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育人 培养实用水产人才
——以威海市水产学校为例

2022-12-31 09:45褚学超
黑龙江水产 2022年5期
关键词:水产海洋育人

高 冲,褚学超,孙 钊

(威海市水产学校,山东威海 264300)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强调“坚持陆海统筹,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随着海洋强国战略实施,海洋经济规模快速扩大,中国正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从郑和下西洋到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人民在认识海洋、探索海洋的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海洋文化。挖掘优秀的海洋文化资源,以海洋文化为引领培根铸魂,培养实用型水产人才,对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以海育人的必要

荣成三面环海,有着优美的海域风光、浓郁的海洋文化、丰富的海洋资源,渔业经济连续40年居全国县级市第一。威海市水产学校位于山东荣成,有着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自建校之初,学校就紧紧围绕海洋渔业发展,开设了海水养殖、食品加工与检测等涉海专业,历经39年的发展,海水养殖专业已成为山东省骨干示范专业、山东省品牌专业、山东省特色化专业,以海水养殖专业为龙头的涉海专业群也快速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海洋特色鲜明的中职学校,为区域渔业经济发展输送了近万名高素质水产人才。

21世纪以来,随着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全面推行,荣成海洋渔业也踏上了转型升级之路,由于海水养殖行业就业环境相对艰苦,招生数量有所缩减,生源质量下降,如何应对新的挑战,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挖掘优秀的海洋文化资源,凝练学校的育人特色,让学生能够喜欢学、干得好、留得住,培养一支亲海爱海、耕海牧渔的水产人才队伍,就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追求,也是学校形成自身优势和特色,实现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2 以海育人的路径

围绕海洋强国建设的新战略,立足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的新需求,威海市水产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海洋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工作中,充分发挥文化、课程、实践、活动等工作的育人功能,构建了“文化引领、课程搭台、校企协同、活动多样”的水产人才教育模式,扎实推进三全育人工作落实落地,打造了一支德技并修的实用型水产人才队伍。

2.1 文化引领,厘清“以海育人”理念,实现理念育人

荣成三面环海,有着优美的海域风光、浓郁的海洋文化、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渔业是荣成的支柱产业。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海洋强国思想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充分挖掘大海的精神内涵,积极探索学校的文化精髓,提取了海纳百川、和平和谐、四海一家、乘风破浪等元素,熔铸出以“海洋”为内核的文化精神,提出了“海德润心、技行天下”的人才培养理念,即培养德技并修、具有坚定海洋文化自信的实用型水产人才。

“海德润心”,秉承了大海有容乃大、和平和谐的精神,重视品德培养,培养中职学生有博大的胸怀、广博的知识,关爱海洋,认识海洋,注重海洋生态保护,人与海洋和谐相处,和谐共生。

“技行天下”,秉承了大海乘风破浪的内涵,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培养中职学生开拓进取、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学习海洋渔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将海洋文化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提出了“海德润心、技行天下”的理念后,学校通过教育教学、生产实践等手段将其融入学生生活,浸润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成才。

2.2 课程搭台,丰富“以海育人”内容,实现课程育人

在教育理念的持续引领下,学校以课程的改革推动育人理念的落地与育人目标的达成。深入调查区域渔业的发展趋势与需求状况,根据渔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核心职业能力,对接坚定海洋文化自信的需要,将原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优化,提炼出“夯实基础,关爱海洋”的课程理念,建构起由德育课程、基础课程、实践课程、地方特色课程构成的四大模块课程体系。学校通过这些课程对学生人生的着色,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学校组织编写了《水产养殖技术》《海参海蜇养殖加工技术》等4部教材,在课程设置上增开了《水质分析》《海洋生态学》《海洋牧场》等与海洋生态保护相关的课程,增设了《海洋文化》《荣成民俗》等地方特色海洋课程,增加了海草房、蜢子虾酱、渔民节、鲅鱼水饺等海洋特色教育内容,这些课程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应用性于一体,引导学生理解海洋文化,激发学生热爱海洋的情感,增强海洋环保意识。

2.3 校企协同,创新“以海育人”形式,实现协同育人

学校注重校企协同,以校内习惯养成、校外素养提升为着力点,推动学习方式变革,落实“海德润心、技行天下”的育人理念,提升育人实效。

首先,校内教学抓习惯养成。结合渔业行业的职业要求,提出了“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要求,处处营造出一种职业化的环境,引导学生把平常的做人处事与职业要求相对照,把德育目标内化为自身将来的职业需要。在日常教学及班级管理中,对接企业的管理模式,时时处处渗透纪律要求、操作规范、节能环保等内容,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职业化的德育环境,降低了德育工作的难度,也缩短了将来就业后学生职业化和社会化的过程。

其次,校外实习抓素养提升。与好当家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姻,建有大菱鲆育种、南美白对虾养殖等31处生产性实训基地,积极推进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按照养殖的生产周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采取企业的管理方式,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视为企业的员工,承担真实的育苗操作任务,遵守厂规厂纪和岗位操作规范,学生的严谨、诚信、守纪等职业素养得到进一步升华。这样,把立德树人融入做中学、学中做,实现品德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

2.4 活动多样,打造“以海育人”平台,实现活动育人

开展海洋牧场体验活动。与寻山集团、好当家合作开发爱伦湾、天海湾等5处休闲观光海洋牧场体验基地。组织学生在海洋牧场观看鲜活的扇贝、牡蛎等海产品,到海洋牧场展示厅、实验室和体验馆,进行实践体验,走进海草房体验渔家文化及传统习俗,全程观摩、学习海洋牧场的生态养殖模式,渗透循环利用海洋资源教育,提升了关爱海洋意识。

开展海洋科普教育活动。依托海洋食品博览城、青少年科技馆、VR体验室,开展海洋科普教育,学生可以零距离观察海洋生物,了解其习性及生存环境,学习、宣传伏季休渔政策,参观海洋书画作品展、海洋工艺品展览,培养学生认识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

开展渔文化学习活动。邀请荣成渔文化传承人到校来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渔家秧歌、渔家大鼓、渔民号子等学习活动,师生一起学习渔家文化,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渔家文化的滋养,形成海洋文化自信。

组织海洋特色公益活动。到大天鹅科普馆参观,了解天鹅的生活习性,模拟体验天鹅迁徙的艰辛,开展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保护大天鹅活动等志愿活动,组织“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等社区公益活动,号召学生共同保护海洋环境,提升保护海洋意识。

开展海洋科技创新活动。发挥学校养殖专业的师资优势,带领学生积极与荣金海洋科技公司合作,参与培育牡蛎新品种,研发牡蛎海上自动收获与清洁系统,通过科技创新激发学生潜心学习,迈向深蓝的决心。

3 以海育人的成效

学校注重德育工作的创新,及时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凝练海洋文化育人特色,积极推进水产人才的培养,以海育人取得显著成效。

毕业生综合素质高,水产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初次就业率100%,对口就业率97%以上,深受企业欢迎;毕业生闫荣金创业当老板,养殖牡蛎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曲光荣等优秀毕业生奋斗在水产育苗一线,为乡村渔业振兴贡献力量。学校编写了《威海市“海上粮仓”建设研究》等4本教材,在区域内推广使用,获得一致好评;学校申报的“助推地方渔业转型升级的新型水产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学校的育人经验连续两年在全国农专委年会上交流,校企合作及海洋文化育人经验在齐鲁电视台等媒体进行报道。

总之,海洋文化创新育人新内涵,课程搭台助推育人新变革,校企协同奏出育人新乐章,多样活动构建育人新格局。文化、课程、实践、活动等工作共同发挥育人功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水产人才,引领当地渔业产业新发展,培育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今后,学校将继续推进海洋文化育人,夯实学生成长的思想基石,助力三全育人工作全面落实,不断提高实用型水产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水产海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加油!水产人!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