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农机技术推广站 张笑飞
农村经济作为中国广大民众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所在,其发展的实际情况直接影响到全体民众的生存质量和产出效益,同时在极大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程度。尤其是伴随着各种新兴技术在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我国新农村内部结构优化和水平提升的显著特点,这也是新型农村建设的主要内涵所在。基于此,通过研究农机技术及其社会地位、功能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其对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影响,并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和实际意义。
1.1.1 适应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农业机械的引进和推广首先要充分考虑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即所引进的每一个技术或设备,都应该是在农村生产中带动生产力发展的新技术以符合本地需要。这样才能受到关注、民众的喜爱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宣传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完成。
1.1.2 适应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业机械化过程实质上也是整个农业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主要部分。在不同的农业生产经营环境下,对农机技术推广的内容、方式等也不相同。所以,强调农业推广工作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并同本地农业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衔接。
1.2.1 技术可行性
多年的实践证明,推广一项农机技术是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某一环节的技术创新,是中国传统农业模式的变革。在这种意义上讲,凡是引进一项新技术,都是在当地比以往产品技术水平上比较领先的。也只有比较领先的,才能大大提高产品技术水平,促使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进步。
1.2.2 经济可行性
这里提到的经济可行性,主要是指农户接触新技术的经济能力,是整个农业经济发展过程的重要部分。一种农机技术,不管多发达,也不管它可以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一旦农户在经济上完全接受不到效益,那推广工作将无从开展下去。
1.3.1 要有利于社会利益的提高
一个新兴技术的引入,在经济效益上是否合算,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评价:一是效益,主要从投资和生产两方面来考察。投资与生产过程都是变化的,受政策,市场价格和企业自身条件等各种因素影响,在投资中一定要事先考察上述各种因素的变化,并做好分析;二是替代经济效益。在新机器引进过程中,由于农业机器的广泛使用,必然节约了大量农业劳动者,在经济发展的沿海地区,城市集体企业也很多,节省下的劳动者可能转入第三产业,从而获得更多的收入,替代经济效益也就好。若节省下来大量的劳动力缺乏出路,反而增加了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的成本,因此推广项目要慎重从事;三是综合效益。主要从农作物增产幅度,以及有关部门的经济效益上,如在农业引进地膜覆盖等机械化技术设备时,与此相关的制造地膜和铺膜机的制造单位能取得经济效益,将节省下来的劳动力投资到发展其他产业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工程建设,明显改善农户生产劳动条件,提升农业人文和技术素质等方面经济效益和提升农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等五个方面去评价。
1.3.2 要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评价一个农机技术推广项目的生态效益时,要从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出发,要对其结果和宏观层面效果两个方面来考察,并对其结果的无害性质进行评估。如推行秸秆再利用还田技术时,应强调种养紧密结合,垂直还田与过腹还田紧密结合,进行提高土地有机质,改良土地化组织,培育生地力,以机械化的旱作农业生产推行“整平深耕多蓄水,培肥遮盖保好水,沟播高压巧用水,科学节约水”的成功经验,既可减轻土地污染,也能减轻土地侵害。由于耕地的植保作业在经济性与社会效益上都较好,但带有严重社会公害,容易污染环境。所以,有关部门在引进农业相关项目时,一定要制定好防治污染的具体措施。或者创造条件通过生物工程技术等措施,采用低毒或长效的杀虫剂,将污染程度减至最低限度。
各级农机推广部门和推广者必须树立依法推广的思想。在农机推广过程中,应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绳,严格控制产品质量。选用的机具必须适用、安全、可靠。未通过鉴定推广许可的产品不予推广。此外,还要做好技术培训,让群众或机械师了解机具性能,掌握操作要领,做好安全生产,抵制假冒伪劣农机具进入推广市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现阶段,随着国家农业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农机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使用价值也日渐凸显了出来,在这一背景下,相关部门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机技术的宣传力度,使得全国各地广大农户能够合理运用农机技术,从而大大提高农产品养殖的经济效益,真正提升广大村民的农业人均收入,推动当前农村经济运营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全面增强。
实践证明,在推广农业机械技术的过程中,可以明确现有农业机械技术在实际使用中的物质产值,一方面可以检验原有农业机械技术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可以对技术成果进行相应的创新和优化。对于广大农民来说,通过将农机技术应用于农村生产,可以利用产品有效性和合格率的测试结果,更直接地了解农村农机推广中的技术和工艺重大问题,并有效地将结果反馈给科研机构,对于当前农机技术水平的优化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
三农问题始终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尤其是基于中国天然的区位差异,各个地方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文明建设、农业技术应用等层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这一背景下,需要加强对农机生产和农业有关技术的宣传力度,帮助边远落后的农民,摆脱落后的农业生产,提高中国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并推动中国农村整体的健康发展。
随着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农民选择农业机械的范围增加,使农民的农业生产工具能够及时更新,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能够及时开展,为农民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农业工具选择,使农民能够改变传统的手工劳动,提高了农民农业耕作的效率,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农业生产质量。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机推广要与未来农业新技术发展趋势相一致,不断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
在农村推广农机技术时,需要农民积极配合,通过农机技术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农民才能真正感受到成果。只有这样,农民才能通过不断合作学习新的农机知识,掌握必要的农业生产理论知识。这样间接提高了农民的知识储备,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使农民能够根据农业现状及时调整自己的农业生产方式,从而增加农业产量,改善农业经济,逐步增加农民的整体收入。
有效提高农业机械技术普及过程中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使过去两个人做的事现在可以一个人完成,减少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使剩余劳动力在进行农业生产的同时找到新的工作方式。使用新的农业机械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农业的耕作时间。除了农业耕作,农村青年可以在城市工作,从而不断改善农村经济。因此,农机技术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农村人口结构。
由于现代农机技术的水平日益提高,适用于新型的农机技术的运用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护土地,进而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农田产生水土流失的情况,大大提高了农田的土地利用效率,使农业生产更方便、更高效的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农村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部门及时联系县乡,组织技术人员和农民开展观摩活动,不断推广农机技术,让人们同时规划自己的发展。让农民认识到规模化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日常生产的质量,而且可使农业经济持续增长,使农民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在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后,很多农民就会滋生扩大规模的想法。这将有助于农业形成规模化生产,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使人们能够安居乐业。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农业地形和农业经济不同。只有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当地的农业环境,农业机械技术才能更好地在当地农业中推广和普及。同时,在试验示范过程中,农业技术人员需要及时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讲解农机知识,让农民更好地应用农机技术,帮助农民实现农业生产。
做好农业工作,首先要增强农业意识,只有在思维源头中将障碍和问题突破并克服,才能使农业后续工作更顺利地进行。农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农村生产的内在要求,而这些问题一定要让广大农村民众清楚。在实践工作中,对于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却没有处理彻底,人民群众尽管对机械化设备充满了热情,但有的人只是近期功利化,没有目的性和长期考虑,导致农机的管理工作无法长期进行。
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也日益大规模地由都市向乡村蔓延,而近年来由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产品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农村技术的不断进步,都为农机建设铺垫好了道路。在国家补贴政策的支持下,广大村民在农机购买方面也显示出了很大的积极性,使全县农业机器人均数量大大地增加。一方面是由于农业机械有效的作业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户自家耕地相比较小。因此造成了县内农民大量采购农械,但却长期停滞不用,从而导致机械设备持有量增多而产出效率降低的局面,使部分农户减少了对农械的采购热情。
尽管有国家财政补助、地方政府支持,但农村生产中所必需的工具机械品种很多,单机作业所无法顾及到的生产工作往往需要农户用体力进行,从而使得农机并不完善。农户要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具备配套的机具设备,必须投入巨大的生产成本。农民群众没有经济实力,从而不想接受。如果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农民今年购买的设备将在两三年内性能到期,人们不愿意冒大风险。目前的农机扶持侧重于经济激励和扩产措施,利用地方部门引导和银行信贷支持农机采购,主要补充这些经济引导措施。
中国的农村生产总值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占据很大比例,对三农问题的影响力也很大。为了使农机的普及工作取得新的水平,并提高农业机械化管理水平,地方农机主管部门要与当地政府保持密切联系,并得到地方政府部门的帮助。地方部门要从自身农村发展的视角思考问题,要了解到实现本地农村机会对自身农村的发展将产生更加有力的带动效应。相关部门要深入开展基层单位对农户情况开展调查认识,使农户适当地掌握有关农机的资讯,并统计分析村民的农机需求。要针对本地农村的发展特性,认真考虑各种种类的农机技术问题,以满足各种类型的农村需要。
对于政府财政补助与商业银行放贷,唯有采用专业合作的形式才能够真正地使其整合,并注入农机推广中,并发挥最大作用。由于农机合作的主体主要是农户群众,政府对补贴和融资政策的整合,以此增强机械的购买实力,从而减少购买成本。通过政策等力量,使部门之间进行较好的技术交流,并出台专项工作规定,使得部门间的工作时间能进行明确分配。还可专门设置一个监察机关,对部门的工作状况进行监察,一旦发现矛盾,就要进行调整,使教育推广工作能得以顺畅地向前开展下去。
农机宣传部门还必须对广大农民的社会作用加以认识,并根据农产品市场的变动情况调整自己的业务范畴,同时根据农民实际的生产情况转变自身的业务理念,排除以往的农机技术引进所遗留下的障碍,根据农产品市场需求和广大农户的实际需要进行宣传活动。在合作形态下,农村的机具信息资源可进行充分利用。为农机宣传活动提供组织服务,比较其他专业农机服务队、农民个体户联盟等多种形式更富有优势。因而采用农民合作的形态,就可以显著改变农村机具配套水平程度不够的缺陷。利用机器资源,使乡镇农机的产量利用率、覆盖面都大大提高,使农产品生产全程均达到农业机械化服务目标。一方面提高经济效益,一方面又可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对于不同功能类别的农业机器,可以进行功能集成进行统筹安排。在农作物产品的耕作、播种、收获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的农业机械化服务工作。
社会主义新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农产品的有效产出,促进农产品的收入增长,进一步提高民众的生活,并改变人居生存环境。农机技术的普及,能够有效提高农业产品的效益和产出,实现农业群体的增加收入。同时农机技术的普及能够减少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从而改善农业群体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