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澍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在新时代人才培养背景下,为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应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落实教学改革。把高质量育人作为核心,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始终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本文深刻阐述了当前我国高校建设的目标及人才培养理念、原则、策略等。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措施,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必须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之后,明确指出当前高校应坚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要遵循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育团队综合素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教育工作者应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作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其他课堂与思政课堂要保持一致,进行思政教育的渗透,促进高校专业课程及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协同发展。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和方向,提出高校要形成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组织、实践、文化育人长效机制。因此从课程思政的提出来看,“课程思政”绝不是哪一个部门、哪门课的事情,而是一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系统工程。课程思政是让学校所有课程、所有课堂、所有教师都承担起育人义务、落实教育职责、科学规划课程体系及课程实践环节,使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保障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协同发展。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及任务,做好课程思政工作,实现立德树人。因此要在上好立德树人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去深入挖掘各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资源,发挥专业课的育人功能。科学探索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素材,结合专业课程发挥好高校课程思政对优秀人才培养的促进和提高作用,使学生在学校能够学到知识、能够接受正确价值观引领、各方面素质和能力都得到提高,努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我校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完全基于高校思政教育要求,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各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展开精心设计,按照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课等不同类型课程进行详细、全面的课程规划,明确不同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提高课程体系的全面性和统一性。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方面,紧紧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理想信念、文化素质、职业素养等方面提供。公共基础课,进一步优化和提供以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法治意识等方面的课程;专业课的开设坚持要有助提升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实践课进一步注重强调实践环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注重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相关能力培养。同时根据我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开设了《长征文化与长征精神》《专业文化》等系列文化特色课程,总结和发扬我校在文化传承方面的成果和新时代职业工匠精神。从而拓展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和坚定了学生文化自信、历史自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提升教学效果。
当前我校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和实施课程思政教育。一是抓课堂教学管理,在课堂教学管理规定中全面融入课程思政建设要求,进一步细化、修订课堂教学方面的相关规定。每年修订教学改革方案、进行课程标准、学生学业考核方案的制定、调整优化教学制度、完善教案编写等环节。二是积极搜集影响学生思政教育、有利学生成长的各种社会素材,并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通过志愿者服务、社会拓展实践等方式使学生获得思政教育。我校学生在志愿服务方面一直坚持得很好,我们把它作为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我校学生近年来参加了浙江省、杭州市组织的大型活动,如2016年杭州G20会议服务、接待工作等,通过志愿服务,同学们对世情、国情、省情、市情都有了深刻认识了解,从而对祖国更加热爱。在志愿服务中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奉献意识、责任意识都有增强。三是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深入探索、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展开深层次思考,进行正确价值观引领。四是推动课堂由“思想教育灌输”向“课程思政融入”转变,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师生的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都得到了增强,课程思政实现了教育学生、激励学生、引领学生的作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感染力不断增强。
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必须要始终树立教书育人思想,适应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我校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要求不断在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担当作为。引导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既注重“传道、授业、解惑”,更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另外还通过对教师教学现状的分析,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开展新进教师培训学习、全校教师在岗学习、观摩教学、集体听评课、教研室集体备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等方式方法,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的交流、研讨,全体教师在课程思政方面的教学能力不断进步与提升。在省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选、示范课堂都有突出表现。
课程思政建设刚刚起步,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做好。今后应进一步完善我校各项工作机制,保证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为做好我校课程思政工作,我校根据我校教学特色、人才培养需求以及思政课程改革纲要,由校党委对课程思政进行统筹管理,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有关部门联动、院(部)积极参与具体落实,保证了课程思政工作的有序开展。
学校建立了由教务处牵头,各相关部门包括党委宣传部、人事处、督导室、学生处、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总务处、保卫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机制,加强联系、密切配合,为课程思政教育进行提供了良好机制,有利于促进教学有效推进,扎实开展。
课程思政工作与学校“三风”督查工作有机结合,学校相关部门会定期针对课程实施情况展开研讨、考核评价并及时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确保课程思政工作不流于形式,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为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开展,我校要按照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分层次组织开展各级各类课程思政的教学评选活动。如院校两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优秀教学团体、优秀教学项目评选;各学院(部)可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大讨论、课程思政专题征文、课程思政观摩教学等;鼓励全校师生积极参加省级高校课程思政微课竞赛。要鼓励所有师生参与到课程思政的创新与学习当中,使思政教育落实到所有教师、课堂、教学环节。在教学评价上回归教育本质与初心,要将“课程思政”融入情况作为学校对教师评价的重要内容,在评优奖励、岗位聘用优先考虑在课程思政方面表现突出的老师,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政策导向上,学校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职称晋升等方面具备优秀思政教学能力的教师倾斜。
“十四五”时期,我校将继续坚持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办学方向,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制度,打造更加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培养环境,造就更多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优秀人才,为第二个百年目标早日实现,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