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担当”视域下高职院校合格时代新人培育探究

2022-12-30 03:34:39袁高丽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大德大志院校

袁高丽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昆山 21533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高职院校时代新人将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朝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共同追寻的方向持续咬紧牙关不放松,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汗水,用自己的方式述说着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故事;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奋斗,自己的持之以恒书写着属于新时代高职院校新人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时代环境下,高职院校时代新人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担当中华民族复兴重任的合格新人。

一、“大志、大德、大才、大任”教育现实情况解析

高职院校时代新人,“大志”教育客观存在着部分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得了精神上的“软骨病”;“大德”教育凸显出部分时代新人道德养成缺乏,道德实践不积极;“大才”教育反映出一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本领才干不强;“大任”教育面临担当意识薄弱,大任精神不强的现状。高职院校时代新人部分存在精神上懈怠,生活上懒散,学习上茫然的现实,青春岁月就像无舵之舟一样漂泊不定。

(一)理想信念缺失,精神上“软骨病”

高职院校时代新人,从其现实性上分析,客观存在没有理想、理想模糊、信念不坚定的痛点。在具体的思政教学过程中以及日常与学生的交流交谈中,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这个问题。如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手机,对于自己的未来之路缺乏清晰的理想和坚定实现的信念。抑或部分学生有些许理想,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个人理想范围,没有充分与国家发展规划大趋势和社会发展的总步调有效结合。这种现实状态是高职院校时代新人理想信念层面的现实写照,从而直接导致高职院校时代新人的精气神不足,脸上洋溢的青春气息不足,朝气不够。此类不足、不够,缺失的现状,使得高职院校时代新人的意志力、行动力、果断性都大打折扣,甚至会受到错误思想行为的影响,从而走上歪路,严重的就被时代洪流所淘汰和埋没。

(二)道德养成缺乏,道德实践不积极

高职院校时代新人的道德养成教育在其现实性上是持续性的。大部分时代新人都具备辨别善恶美丑、是非曲直的水准,都有正确的道德认知水平。在具体的教学和现实生活中,高职院校时代新人明大德的痛点在于道德养成缺乏,道德实践不积极。高职院校部分学生主要的道德养成的缺乏在于高尚的道德品质追求和自我约束,主要表现在出口成脏、投机取巧、自作聪明、人云亦云、盲目跟风等现实问题。从而在道德实践中就会不积极、不主动,也没办法带动他人崇德向善。道德力量的不持久性、不深沉性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时代新人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影响着民族的文明素养。在坦荡壮阔的新时代奋斗道路上,高职院校时代新人的青春底色须勤加擦拭,得到大德的滋养和雨润。

(三)学习动力不足,本领才干不强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决定事物成败的关键[1]。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有很多,但就其现实性上,高职院校时代新人内心求知欲不强,学习动力不足从而决定了自身不具备高强的本领才干。高职院校课堂上的教学现状就是教师讲台上慷慨激昂,情怀满满,部分学生讲台下无动于衷,我行我素。高职院校教师想尽一切办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而高职院校时代新人普遍听课率、抬头率等效果一般。历史的接力棒即将交到高职院校时代新人的手里,能否高水准地接过来,并掷地有声地朝着梦寐的目标奋勇而上,是目前高职院校面临并需要迅速有效解决的一个时代课题,也是高职院校时代新人必须清醒意识到并着力去面对的现实课题。

(四)担当意识薄弱,大任精神不实

“青春至美是担当”,高职院校时代新人的格局和责任意识更多的还是关注在自身的发展和前途命运上,高职院校时代新人比较多的在日常生活压力、学习就业压力所环绕,更多的精力和心思主要集中在自我生活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仅仅停留在认知的层面,思想深处、行动自觉落实上缺乏和不足。部分时代新人总是认为担当意识也好,大任精神也罢都是别人抑或有大能力的人需要去完成的事情,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这种局限的、片面的主观意识是错误的,完全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前途命运之间的紧密关系割裂了。高职院校时代新人的大局观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强化,只有在正确的大局观的基础上,高职院校时代新人的使命担当意识才会增强,才会主动融入国家、社会、民族发展和壮大的时代洪流中。

二、“大志、大德、大才、大任”教育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大志、大德、大才、大任”教育是呼唤,是号召,更是要求。“立大志”就是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是铺垫和基石;“明大德”就是要锤炼高尚品格,是旗帜和方向;“成大才”是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是目标和追求;“担大任”就是要有“奉献祖国、服务人民、尽心尽力、勇于担责”的担当精神,这是使命和落脚点。四个维度的内涵和要求之间相辅相成,紧密相连,互相交织,为高职院校时代新人提供了前进方向和参照标准。

(一)以“立大志”为铺垫和基石,勇攀时代高峰

纵观古今中外,凡有所成就者,无不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无不立下远大志向。理想让我们从浑浑噩噩的精神状态泥潭中脱离出来,对人生有着清晰的规划和任务;坚定的信念是人生规划和任务能否顺利实施、能否如期进行的重要精神力量。立大志是培育高职院校可信可爱可担当时代新人的铺垫和基石。基石不牢,基石缺失,都无法向更高的山峰攀登,最终只会停留在山脚甚至在半山腰停滞不前。在攀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崎岖复杂的山路上,高职院校时代新人要永不放弃、敢于拼搏,克服山路上的一切曲折,最终融入国家、民族、社会的洪流中,共同到达胜利和希望的终点。并且,高职院校时代新人心中要装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心系自己的骨肉同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立下远大的志向。

(二)以“明大德”为旗帜和方向,彰显美好德行

高尚的品格修养是每个人的毕生修养课程。《礼记·大学》开篇立论,明确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高职院校时代新人要自觉扬起“大德”的旗帜,完善自身高尚的品格修养,自觉彰显优秀的德行。不仅可以照亮自己,品学兼优,而且会潜移默化地滋润其他的高职院校时代新人。明大德是一面旗帜,无论成就多么伟大的事业,担当多么伟大的重任,都需要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较高的道德水准。品行不端、道德水准缺失就容易在重要岗位,关键时刻对国家、民族、人民造成危害,甚至是不可计量的后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任务目标落实过程中,高职院校时代新人要自觉落实明大德的相关内涵要求。

(三)以“成大才”为目标和追求,铸造一番事业

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终其一生都在追寻真理和价值成就。面对社会的竞争生存压力、面临时代崭新的课题,高职院校时代新人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增长自己的见识,刻苦钻研理论技能,增强自身竞争力,朝着成大才目标不断努力前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3],通过对幸福的不断追求,对成大才目标的持续追寻,终将有一番作为。高职院校时代新人要自觉与懒惰、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影响成大才的不良因素做斗争,成为学习型社会中的创新人才,不断增强自身本领才干,全面可持续发展。绝不能降低对本领才干的要求,放松对本领才干的追求,每个人的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有限的,但高职院校时代新人要有在自己所学、所知领域成就一番事业的决心信心,要有成大才的气魄和决断。

(四)以“担大任”为使命和落脚点,肩负历史使命

大任精神集中体现在自身对国家、劳动人民的奉献精神和担责意识上。大任所包含的内容和层面是个人与社会的结合,是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内在联系,是小我与大我的关系问题。个体的成功固然是一种收获和能力证明,但真正的成就却是为祖国,为民族,为自己的骨肉同胞所创造和获得的。这种大爱无疆的举动才具有发光发亮的更大能量。放眼古今中外,名垂历史的可敬人物,无不是把大我放在小我前面,做到“我将无我”的伟大境界。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还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意识。可敬可爱可为的时代新人们,都要把担大任作为自身发展的使命和落脚点。

三、“大志、大德、大才、大任”教育培育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时代新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意识培育,并转化为自觉行动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研究课题,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命题。本文主要从“知情意行”四个层面探索高职院校时代新人“大志、大德、大才、大任”教育(以下简称“四大”教育)的路径。

(一)深化“大志、大德、大才、大任”教育的理论认知度

高职院校时代新人要有即将接过历史发展接力棒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从思想意识上重视并主动融入国家发展规划的大趋势中去。当下绝不是停滞不前、乐不思蜀、满足现状的时候,高职院校时代新人对此要有清醒的认知,要有自己的使命自觉。首先,需要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通过教学平台、线上线下课程等教学手段,让高职院校时代新人清晰地了解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青年的期盼和需求。其次,需要讲明白“四大”教育内涵、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不断强化高职院校时代新人对“四大”教育的认知度。在此前提下,高职院校时代新人须时常用“四大”教育来雕琢和要求自己,对照自身所存在的不足,逐个逐渐地改变和进步,使自己在时代发展的大浪潮中不被淘汰和淹没。

(二)加强“大志、大德、大才、大任”教育的情感认同度

影响高职院校时代新人精神状态和自身风貌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生对教育的情感价值认同度。如果只是停留在“四大”教育认知的表面,无法内化为高职院校时代新人的心里自觉,无法外化为行动自觉,那么这项艰难复杂的命题,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革命的故事、英雄们的故事就是鲜活生动的情感认同故事,通过这些真实鲜活的故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够非常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时代新人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高职院校时代新人能够从历史中找到属于前人的信仰的坚定力量,能够获得自身的启发,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并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思想实际,从正反两方面不断探索“大志、大德、大才、大任”教育的真理性和内涵价值,从而在情感上升华高职院校时代新人的认同度。

(三)锤炼“大志、大德、大才、大任”教育的坚强意志力

“大志、大德、大才、大任”教育的执行需要高职院校时代新人坚强的意志力。意志力的锤炼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告诫学生勿操之过急,勿期望一下子形成坚毅的品格,要在日常的琐碎小挫折,小曲折中不断磨砺自己面对困难的能力和信心。高职院校时代新人要以愚公移山的不懈精神武装自己,要有对自己未来所走道路复杂性、艰难性的充足心理准备,不断打磨自身的坚强意志力品格,敢为人先,勇立潮头。主动从革命先辈中学习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美好意志品质,不断完善自身,不怕难,不怕输,坦坦荡荡接受生活对自己的历练和洗礼,输了不怕,输了再来,咬紧牙关,永攀屹立在眼前的高峰,紧跟新时代的步伐,自觉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大军中,要有“请国家和人民放心、强国有我”的强大意志力。

(四)落实“大志、大德、大才、大任”教育的强大执行力

“四大”教育的认知度、认同感、意志力的培育,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在高职院校时代新人执行力上。高职院校时代新人“四大”教育的行动力,除了高校时代新人自身的驱动力和执行力以外,还需要高职院校借助各种途径加强高职学生行动力的持久性。如借助四史宣传教育,普及四史知识,进一步有效强化高职院校时代新人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各大网络平台公众号的宣传,红色基地的洗礼,各项社会志愿实践服务活动,让高职院校时代新人从校内到校外,校外回归到校内的双循环,提升高职院校时代新人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此外,高职院校时代新人可以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比赛等明确自身的理想信念,彰显美好的品德,夯实自身的本领,担当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

四、结语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时代局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优化发展进程下,高职院校时代新人要有时代新人的内在自觉,不断强化自身“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责任意识。在新赶考路上,做可信可爱可担当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大德大志院校
写作窍门
故事会(2021年3期)2021-02-05 02:52:58
有情况
大德歌·冬景
文苑(2020年12期)2020-11-19 13:16:26
上任去任 皆莫放任——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积微善,成大德
胸有大志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