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菁 太原工业学院设计艺术系助教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凸显,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生活环境成了全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社区室外空间作为老年人退休后主要活动场所之一,应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的心理认同感和归属感需求。社区景观在考虑适老性设计的同时,还应增强地方特色。以山西为例,其在养老社区景观设计中融入了当地民居文化,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心理归属感的需求,帮助老年人减少孤独感。
我国老年人逐渐增多,“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社区作为养老的主要依托场所,社区环境好坏直接影响居家养老者的晚年生活质量。我国现阶段需要进行优化的养老室外景观空间有两种。
(1)目前我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居民区,多集中在20 世纪90 年代建造的“老旧社区”。由于其建造时间较早,生活配套设施上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如绿化面积少、路门不平整、非机动车占用活动空间、井盖缺失等大量问题。老年人在社区空间中没有生活、娱乐、交往活动空间,同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新型的城市养老社区主要提供基本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但疗愈性社区景观空间发展不完善,如环境设施助益性不符合老年人需求、景观空间层次缺乏适老性、景观环境缺少季节性变化等[1]。
结合不同需求,设计出适合老年群体活动或个人独处相结合的空间,并设计出与老年人心理及生理特征相适应的功能区域,比如文化娱乐场所、棋牌区、老少同乐区以及体育健身场所等[2]。
安全是社区景观设计中的关注重点,尤其是针对老年社区而言。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低,许多公共场所提供的器材对老年人而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社区景观设计需要根据老年人身体特点,并将安全放在首位,设计需要依照安全、适用、经济、自然、雅观的原则[3]。
2.2.1 通行安全设计方面
针对老年住宅交通组织,首先应遵照人车分离的基本要求,并考虑台阶、灯光、人行横道、标识牌、慢跑步道等因素,立足于老年人身体实际情况,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设计,保证安全性达到最佳。具体要求包括:第一室外台阶应进行高差处理,级数超出3 级,宽度与大小应合理,材料选择防滑不凸起的材质;第二灯光度恰当,公共设施等特殊地方应加强灯光度,不可过于刺眼或反光;第三针对人行道设计而言,需要做到全程无障碍,大小宽度足够,稳妥处理高差,合理设计坡度;第四标记牌的标记需要明显,设计具有符合老年人独特文化风格的标示牌,便于老年人识别;第五无障碍通道的设计,需要合理设计高低落差,扶手设计应合理选择相关材料,多采用不锈钢及木头等材质[3]。
2.2.2 园建与设施安全
老年人视力与听力等方面都大幅下降,对外界的感知能力相对缓慢,特别是预料危险与反应能力方面,一旦发生了危险也无法立即离开危险区域。因此,建筑物、园建、公共娱乐设施以及健身设施都需要注意视听设计,确保其在满足安全需求的同时便于使用。设计尺寸也需要适合老年人,以确保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具体要求包括:第一,花基高度设计应合理,尺寸需要科学,具备完善的辅助功能,材料平滑且不凸出;第二,景观连廊需要设计成为步行空间,同时也需要将电动车考虑在内,宽度需方便通行[4]。另外,针对户外私家设计需要做到尺寸大小适宜,合理选择材料,不宜用亮色,多使用柔软材料,防止结构突起。
2.2.3 空间心理安全
为了方便老年人控制活动场所,并降低其过度的防卫感,对于老年人的交往空间应该设计成半封闭的可防卫空间,比如利用植物来围合空间等。
2.2.4 文化角度
景观设计应根据居住老年人的地方特点,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以此赋予各个空间不同的文化意义,同时满足老年人的念旧心理。比如根据居住老年人年龄层次和所处地区历史文化特征,设计与文化相应的园建、雕塑及标示牌等。
老年人社区景观设计中需要合理选种植物,打造出清净、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可以选择一些大型、枝叶繁茂的树木,遮风避雨的同时还有助于净化空气,营造适合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另外,应尽可能减少种植干枯老化的树木,选种生命力旺盛且树枝舒展的树木,营造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气氛。不仅如此,不可以选种集中落果落叶植物,避免地面湿滑而出现安全隐患;不可以选种有刺激性气味和有毒的植物[5],多种植如柏树这类可以散发清淡香味的树木,有利于净化空气和杀菌。
在关注老年社区景观设计中,环境不仅包括物质实体,也包括社会因素,社区景观范围中的植物与以人为主体的物质环境实体包括景观中各种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比如空气、水体、道路、气候、土地、建筑物、小品和设施等。高质量的社区景观需要改善整体环境,获得良好生态效益,打造具有保健功能的宜居环境,还要具有合理的生态结构,和周边环境相统一[5]。本文把社区景观植被和物质环境实体的相互作用关系确定为关注老年人的社区景观的环境生态维度。
游憩空间是社区景观设计中最常见、最必要、最重要的空间。注重老年社区景观设计中的游憩活动维度的重点在于社会系统,结合地域文化与自然系统特征,站在人类心理与精神感受需求角度,依据人们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和精神活动规律,通过心理与文化进行引导,合理协调社区景观和社区系统有关的构成要素,比如文化与娱乐等方面关系,主要关注老年人,为其打造可供游憩活动的场地[5]。
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每个地区都有独有的文化。社区景观整体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到本地民俗与风土环境等文化内涵,从地方文化中提取精髓,站在文化学角度对景观的文化归属进行探讨,以此找准切入点,将地域文化要素融入到社区景观设计中,并重视文化内涵的合理表现方式和交互式动态体验景观设计,让老年人感受到社区景观设计中流露出的文化精髓,以此提高社区景观对老年人的认同感与吸引力[6]。
社区景观设计中的视觉景观是以社区内的植被为重点,这是传统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是由环境生态维度、游憩活动维度以及地域文化维度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景观设计时,从人类视觉景观形象感受出发,根据美学规律,融入相应美学思想,基于环境生态、游憩活动以及地域文化协调性,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回归地域文化,达到老年人实际需要,让老年人从社区视觉景观中获得美的享受,得到精神上的满足[6]。
山西民居建筑作为一种地方文化载体,其建筑形制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水文、经济发展以及历史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山西民居的建筑形制以合院式为主,正房坐北朝南,东西设厢房,南面为倒座,四面围合。
山西民居的风格以方形空间为主,中轴对称,简洁规整。建筑风貌最能体现地方景观特色,如若在景观设计中巧妙融入地方文化,可以使人们能感受到场所精神,唤起老年人的城市记忆,加强老年人对社区景观空间的情感归属[6]。养老社区景观空间设计可借鉴这种规则式的空间处理方法,空间边界明确,增加老年人相互交流的可能性,营造出氛围良好的交往空间。
山西地方民居建筑具有“窑房合建”的特点,屋顶以平屋顶为主,突出女儿墙的使用,建筑整体高低错落。建筑群随着山体地形变化而变化,远眺建筑群屋顶错落有致,层次丰富。山西地方民居空间布局主次分明,狭长的甬道连接各个空间,有曲径通幽之感。
养老社区空间中主要有3 类交往空间:公共空间、私密性空间、灰空间。各类空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可以配合景观墙、植物种植等构筑竖向界面。多样化的立面形式营造出简洁大气、变化丰富的社区景观空间。为满足部分老人的独处需求,可以利用高低变化的植物围合形成连续变化的空间。因此,在现代养老景观空间中借鉴山西地方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和丰富的景观层次,不仅传承了当地传统民居文化,与城市肌理相呼应,同时营造了景观情切感,为老年人寻求情感归属。
山西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既有北方建筑的雄奇,又有南方建筑的秀雅,建筑构建均可以作为装饰艺术的载体。从装饰材料来看,山西传统居民建筑装饰艺术课分为木雕、石雕、砖雕、窗花等,装饰题材则选自于大自然的物像并加工提炼,大多是动物、植物、人物、神话故事、器物和传统纹样,这些符号化的纹样大都体现了百姓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景。装饰色彩一般都以建筑本身的颜色(青灰色)为主题色调,民居室内斗拱、挂落等重要建筑构件饰以青、蓝装饰,整体色彩沉稳大气[7]。
养老社区景观设施在保障安全性、适老性的基础上,应协调景观环境与疗愈性的相互关系,提升养老社区景观空间的活力。在社区景观设计中合理融入山西居民传统装饰元素,塑造场所精神的空间,或是应用于景观设施中,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独特标志。利用现代设计语言将山西传统元装饰素进行再生表达,通过融入铺装纹样、识别设施、景观小品等,在无形中为老年人起到正面心理导向作用,迎合了老年人的心理并营造出景观情切感,还能继承和发扬山西传统民居象征性文化。在风格与色彩上,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色彩肌理对功能区进行区分,有助于老年人准确了解空间功能,在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导向性,避免造成视觉干扰。
山西地方民居建筑以人为本。建筑材料就地取材,选取了黄土高原特有黄土烧制的砖石和地方木材。窑洞的建筑形式是当地人的智慧结晶,与地方环境完美融合[8]。社区景观空间中的构筑物、小品选择凸显地域特点的本土自然材料,可以很好地体现地域特点。
种植植物的种类,除了要考虑到植物对老人身体和心理的影响外,还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选取当地易成活的植物。通过对当地民居文化的深入挖掘,合理利用自然景观,使社区景观设计具有典型的地域特点。通过现代设计方式,将地域文化呈现在老年人眼前,不仅帮助老年人在社区空间中参与交往活动,同时培养了老年人的地域感和归属感,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舒适和谐。
随着居家养老模式的不断完善,老人的康养体验不再局限于室内设施,景观空间也需要为老人提供更多的疗愈性空间。通过分析老年人的心理与生理需求,结合山西当地民居特色,提出了山西地区的社区景观设计在满足老年群体适老性要求的同时,营造适合当地景观特色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