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四元
(中南大学 湘雅护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3)
随着当今学科之间表现出既高度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推动跨学科交叉,并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交融占领学术制高点和科研创新点,为我国高校学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护理学”在2011年被列为一级学科[1],这是我国护理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十多年来护理学在高校发展迅速,日益成为一门备受瞩目的学科。新时期,护理学也亟待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来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促进学科进一步发展,探索出适合护理学科的发展之路。
1.1 扩大护理研究的视野 人类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和临床问题的多因性,单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无法满足护理学科发展的需求。因此,护理学科作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必须通过与众多医学分支学科的融合,例如基础医学与工学学科(材料学)等的交叉,开展跨学科、多背景的研究,助推传统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并迸发新的思路和灵感,与最前沿的学科碰撞出思想火花。而且,通过学科交叉可以整合传统护理学知识,充分利用交叉学科的特点,在科学研究方面开阔视野,拓宽护理学科发展空间。
1.2 推动护理研究层次的深入 以单一学科来解决的研究问题基本上都是属于同一物质层次事物和同一物质层次事物之间的关系,而同一层次上的事物和单一层次上的关系通常呈现简单性[2],并且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完全揭示其本质和把握其全部规律。护理学科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人体包含许多层次,诸如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不同层次,人具有生理、精神、社会等不同需求,这些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之间本身就存在交互关系[3]。因此,面对精准医疗时代的巨大挑战,护理研究需从“经验交流”向“机制分析”转化,护理学必然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才能推动护理研究层次的深入。例如,护理学与基础医学研究的交叉融合,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护理生物、护理机制等领域的研究课题,从器官组织细胞的层面来研究临床问题的机制和护理操作的原理,为改进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新方法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护理科研工作的深化推进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1.3 有助于培养复合型护理人才 随着护理学被确认为一级学科,我们的首要问题便是探索一条具有护理特色的、区别于临床医学的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思路,以实现护理学科的长足发展[4]。而现今高校教师大多拘泥于专业限制,教学科研被学科壁垒所局限,不同院系、不同学科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包容和开放的学术生态,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是知识背景单一的“专才”[5]。护理交叉学科有助于增加护生专业知识之外的相关交叉学科知识,帮助学生突破学科壁垒,有机整合不同学科理论和方法来获取原创性科研学术成果,培养和造就“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护理人才[6]。
2.1 护理学与基础医学的交叉 护理学是一门研究有关预防保健、治疗疾病及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7]。基础医学是研究人体生命与疾病现象等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基础医学研究的人体疾病发生机制其实是护理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基础,并且基础医学研究技术如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实验动物学技术等也为护理研究扩宽了思路。同时,护理科研与基础医学研究的交叉融合为改进护理工作提出了新方法,并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更为厚实的理论依据,大大推进了护理研究的深入。如“硼酸消毒液促进糖尿病难愈性创面愈合的护理效用及相关机制初探”等护理研究与基础医学进行了交叉融合,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在跨学科研究方面一直走在中国护理学科的前列。目前湘雅护理学院建立了一个跨学科研究实验室——慢性病管理与机制研究实验室,紧密联系基础医学,积极探索护理学与基础医学交叉融合的护理研究,并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2.2 护理学与新工科的交叉 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迅速崛起,护理学近几年融合了计算机科学、区块链技术、模型识别、机器学习、神经认知、智能机器人等新工科范畴内的技术与方法,将护理学的研究与新工科进行了交叉融合,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如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与计算机学跨学科交叉融合进行慢性病疾病模型风险预测研究,为疾病预防、护理干预的效用获得更准确、更可信的科学证据。因此,护理学研究者要善于把握时代赋予的挑战和机遇,加快对信息科学、人工智能、脑科学、学习科学等新兴领域与护理的跨学科研究步伐,使护理与新工科交叉研究成果能够更好地服务未来护理学科发展需要。
3.1 专业划分的过度细化 大学的组织架构目前仍然是以学科为主导,学科间相互割裂,有着森严的学科组织壁垒。各学科过细的专业设置和严格的规范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较难实现。而我国护理交叉学科发展又是处于起步阶段,故而不能很好地与其他学科专业进行交叉融合。
3.2 师资团队知识背景的单一化 具有跨学科师资团队是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提。但是,目前护理学教师队伍往往学科背景单一,基本是以护理学科班出身。在长期从事传统护理研究的过程中,他们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模式,较难使用其他学科的思维和知识来思考和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直接影响了护理交叉研究的广度和研究的深度。
3.3 科研评价机制有待优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8]就明确指出:“当前,我国高水平创新人才仍然不足,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匮乏。人才评价制度不合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现象仍然严重,名目繁多的评审评价让科技工作者应接不暇,人才‘帽子’满天飞,人才管理制度还不适应科技创新要求、不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当下,护理学科的科研管理和评价机制不利于教师安心进行交叉学科探索性科研工作,有待优化。
4.1 打破学科壁垒,营造有利于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的学术环境 首先需要突破学科壁垒,为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提供专门的空间。整合学校内部的以及学校外部的资源,搭建具有护理特色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水平跨学科研究平台。护理学也可以根据科学研究和临床实际需求,以问题为导向,将多个不同学科的研究者集合组建跨学科团队。此外,还可建立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科研方向的高水平学科人才活动中心,采取学术交流会以及系列论坛、讲座等多种形式,推动护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沟通、碰撞,为促进护理学科交叉融合提供强大的基础。
4.2 增强师资队伍的跨学科研究素养,打造学科交叉的科研团队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推进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推进护理学跨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学院层面要通过积极引进其他相关学科的人才,组建跨学科专家组等来落实跨学科学术团队建设,大力支持师生参与跨学科研究、跨学科学习等,倡导深度交流合作,优势互补。建立支持教师从事跨学科学术活动的制度文化。二是教师层面要积极参与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和学习,树立跨学科合作理念,养成跨学科研究思维,扩展学术视野。教师个人应积极参与跨学科教育与研究,涉猎和发展出多学科的知识体系、认识论和研究能力。
4.3 改变科研评价机制,建立适应跨学科护理研究的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护理跨学科交叉研究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科研管理与评价制度。在成果归属、收益分配和绩效评价等多个方面突破原有框架的限制,鼓励护理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的财政支持和对护理研究者从事学科交叉研究成果的认定。要提高科研服务水平,积极主动地协调解决护理交叉学科研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让研究者能够安心地从事科研工作。
总之,护理学不应局限于传统的专业和学科范畴。护理学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是必然趋势,这就需要充分认识到护理学科交叉融合的意义和天然属性,转变护理科研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护理的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