有实现全覆盖,尤其是表现出“一高一低”的特征,也就是高龄老人和年轻人社保缺失。

(二)子女作为家庭养老主要力量逐渐弱化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哈尔滨市老年人家庭照料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作为照顾老人的主力军,他们的子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庭成员变少,子女需要照顾的老人增多;子女工作压力大,没有过多精力照料老人;受哈尔滨市人口流失影响,非常多的人走出哈尔滨市,在异地安家工作,由此也降低了对老人的家庭照顾;大批独生子女将步入老年期,“养儿防老”在当今家庭养老方式下越来越受到挑战。

(三)家庭养老体系不健全

就家庭养老方式而言,一般是老两口独居、与子女一起居住、雇护工或家政来照料等方式,但这三种方式分别受老年人健康、子女精力、护工管理等问题的影响。目前,在哈尔滨市更好的、立体的家庭养老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比如与社区养老中短托、暂托、日托、上门服务相结合的社区医疗康复、日常保健服务还没有建立起来,也就是说社会组织的力量在家庭养老方面没有介入进来。

(四)需要关注的弱势老年群体增多

若将哈尔滨市的老年人按家庭赡养人群划分会发现,独生子女老人家庭、失能老人家庭、高龄老人家庭、伤残老人家庭、空巢老人家庭等各种特征的老人群体在家庭赡养问题上遇到的问题最大,并且在家庭赡养要求上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其实际生活状况与生存品质上也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且这个群体之间通常还会因为年龄、身体状况等原因而产生交叉。

三、哈尔滨市家庭养老发展对策

(一)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哈尔滨市政府要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提升覆盖率。一是要强化规章制度。政府可以根据哈尔滨市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以解决好养老保障政策之间的衔接问题,保证哈尔滨市养老保险制度能够顺利实施,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利。二是开展养老资金筹集工作,逐步扩大老年津贴补助对象,健全老年抚恤金制度。三是不断拓展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加大外资、民营、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口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比例。四是采取多方措施帮助那些“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和“贫困老人”脱离生活困境,让他们能够享受到“老有所养”。

(二)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首先,我国虽然已制定鼓励措施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事业中,包括土地、资金、人才培养等方面,而在实际中,哈尔滨市一直存在着从政策制定到政策落地间隔时间过长,以及政府补贴申报审核操作烦琐、审批标准不确定等问题,不但使得不少民营组织未能获得实际经济利益,也会降低其他社会力量投入养老产业的意愿。因此,哈尔滨市民政部门、老龄部门要加大对政策落地的实效性监管。

其次,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化,建立健全老年人的社会服务制度。一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养老事业,通过引入民营资金,有效缓解哈尔滨市养老机构短缺,提高养老服务整体水平。二是加快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养老作为社区工作的重点之一,可以通过设置各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如送餐、家庭病床、居家料理、心理咨询、心理慰藉等,促进家庭养老社会化。三是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全面提升护理工作质量。相关职业学校可以与养老机构合作开展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培养老年护理专业技术人才。

再次,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发展老龄产业,对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提高社会就业具有积极的作用。为此,哈尔滨市要把老龄产业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制定相关产业扶持政策,以满足老年群体对老年设施、产品、服务、娱乐、生活等多方面的需要。

(三)加强政府资源配置引导作用

一是加大哈尔滨市各级财政的投资力度,使其发挥更大的导向功能,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家庭参与的养老服务模式。这是保证社区养老服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坚持政府主导,以社区为依托,家庭为主体,通过财政资金投入,引导拓宽资金供给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资金供给渠道和运作机制,培育壮大专业化服务组织。

二是加强政府采购的管理,推动社会机构和企业的家庭养老机构上门服务。目前,哈尔滨市社区护理的主要目标是失能、失智和高龄老人群体。可启用“互联网+”的家庭与社区养老结合模式,从而有效地推动供需双方的互动。在推动“互联网+”平台建设的过程中,要明确提出并增加上门服务的比例,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于引导专业化服务机构提供更加规范的养老服务,重点保证老年人急需的健康康复护理服务,吸引和引导广大家庭积极参与养老服务消费。

(四)加强老年人家庭养老保障能力

要解决哈尔滨市老年家庭养老问题,就必须从整体上增强其家庭能力。第一,多方面资金保障。在不断健全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残疾老年人的家庭照顾补助金,并通过税收减免和社会救助等措施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防止其陷入贫困。二是提供优质的服务。从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人才、服务信息、服务资金等方面,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养老服务服务体系。三是时间上的补偿。针对失能、半失能等弱势老人的子女,政府应该指导他们实行带薪假期照顾和弹性工作制。四是心理安慰。建立老年人、家庭照料者与社会的互动交流平台,对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料者进行相关的知识及能力训练,纾解他们的身心疲劳与心理负担。五是积极引导子女为老人购买商业保险,以促进家庭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照料哈尔滨市子女
失去玉桂叶的日子
失而复得的玉桂叶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协会专家组2021年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学中文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第一中学校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