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忠斌 兴化市陈堡中心小学
新课改以前,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一直都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学生的体育教学课程经常会为其他基础理论课程“让位”的现象,小学生根本得不到系统性的体育教育。新课程改革之后,这种情况才得到重视和改善。但部分区域的小学体育课程存在教学误区,不重视体育教学方法创新,不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对程序化的体育课程失去兴起。因此,小学体育老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小学生的身体特征和心理特点,针对不同的个体做到因材施教,创新性地开展体育教学,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预期结果。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对当前阶段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现状、小学体育创新教学的必要性和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对策措施三个方面逐一论述,旨在为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在创新教育理念下开展教学提供参考思路。
体育教学课程是一项实践教学活动,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提高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进而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这就对体育老师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能力。然而,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情况来看,一部分教师对体育课的认识不到位,在教学方式上不重视创新,一直沿用传统的程序化的教学方法,不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在实际教学活动的参与情况。教师在前期的教学设计方面,也存在生搬硬套的情况,多年使用一套教案,不考虑教学对象的差异性特点,以自己多年教育经验的固有思想制定教学方案。这样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很难达到体育教学的预期目标,学生逐渐对丰富多彩的体育知识和体育运动项目失去了最初的兴趣,对参与体育课失去了热情和信心。这些都是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在上述方面影响教学活动的直接反映。
新课程改革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最突出问题之一就是体育教学课程相比其他课程分配严重失衡。例如,语文、数学等理论课程的课时数每周至少可以达到20余节,而体育课程每周至多4~5节。而且还经常出现被其他理论课程取代或者取消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是不可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的。体育教师必须在每周2节的有限课程时间内,完成学期布置的全部的教学任务,这直接导致了体育课程的不连续和不全面性。同时,一些学校的体育老师经常身兼数职,在完成诸多“副业”的前提下,开展自己本专业的教学活动,甚至可能还要出现多年级的学生同时授课的情况,教学的岗位任务分配也存在很多值得商榷的现象。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势必对开展好小学体育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小学生由于其身体和智力还处于发育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其作出正确的教育引导。作为体育教学中的主角—体育老师,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将直接决定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高低。当前形势下,小学体育老师属于一项苦差事,大多数人不愿意从事这一专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师待遇的提高,近年来,新毕业大学生开始走进体育老师的队伍,小学体育教师的队伍结构主不合理。体育教师队伍教学经验参差不齐,对于年老的教师而言,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由于身体素质逐渐下降,越来越不适应体育实践教学,转而退居二线从事其他工作。对于年轻的教师而言,他们的加入疑给小学体育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将十分有利于该项课程的蓬勃开展和持续改进。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新毕业大学生身上除了对体育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对学生教学活动的责任感外,由于其自身教学经验的不足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过于简单,在教学方法上还不够完善,在教学经验上还有待进一步积累。因此,年轻的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对现行体育教材的深入研习,领会教材中的每一个关键的知识要点,梳理全面系统的教学理念,有针对性地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相关的体育教育管理部门对于培养好这批人还缺乏系统全面的教育培训,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各种集中学习和培训考核。
小学生安全保护意识不强,缺乏完整的自理能力,生活经验也严重不足,经常意识不到自身身旁的各种安全隐患。特别是体育课程中,由于大多数课程都是在室外或室内场馆进行,活动量大、形式多样、活动范围广,活动中使用的工具器械也较多。需要体育教师必须随时保持高度的警惕,尽量照顾好每一名学生的教学安全。但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安全现状不容乐观。一部分教师由于刚加入体育教师的队伍,缺乏小学生体育教学经验,往往容易忽视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安全隐患问题,也有部分学校在各种安全培训过程中对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安全培训往往不足甚至缺失,教师的安全意识普遍偏低,学校的各种安全应急预案也存在漏洞,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必须定期组织这方面的专题安全教育培训,传达和宣贯各种安全知识,开展各种安全应急的演练,提高学生和老师的安全意识。坚持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体育是有别于其他基础理论学科的一门偏向运动性的学科。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和创新。特别是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之后,部分家庭的小学生一直处于养尊处优、过分爱护的环境中成长,缺乏以往小学生的活泼好动和坚韧刚强的性格,不主动去锻炼自己的身体。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唯一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教学活动的对象。教师教授课程完全按照课程目标中所列的项目逐项进行课程的教授,不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实际取得的教学效果。创新教育理念下的现代小学教学方法能够从学生根本的需求出发,将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教学活动呈现出多样化的教学效果。不仅可以培养好小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还能教授学生以系统化的体育知识。这样不仅十分有利于学生个人,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身的体育潜能,彰显学生的差异性特长,有利于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长远性发展。
培养青少年健康强壮的体魄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快速成长时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对于增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小学体育教师要遵照教学具体要求,创新教学方法后正确引导小学生开展相关的体育运动活动,培养学生的热爱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开展更加丰富的校园体育活动,有利于全面提升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人们对于体育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一味地追求成绩,而开始关注综合体育素质的提升。对于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而言,也开始注重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在教学活动中,逐渐引进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形式,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对于课程效果的影响。在创新教育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师也更加注意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破旧迎新,大力改革,结合当前新课改的各项要求,发扬创新精神,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设计,通过更多游戏性的体育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新课改的全面推行。
基于创新教育理念,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教育的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新小学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随着这几年坚持不懈的推行,已经取得了许多良好的教学实践经验。随着健康中国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人们逐渐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也就更加注重下一代青少年的体育课程的效果,而不是单单的成绩。作为教学课程最直接的策划者和践行者,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真正负起教师的教学责任,做好课程的策划和备课。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该更加重视体育课程的有效性,注意课后的效果反馈和评价,并做到持续改进。
为了保障体育教学工作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让体育课成为小学阶段的必修科目,防止体育教师以应付的心理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学校必须有针对性地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在每个学期末,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对于完成教学工作的情况,采取必要的奖惩措施,督促体育教师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在平时,可以组织体育教师队伍进行定期的教学研讨,各自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再对小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成绩考核。通过建立考核体系的方式,才能达到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保障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传统体育课程最大的缺点就是过于程序化的教学模式和内容。这与青少年学生充满好奇的心态是格格不入的。小学生正处于自身快速学习周围新鲜事物和技能的最佳时期,身体素质也在日新月异地提高。这需要体育教师尽可能地安排和策划标新立异的教学课程去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环境条件和学生的平均素质水平,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优化,对教学资源进行按需分配和有机整合。例如,在教学活动中,除了常规的三大球三小球和田径项目外,增加游泳、竞跑、二人三足等多种多样的运动。对于缺乏体育教学经验的年轻老师,应该积极向具有丰富教学教学能力的老师请教,及时掌握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学校也应该建立“传帮带”办学模式,为新老师创造快速成长的条件,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教学工作,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