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植树造林技术与森林经营管理策略

2022-12-31 01:51:22谢雄
江西农业 2022年14期
关键词:植树造林林木森林资源

谢雄

(湖南省涟源市林业局,湖南 涟源 417100)

森林是重要的生态资源、经济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推动经济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巨大,对于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我国森林资源管理主要以农场、林业局为主体进行管理,植树造林是稳定森林资源与森林经营管理的重要方式,研究相关技术有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水平。由此可见,从植树造林技术与森林经营管理方面分析森林经营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1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森林资源是具有自我更新、循环再生能力的资源,但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够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森林资源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主体,主要作用为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并且为大量的物种提供栖息地。我国对森林资源日益重视,并积极探究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森林资源面积大,但人均较少,并且存在地域分布不均问题,分析我国森林资源现状,有助于更好地管理森林资源。

1.1 规模普查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的森林资源统计数据显示:①1977年-1981年期间,森林面积约为11500万公顷,人均0.12公顷,约为世界人均的1/6;②1977年-1981年期间,森林面积持续减少,年赤字1878立方米;③2004年-2008年期间,国家森林面积约为1900万公顷,覆盖率已经达到20.36%;④2014年覆盖率已经达到21.63%[2]。

1.2 空间分布

我国森林资源整体上具有差异大、资源少、覆盖率低的特征。总体来看,多数森林资源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等区域,而我国西北地区严重缺乏森林资源,福建、海南、广东、浙江、江西等区域森林资源超过50%,黑龙江、吉林等区域超过30%,新疆、青海等区域森林资源低于1%。

1.3 森林类型

我国约有8000余种树种,其中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1000余种。我国森林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和其他种类的森林。

1.4 主要问题

全球森林覆盖率的平均水平约在31%,我国人均森林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现有森林资源质量一般、分布不均,显然不利于森林资源的管理与发展。目前,我国森林资源发展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

1.4.1 增长任务艰巨

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不足,因此制定了森林增长目标,以便能够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从我国植树造林增长情况来看,可以发现早期蓄积面积任务完成较好,但在后期存在明显的后劲不足问题,并且造林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等区域。主要是受投入成本较高、立地条件差等因素影响,导致造林难度逐渐加大,后期要实现同期增长比值,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1.4.2 社会因素影响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违法占用林地面积事件频繁发生,近五年占用林地面积远高于250万亩,进一步压缩了生态空间,增加了维护森林生态红线的难度。

1.4.3 经营难度大

我国林地生产能力不高,人工林蓄积量不足,仅占世界的69%。在林木直径对比、龄组结构上也存在很大问题,许多人工林分布过疏,乔木较多,枯损量接近20%,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导致我国林地生产能力不足,进一步增加了森林经营管理难度,与此同时伴随着急剧增长的森林经营需求,因此提高森林经营能力,做好植树造林工作非常重要。

1.4.4 供需不平衡

我国森林资源近年来稳步增长,但蓄积量不高,可采面积较少,珍贵树种资源严重不足,但我国木材需求量大,每年约有50%的木材需要从国外进口,森林资源安全性低,供需矛盾十分突出[3]。同时,我国的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性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进一步加剧了森林资源管理难度。

2 植树造林与森林经营管理的重要性

2.1 优化产业结构

我国林业产业结构存在诸多问题,如经济物种市场小、森林资源盈利能力低等,主要与我国森林资源本身的结构不合理有关。枯损量高、蓄积量低都是限制林业发展,影响林业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技术与森林经营管理能够有效改变森林资源经营中的现状,增加高经济效益物种覆盖面积,提高蓄积量,降低枯损量,提高森林资源的产出能力,从而有效改善林业产业结构,促进相关行业良性发展。

2.2 提高经济效益

林木生长周期长,并且包含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治、林木养护等多个环节。传统林业发展中主要采用粗放式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投入的成本相对较低,但相应产出效益也较低。森林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传统管理模式下的经济效益远无法达到预期要求,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相比较之下,现代植树造林技术、森林经营管理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科学技术,属于精细化管理模式,相比于粗放式管理模式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森林资源价值[4]。

2.3 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森林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林业得以发展的根本。植树造林与森林经营管理是维持森林资源持续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只有管理得当才能够发挥其作用。但如果植树造林与森林经营管理不及时、不科学、不规范,就极易导致出现林木供应不足问题,严重时甚至导致局部地区资源枯竭。加强植树造林与森林经营管理能够更加科学地管理森林资源,保障伐木与植树的平衡性,从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避免资源枯竭。

2.4 提高人员素质

植树造林与森林经营管理都要求参与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能采用现代化理念经营、管理、种植。可以说林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植树造林与森林经营管理能否顺利开展,也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必要基础。当前,我国林业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工作任务量大、素质低等问题,因此推动植树造林与森林经营管理内容提升,也可以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2.5 实现林业现代化

随着时代不断变化,植树造林与森林经营管理内容也在不断改变,所采用的方式也逐渐现代化、科技化,能够有效解决病虫害问题,极大地提升了林木成活率。例如,在监测林木生长时传统管理模式主要依赖人力方式进行管理,很难发现早期病虫害问题,导致损失较大,但用现代物联网、大数据、计算机技术进行动态监测,能够及时收集林木生长数据,判断林木生长情况,并对局部区域林木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指导森林经营管理工作。

3 植树造林技术

3.1 造林技术选择

植树造林的目的是更新森林资源,弥补原有林木的不足,对于生态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植树造林已经在我国开展多年,不同的植树造林技术的开展方式及效果有显著不同。各个地区在选择植树造林技术时,要结合当地水土条件、气候特点、植被特征等各项信息选择合适的造林技术,才能够降低造林成本,提高造林效率,降低造林枯损量。例如,在种植过程中如果土壤覆盖厚度低于2 cm,一般选择小粒种子,覆盖厚度增加则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中粒或者大粒种子[5]。

3.2 幼苗栽种技术

幼苗栽种技术是完整根系幼苗栽种技术,这也是提高植树造林成功率的重要技术,该技术能够提高造林成活率,主要是因为幼苗有完整根系,对于土壤、气候条件要求低,适应能力强,但在栽种过程中对于根系的保护要求较高。在开展幼苗栽种技术时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选择健康、茁壮的幼苗;②运输时注意保护幼苗根系,注意保湿、遮阳,避免根系受损;③带土栽苗成活率要更高。

3.3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植树造林过程中林木枯损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做好相关防治工作,降低损失,提高林木成活率。在病虫害防治中,其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②预先做好环境中病虫消杀以及防治工作;③通过粘虫板、灯光诱杀、喷药等多种物理、生物、化学方式对病虫进行灭杀工作;④运用防虫网等各种物品,驱赶害虫,预防疾病;⑤结合当地流行性病虫害开展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由此提升工作效果。

4 森林经营管理策略

4.1 遵循规律

森林经营管理要遵循自然规律、植物生活特性,用科学的方式管理森林资源,才能够避免不良管理措施导致的资源浪费,甚至产生的严重后果。多名林业专家指出,在森林经营管理中,依据植物生长规律进行森林经营管理,可以为林木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降低管理成本,并且保障了森林资源的生态属性,能有效地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

4.2 投入资金

森林经营管理中需要人力成本、科技成本、设备成本等,均需要投入资金给予支持。森林经营管理中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执行各项管理措施,采购各项设备,支付林业从业人员劳动工资等。例如,现代森林经营管理需要应用大量的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均需要资金采购相关设备。因此森林经营管理人员应该向有关部门申请支持资金,并把握好内部资金流动情况,确保核心管理项目有充足的资金保障。

4.3 制定计划

森林经营管理不仅仅是短期管理工作,往往需要数年才能够执行一项完整的经营管理计划。因此森林经营管理人员应该制定完善的管理计划,确保能够有序、科学、可持续地开展相关管理工作。具体方法如下:①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定期开展营林、造林工作;②有序伐林;③结合森林经营管理方的实际能力制定长期发展计划[6]。

4.4 创新思维

植树造林是森林经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内容,因此需要采用创新思维进行森林经营管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利用森林在生态圈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发展农业的其他项目,丰富物种多样性。②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创新管理,用信息化技术、现代化设备代替传统巡山、监测等工作;③其他方面[7]。

4.5 加强培训

森林经营现代管理工作需要专业人才参与,而植树造林也要在林业从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下才能够开展相关工作。因此从客观情况考虑,培养森林经营管理及种植人才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提供人才支持与专业技术支持。具体方法如下:①森林经营管理方与农业院校合作,对现有管理人员、种植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升其专业水平;②依据森林经营管理方需求,从农业院校招聘专业人才,弥补队伍专业知识水平不足[8]。

5 结语

森林资源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如果管理不当将会使其无法持续利用,出现资源危机。植树造林作为森林资源补充的重要方式,也是森林经营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但需要技术作为支撑,管理作为后盾,才能够提高植树造林水平,真正实现其作用。同时需要注意森林经营管理中应采用可持续化理念经营,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目标,提高管理效益。文章受限于笔者研究水平限制,简单分析了植树造林技术、森林经营管理对策,具有一定主观局限性,林业从业人员在借鉴时仍然要结合当地条件、管理水平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选择合适的种植技术,才能够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植树造林林木森林资源
植树造林
品牌研究(2023年9期)2023-03-28 09:44:16
植树造林
品牌研究(2023年7期)2023-03-24 16:16:00
植树造林
品牌研究(2023年8期)2023-03-23 15:08:54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红土地(2018年8期)2018-09-26 03:19:16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8:17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2:15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现代园艺(2017年11期)2017-06-28 11:32:42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
林木新秀 黑果腺肋花揪
新农业(2016年17期)2016-08-16 12:02:38
植树造林共参与
浙江林业(2016年3期)2016-04-20 08: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