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植香
(博罗县石湾中学,广东 惠州 516100)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文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尽管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白话文在我国语言领域中仍占据主流地位,但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上至先秦诸子百家,下至诗词歌赋等优秀经典作品,无不都是用文言文创作的,所以文言文教学仍至关重要。而在现在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由于文言文存在学习难度大、学习方法单一等问题,往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大。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标的标准要求初中生除了学习课内文言文外,还要加强对课外文言文的学习,这对他们而言无疑具有挑战性。
所谓的群文阅读,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一体,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事件中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它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仅能有效利用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是近年来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而在初中课外文言文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广东多数地区的考卷在课外文言文阅读选材上逐渐出现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类型化,群文阅读的趋势明显加强的情况。以广东中考卷为例,之前近10年的广东中考卷的课外文言文阅读在选材上更多的是人物传记,以单篇为主,内容上与课内文言文的联系不大,如2020年的广东中考卷的课内文言文选择的是《富贵不能淫》,而课外文言文选择的《旧唐书文苑传》之《孔祯传》的故事,两者之间的主旨立意等都没太大关系。而自2021年起,广东部分地区的考卷中,课内课外阅读开始以甲文乙文的形式出现,两文之间在主旨、立意等方面都有类型化,如2021年惠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试卷的课内文言文选择的是《穿井得一人》,课外文言文选择的是《三人成虎》的故事,两者都讲述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能以讹传讹的道理,2021年惠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五单元试卷的课内文言文选择的是《聊斋志异》之《狼二则》,课外文言文选择的是《聊斋志异》之《狼一则》的故事,两者都讲述屠夫与狼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可见群文阅读的趋势明显增强,课内课外知识互为补充,不仅加深了对课内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而且加强了文本的延展性。
以往的广东中考卷的课外文言文阅读在题型设置上,多是通过对实词虚词的运用、断句以及判断人物的品质或故事的道理等来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理解程度。比如在2019年的广东中考卷《旧唐书文苑传》之《孔祯传》的题目中,第9题对加点词的理解这题中的词语如“不循法度的循(遵循),恩宠不可侍的侍(依仗)”,第11题“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均都是对该篇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和文意主旨等考查。而在今年的广东部分地区的考卷对课外文言文的考查中,笔者发现设置题型与以往相比,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的要求,而且题目设置更加多样化,综合实践性更强。如在2021年惠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试卷的课内文言文《穿井得一人》与课外文言文《三人成虎》的选段中,第9题找出加点的词语的“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的“去”(距离)与“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的“去”(离开)的不同,第11题“根据这两篇文言文谈谈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这两题的设置来看,不仅要考查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文意的理解而且还要求学生在立足课内文言文的基础上进行对比,找出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加强对文言文的学习。另外课外文言文拓展题型的设置由单一的“结合选文,谈谈人物是个怎样的人”这类考查人物的品质变为“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如何对待传言”“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示”等多样化的题目,题目设置不仅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让学生在多样化的题目中受到思想的启迪,大大提高了思维发散力。
以往广东中考卷的课外文言文阅读的选材往往是以人物传记为主,所选的都是具有优秀品质的代表人物,如2020年的广东中考卷《旧唐书文苑传》之《孔祯传》中的孔祯具有不畏权贵,正直敢言的优秀品质,2019年的广东中考卷《资治通鉴》中的《马援传》中的马援具有志向坚定,乐善好施的优秀品质等,引导学生在学习课外文言文时感受人物的魅力。而在今年广东部分地区的课外文言文题型的选材上不仅选择了人物传记,而且还出现了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类型,选材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如在2021年惠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试卷的课外文言文选的是成语故事《三人成虎》,如在2021年惠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四单元试卷的课外文言文选的是书信《诫外甥书》等,内容的多样化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课外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通过对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的研究,笔者在此也提出了相应的学习方法。
初中课内文言文的学习是初中课外文言文学习的基础,许多课外文言文中难理解的字词如“之,去,自,也,者”等和特殊句式“……者”“……也”“奈……何”等都是课内文言文常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因此出卷人在设置题目时常将课内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式进行对比来考查学生的理解力,如2021年惠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试卷的课外文言文《三人成虎》中“而谗言先至”的“至”与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课内文言文《狼》中“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中的“至”都是到达的意思,所以在日常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课内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积累,还要引导学生立足基础学会运用,逐渐减少学生学习课外文言文的恐惧感。
许多初中语文考试中课外文言文的选材多是《资治通鉴》《旧唐书》《晋书》等优秀典籍作品中的选段,如2020年广东中考卷的《旧唐书文苑传》之《孔祯传》,2019年广东中考卷的《资治通鉴》之《马援传》,2018年广东中考卷的《晋书》之《王敦传》等,这启示我们在落实课内文言文的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对优秀典籍作品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感受文言文独特的魅力,爱上文言文,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授初中课外文言文时,教师还要时常引导学生与初中课内文言文进行比较阅读,从两者的艺术手法、主题思想,人物描写等方面进行对比赏析,如将课内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宋君对传言的态度与课外文言文《三人成虎》魏王对传言的态度进行对比,感受两者的谣言态度的不同,从而得到人言可畏的启示,将课内文言文《诫子书》与课外文言文《诫外甥书》的主题思想进行对比,感受诸葛亮对子女及外甥的拳拳爱意。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学会反思,增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初中课外文言文的学习是初中课内文言文的拓展延伸,其不仅考查学生学习文言文基础的扎实性,而且更加考查学生学习文言文能力的综合性,本文以广东卷为例通过对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学习方法进行研究,希望能给接下来的初中课外文言文教学提供参考方向,望初中课外文言文教学不再成为拦路虎,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喜欢文言文,爱上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