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依据及原则

2022-12-31 06:17:16陈立乾
广西教育·D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师范生体系院校

陈立乾

(赤峰学院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师范生师德养成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职前素养及能力培养的必要阶段。实践教学是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而实践教学体系是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致使毕业生在职后出现实践能力不足的现象,不能有效地从事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工作,需要任职学校进行二次培养。为此,只有完善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日后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强可靠保证。

一、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依据

(一)国家政策导向

为了实现教育国际化,国家先后出台政策文件,对实践教学提出具体要求,严格教师职业准入,保障师资队伍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增强实习实践环节,提高教师培养质量”。2011年10月教育部下发的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规定:高校应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完善实践课程管理并确保实践课程的时间与质量。与此同时颁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了“实践取向”的基本理念,教师教育课程要强化实践意识,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2012年9月教育部印发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提出“能力为重”的基本教育理念,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教育部于2016年3月颁发《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明确了教育实践的目标任务,构建全方位的实践内容体系,丰富创新实践形式,规范教育实习,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保障实践经费投入等。2018年1月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针对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应为: 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培养方向课程+实践课程+毕业论文,其中英语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包括教育考察、教育调查、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创新创业教育等。2018年2月教育部发行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强调师范院校应“以实践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师范生教育实践不少于半年”。同时指出应大力支持师范院校的发展,提升其办学水平,建设一批师范教育示范校。2018年6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发行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指南(试行)》,提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要求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创新精神。其中《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一级标准对师范类专业办学提出了基本要求:教育实践时间必须大于或等于18 周; 实习生数和实践基地数比例要小于或等于20:1。二级标准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提出了合格标准,从“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维度,对应“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八个二级指标对师范生毕业要求提出了具体规范;各院校应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将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实践活动要与其它教育环节有机衔接;教育实践时间应累计不能少于一学期;各校要集中组织实习;确保师范生实习期间所上课时数。三级标准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提出了卓越标准,从“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和学会发展”四个维度,对应“师德规范、教育情怀、知识整合、教学能力、技术融合、班级指导、综合育人、自主学习、国际视野、反思研究和交流合作”十一个二级指标对师范生毕业要求提出了具体规范; 要求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化;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且示范性实践基地不能少于1/3;保证学生实习期间的上课类型。对于实践教学,《专业认证标准》还指出应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设备保障、资源保障等。

国家出台的这些政策为师范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规范了人才培养的标准,同时也为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提供了可靠依据及保障。

(二)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发展需求

地方本科院校中有许多院校是由地市级城市的师范专科学校、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和师范学校合并重组晋升而成的。自上世纪末组建以来,这些院校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支重要力量,为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师范类人才。然而,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原有的“精英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人才需求结构需要调整。2013年教育部提出“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2017年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出推进部分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至此,许多地方本科院校纷纷转型,并将“立足区域经济、面向市场、服务地方”定为其办学宗旨。在培养目标上,注重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应用型本科教育以能力为本位,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性知识,通晓通用性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肩负着为所在地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英语师资的重任,其人才培养目标应适应时代需求,具体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需求,面向基础教育,培养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教师相关专业知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英语师资及教学管理人员等应用型人才。

多年来,英语教育专业一直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热门首选专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它们在教学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办学理念根深蒂固;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与中小学英语教学实际工作脱节; 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实践课时不足;教育见习、实习缺乏深刻的内涵与制度保障等,致使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不强,难以胜任日后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与那些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其发展基础与核心竞争力都比较薄弱。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还处于弱势地位,提升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三)师范生自身发展需求

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都希望毕业之后能够从事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及相关工作,能够快速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化,同时又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进而获得更多晋升机会。为此,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在制定实践教学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求,不能将其视为被动的接受者。

教师资格证是师范生学习成果的体现,是他们未来走向工作岗位的专业资格证明。2013年8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要求试点工作启动之后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应参加国家统一命题的教师资格考试获取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通过对应试者进行调查、访谈得知多数学生能通过笔试环节,但面试环节过关率不高。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或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主要考查教师基本素养及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学生对教学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实际教学能力、临场发挥能力却不尽人意。学生反映学校在制定课程体系时应向教师资格证考试方面倾斜,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同时要按教师资格证考试标准对其进行培养,进而提升考生面试过关率。所以,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在制定实践教学体系时应与教师资格证考试方面的相关政策吻合,重点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满足他们获取教师资格证的需求。

《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都对师范生教学实践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二级标准要求师范生能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科认知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及评价;掌握班级指导技巧,能在教育实践中担任班主任工作;能够结合英语教学进行育人活动;掌握反思发方法,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三级标准提出:形成整合性知识和能力结构;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他们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掌握班集体建设、教育活动组织、学生指导与评价等常规工作要点;能在教育实践中将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以及品德的养成相结合,进行育人活动;具有国际视野,借鉴先进理念、经验进行教学改革;具有创新意识、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只有完善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而达到上述目标要求。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职业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要熟练掌握英语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英语语音标准、口语流畅、语言知识使用规范; 具备丰富的英语教学理论知识;具有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知识,能将教学设计、诊断、评价等技巧熟练地运用到课堂教学;具备教学反思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师是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而成长起来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规范与否会直接影响师范生的培养质量。经调查得知,用人单位普遍以英语教师岗位要求为基本条件,注重师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希望上岗就能到位,以补齐英语教师数量与质量不足的缺口。因此,标准化的英语实践教学体系是地方本科院校英语师范生自身发展的前提保障。

二、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目标性

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要从事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 科研和班主任工作。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基础阶段(大一、大二),重点对学生进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高年级阶段(大三、大四),讲授英语专业知识、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类实践知识,其中参观、走访、观摩教学等实践活动四年不间断。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遵循这一教育教学规律,依据国家下发的有关师范专业发展、实践教学改革的方针、政策,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面向市场,广泛调研,征求用人单位意见,根据本地区、本院校办学条件与特色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再结合学校自身定位确定英语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基础教育英语师资及教学管理人员。进而,在此目标基础上构建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重点培养师范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和教学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体系不能盲目仿效重点大学,脱离学生实际,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能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效衔接,真正做到培养应用型人才,实现“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二)整体性

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要从培养人才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出发,确保实践教学体系内各要素之间协调统一。目前,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对某一具体课程及整个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缺乏深入地了解及研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对分离,所授理论知识不能有效指导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也不能真实地检验理论教学的成效。科学合理设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已成为地方本科院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应从整体性角度出发对课程体系进行总体设计,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具体实践教学活动,将实践教学环节引入课程教学。通过理论——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培养学生过硬的从教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坚持以“培养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为中心,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实践基地合作,聘请基础教育专家、中小学英语教学名师共同制定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符合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实际需求。实践课程的安排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确保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相互吻合、相互支撑、相互渗透。构建四年一体化的英语教育实践活动方案,通过观摩、 调查、见习,让学生领会到实际教学的技巧,再通过教育实习,将学到的教学技巧与自身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经验,使其初步具备教师职业能力。

(三)规范性

地方本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要建立规范化的制度,上级主管部门、学校应制定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严格规范化管理,二级学院要组建由教学院长、教务办主任、教研室主任、深资教授、行业专家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实践教学的全面管理、规划及协调工作。制定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切实做好学生见习与实习阶段的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对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促进校企指导教师沟通与合作。科学安排实践教学,对各环节的内容、形式、考核标准作出具体要求。创建规范化的实践教学评标体系,对整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监督。设置评价机构,依据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对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学生的评价应由高校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双方参与,从教师专业化成长路径出发,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教学技能、教育创新能力、 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对其展开评价。教师的评价应由校方主管部门、教师同行、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给出客观的评价。教学保障要规范,继续增加对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确保有充足的校内实训场所,淘汰落后的教学设备。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实习基地。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保障实践教学顺利进展。

(四)灵活性

受传统课程观念的影响,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缺乏灵活性,师范特色不突出,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其它英语专业学生趋同,缺乏教育教学技能与能力。各院校应根据地区差异、办学实力、基础教育需求、学生学习基础与专业方向选择等实际情况,针对小学英语教育和初中英语教育灵活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体系方案。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由课堂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三部分组成。专业实践教学是主体,包括专业见习、实习、研习、创新教育等。建议根据基础英语教育需求进行专业实践教学,让学生在见习、研习和实习中发现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再通过问题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开展相关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开设创新课程、创新思维训练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培养学生英语专业基本技能和教师教育能力。根据初中英语教育方向和小学英语教育方向,建议选择开设下列课程:英语口语、英语语音、英语阅读与写作、英语听力、英文书法与简笔画、初中英语教材阅读、小学英语教材阅读、中学英语试题分析、小学英语试题分析、中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等。课堂教学需要贯穿实践教学,以更好地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社会实践教学也是英语专业师范生实践教学的重要课程。这类课程主要包括教育调查、调研、就业创业等,通过社会实践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灵活设计、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以补充实践课程体系。落实“学生中心”的理念,让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设计,决定活动内容,进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真正培养其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构建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符合国家政策、自身定位、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提升英语专业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其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引导他们逐步成长为符合时代需求、基础教育需求和英语课堂需求的合格教师。

猜你喜欢
师范生体系院校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院校传真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
教育与职业(2014年7期)2014-01-21 02:35:00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