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与风筝》的教学实践与分析

2022-12-31 09:07文|蓝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7期
关键词:纸船小熊松鼠

文|蓝 毅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童话类文本,教师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为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础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从多个维度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以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一文的教学为例,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些看法。

一、激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的良好情感体验源自兴趣的召唤,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处于兴奋状态下的学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想让学生对语文这门基础学科产生兴趣,童话是最佳的选择。因为童话本身就是有趣的,这种“趣”不仅仅体现在文本本身,还在于童话中人物或事件的情感上。

《纸船和风筝》这篇课文,是一篇有趣、有料,且充满正能量的童话。基于这种背景,笔者在示范阅读时,用诗一样的语言,动情地为学生演绎了这一段感人至深的友谊故事。

学生从教师抑扬顿挫的言语中,对纸船和风筝载着松鼠和小熊的祝福飘向彼此,充满了兴趣,听得尤为认真。但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为此,笔者在范读后,针对第3自然段与学生进行了以下对话。

师:你们能从哪些方面感受到“小熊乐坏了”?

生:眼睛笑成了一条缝。

生:手舞足蹈。

生:他笑得嘴巴张得大大的。

师:非常好!这是分别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生:从小熊的眼睛、动作、嘴巴等方面来看的。

随着师生的交流,学生也了“乐坏了”,此时的课堂氛围尤为和谐、舒适。每个学生都被小熊风趣、幽默的神态、动作所吸引。无须教师过多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已经充满了期待。

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范读,不仅快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还成功地开启了学生的情感之门,尤其是对“小熊乐坏了”的观察,让学生很快就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对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了情感基调。

当然,激趣也要讲究技巧。在教学中,有些教师虽知道激趣的重要性,却将重心偏向于借助外力,如角色扮演、动物模型、多媒体展示等,而忽略了文本本身所蕴含的趣味。其实,童话的“趣”首先体现在文本上,其他的辅助与补充都是为“文本之趣”所服务。因此,丢弃文本的趣,大力开发外力的趣,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

实践证明,回归自然、本真的教育方式,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需求。花样百出的激趣法,或许能博得学生的一乐,但极有可能偏离童话的核心,难以激发学生产生合理的情感认识。

二、煽情,产生心灵的共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也就是说,人在一种特殊的激动情绪下会产生一种全新的情感体验。情感属于心理学范畴中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的一种东西,它具有不稳定性的特征。教师可抓住这种特征,利用一定的手段,在教学中创造机会进行煽情,这样不仅能引发学生产生高潮的情绪,还能引发学生心灵上的共鸣,让学生在激情迸发的状态下,对学习产生新的体验。

本文最能打动人心的是小熊和松鼠吵架后内心的失落、痛苦与折磨,以及化解矛盾的独特方式,真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为此,笔者选择在此处煽情,以期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纸船和风筝给小熊和松鼠带来了太多欢乐,因此纸船和风筝是他们快乐的源泉,是他们友谊的起点。但是,在他们享受幸福和快乐时,突如其来的矛盾让这些都化为了泡影。”这是一段令人黯然神伤的导语,教师用遗憾、惋惜的语言表达时,伴着浓浓的伤感。为了烘托出哀伤的氛围,笔者还配上了一段充满忧伤的音乐。学生被这种气氛所感染,为小熊和松鼠友谊的破裂而难过,有几位女生的眼里已经噙满了泪水。

在教学中,教师成功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学生的情感在这一瞬间喷发。此时,这篇课文不再是单纯的一篇童话那么简单,而变得有思想、有内涵、有感情。学生的情绪达到了高潮,对故事中的小熊和松鼠产生了同理心,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角色替换。

三、体悟,获得独特的见解

对于小学生而言,语言的理解与情感的体验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法带领学生在文本中体悟作者的用意,感知文本的情感,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当松鼠和小熊产生矛盾后,两个好朋友就失去了联系。过了几天,松鼠的内心再也受不了这种折磨,便写了一句“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从字面上来看,这只是平淡无奇的一句话,但深入去分析,会发现这句话蕴含着松鼠丰富的情感。

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地体悟到这种特殊的情感,笔者在设计本段的教学时,首先鼓励学生大声地朗读这段文字,并提出:“在朗读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感受吗?”学生的答案比预期还要丰富、完整。有学生提出:“当友谊产生裂缝时,冷暴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让裂缝不断扩大,矛盾变得更大,而及时谅解、宽容、放低姿态才是修复友谊的最佳方法,勇于率先传递和好信息的伙伴,是令人动容与敬佩的。”

低年级的学生能获得如此深刻的感悟,这是笔者意料之外的,也是令人欣慰的。无须刻意地引导,学生通过大声朗读就能获得如此全面的感悟,这是童话的魅力所在,亦是教学的成功之处。因此,回归文本的教育,能让学生领悟到作者的深意,从而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抒情,获得情感的升华

随着课堂的深入,学生逐渐与作者、文本产生了情感上的共振,内心深处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情感的波澜,这种情感的波动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抒情的方式,得以释放与升华。抒情最好的方式是有感情地朗读,当学生的情感聚集到一定的程度时,自然会迸发出新的力量。

当学生被小熊和松鼠的友谊所感动时,笔者将“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这句话投屏在电子白板上,并将“飘荡的风筝”与“漂流的纸船”两个短语用特殊颜色标出,要求学生先读这两个短语,再读这句话。

随着学生读得越来越流畅,且富有感情,笔者说道:“听你们这么有感情地朗读,我的眼前仿佛有飘荡的风筝与漂流的纸船,可是随着矛盾的产生,这么美好的景象,却再也没有了。”说完这句话,笔者顺手取下原本粘贴于黑板上的风筝与纸船。课堂瞬间进入一种沉默、伤感的状态。

此时,课堂的情感基调已然达到了高潮,为了释放学生的情绪,笔者让学生用低沉的声音,去朗读、体验这对好朋友的孤独、悲伤之感,并用轻快、愉悦的语调朗读文本中小熊和松鼠和好的情节,体会两个好朋友和好如初的兴奋之情。在欲扬先抑的情感转化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此时课堂已然成为学生的情感抒发地,友谊的种子已悄然根植于学生的心田。

本节课,教师并没有应用太多花哨的教学手段,而是回归文本的自然,让学生在多次朗读、吟诵与品味中体会友谊的情感变化,学生从切身感受中体悟到友谊的维护方法,从而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低年级学生与生俱来就有丰富的想象,值得教师去用心呵护。在教学时,教师应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用精彩的童话故事演绎丰富的现实生活,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纸船小熊松鼠
纸船
小松鼠
松鼠
小熊
松鼠
松鼠
纸船
可爱的小熊
探秘“纸船承重”
纸船湖面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