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2-12-30 21:30
时代商家 2022年32期
关键词:科室管理制度公立医院

金 灵

(象山县红十字台胞医院医疗健康集团,浙江 宁波 315700)

2019年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按照最新的《政府会计准则》规定,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可分为六大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其占医院总资产比例较高,是公立医院正常运营的资本,是展现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2020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738号公布《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于2021年4月1日施行,条例要求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面对新的政策形势,公立医院需要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精细化管理,科学有效地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医疗”一直是民生问题的关注焦点,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对公立医院项目建设的补助,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百分比也越来越高,故而固定资产管理成为医院经济运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内容包括采购、验收、使用、报废、处置、日常维修维护、盘存等。目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相对滞后,在采购预算、日常管理使用及维护、资产报废处置、出租出借、资产信息建设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造成部分资产闲置甚至流失。具体而言,当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购置环节不严谨,重购轻管

公立医院往往借助医疗设备、仪器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因此,公立医院对于采购专用设备比较重视,每年度采购预算对于专用设备的购置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预算资金计划安排也占据大头。但是,很多公立医院“重购轻管”,不少公立医院盲目采购,经常采购一些与医院实力、规模不相匹配的大型设备,对于申购专项医疗设备缺少可行性论证,临床科室仅仅认为具有开展业务的需求,没有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另外,对于购置的大型医疗设备疏于日常管理。事实上,一些大型设备后续的维保费、维修费等开支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比如,很多公立医院一味追求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没有对医院当地医疗服务人群的需求、医院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综合考虑分析,盲目采购大型医疗设备,前期购置费昂贵,即便大多数公立医院购买设备有当地财政资金支持,但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设备使用率低,处于闲置状态,后期还要不断增加资产的维护成本和存放成本,最终造成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浪费问题。

(二)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每当例行检查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时,会发现不少公立医院存在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现象。第一,会计核算不及时。财务部门记账会计凭借取得发票进行入账,而不是凭资产管理科的验收单进行入账,固定资产计量不及时,最终也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净值。第二,核算不准确。根据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固定资产初始计量除了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还包括资产的运输费、安装费等。一些医院就单单对价款以及相关税费作为资产的价值,忽视其他一些为购买该项资产所发生的必要支出。甚至还有部分医院错将高值耗材、低值用品归类为固定资产。第三,财务与库管信息不畅通。目前部分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登记方面存在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问题,即财务系统与库管系统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符,原因在于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各科室之间信息不对称。比如,相关科室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置、调拨、盘盈等不及时向资产管理科提出申报,财务人员无法获取固定资产的准确动态信息,最终产生核算误差。

(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部分公立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虽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归口管理,但管理职责定位不够清晰,使得部门之间容易发生互相推诿的情况。另外,国有资产近几年备受国家关注,对于资产采购、报废处置、出租出借等方面的管理工作需要经财政部门、卫健主管部门等相关部门进行审核批示,但在很多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又欠缺有关资产报废处置、盘亏盘盈处理流程、出租出借等环节内容,当各科室遇到资产管理问题时,无章可循,致使公立医院管理工作停滞不前。也有不少公立医院有着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形同虚设。比如:按照资产管理制度规定,公立医院应当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一年至少1~2次,很多科室在没有资产管理部门统一协调组织的情况下难以执行,要不是将任务形式化,要么就是难做到账实相符,错盘、漏盘草草了事。科室部门没有依照医院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没有及时上报资产相关信息,科室责任、监管落实不到位,致使公立医院不能真实反映资产状况,国有资产闲置、流失。

(四)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到位,科室人员资产管理意识有待加强

部分公立医院管理层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提高医院诊疗水平,处理医患纠纷等工作中,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医院稳定发展的重要性。科室成员在日常业务开展中使用设备不当,对专用设备使用情况不进行及时登记,不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工作,长此以往可能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加速了资产的报废。一些科室、部门未经资产管理部门同意报备的情况下,私自借用、挪用科室固定资产,实物资产发生变动,资产卡片未得到及时更新,加大了后续资产清查工作的难度,甚至一些科室部门对于定期盘点工作不加重视,敷衍了事,影响资产管理人员对医院整体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的了解。还有部分公立医院对于待报废的设备往往不受重视,没有集中存放在固定地点,即使有专门存放地点,也缺少专人看管,对于已执行完毕报废流程的资产迟迟不处置,废旧资产越积越多,时间一久很容易丢失。

(五)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滞后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公立医院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的规模和数量也不断增加,信息数据处理逐渐复杂,在信息化日渐普及的今天,一些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系统已不能满足医院的正常运营需求,功能单一,部分操作还需靠传统手工去完成,缺少信息自动化,甚至有些公立医院只使用财政部上线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来开展资产管理工作。另外,在公立医院中有着很多的管理系统,以财务为例就有财务系统、成本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物资系统等,目前系统与系统之间无法互通,信息得不到共享,进而导致信息数据得不到准确获取,无法为医院的管理者、决策者提供有效信息。

二、完善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资产购置预算,购管兼顾

公立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每年对固定资产购置进行预算编制,医院需要从各自整体实际情况出发,审批权和采购权适当分离,严格规范购置计划。第一,应遵循国家政府采购法进行采购,对于大型设备采购需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实行集中决策,公开招标采购,避免造成国有资金损失同时也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第二,公立医院需配备专职采购管理员,统一负责医院上下采购工作,进行集中采购,科室需严格遵循资产管理制度的采购流程进行申购,科室在申请设备购置前,应预先进行效益评估和可行性分析,并形成资产购置可行性论证报告,同时也要从资源与病源的角度考虑来降低设备的使用率,避免国有资产闲置浪费;第三,对于科室递交申请的购置资产,资产管理委员会根据需求的轻重缓急依次做预算安排,同时在采购大型固定资产时要考虑资产利用率、医院资金情况、维修维护能力、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等综合因素,制定合理购置计划,纳入预算管理,并严格依照执行。与此同时,科室固定资产管理员需按照相关管理制度加强资产日常维护工作,尤其是医疗专用设备,严格规范设备操作、定期维护检修并记录专用设备的使用情况,将设备的使用率最大化。对于那些闲置率高、使用率低的设备,应及时进行调配整合,做到医疗资源共享,物尽其用。当部门之间进行资产调剂时,资产卡片也要及时更新,确保资产信息的准确性。

(二)规范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是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因此需要规范资产核算工作。首先,提高资产工作人员对资产管理工作的认知度,多学多听多看多了解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需在遵循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和制度的基础上开展资产管理工作,在政策制度的引导下提高内部资产管理质量,避免国有资源浪费等问题产生。其次,丰富资产工作人员的学识,公立医院需定期组织开展财务人员对有关资产管理方面知识的培训,尤其要加深对政府会计制度的学习并能准确地把制度内容运用到工作实际中,比如固定资产类的划分,购置固定资产时的计价标准,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方法等等。最后,公立医院对于资产管理应从财务专业角度去综合管理固定资产。例如,财务人员在入库、出库、调拨、报废处置等环节记账时,要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与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及时发现问题,找到问题源头,再追溯到相关科室。

(三)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强化监管与考核

公立医院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可以参考国际公认的管理模式,或者互相学习各公立医院之间的管理方式。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适合自身的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制度。总体来看,资产管理应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公立医院要成立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进行统一领导,增设资产管理科,与财务科、总务科、设备科、信息科等相关科室共同管理医院的固定资产。明晰各科室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实现固定资产归口管理,各部门之间逐级分配职责,有章可依,权责明确,责任到人。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流程、填补制度上的空白。例如:采购领用、验收保管、日常维护、报废处置、出租出借等环节,特别是新冠疫情以来,一些社会机构、爱心人士为表达感激之情,对医疗机构捐款捐物,对此,公立医院需制定接收捐赠物资管理的相关制度。对于突发事件,公立医院也要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物资采购、使用、保管等相关应急制度。

同时,公立医院应加强固定资产监管力度,建立有效监管机制,与绩效挂钩,奖罚分明、落实到人。一方面,加强日常资产盘点、出入库、调拨、报废处置等工作环节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问题、查清原因并按照相关流程制度解决问题,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加大监管固定资产日常维修维护工作,盘活资产使用效能,避免资产闲置浪费,提高资产使用率。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审计手段对公立医院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客观评价。如,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对大型设备专项审计;定期对财务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规范性、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全方位的审计监督等,杜绝资产管理人员进行违规操作,防止资产实际情况现象与账面不符,影响后期固定资产报告数据质量。

(四)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增强资产管理人员责任意识

保护国有资产是公立医院管理人员到基层工作人员应有的责任意识,是公立医院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公立医院只有在全员共同爱护医院资产的情况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开展。公立医院需要对资产管理相关人员开展有关涉及资产管理领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培训及考核,并不断提升相关人员设备日常使用、维护保养等方面的技能,严禁科室之间私下调拨,杜绝个人未经批准随意转让或者买卖固定资产等行为出现。建立固定资产维修保养制度,进而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护保养,引导医务人员正确去操作设备仪器,以此来延长设备仪器的使用寿命。建立损失赔偿追责制度,针对私自借用置换、使用保管等不当行为造成的资产损失应明确追责到个人并承担相应赔偿,以此强化医务人员对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

(五)大力推进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随着公立医院医疗水平提高,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传统的资产管理信息技术已不满足当前大部分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需求,对此,加快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刻不容缓。首先,改变更新传统单一、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块,推动与预算、成本、绩效、业务等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固定资产预算申报、招标采购、验收入库、使用保管、维修维护、盘点盘存、调拨出借、报废处置、考核评价等全科室、全流程的共用共享;其次,合理分配查询、修改、审核等操作权限,实现不相容职务需相互分离,最后建立信息数据库,充分发挥网络技术自动化管理功能,便于查询医院资产各方面信息,全面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属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有助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将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而且能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民,同时也利于医院的长期稳定发展,增强医院经济效益,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对于目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公立医院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采购环节工作、规范会计核算工作、融入信息化管理技术,从而推动公立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科室管理制度公立医院
北京某公立医院合同管理与控制的实践探索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治理迭代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