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价值的分析

2022-12-31 14:08:38张小云
南方论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建党信仰中国共产党

张小云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 山东东营 25706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伟大建党精神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时代性、创新性,深刻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伟大建党精神是青年大学生前行的精神动力,是引领大学生价值成长的信仰力量、信念力量和信心力量。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1]。”这种精神是一种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品格和情怀。一百年来,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引领下,一代代青年把青春年华融入到救国、建国、兴国和强国的中华民族复兴的事业之中。“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所蕴含的真理力量、信仰伟力、实践精神、人民情怀等为时代新人培养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2]。”将伟大建党精神作为涵养大学生的精神源泉,引领大学生精神品格的成长。

一、坚守理想信念:用科学的理论筑牢大学生的理想之基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时代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十分紧要,不仅要树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辈子都能坚持为之奋斗[3]。”理想信念是一种精神力量,它引领人们的行为和追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科学信仰。

在百年奋斗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共产主义信仰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始终是共产党人“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抵制各种诱惑的决定因素。面对高官厚禄的引诱和死亡的威胁,革命志士方志敏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写下铮铮誓言:“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面对敌人的诱逼和酷刑,中国革命的先驱马骏,坚定地回答:“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叫我不宣传马列主义,不搞革命,这比太阳从西边出来还难。”面对敌人的威胁,四川早期党组织的创建者杨闇公说:“你们只能砍下我的头,可绝不能丝毫动摇我的信仰。我的头可断,志不可夺!”革命理想高于天,为了实现理想,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谱写了壮丽的史诗。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靠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靠的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信念。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坚持和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把铸就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大任,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自己的人生。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有信仰的国家才能走得更远,一个有信仰的民族才能处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有信仰的政党才能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在前所未有的时代变局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成长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思想意识领域的交锋变得越来越焦灼。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就像得了软骨病。新时代网络化、全球化、碎片化、多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大学生“三观”的养成离不开伟大建党精神的涵养。从陈望道“真理的味道非常甜”到刘世厚火海中冒险抢救《共产党宣言》,再到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4];从“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到人民的公仆焦裕禄,再到“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钱学森、邓稼先等一大批科学家……这些鲜活的生动事迹引起大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引导他们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克服了无数困难,创造了辉煌的成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大学生精神品质的成长,不断增强大学生志气、骨气和底气,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进者和贡献者。

二、践行初心使命:用担当意识增强大学生的使命责任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政治追求和价值自觉,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有的鲜明政治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5]中国共产党书写了守初心和担使命的宏伟诗篇,带领中国14亿人民迈向现代化强国之列。革命战争年代,李大钊、蔡和森、方志敏……无数革命先烈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赴后继、百折不挠;和平建设时期,谷文昌、孔繁森、杨善洲……无数先锋模范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在脱贫攻坚路上,姜仕坤、余永流、黄文秀……800多人牺牲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充分证明了共产党人坚守初心、执政为民的担当精神。正所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新时代大学生要感召时代使命的召唤,坚持初心,汇聚勇气,做到强国有我,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和使命。

新时代大学生深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党史的学习不均衡,对党一百年的奋斗征程了解比较少,对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的忘我精神缺乏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6]。”大学生要深入学习党史、熟知红色历史,拓宽红色知识领域范围、加强自身红色文化的储备,在学、思、行、悟中提升自身对伟大建党精神的领悟能力,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品格,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因此大学生知史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用伟大建党精神培养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做到强国有我。

勇于担当不仅仅是口号,要主动承担起自己的时代责任,不推诿、不躲避、不懈怠,做到“不用扬鞭自奋蹄”。在革命时期,青年先锋团结在党的周围;在建设时期,热血青年把青春奉献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时期,青年大学生立志团结一心为国奋斗;在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勇于担当,为国争光。新时代大学生自觉以伟大建党精神为行动指南,坚定不移地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为自觉。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感召下,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投身于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征程之中。

三、培育斗争精神:用顽强意志锻炼大学生的坚毅品质

我们党强大的政治优势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品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奋斗史。在1921年到1949年期间,有370万人共产党员牺牲。正是这些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革命先烈的牺牲为中华民族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了伟大斗争,不断创造革命战争的胜利奇迹,不断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伟大斗争精神是我们党一贯坚守的精神武器,毛泽东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中强调:“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他们也是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条定律[7]。”

习近平总书记也非常重视斗争精神的时代价值。他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8]。”共产党人伟大斗争精神激扬在“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的陈乔年身上,展现在“我们把该打的仗打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的杨根思身上,体现在30年隐姓埋名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身上,激扬在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的扶贫干部身上。同时,塑造了“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抗美援朝精神、“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脱贫攻坚精神、航空航天精神和新时代北斗精神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内涵。

斗争精神是知识论世界观、情感世界观和意志世界观的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伟大斗争的精神动力之源[9]。大学生的社会阅历浅,思考问题的深度不够,尤其是“0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容易沾染不良的社会风气。在新的征程上,新时代大学生要用伟大建党精神涵养自己的斗志,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做到居安思危,提高自己的国家安全意识,坚守信仰、信念,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克服自己的“软骨病、恐惧症、无能症”。当前正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学生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不怕牺牲,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砥砺前行。

四、明确政治站位:用忠诚铸牢大学生的思想阵地

中国共产党人忠于党组织,对党忠诚老实,与党中央同心同德,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格。一百年来,为了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和担当。“对党忠诚、永不叛党”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即成为每位党员的宣誓书,是党组织对党员的程序规定,也是党员对党组织的情感表达。革命战争年代,许多共产党员为了忠诚,头可断,血可流,不管受什么折磨都不会背叛党、背叛同志、背叛信仰。“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共产党员江竹筠始终坚贞不屈,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忠诚、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忠诚。从蔡和森的“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到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从赵一曼的“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到刘伯坚的“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最亮的灵魂底色。对党忠诚,就是对国家和人民忠诚,就是对中国民族的事业忠诚,新时代大学生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之中,热爱自己的事业,忠诚于党的伟业,在实践中不断坚定自己的政治站位,一心向党,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实践和历史证明,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青年始终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他们始终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站在时代的前沿,喊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口号。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大学生以忠诚精神引领自身的精神品格和实践品格,要担当、要作为,不怕困难,不怕矛盾,勇于创新开拓,勇于革除积弊,勇于同一切不良现象作斗争,做到一切硬仗都能打,一切急难险重任务都能担。真正做到敢担当,能担当、在担当,用行动践行对党忠诚、对社会担当的精神追求。

五、坚定人民立场:用为民情怀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追求

不负人民,是共产党人鲜明的崇高情怀。我们党始终“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0]”。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我们党工作的指南就是要做到为民所想、为民所谋、为民所盼和为民所急,永葆党的初心和使命。

我们党之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就是因为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尽责。共产党人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11]。我们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人民立场不断铸就的,如张思德精神所体现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焦裕禄精神所体现的亲民爱民、沂蒙精神所展现的军民鱼水情等,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务实的价值追求。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始终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抓实干,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人为本、不负人民”的执政情怀充分彰显,他深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2]。新时代大学生坚定人民立场,把以民为本的理念成为自己正确价值取向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真正做到学做结合,培养自己的为民情怀的素养。在理论知识学习中不断考察和鉴别自身行为是否站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在学与做中深刻领悟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在新的历史起点,大学生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自己的奋斗融入国家的发展中。

六、结语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处,新时代大学生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作为自己的精神指南。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的教材、教学、教育中,推进伟大建党精神“入耳入脑入心”。新时代大学生要更好地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积极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坚持“学什么如何学”,清楚“为谁学”,努力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成长过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信仰、信念和信心,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猜你喜欢
建党信仰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建党百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水上消防(2021年3期)2021-08-21 03:12:10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与信仰同行
黄河之声(2021年19期)2021-02-24 03:27:46
信仰之光
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信仰
心声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