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晨旭
(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3)
受当前经济环境影响,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是保障企业经济利益和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资金活动贯穿于企业所有经营活动中,加强资金管控,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使企业价值得到提升,企业只有强化资金风险管控,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因此提高资金管控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建筑行业项目周期长、项目多,前期投入资金比例较大,且项目资金回收期较长,所需资金金额较大,正常情况下运营需占用大量资金。如果缺少充足的资金,各个项目的物资采购、工程款支付、工资发放等均可能中断,使企业面临停工停产风险,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企业只有加强资金管控,进行资金的合理调配,增强资金的流动性,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扩大业务规模,创造更大的价值。
一般情况下,建筑行业的主要成本来源于设备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及财务成本等。特别对于材料成本而言,由于其主要材料价格具有一定的浮动性和周期性,因此,加强资金管理,能够使企业根据材料价格的周期性特点,在价格最低点进行采购,最大限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能使企业根据预算管理部门的预算,对主要材料进行集中采购,从而控制企业的材料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内部自有资金、应收款项及外部融资等。企业通过合理有效的资金管理对资金进行调配,能够把握资金的实际情况,为企业经营决策者提供准确依据,避免其盲目扩张或太过保守,使其能采取符合实际的经营策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选择更合理的经营目标,避免企业利益受损或出现经营危机,保障企业的资金健康安全、现金流持续稳定。
资金管理的基础是资金预算,资金预算主要由财务部门牵头,其他业务部门协助配合完成。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特殊性,编制预算时,业务部门往往认为资金预算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参与度较低,导致预算编制阻力很大,可能致使预算数据不够准确;另外,预算编制时相关信息不足,造成预算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相背离,产生了极大的经营风险。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材料及人工价格的周期性比较强,主要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当预算编制基础发生改变时,如果不及时对相关预算数据进行调整,不充分考虑市场行情的变化,将导致整个企业资金分配不合理,无法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周期性比较长,投入资金规模较大,收款周期较长。由于近年来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变,建筑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保证自身的竞争优势,很多建筑企业在没有完成全面项目成本预算的情况下,通过牺牲企业自身利益,采用低价中标、高额垫支等策略,盲目扩大企业业务规模。在整个市场环境下,建设方处于优势地位,建筑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只能被动接受不平等的合同条款,特别是工程进度与结算支付条款往往比较苛刻,导致企业前期垫付大量材料、人工及设备费用,造成企业资金压力较大。
最后,由于部分建设方与建筑施工企业是长期合作伙伴,在某项目已至结算付款阶段后,为获得下一个项目的承建权,施工方常对前一合同的付款进行让步,延长了建设方的付款期限,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应收款项的回收难度。同时,由于建筑企业的行业特殊性,施工中受季节、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造成企业资金恶性循环,加剧了施工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多且分散、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大,企业自有资金不能完全满足所有项目的正常运行,需要通过外部融资才能满足企业的正常生产,而建筑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绝大部分企业只能通过债务融资方式来完成资金筹集,这虽然解决了企业的资金困境,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使企业承担了较大的财务风险。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建筑施工行业的资产负债率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全国施工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83.5%,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高负债的经营模式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较多负面影响和财务风险。
一方面,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建筑施工企业最主要的业务获得渠道是投标。许多建设方出于对项目质量、资金、工期等方面考虑,对参与投标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明确要求,如果资产负债率高于80%,将会影响到投标综合评分,甚至导致企业失去入围资格,这将严重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对于企业开拓新市场或巩固老市场都十分不利,加重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会直接降低企业的融资能力,影响金融部门对企业资信的评价,降低企业的资信度,如果处理不当,将使企业资信和资金方面陷入恶性循环,造成资金链断裂,使企业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分布在全国各地,其结算账户的设立一方面受当地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建设方资金来源的影响。根据建设方要求,施工方需在项目所在地开设一个或多个项目监管结算账户,对于部分民生重点项目,地方政府则要求施工方在当地设立分公司,开立专用账户用于该项目的结算,这就造成公司资金分散,资金管理难度加大,管理成本也相应提高。此外,还会导致集团总部不能及时掌握各项目及分子公司的资金情况,造成有的项目资金沉淀,有的项目资金不足,使得整个公司资金分配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大大降低,给公司造成了损失,也使得资金得不到有力的监管。
资金管理的首要条件是做好资金预算管理。通过资金预算可以使企业了解每一个项目的资金状况,实现资金的灵活调配,加快了资金周转率,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能给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建筑施工企业各层次、各部门员工应加强资金管理意识,重视资金预算,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中去,为预算管理提供数据支撑。要加强预算管理体制的建设,强化资金预算管理的理念,实现资金预算管理常态化,使其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集团公司各项预算目标下达到各事业部后,最终会分解至各个项目,因此,项目预算的准确性会直接影响整个公司的预算,每个项目在开始后必须做好资金预算及材料预算,才能实现开源节流的效果。为防止造成材料、人工的浪费,各项目必须根据工程进度,对材料物资、机械设备的采购、人工费的支付以及工程进度款的支付及时进行预算考核,以落实预算管理目标,实行预算的动态管理及过程控制。
建筑行业周期性比较强,材料及人工成本波动性较大,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市场行情做好预算调整,防止预算与实际情况脱钩,造成较大的经营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工期较长,应收账款难以收回成为行业的普遍特点,影响企业资金流安全,甚至造成企业资金短缺、项目停工等情况,给企业造成损失,因此,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十分重要。
为了确保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质量,做到管理、考核、培训有效分离。通过构建社会中介组织来监督、检查、考核培训单位的教学质量和教学场所以及师资配备情况。在进行会计员考核过程中,除了培训单位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之外,企业还应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上岗考核,每年的继续教育培训或新政策出台之后,都要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只有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员才能在企业工作,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会计人员,进行警告,警告后考核仍然不达标,吊销其会计资格证书。在培训单位参加培训的会计人员,必须建立完善的学习档案,及时了解会计人员参与培训的动态,切实提升其培训效果。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完整的信息系统,根据业主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信用等级划分,形成完整的应收账款信用管理模式,以有助于业务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催收。
其次,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合同签订时必须经过严格审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项目招投标之前做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重点考察业主信用等级、项目合法性、资金情况等,对于风险较大的项目须慎重考虑,防止盲目投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二是合同必须严格评审,业务部、法务部、财务部等相关部门必须参与其中,特别要对于付款条件、方法及违约责任等条款进行重点审查,防止出现不利及不平等条款,造成利益损失。
再次,加强合同履行的过程控制,保证按合同履约进度及时回款,降低建设方拖欠应收账款的风险。根据完工进度及时与业主办理相关确认收款手续,在履约期内及时与业主沟通,了解其资金状况,做好坏账风险防范工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当出现应收款无法收回、拖欠支付等情况时,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通过法律等手段尽可能收回账款,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要不断加强履约意识,严格履行合同,加强应收款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落实应收账款责任,降低出现坏账的风险。
最后,要加强工程施工管理。要根据合同要求加强工程进度及质量管理,避免发生纠纷,以免业主以此为理由拖欠工程款;工程竣工要及时完成工程结算工作,以便按合同及时收回应收账款。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分散,常在项目所在地开设一个或多个账户,增加了企业资金管理难度,容易形成资金沉淀,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通过资金集中管理,能够增加预算的准确性,盘活项目结余资金,严格控制企业财务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首先,要完善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增强资金集中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到资金集中管理的重要性。从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实际出发,完善资金预算制度、授权审批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形成全面的资金集中管理架构,确保推进资金集中管理时流程的完整性和严谨性。
其次,通过搭建银企平台,构建完善的资金集中管理平台,实现账户集中管理;通过与银行深度合作,形成“现金池”管理模式。企业通过银行协助,可以及时掌握各成员单位账户资金收付情况;借助“现金池”管理模式,企业可以对各分子公司及项目资金进行统一调配和使用,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创造更大价值。“现金池”管理模式更好的实现了资金的集中管理,避免了小金库的出现,大大降低了资金使用风险,能防止企业利益受损。在此模式下,集团企业可以控制各单位的支付限额,如遇特殊情况需超额度支付,各单位必须提出申请,批准以后才能支付,进而使集团企业能够加强对整个企业资金的监督和控制;“现金池”模式下,企业加深了与银行的合作,能够充分合理的利用银行现有资源,通过银行管理系统实时对付款请求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付款,提高了资金时效性,实现了资金的快速结算。
健全和完善资金管理控制体系是做好资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完善资金管理体系,企业主要应落实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严格执行资金预算制度,保证资金的合理调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建立健全大额资金联签制度,对于重大资金的使用,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决策,以保证资金使用计划的可行性,降低资金使用风险;另外,资金管理体系的建立应当注重成本效益原则,并遵循合理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及全面性原则。
第二,明确责权,加强资金控制力度。首先,各部门之间职权划分必须清晰,要完善监督体系,确保各部门间信息及时传递,防止其互相推诿责任,保证资金流转的高效高质完成。
其次,加强和完善信息化系统建设,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对于建筑行业而言,项目分散资金分散,因此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尤为重要,信息化系统建设使整个企业的资金、信息传递形成了一体化管理平台,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再次,要定期及时对资金安全进行审计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止资金冗余或资金短缺等情况的发生,保证资金安全,真正做到资金的安全管控。
最后,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还应注重资金管理的过程控制,要以良好的信息平台为基础,在企业层面全局考虑资金需求,使日常开支、项目支出、机械设备采购等支出平衡,由下而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三,要提高资金管理意识。管理层应实现意识的转变,起到带头作用,为企业的资金管理指引方向;要加强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及合作意识,加强不相容岗位分离的管控,遵循制衡原则,防止资金管理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避免资金风险。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信息平台的搭建,能够突破各个项目管理的地域限制,更好的实现各地域项目的统一在线管理,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更快实现了资金的整合,能够提高资金的时间效益。
因此,建筑企业应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信息传递的速度,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达到提高企业业务管理水平的目的。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实现资金、物料、项目进度、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配置和协调,使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相整合,加快信息反应速度,提高管理效益。
资金管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价值的有力手段。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其主要资金来源于项目,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加强项目管理,由下而上实行资金管控,增强资金管理意识,加强企业预算及项目预算管理,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员工素质培养,以充分发挥资金效益,创造企业价值,使企业能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