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涛 (厦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5)
当前我们要科学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的文明意蕴。近代以降,中国经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社会变革,从一个闭关自守的落后国家蜕变为现代文明国家,影响到14亿人口的思想信仰、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而必须用大历史观来衡量。“现代化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对人类作出的新贡献。”[1]一百多年来,道路选择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2](P13)我们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3]。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归根结底在于探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中国而言,“旧邦而有新命,新命就是现代化”[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创者,更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践行者和引领者。“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当今中国发展的世界历史意义在于,中国在完成其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的同时正在开启出一种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5]从文明的视野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深刻的觉醒意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是一种道路自觉,更是一种文明自觉,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面貌,也深刻改变了人类文明进程。
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文明的发展史和理解史。人类文明形态既不是单一的,也不是单线的,文明是平等的和开放的,不同文明可以而且也应该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其实,文明差异理应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每到人类发展的“十字路口”,文明观问题就会被推到历史发展前台,引发人们深思。如今,西方已无法继续引领人类文明发展,人类再一次把文明发展的目光转向东方。中国文明将为未来世界转型发展提供无尽的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池田大作敏锐地洞察到世界文明中心转移的规律和趋向,深刻指出:“文明的中心19世纪是在欧洲,20世纪转移到欧洲派生的美国和苏联。我展望,接着的21世纪将一定是‘亚洲太平洋的世纪’。”[6]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就在于它开辟了人类现代化新道路。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现代化是理解现代文明的一个关键词。历史地看,西方现代化开启了人类的现代文明,发端于欧美的西方现代化模式曾长期被标榜为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然而,“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7](P29)。从哲学高度看,现代化是现代社会“量的规定”,其核心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8](P594),这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认识。在广义上,现代化是一个世界历史性过程,是工业革命推动下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商业社会的全球性大转变,工业主义和商业文明的全球性拓展使得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狭义上,“现代化是落后国家适应现代世界环境,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家水平的发展过程”[9]。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方向和共同命运,没有哪个国家和民族能够真正逃避现代化大潮的洗礼。虽然人类现代化的大方向是共同的和确定无疑的,但是各个国家通达现代化的道路却可以有所不同,正可谓“殊途”而“同归”。现实地看,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美,是通过资本主义制度实现的。在人类现代化历史上,苏联率先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取得一定的成功。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这种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其实,“现代化至少应从社会的整体变革、全球性的社会变迁和新的文明出现这样三个基本层次去理解和把握”[10]。“发展中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其存在的最大问题并不是理性运用过度而恰恰是理性运用不足,人的理性发展水平不仅是影响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更是影响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因素。”[11]用未来的眼光看,如果要坚持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那么就要始终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创新推进人的现代化和社会全面进步。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我们不仅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更要懂得如何把这些规律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一条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神话”,重构了世界现代化的整体图景。
诚然,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自然发展和自发发展,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自觉发展。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就是自觉发展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即“四个现代化”的认识,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从战略高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安排,提出温饱、小康、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目标。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新概念。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新概念是邓小平最早概括出来的。1979年3月,邓小平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他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2](P163)“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12](P164)“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13]后来党的十八大又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8](P16)的战略安排。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8](P512),这是中国“第五个现代化”。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这一战略安排既承继了“三步走”战略目标,又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而创造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4](P23)。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与核心是“走自己的路”,建构现代文明秩序。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建构现代文明秩序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五大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一种因地制宜的实践智慧。一百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成功开创了文明发展新道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开创世界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勇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对“世界现代化道路该如何走”这一“世界之问”,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话语、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不能缺场和失语。无疑,世界历史力量转移背景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重大世界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不仅影响到人们对西方现代化、资本主义文明的反思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而且加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结构表现为党的领导-市场配置-人民主体的动力结构、国家-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平衡结构和驾驭资本-解放劳动-规范权力的治理结构。这三重结构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路径选择”[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开辟实质上意味着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启,一种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的问世。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新的现代化道路,打破了西方对现代化道路解释权的垄断,把世界现代化道路从“西方命题”变成了“世界命题”、从“单选题”变成了“多选题”,极大地拓展了世界现代化道路的视野和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是一种新现代化观和新文明观。在21世纪,我们不仅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还要坚定历史自信、思想自信、执政自信和文明自信。当然,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实现现代化所具有的不可忽视的文化阻滞力。因此,“普遍确立现代公民的人格意识和塑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格形态——‘类人格’,这也是中国实现人的现代化所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16]。现代心灵秩序建构主要依托于现代文明秩序的建构,关键是在多元化社会寻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最大公约数”,这就内在要求坚持多元和平等的原则。“在一个社会中,人们共同生活需要有明确、公正的社会规则作为指导,人与人在规则面前是平等的。”[17]
恩格斯曾指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18],这表明社会文明程度与人的文明程度具有一致性。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关键是提升社会的素质和人的素质。从积贫积弱的“东亚病夫”到挺拔屹立的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中国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4](P15)。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看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光辉历程,不难发现,就是探索、选择、开辟、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就是不断建构中国现代性的历程。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中国把“实现什么样的人的现代化、怎样实现人的现代化”置于并融入“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历史实践之中。在一定意义上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旨在实现中国人的现代化的伟大梦想。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不懈探索、接续奋斗,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改变了近代以来“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历史境遇。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是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世界发展大势跨越发展的结果,还是顺应和引领世界历史“力量转移”趋向的结果。随着世界历史力量的转移和全球秩序的重构,当代中国逐渐发展起来。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路。中国现代性建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的伟大实践,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在中国现代化建构历史进程中获得了守正创新的巨大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14](P13)广大发展中国家不能亦步亦趋地重走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一般路径,而要超越西方现代化和西方现代性,开辟世界现代化新道路、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在于它将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强国,而且还在于,其在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将客观地开启出一种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19]在21世纪,“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20]。
中国共产党的文明观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如何看待文明、主张什么、反对什么等一系列关于文明的基本看法和主要观点。“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7](P258)。中国共产党主张“文明交流互鉴论”,反对“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中国倡导以文明交流互鉴为核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身就是对西方现代化和西方现代性的反思和超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彰显道路文明、制度文明、原创文明、认同文明、对话文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为鲜明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一,树立制度优势文明观,建设更高水平的中国式现代化。这里的关键是统筹发展和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更高水平的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最大发展中国家,如此巨大的人口体量进入现代化,在世界上前所未有。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9年全球共有35个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发达经济体,总人口不到10亿。到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这将彻底改写世界现代化的整体图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处于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行列,到1978年,贫困人口规模仍有7.7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大地打响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9 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这一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集中体现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人民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新时代要从城市文明和乡村振兴相结合的视角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与创造。“创造不是对普遍法则的遵循,而是对‘实践智慧’的寻求。”[21]毫无疑问,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推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中国的工业化是新型工业化,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中国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是在乡村振兴基础上的城镇化。中国式现代化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谬论,打破了对现代化模式“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迷思,彰显了中国人的首创精神和主体性。
第二,树立共同富裕文明观,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迈进。这里的关键是统筹发展和富裕,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路,建设更高水平的富裕中国。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实现共同富裕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人心向背的重大政治问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之一就在于,既要发展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生产力,又要逐渐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自觉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促开放”,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使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理论和实践均已证明,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更不能出现“为富不仁”的现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丰富了人类现代化的内涵,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随着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贫困治理的重心正在由消除绝对贫困向消除相对贫困和实现共同富裕转变。如果说在绝对贫困阶段,主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那么在相对贫困阶段主要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概言之,中国要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树立协调发展文明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这里的关键是统筹发展和健康,走协调发展之路,建设更高水平的均衡中国。推动中国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关键是推动供需均衡、时间均衡、空间均衡、生态均衡、内外均衡。“两个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意。在经济道路上,中国走出了一条既超越苏联式计划经济,又超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比资本主义更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也要求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共进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要极大丰富。可见,正确处理“两个文明”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破了“国家计划失败论”的迷思和“市场万能论”的迷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使中华文明的生存根基从自然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而且使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从封闭孤立转向对外开放,以主动姿态参与到了全球化之中,深刻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22]
第四,树立生态文明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里的关键是统筹发展和生态,走绿色发展之路,建设更高水平的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14](P39)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突出强调人与自然平等的“伙伴关系”,而不是主从的“主奴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抛弃轻视自然、支配自然、破坏自然的现代化模式,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污染物外移”的西方现代化的老路,而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学会“生态修复”的“加法”,做好“节能降耗”的“减法”,探索“生态经济”的“乘法”,摸索“生态综合治理”的“除法”,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比翼齐飞。
第五,树立和平发展文明观,走出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新路。这里的关键是统筹发展与和平,走文明发展与和平发展之路,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7](P267)中国没有走侵略扩张实现发展的老路,而是成功探索出一条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发展和中华民族复兴的新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从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中国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依附别人、更不掠夺别人,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持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走出了一条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新道路,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发展传统模式,提供了人类通达现代化的新选择。
总之,“探索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最为重要的是以‘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大历史观’为出发点,从改变‘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历史境遇和奋斗历程看中国式现代化,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现实基础看中国式现代化,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和理论创造看中国式现代化,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和人类未来看中国式现代化。”[23]在理论上与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续写中华文明新篇章,关键是要创造一种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新文明形态,就必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上、人与自我意识关系上进行革命性变革,建设“富裕中国”“均衡中国”“美丽中国”和“文明中国”,从文明论的高度为人类贡献一种文明新形态,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开辟广阔空间。
中华文明曾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和创新者。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民族的伟大贡献,体现在引领中国和中华民族不可逆转地走出了近代以后100多年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遇,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用比较短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很长时间才走过的现代化历程,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创造了现代化的“中国奇迹”,也为人类社会现代化作出历史性贡献。历史与现实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高领导力量,“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12](P267)。中国道路的成功意味着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启,意味着一种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的问世。“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14](P76)之所以说是新版,就在于中国开辟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现代性类型,它将中华文明、社会主义文明和现代性文明有机融合,开创了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24]中国道路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首创精神,也破除了“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唯一性”“西方多党制的唯一性”“西方价值的普世性”,进而揭示了世界现代化道路的非唯一性、西方多党制的非唯一性、西方价值的非普世性。为此,“中国学者要牢牢掌握阐明中国道路、解读中国奇迹的话语权”[25]。
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走自己的路,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丰富了人类对文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善于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推动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广泛吸纳人类文明共同成果的社会主义。有很多共同成果是不带有阶级属性,不带有社会制度属性的。”[26]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4](P8-9)。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P13-14)可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给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全新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和文明意蕴同样值得重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意蕴。阐释中国道路不能囿于富强逻辑等表层,而要上升到文明论高度,揭示其内在的文明逻辑。仔细分析,一个国家的外部发展,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根本上乃是制度文明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为世界作出的原创性贡献。这意味着,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以自己的方式,从新的起点和路径,通向世界文明的制高点。
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致力于推动实现自身的现代性,目的在于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人的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并为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治理现代化、发展现代化、执政党自身现代化建设和人的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14亿中国人的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不仅改变中国面貌,而且影响世界格局,为世界实现现代化开辟新的道路、提供新的选择,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路径依赖’。”[27]中国的发展,绝不仅仅是国力的强盛和民族的振兴,最根本的乃是14亿多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权利、福利、利益和能力能够得到更大的增进,对内建立起令人羡慕的和谐的社会关系,对外成为令人尊敬和令人向往的现代文明国家。从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目的绝不止于强国富民,而应是建构现代文明秩序。
实际上,任何文明都不可能在自我封闭中独立发展,需要借鉴和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来发展和完善自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立足国情、面向世界,因而具有开放包容的品格,善于学习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全球各国的文明成果,在博采众长中不断自我发展和完善。中国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但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现代化程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一步,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的奋斗目标,是更加全面、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到2035年,中国迈入现代化社会,其人口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变人类现代化的整体图景。从“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到“三步走”的战略安排再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规划能力和顶层设计能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始终坚持为了人民实现现代化、依靠人民实现现代化、现代化成果由人民共享,标示出文明中国的新高度。“现代文明要经历一整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方始有可能抵达其历史限度并多重而曲折地开创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28]概言之,“‘中国道路’所表现出的正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首创精神。”[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