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雷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全工程师
国家“十四五”规划背景下,市场对建筑行业提出了品质工程、绿色建筑等诸多要求,需要在施工中不断优化设计,进而提高建筑质量。目前建筑工艺复杂、过程交叉重叠涉及多个环节,且在施工中受多方因素影响而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建筑企业需要针对施工建筑特点进行分析,熟悉建设工程中存在的难点,在提高管理建筑质量的同时关注安全管理。此外,必须制订安全管理方案以及临时性的应急方案,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满足城市化发展对建筑工程的需求[1]。
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安全是一切建筑工程的基础,是现代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安全不到位,建筑质量无从谈起,需加强安全管理,大到对工程质量、施工安全保驾护航,小到关系每个家庭的安居乐业。安全工作无小事,确保企业完成施工建筑也能够体现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水平。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做好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可以实现对安全问题的有效预防,确保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项施工作业的顺利进行[2]。
安全是一切建筑施工工作的前提,所有建筑工程的实施都需要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项目应根据建筑施工主体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安全生产责任制,在施工过程中强调安全生产理念,建立安全目标指标,构建安全管理组织,明晰安全管理责任,为建筑施工保驾护航。只有从思想到行动上缜密部署,才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采取合理措施,保障施工建筑顺利完成。
建筑实施根据施工图方案开展工作,同时技术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如果技术负责人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那么建筑工程的质量就会出现问题,可能表现为质量缺陷,也可能造成质量隐患,甚至酿成重大安全事故,威胁到人的生命。
施工中因图纸设计和实际施工过程存在偏差,而进行技术方案优化的工作时常发生。在优化过程中,除考虑技术层面的可行性外,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安全方案的保障下,技术水平实现优化提升,对安全控制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建筑工程质量是企业价值的体现,试想一个企业提出“建造时代精品、创造和谐环境”的价值观,势必在管理上周密策划、精心打造,以求优质高效地创造精品工程。同时建筑的工程本体也体现了施工企业的管理实力,是企业形象的代表,因此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之间相互协调,不仅可以实现建筑工程中各项施工内容的顺利实施,而且能够对所使用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与有效配置,对建筑工程质量的保证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进一步调动建设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2.1.1 市场因素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采购、使用、周转以及库存都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的成本和使用年限。建筑工程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市场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影响,无法顺利开展施工,这样不仅会耽误工期,还会导致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此外,建筑工程涉及多个环节,而且每一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都有差异。市场原因致使施工成本发生变化,引起施工变更,因此对施工建筑企业的技术设计能力、技术优化水平以及配套的安全管理调整都是考验[3]。
2.1.2 国家管控
随着国家体制的逐渐完善,对建筑施工质量提出了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的要求。需要严格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强化单位首要责任,同时明确建筑单位职责,强调施工质量,进一步保证施工安全,这也是对于建筑施工中对质量和安全的强制要求[4]。
2.2.1 制度滞后,执行不到位
在国家政策的调整下,企业管理执行滞后,制度的更新和落实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完善。即使新制度能够迅速更迭,但因理解不深刻或漠视思想依然会存在执行不到位或不予执行的可能,致使新制度不能很好地覆盖管理全过程。因此工程中出现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会成为建筑工程直接或潜在的隐患,从而造成施工中的不安定因素。此外,专业人员数量多寡和业务水平的参差,也会影响施工质量。
即使是完备的制度,在不同的环境和人员执行下,也可能出现偏差。管理人员的学历、工作时限和工作能力都会影响制度落实的程度,已经明确的施工标准或者安全要求,也可能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或能力水平有限,而出现上传下不达、执行打折扣的情况。一方面不能按照标准进行施工,另一方面不能够及时解决和处理出现的问题,导致施工过程管理失控,造成极大的质量和安全隐患。
2.2.2 工期排布不合理,忽视质量安全
项目工程建设自有工期安排,一旦压缩建设工期,盲目赶工、抢工,仅将工程重点聚焦在工期进度方面,不重视质量安全管理,甚至不顾相关规定,忽视设计图纸、原材料供应质量和分部分项施工要求,擅自修改工程进度,则必然会导致建设工程质量与施工规范标准失去控制,为项目建设埋下极大的安全隐患。
施工过程中,较为复杂的天气因素和施工作业环境,施工组织没有制定有效的质量、安全监控管理措施和事前预防机制,都有可能对施工造成影响,导致增大施工安全风险。
2.2.3 选用分供单位不严谨,影响结果
质量安全是工程建设的“底线”,使用分供单位是建筑行业的普遍现象。合理的分包管理制度在实际上能够对建造业的效率和竞争做出重大贡献,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进度和安全,为工地所有工人提供安全培训,这是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基本管理手段,但是多层分包以及转包都有可能会对建筑施工质量和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分供单位只为自身利益,存在侥幸心理,偷工减料,施工过程忽视质量、漠视安全,置工程质量和人身安全于不顾,那都将给施工企业及人民财产安全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施工单位在建筑工程正式开始施工工作前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这是建筑工程具体施工作业顺利进行的保障。对于建立施工质量控制的体制,各监管部门要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制度。
首先,在施工进场之前一定要了解施工地点的气候和周边环境,即使有地勘报告,也要对现场的地形地貌进行实地勘察,并分析现场情况对施工工作开展的利弊。其次,每个建筑工程都要建立各自项目的管理制度,包括会议制度和施工管理制度等,同时实行岗位责任制,将各项工作职责落实到具体岗位和具体的管理者身上,避免推脱责任情况的发生。最后,针对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接收业主发的施工图,并办理签收交接手续。组织项目全体人员熟悉施工图和合同协议,依据施工图和工地实际情况草拟图纸会审报告,进行工程交底,一旦遇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建全、能否严格执行,会对建筑工程的最终质量造成直接影响。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能够使安全管理效率和水平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安全管理体系、管理办法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的建立,使得在施工过程中有制度可依,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设定安全管理目标和考核制度,做到奖惩分明,激励斗志。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生产例会,做到警钟长鸣,尤其是在大型临时设施建设、危大工程施工、临时用电等特殊环节,更要加强制度建设,在思想认知领域中不能有半点松懈。此外,不断完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制度的不断完善是为了保障工程的顺利推进。
制度为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保驾护航,对于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制度执行的管理人员予以惩戒。通过这些制度的约束,调动所有工作人员在作业中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管理质量是建筑工程的核心,施工质量的好坏会对建筑工程的最终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同时也是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成功的根本。因此,建筑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格外关注建筑质量,详细划分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操作,将管理质量工作落到实处。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现场存在与设计图纸不符的情况,应及时把出现的问题上报给相应的管理者,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将可能造成的危害控制在最小[5]。
许多现代建筑工程在建设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是因为施工人员管理疏松、工作偷工减料、投机取巧造成的。诸如建设单位对进场的分供单位资质把关不严、平时不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导致分供单位为了蝇头小利采取偷工减料等违规行为。对此,施工单位应从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着手,不断提高施工人员在技术、安全、成本等方面的专业素养,提升施工人员的业务技能,进而确保建筑工程的最终质量。
在建设工程市场中,若想占领一席之地,在管理上必须有过人之处。首先,在保证施工建筑质量的同时要兼顾安全管理,在安全有保障的同时促进质量提升,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涉及的方面越多受影响的因素也会越多,为此需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制、安全管理体制、用人机制、奖惩机制等一系列制度。只有在施工中才能发现管理的问题,也只有在管理中才能建立完善的机制,因此要让管理和机制建立相互促进、相互成长。
以人为本是建立制度的基础,人是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所以在项目的施工管理过程中更要重注人的管理,主要表现在激发动力、提供平台、公平对待、奖惩分明等环节。在制度执行的同时,要做好岗前培训和责任到人。管理过程中不分职位高低公平对待,出现问题一视同仁、奖罚分明,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避免因小隐患酿成大祸而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顺利完成的基础,贯穿于施工全过程,是建筑管理的重点工作。在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同时,必须遵守国家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做好内部、外部和社会多方面的严格监管工作,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多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