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正宽 李婧媛
1983年,中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老年大学成立,开启了我国老年大学近四十年的光辉历程。经过持续发展,同时随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等方针政策的大力实施,老年大学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认可。2021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印发,明确提出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推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等政策举措,为新时代老年大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遵循,注入了新活力,指明了新方向。与此同时,多省市相继出台了老年教育相关政策文件,有序推动了各地老年大学工作的开展。以山东为例,《山东省老年教育条例》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有效保障了本省老年人继续受教育的权利,促进了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此有利背景下,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和积极推动,历经广大老年教育工作者凝心聚力的辛勤付出和团结奋斗,我国老年大学发展驶入快车道,现已进入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老年大学,通过学习满足美好精神生活需要,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尊严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
笔者通过梳理总结我国老年大学工作的优秀经验做法,将老年大学精神提炼为:信念坚定、真心为老,敬业务实、追求卓越,乐学好知、展现风采,康养颐年、积极有为。
从立学层面来看,我国老年大学始终保持坚定信念,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将政治立校作为第一原则以及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同时,坚持聚焦主责主业,真心实意为老服务,积极打造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广阔平台。因此,从全国第一校山东老年大学建校之初,到全国老年大学进入新发展阶段,近四十年间,我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始终秉持“姓党”“为老”的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信念坚定、真心为老”的精神融入教学、服务、管理全过程各方面,教育引导广大老同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争做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三有”老人。
从办学层面来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国老年大学大力发扬“敬业务实、追求卓越”的精神,以建设老同志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文化养老基地、积极老龄观践行基地为目标,不断提高工作标准,完善规章制度,推动教育教学、学员服务、理论研究、合作交流、远程教育、文化宣传等各项工作规范化、内涵式、创新性发展,深度参与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有效满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客观需要,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关心、人民支持的中国特色老年教育模式,得到了国际老年大学协会和各国老年大学的广泛认可。
从求学层面来看,我国老年大学始终着力于学员这一核心基础。一方面,立足老年人求知求乐需求,开设提升老年人内在修养的课程;另一方面,着眼促进银发经济、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需要,开设帮助老年人再发展再实现的课程。同时,运用班级建设、社团活动、自主管理等多种方式,推进规范化教学、精细化管理、温情化服务,打造一二三四课堂,鼓励学员充分发扬“乐学好知、展现风采”的精神,在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成就感,发挥正向作用,展现良好精神风貌,融入社会发展大局。
从用学层面来看,我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踊跃搭建实践载体平台,通过组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开展“学乐为”正能量活动等途径,带动学员利用专业优势、经验优势,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技能服务于社会建设,大力发扬“康养颐年、积极有为”的精神,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创造更多更丰富的人生价值,推动老年大学工作和老年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全社会尊重、关心、支持老年人健康参与发展的浓厚氛围,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作出了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