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雪飞 朱静蓉
(襄阳广播电视台,湖北 襄阳 441021)
《帮女郎》是襄阳广播电视台立足城市居民,面向城乡大众创办的一档大型民生服务性节目,节目开播以来,帮女郎记者热心、爱心、侠义的故事也就不断地发生,赢得了襄阳广大市民的肯定,2014年,栏目获得了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称号。在襄阳帮女郎品牌塑造的过程中,线下活动对于节目影响力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线下运营的必要性、路径、内容、融合传播、前瞻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从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了《南京零距离》开始算,民生新闻栏目在中国兴起和发展已经有20年,这类节目以城市居民为受众,以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为新闻题材,一经面市便大受欢迎。实际上,一个栏目想要打开知名度,线上传播和线下运营推广非常重要。线下运营主要是指栏目线下品牌活动的推广举办,栏目主播、记者的推广引流,栏目关联活动的联办和推广等等,总之包括一切拓展栏目品牌影响力的策划活动。
2011年,襄阳广播电视台新成立的生活频道,推出了民生帮忙节目《帮女郎》,栏目推出之初面临巨大压力,在本台强势栏目存在、线索题材同质化的情况下,如何破局,是《帮女郎》栏目面临的巨大挑战。栏目围绕主播贾丹打造一档《帮女郎红歌会》的线下活动,按图索骥,以社区为单位,开展红歌合唱大比拼。活动一推出,即获得了全市基层办事处、社区的广泛支持参与,在三个月的活动中,百余支社区代表队在栏目中一展歌喉。通过这场活动,搅动了数十万的社区居民,牢牢把《帮女郎》与基层居民链接起来,有力地提升了《帮女郎》栏目的知晓率,迅速地打开了局面,收视率直冲本台第二位。
节目进入成长期,有了稳定的受众群体、收视率,这个时候,就是公信品牌打造的关键期,大家要看到你的能力和力量,只有看到媒体强大的传播动员力量,才能推动媒体迅速成长[1]。实事求是讲,媒体只是新闻媒介,一无钱、二无人,自身的资源相对匮乏。而媒体的能量恰恰来源于是否可以聚集社会的力量帮助人民群众。当时,栏目就遇到了一户特别典型的重病家庭:15岁的女孩陈樊姝,花季年华被查出了白血病。自从得病后,小樊姝的家庭便陷入绝境。樊姝的家在农村,父亲因车祸去世,一家人只能靠母亲一人苦苦支撑。为了给樊姝治疗,家里顿时倾家荡产,还借了数万元外债。为了救女儿,母亲樊琴向《帮女郎》节目求助。
从2013年3月14日播发第一期节目《小樊姝,妈妈要留住你!》开始,《帮女郎》启动了拯救小樊姝的行动,栏目发起了“爱心十元捐”的公益募款活动,同时联合襄阳市书画联合会、市慈善总会,发起“2014年帮女郎慈善书画秋拍”活动,征集40多幅书画作品,同时联系市企业联合会,动员爱心企业家参加秋季拍卖活动,共计拍得善款35万元。在《帮女郎》栏目持续的宣传报道下,为陈樊姝共计募集手术费用50多万元。虽然最终手术失败,孩子早陨让人悲痛,但是《帮女郎》公益慈善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作为媒体,经营创收是难以回避的大问题,人员制作经费都是频道栏目需要操心的大事,电视媒体创收,一则是冠名、特约播出等,再一个就是利用媒体品牌,开展联合活动。《帮女郎》同样也开展了众多活动。当然,《帮女郎》开展的活动必须有公益包装,比如“一杯凉茶 爱心送清凉”活动,整个活动历时三月,由《帮女郎》发起、运作,某医药品牌赞助,以建筑工人、环卫工人、城管执法者、交警等高温下的劳动者为关爱对象,《帮女郎》向他们送上来自社会各界捐赠的包括解暑药剂、矿泉水、防暑护具等慰问物资,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类似这样的公益活动,如果没有外界的经费赞助和支持,不可能长久存在。《帮女郎》运作成熟后,开展了大量公益包装的涉商活动,既打出了公益招牌,也承载了广告,传递了社会爱心,是双赢之举。
线下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可谓千姿百态,按照运营的路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类。
在栏目开办初期,栏目见面会、主播见面会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线下活动,在《帮女郎》节目开办的初期,栏目举办过多场主播见面会,提前一个周在节目中发出邀约,热心市民到场参与,激情互动,现场气氛热情火爆。栏目见面会的另外一种方式是栏目周年庆典,一般是栏目开播三年、五年、八年举办,这种活动是规模更大的线下活动,也需要动员更多力量,线上线下同步举办。栏目见面会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可以迅速地拉抬栏目人气,打造明星记者或者主播,从而最大限度地拉近和普通市民的心理距离,以此提升栏目的人气和影响力。
此类活动同样是栏目创办初期频繁采用的一种方式。《帮女郎》栏目在实践中,举办过多场、不同类型的招募活动。栏目开播第二年,就推出了《义工帮女郎选拔大赛》,以成立“义工帮帮团”为主旨,向全社会招募义工志愿者。欢迎有法律、心理常识和调解经验的市民参与,一旦入选“义工帮帮团”,便可以与帮女郎一起现场帮忙。活动通过线下选拔、线上展示的方式进行,吸引了众多热心公益的市民参与。2014年5月,由襄阳广播电视台举办、《帮女郎》栏目承办的《我是帮女郎》大型主题活动,历时三个月,通过多场次选拔,10名选手入围“十佳”,多名获奖选手进入帮女郎栏目,成为栏目前进的主力军。这场活动,一方面在经营创收上获得了多个品牌商家的赞助支持,另一方面提升了《帮女郎》栏目的知名度,引进了精英人才,为栏目后期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与能量。
形式多样的赛事活动是栏目线下运营的主体。2011年,《帮女郎》开播当年,团队即接下一项重要任务,与襄阳市创业局合作,承办“大汉光武2011襄阳创业英雄汇”大赛,这是地市级的一项重大活动。《帮女郎》团队负责大赛的整体策划、组织、主持和节目展示,活动采用多阶段层层淘汰的机制,历时三个月,最终决出一二三等奖的创业项目和选手。本次活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帮女郎》栏目也成为了襄阳市创业局的长期合作伙伴,此后连续多年陆续承办了创业系列活动。
此类活动由于投入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互动性好,成为帮女郎活动的主要载体。以2021年《帮女郎》栏目进社区活动为例,栏目举办“帮女郎‘益’帮到底”十大公益活动,其内容涉及公益助学、帮忙上岗、护薪行动、关爱老兵、慈善助残、高温送清凉、金秋助老行等主题,可以说,帮女郎进社区才是整个帮女郎栏目线下活动的重要灵魂。
实际上,栏目线下活动没有特别需要制定的路径,只要有利于节目的拓展,只要符合宣传的要求,只要不违背公益节目的属性,都可以进行尝试、实践。而节目的影响力也就是在这一次次活动的突破创新中不断蝶变提升[2]。
民生新闻栏目线下活动的内容主要聚焦在“大民生”领域,侧重于公益服务方面,而内容又是传播的核心要素,没有好的内容支撑,是难以保障传播效果的,因此好的活动内容,也是线下活动运营成功的前提[3]。就活动内容而言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作为民生新闻节目,公益服务是线下活动的主要内容,《帮女郎》的众多线下活动内容都和公益慈善紧密相连。这其中,一类与栏目帮忙节目中对典型人物的救助有关,譬如前面介绍的为白血病女孩陈樊姝发起的“爱心十元捐”“2014年帮女郎慈善书画秋拍”活动,都是紧紧围绕陈樊姝发起的公益募捐活动。这种以救助、慈善为目的的帮扶活动,在节目的日常播出中,还是比较频繁的。
再一类就是围绕较大主题,做大民生的帮忙。2017年,栏目与襄阳市慈善总会联合举办了“襄阳市首届‘爱心黄手环 温暖回家路’”活动,为本市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募集善款并发放爱心黄手环,活动历时三个月,在《帮女郎》微信公众号专门开辟了“黄手环爱心十元捐”专区,募集善款近80万元,为近万名有需要的老年人发放了定制黄手环。
部门合作也是民生新闻栏目线下活动的主要形式,由于节目贴近群众,影响力大,许多政府部门主动联络,联合举办相关活动。
2020年是新冠疫情来袭的第一年,湖北作为重灾区,疫情防控措施较为严格。当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复工复产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大事。襄阳市人社局联合《帮女郎》栏目,线上推出《帮你上岗》专栏,线下推出“2021年襄阳市‘帮你上岗’大型网络招聘会”活动,联合襄阳市、襄城区两级政府,策划了襄阳市、襄城区两场大型网络招聘会,联络一千家企业,为求职者提供了四万余个工作岗位。
民生新闻的线下活动中,商业资源的参与是必须且必要的。在进行精心策划后,商业资源参与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既可以照顾到公益活动的目的,又可以起到推广赞助商家的品牌和美誉度的作用。2019年,“佳节共团圆 温暖回家路”活动举办,《帮女郎》栏目联合爱心商家,为外地回襄过年的襄阳游子提供爱心专车。活动历时半个月,500多名外地游子获得了家乡人民的关爱温暖,免费乘车到家。
作为民生新闻栏目,由于其党媒属性,栏目的线下活动一般要有政治站位,要有民生话题,要有公益包装,这些缺一不可。与商业资源的合作一定要有底线,不能被商业牵制,损害本身的品牌公信力。
在传统媒体时代,民生新闻栏目线下活动的传播主要通过传统媒体端的方式,但是媒体融合时代,媒体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活动传播的精心策划、合理布局是线下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4]。线下活动的传播,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传播内容。
作为民生新闻栏目自己组织的活动,本栏目的专门宣传一定是标配,除节目的宣传外,线下活动的传播也同样重要。例如,需要结合QQ群、微信朋友圈邀约,尤其是一些特定群体对特定活动的传播,效果显著。2019年,《帮女郎》栏目举办广场舞大赛,为了迅速聚拢参赛团队,除了在电视栏目中播放征集宣传片外,策划团队还专门制作了微信征集帖,通过广场舞圈内人士转发、群发,三天时间就征集到120支队伍。
在广电媒体内部,也存在众多发声途径,譬如襄阳广播电视台作为本地主流媒体,涵盖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多个平台,现开办有襄阳之声、交通广播二套广播频率,以及新闻综合频道、生活频道、公共频道3个电视频道。交通广播频率、新闻综合频道的收听、收视率以及市场份额在本地长期占据第一位,传统媒体端的影响力非常大。因此,栏目线下活动能否成功举办,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媒体内部的资源整合与融合传播非常重要。
内外传播,顾名思义,不仅是线上线下、内部整合发声,还包括外在其他平台共同传播。譬如,在联合市总工会开展职工“向党说句心里话”活动中,不仅广电媒体发声,工会也调动本系统的网站、微信等平台整合后共同传播。在与市、区二级人社局合作举办“帮你上岗”大型网络招聘会时,同样调动了人社部门的网站、微信、APP等,采用共同传播的方式,让线下活动的声音传播得更远、更广。
线下活动如何传播是媒体运营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之所以合作单位愿意找到媒体合作,看中的就是媒体天然的传播优势。但是举办一场活动,传播的目的是什么,传播途径如何规划,效果如何评估等这些问题,是在活动策划之初就要思考清楚的。要善于打组合牌,根据实际需求制定传播方案。
目前,随着融媒传播时代的到来,手机移动传播的碎片化、精准化也对传统媒体的线下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冲击[5]。结合当前疫情时代市场方向,笔者觉得出现了以下新变化。一是与媒体结合的商业活动萎缩。受疫情影响,各行业经济下行,除房产企业广告还有一定的承载外,许多行业的媒体广告投放急剧缩减。二是商业合作的活动呈现小型化、社区化的趋势。许多中小客户囿于资金实力,不愿意一次性拿出大笔资金投入品牌广告,而倾向于利用媒体的优势,共同合作小型活动,进入小区、校园、工厂、村庄,更加精准地与受众面对面。三是与政府部门的活动持续增多。目前,政务合作已经成为媒体创收的重头,也是民生新闻栏目线下的活动重心,围绕政府各部门的宣传需要,策划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
总之,民生新闻栏目为了栏目的成长、创收的需求,必然要策划各种形态的线下活动,这是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万不可轻视。特别重要的是,融媒传播时代,民生新闻栏目尤其要注重新闻的融媒传播,不仅在传统媒体端口,更要在新媒体的微信、微博、抖音平台搭建起自己的发声渠道。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