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彭慧
林种树种结构的调整是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调整林种树种结构的目的在于通过逐步调整树种的结构,大力营造混交林,从而实现树种多样化、林相的多样化与林分的多样化[1]。目前安徽地区林区结构不合理,林种树种的比例不协调,为了能促进农区林业可持续发展,就要加大力度制定一系列调整措施。安徽地区人工林、速丰林的面积相对较大,近年来,安徽地区通过大力发展人工林,使树林面积不断增加,此项举措也为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创造了条件。但是,树林的树种结构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面积发展人工林会出现树种结构单一、林分单纯、林相单薄等现象,会导致树林生态功能较弱、生物多样性表现不突出、病虫抵抗能力较弱等问题。只有大力调整树种的结构,培养丰富的树种,才能建造结构优良、品质良好和林相多样化的多功能森林[2]。调整树种结构对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和发展现代林业同样也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是建设美丽安徽的重要举措。林种树种结构的调整应该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即可持续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树林分类经营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创造景观美丽的多功能树林,既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态功能,又能为国家提供充足的木材,从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发展。调整林种树种结构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森林是由许多因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具有许多复杂的社会功能。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安徽省的林种树种结构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因此导致我省环境也日益趋于亚健康状态。
安徽省处于中国东南部地区,是我国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西接湖北,背靠山东。占地面积居于华东地区的前三和全国的第二十二位。安徽省的地貌多以平原、丘陵和低山为主。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安徽省跨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三个气候带,地形变化此起彼伏,生态环境优良,所处之地地形条件十分适宜多树种的种植,全省经济林种植品种多达百余种,栽培多树种的历史悠久。因此,促进经济林的健康发展成为安徽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协调森林林种树种结构,可有以下措施:其一,提高用材林的产量和质量。其二,建立防护林体系。其三,有计划地发展经济林。其四,重视薪炭林的营造。其五,提高阔叶林的比例。
经济林可以帮助人们获取所需的必需品,如食品、油材和药材,为人们提供生活中所需的各种原料,是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最大的经济支柱。经济林是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效益统一性很强的林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我国林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3]。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需求的不断增高,人们开始重视绿色。经济林的种类繁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林的发展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林,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把土地资源的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也为劳动力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经济林的效益多,经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安徽省的地形条件十分适宜经济林的发展。并且经济林的投资风险较小,获得的收益较稳定,可以降低很多投资上的风险。经济林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他产业,使地方经济繁荣发展[4]。因此,发展经济林的建设对安徽省的林业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经济林的建设得到了绝大多数人民的普遍认同和支持,促进了长足发展。但是,经济林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由于缺乏比较有规模、高质量的经济林商品生产基地,导致许多商品质量下降和销售下降,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益,影响了经济林产业的健康发展。经济林的生产形式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良种的程度较低,缺乏经济林高品质栽培的技术,单产的品质不高,定向栽培品种分工不明确,就不能灵活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由于缺乏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的牵引,导致对区域经济的拉动力有限,从而影响经济林健康发展。受经济方面制约的影响,经济林产品在产品的处理、贮藏、加工与销售方面都投入不足,因此导致产品的种类单一,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而部分林产品在冬季和夏季两个旺淡季节供需不协调,市场价格波动起伏较大,从而导致产品的积压浪费。这样既不利于经济林区域优势的充分发挥,又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经济收益,经济收益的提高离不开经济林产业发展规模、技术水平和相关产业的支持能力。经济林产业化可以提高商品的生产率,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农民的收益。
经济林产业化可以提高商品的生产率,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农民的收益。为了促进经济林建设的健康发展,有如下措施:其一,实施品种的改良战略[5]。其二,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其三,建设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专业化的经济林商品基地的建设需要依靠市场、调整市场结构及生产布局来完成。经济林是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效益统一性很强的林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我国林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选择市场基地,实施品种改良战略,大力发展名优经济林。以脱贫致富为目标,通过政府发动和扶持等策略,营造高产优质商品经济林。而品质优良的经济林商品只有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下才能产出,因此,建设优质经济林的前提是发展适宜的生态环境。基地建设需要将所有的农户集合起来,来实现经济林商品的大规模生产。众农户们可以互相联合起来经营同一物种,形成自己独立的品牌,从而实现商品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生产,推动传统的种植业向现代化种植业转化。发展加工、运输和销售是现代化林业发展的关键,在现代化林业发展过程中,产品通过贮藏、加工和运输才得以销售给人们,为了保障市场的畅销,就必须坚持走林业产业化的道路[6]。每一个产品都有其品牌,一个品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林产品必须通过深加工来增加其市场价值,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产品销售出去,从而有效解决产品季节性生产中存在的产品积压的问题,降低生产者的种植风险,增加商品的利润。在商品销售中,经济林产品必须有自己的知名品牌和规模,这样才能增加销路和提高利润,带领农户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以茶叶的生产为例,安徽省每年生产的茶叶相当多,但却没有规模较大的茶叶品牌,因此,其销量也不如其他产茶大省。
安徽省处于中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安徽省跨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三个气候带,地形变化此起彼伏,生态环境优良。防护林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和减少污染的天然林,是防御自然灾害和保护生产的森林群落。防护林是中国林种分类中的一个主要林种,营造防护林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安徽地区,为了减少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可以根据土地条件建立合适的和以防护功能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森林防护系统中配置林带、乔木和灌木,使生态防护系统结构合理,从而充分发挥防护林的作用。防护林种类繁多,有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护路林、护岸林和农田牧场防护林几种类型。建立防护林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的地区防护林结构不同。水涵养林是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的林种之一。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重效益,最主要的功能是保护水源和防止土壤侵蚀。建立防护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农田防护体系为平原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有效地保护农区的环境,能够防风固沙、固土保肥和调节气候,是平原农区现代化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平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缓解经济压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7]。大力推动防护林的建设可以缓解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木材供需压力,能够调节农村的产业结构,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可谓是一举两得的有效举措。平原农区防护林建设是我国十大生态工程之一,是我国经济总体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来,在我国安徽地区,以农田防护林为主,以防护林带为主要内容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正在全面发展当中。在农田防护林的建设中,应该站在农业的角度上进行建设活动,以农为主和重在发展相结合综合治理。生产中应该遵循现代化生态和经济学的原理,把农田防护林建设纳入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当中,在树种的选择上,应该选用优质专用和速生高效的林种,实施定向培育的策略,从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综合树种特征性的差异,采用速生和慢生树种搭配、常绿和落叶树种搭配的方式,营造多树种的防护林体系,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防护系统,达到防护的持续和稳定。
安徽省十分重视营造用材林,在建设用材林的过程中,还需要保障用材林木料的质量问题。可以加强对低产林的抚育管理,加大对用材林基地的建设,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全面规划,避免盲目追求用材林面积数量,定向培育高质量的林种。建立良种繁育体系是促进经济林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的重要举措,提供品质优良和数量充足的苗木是确保经济林商品生产良种化的关键。相关业务部门,在面向基层农民时,应该提供相应的高质量丰产技术、施肥技术和病虫防治技术,以此来推动高质量丰产林的建设。高效林业具有长期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针对安徽省省情来看,加强对高效经济林的建设是最适宜的举措。我们应该从最基础的培育苗木的环节抓起,大力加强乡土树种苗木的培养,利用政府的支持重点扶持良种苗木培育项目,有了优质的苗木,有了充足的苗木,才能让农民有幼苗可选,有更多的树可以种植,从而建立良种繁育系统。造林树种应根据不同的区域和不同的地段来选择,平原地区需要营造农田林网,沟、河、路和渠等处应该以防护为目的进行树木种植,应该选择高大的乔木类,也可以适当栽种杨树。而在农村村庄附近的区域则是以围林绿化为目的进行造林,应该以用材速生林为主,以此来达到绿化、防风固沙和环保的作用。利用造林的补贴金来加强对树种造林的扶持,可以通过相关扶持政策给予农户补偿,给使用新树种、新苗种的造林者一定的折扣,可以逐步增加对新树种的使用,从而使林种不再单一。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科研水平,为培育优良品种的苗种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建立良好健全的良种繁育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社会化保障体系是经济林发展建设当中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政府的参与是推动经济林建设的关键。为了顺应市场形势的变化,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服务意识的培养,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关部门应该联合相关行业制定政策,提高安徽省经济林市场的认可度,开拓市场。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建立良种培育系统,从而实现经济林生产由低质量向高质量的转变过程。杉木和马尾松十分适宜本省种植,速生丰产林能够做到小面积砍伐和大规模提供木材,安徽省可以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的建设。大部分用材林都是造而粗管,甚至是造而不管。因此,每年的用材林林种的产量都不高且质量不好,我们应该适当调整用材林的比例和重视质量上的管理,这样,才能促进林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在树种的选择上,应该要求多样化,既要栽种本地树种,又要适当引进外地的树种,力图做到树种多样、绿化面积大和硕果累累。
近年来,随着各省对平原农区发展的重视,平原农区在林业方面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平原农区林业的发展,不仅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平原农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农作物的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需求的不断增高,人们开始重视绿色理念。低水平的绿化水平并不能满足人们当前的社会需求,安徽地区的平原农区仍处于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低水平。为了改善这一不利形势,应该加强对林种树种结构的调整。主要存在的问题为树种单一、绿化层次不高。为了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调整林种树种的结构,使树种的结构不再单一,使绿化水平得以提高,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