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性现实主义视域下的中俄北极安全合作*

2022-12-30 02:23谢晓光杜洞光
区域与全球发展 2022年3期
关键词:北极俄罗斯

谢晓光 杜洞光

内容提要:北极地区的安全合作是中国与俄罗斯关系发展的里程碑事件。作为影响国家外交决策的经典理论,防御性现实主义能够解读中俄北极安全事务合作的结构与进程。一方面,当前的北极治理正朝着北极理事会主导下的“多极竞争”格局发展;另一方面,中俄由于经济互补、威胁感知、力量平衡等因素驱动发展成为较为紧密的安全合作伙伴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两国在北极地区的资源共同开采、航线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合作意识提升等安全合作程度。由于存在各国认知的差异性、全球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以及美国将北极安全军事化的危险性,中俄两国的合作面临诸多挑战。对此,应明确中俄在北极地区的核心利益与诉求,正视各国的冲突与差异,加强新兴技术领域的战略合作,打造“中俄北极+X”合作新模式与共同建立北极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基金是两国应对挑战的可选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北冰洋虽然是世界最小的海洋,但北极地区却极有可能连接世界上近75%的人口。近年来,各国频繁增加在该地区的活动。北极自然状况的系统性变化激发了各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极大兴趣,随之而来却是环境恶化、资源分配不均、地缘政治竞争、北极军事化等问题。已有文献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在中国参与北极事务方面,唐尧以参与缔结《预防中北冰洋不管制公海渔业协定》为例,讨论了中国参与构建北极国际规则的问题①唐尧:《中国深度参与北极治理问题研究:以缔结〈预防中北冰洋不管制公海渔业协定〉为视角》,载《极地研究》,2020年第3期,第383—393页。;赵洋从国家身份入手,探讨了中国如何以及怎样建构“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的政治身份;②赵洋: 《身份叙事与中国参与北极事务身份建构》,载《东北亚论坛》,2022年第1期,第96—116页。杨振姣和韩琪则从“北极命运共同体”视角,分析中国参与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维护北极海洋生态安全的相关问题。③杨振姣、韩琪: 《中国参与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的现实依据与国家实践》,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第48—57页。郭培清、杨楠认为,俄罗斯2021—2023年任北极理事会主席期间,作为观察员的中国可以考虑有选择性地参与俄罗斯所倡议的项目和主办的国际活动。④郭培清、杨楠: 《俄罗斯任职北极理事会主席及其北极政策的调整》,载《国际论坛》,2022年第2期,第50—75页。第二,在北极安全态势上,姜胤安认为,由于北极“再军事化”加剧及俄美对抗升级,北极安全形势渐趋恶化,“中国北极威胁论”的论调频出,阻碍了中国合法参与北极治理;⑤姜胤安:《北极安全形势透析:动因、趋向与中国应对》,载《边界与海洋研究》,2020年第6期,第101—114页。徐庆超认为,北极安全研究重回大国竞争的安全研究范式,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北极地区进入“战略竞争新时代”;⑥徐庆超:《北极安全战略环境及中国的政策选择》,载《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1年第1期,第104—124页。郭培清和厉召卿则认为,虽然俄美等国家在北极开展军备建设,北极安全对峙升级,但总体上北极安全仍保持“低烈度”特性,“低级政治”安全领域的合作有增无减。⑦郭培清、厉召卿:《对峙与合作:北极安全态势分析》,载《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第70—80页。第三,在中俄北极事务合作上,В.Ф.佩切利察(B.Ф.Пeчepицa)认为,中俄在北极地区具有需求互补性的互惠互利关系,中国提供资金帮助俄罗斯进行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抵御美国制裁,而俄罗斯则供给中国天然气等资源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①В.Ф.佩切利察、陈思旭:《俄中北极合作:国家利益与战略价值》,载《俄罗斯学刊》,2021年第4期,第130—135页。于会录等以其提出的国家需求结构演变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中俄北极合作的动力及决定性因素,提出了中国作为非北极国家,应该坚持对北极事务“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②于会录等:《国家需求结构演变理论及其应用——以中俄北极合作为例》,载《地理研究》,2021年第9期,第2399—2425页。综上来看,已有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讨论了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进程与中俄北极(经济)事务合作的相关领域,但是很少有对中俄北极安全事务合作的相关论述,关于合作的路径也是语焉不详。俄罗斯是传统意义上的极地大国,中国是一个海陆双权大国,③张颖:《中国海洋安全:理念认知、现实意义和实践路径》,载《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2年第1期,第19页。是地缘意义上的近北极国家,同时也是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相关方。在2022年2月北京冬季奥运会期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中,双方坦言进一步深化北极可持续发展务实合作,将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深化中国同欧亚经济联盟各领域务实合作。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2022年2月4日,https://www.mfa.gov.cn/web/ziliao_674904/1179_674909/202202/t20220204_10638953.shtml,访问日期:2022年2月8日。

二、中俄参与北极事务现状——基于防御性现实主义考量

防御性现实主义是影响国家外交决策的经典理论之一,该理论能够解读中俄北极安全事务合作的缘由与程度。中国与俄罗斯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形势下两国加强了在北极领域的资源及开采安全、航线基础设施安全与安全合作意识。

(一)防御性现实主义对中俄北极安全合作的适用性

现实主义理论是国际关系理论谱系中对国家外交政策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质导致了现实主义流派中进攻性与防御性的二元分野。进攻性现实主义者认为,由于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以及国家意图的不确定性,国家出于自我保全和获得收益的需要会尽可能地展现出进攻性行为攫取权力。各国被迫“通过军备增加、单边外交、商业(甚至自给自足)的外交经济政策和机会主义扩张”来提升其实力。①Jeffrey W., Taliaferro “Security Seeking under Anarchy: Defensive Realism Revisite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25, No.3, 2000, p.135.

防御性现实主义在一些方面与进攻性现实主义持不同观点。第一,国家并非一直寻求权力最大化,权力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国家安全才是国家的终极目标。国家倾向于保持现有权力分配,不具有天然的侵略性与扩张性。肯尼斯·沃尔兹认为,“在无政府状态下,安全是最高的目标。只有生存得到保障,国家才能安全地寻求安宁、利益和权力等其他目标”,“国家的首要考虑不是权力最大化,而是保持它在体系中的地位”。②Waltz, Kenneth Ne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Pub.Co., 1979.p.126.第二,防御性现实主义并不否认国际冲突的现实,也不否认国家的确存在的扩张动机,但认为这些动机不是普遍存在的。第三,国家之间的合作是可能的,维持现状的大国有可能相互表明自己的意图。在国际合作发生时,防御性现实主义更关注相对收益而非绝对收益。前者关注行为体进行博弈时自己的所得,而后者重视自己作为博弈的一方获益所得是否多于对方。第四,对现状感到满意的国家有可能向对方发出善意的信号,并相互认同。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增加合作的共同收益、增加不合作的成本、减少强势一方获得的单边收益、增加相互背叛的成本等策略防止安全困境、敌对升级和军备竞赛来增加他们的安全。③Charles L.Glaser, “Realists as Optimists: Cooperation as Self-Help,”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19, No.3 Winter, 1994-1995, pp.50-90.

总体来看,防御性现实主义并未像进攻性现实主义那样将权力的获取视为第一要务,也不主张国家采取进攻性的外交政策,反而认为国家的过度扩张是病态行为。因此,大国往往满足于现有的权力平衡,并且很少通过军事力量来寻求改变这种平衡,安全是丰富的而不是稀缺的,国家也没有动力寻求额外的权力。④Steven E.Lobell, “Structural Realism/Offensive and Defensive Realism,” December 22, 2017,https://oxfordre.com/internationalstudies/view/10.1093/acrefore/9780190846626.001.0001/acrefore-9780190846626-e-304, 访问日期:2022年2月3日。中国与俄罗斯是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运用防御性现实主义解读中俄在北极的安全合作有利于发现两国的共同利益,阐明其合作的动力与效率,准确把握两国未来合作的发展与方向。

(二)北极地区的权力分布态势:北极理事会主导下的多极竞争格局

北极理事会(英语:The Arctic Council;俄语:Apктичecкийcoвeт),又译为“北极议会”“北极委员会”“北极协会”等,是一个高层次国际论坛,其关注邻近北极的政府和原住民所面对的问题,总部设在挪威特罗姆瑟。目前,该组织有八个成员国,分别为加拿大、美国、俄罗斯、冰岛、挪威、丹麦、瑞典和芬兰。北极理事会是当前处理北极事务的政府间的国际论坛,也是解决北极国际事务的权威机构。除国际机构之外,美国与俄罗斯作为军事强国、北极国家与世界性大国,皆已积极开展北极治理,深度参与北极各项事务。北欧五国(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典)作为地缘与法律意义上的北极国家,①按照规定,只有有部分领土位于北极圈内的国家方可成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成员。主要关注领土争端、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与军事安全等议题。北极理事会设置观察员席,对非北极国家开放。截至2021年12月底,共有13个非北极国家获观察员地位。②13个观察员为:1998年加入的德国、荷兰、波兰和英国;2000年加入的法国;2006年加入的西班牙;2013年加入的中国、印度、意大利、日本、韩国和新加坡;2017年加入的瑞士。观察员通常会受邀参加理事会的绝大部分会议,虽然部分非北极国家希望能够参与一些深入的内部活动,但观察员并非一定能够参与某些项目和任务。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介入北极事务,③郭培清、宋晗:《加拿大原住民社会经济发展困境及其与联邦北极政策的关系》,载《区域与全球发展》,2017年第1期,第118—131页。北极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已经被纳入国际安全的子系统。美国在国际体系中拥有无可匹敌的综合实力,加之其优越的地缘位置,美国对北极地区的影响前所未有。自1867年购买阿拉斯加之后,美国便开始了对北极的探索。2021年1月,美国海军发布了一项名为“蓝色北极”的北极战略报告,报告指出,美国需要加强海军储备和伙伴关系,加快海军陆战队现代化进程。在未来几十年,美国国防部会继续扩大在北极的军事存在。④Department of the Navy, A Strategic Blueprint for the Arctic, 2021.美国陆军部在2021年1月发布的《北极战略》中也强调通过建立一支能够组建和部署经过训练并能在极端寒冷天气和高海拔条件下作战的军队,从而恢复北极的主导地位。⑤Washington, DC: Headquarters, U.S.Department of the Army, “Regaining Arctic Dominance: the U.S.Army in the Arctic,” January 19, 2021, https://api.army.mil/e2/c/downloads/2021/03/15/9944046e/regaining-arcticdominance-us-army-in-the-arctic-19-january-2021-unclassified.pdf,访问日期:2022年2月25日。美国国土安全部于2021年1月11日发布了更新版的《北极国土安全战略方针》,该文件充分利用了国土安全部广泛的职权、资源和伙伴关系,以便实现三个战略目标:通过增强持续存在及领域意识以保卫国土;加强北极地区的进入、回应与复原力;通过有针对性的国家和国际接触与合作,推进北极治理,建立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①Washington, DC: U.S.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Strategic Approach for Arctic Homeland Security,” January 11, 2021, https://www.dhs.gov/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21_0113_plcy_dhs-arcticstrategy_0.pdf,访问日期:2022年2月24日。

美国前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Mark Esper)宣称,美国实际上必须优先考虑其两个战略竞争对手,而不是同时与他们对抗,并宣称“中国第一,俄罗斯第二”。但2020年在北极地区,情况恰恰相反:俄罗斯在军事能力和经济野心方面显然是第一位的,而中国显然是第二位的。②Heather A.Conley,Matthew Melino, America’s Arctic Moment: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in the Arctic to 2050,March 2020,p.2.

俄罗斯正在大力投资,以便扩大其北极防务和经济效益。俄罗斯在北极的部署有两大版图:东方和西方。在俄罗斯东部,通过翻新机场建设雷达站,提升搜救能力,其中包括兰格尔岛(距阿拉斯加300英里)和施密特角的Sopka-2雷达系统。③Heather A.Conley, Matthew Melino, and Joe Bermudez, “The Ice Curtain: Why is There a New Russian Military Facility 300 Miles from Alaska?” February 13, 2019, https://www.tearline.mil/public_page/russiasresurgent-military-posture-in-the-arctic-a-case-study-of-wrangel-island/,访问日期:2022年1月20日。这些系统在俄罗斯广阔的北极海岸线上形成了一个“保护穹顶”,并且提高了其探测和跟踪船只和飞机的整体作战能力。俄罗斯军方最近宣布,将增加S-400导弹防御部队的数量,该部队最近部署了更先进的武器设备,以保卫其领空和海域。例如,科特尔尼岛和新泽姆利亚岛都配备了诸如Bastion-P和Pantsir-S1系统之类的导弹防御系统,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分层海防安排,可以确保深入北极中部的领土安全。④Matthew Melino, Heather A.Conley, and Joe Bermudez, “The Ice Curtain: S-400 Deployments and Enhanced Defense of Russia’s Western Arctic,” December 20, 2019, https://www.tearline.mil/public_page/the-icecurtain-s-400-deployments-and-enhanced-defense-of-russias-western-arctic/,访问日期:2022年2月26日。这种能力加强了俄罗斯在巴伦支海的力量投射能力,并增强了俄罗斯拒绝北约或美国军队从空中、海上或陆地进入的能力。俄罗斯已完成了Grom-2019等军事演习(并发出信号),其中包括: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俄罗斯的四支海军舰队,12,000名士兵,在巴伦支海发射两枚核弹头以及其他几枚常见的导弹。俄罗斯在北极的努力主要是为了领土防御和保护俄罗斯的第二次打击能力。然而,俄罗斯不断增长的进攻能力(包括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精确打击等),都是在俄罗斯北极西部进行测试、演习和部署的,并且被设计成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无法探测到的。俄罗斯现代化的地下和水面海军由无人水下航行器(UUV)提供支持,并结合其电子战能力,将对美国国土防御产生战略影响。①Heather A.Conley, Matthew Melino, America’s Arctic Moment: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in the Arctic to 2050, March 2020, p.2.

中国于2013年5月15日正式成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与美国和俄罗斯相比,中国在北极的主要参与项目则是经济开发、航道运输、资源勘探、环境监测与科学考察等,军事安全层面的参与程度偏低。在2018年发布的《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中,明确把中国作为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相关方。该文件同时指出,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肩负着共同维护北极和平与安全的重要使命。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2018年1月26日,http://www.scio.gov.cn/zfbps/32832/Document/1618203/1618203.htm,访问日期:2021年6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③《习近平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2017年1月19日,http://www.gov.cn/xinwen/2017-01/19/content_5161087.htm#1,访问日期:2022年4月3日。北极理事会虽然是处理北极事务最大的国际机构,但其权力分配依旧不均衡。美国与俄罗斯凭借超强的军事实力与综合国力在军事等诸多安全领域的深度介入,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当前的北极治理正朝着北极理事会主导下的“多极竞争”格局发展。

(三)中俄北极安全合作事务的重点方向

在2020年3月俄罗斯公布的《2035年前俄联邦北极国家基本政策》中,俄罗斯明确表示,保护其在北极的主权与领土完整是最高的国家利益。④白峻楠:《<2035年前俄联邦北极国家基本政策>解析》,载《国际研究参考》,2020年第4期,第11页。除此之外,北极地区也是拉动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引擎和重要的军事战略安全区。实际上,俄罗斯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经历了由反对到欢迎的曲折历程,⑤李建民:《浅析中俄北极合作:框架背景、利益、政策与机遇》,载《欧亚经济》,2019年第4期,第14页。这与中俄关系发展的大趋势密切相关。首先,是在威胁感知方面。俄罗斯态度转变最主要的原因在于: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美欧掀起对俄罗斯的全方位制裁,其中包括:美欧油气管道公司与俄罗斯企业的合作戛然而止,使俄罗斯北极开发严重受挫。中国可以在资金与技术等方面对俄罗斯提供支持,通过加购能源的方式缓解俄罗斯的经济危机。俄罗斯认为,自己与中国没有重大的安全争端或分歧,因此对寻求与中国建立更密切的政治和军事关系几乎没有什么意见。①Alexander Korolev, “On the Verge of an Alliance: Contemporary China-Russia Military Cooperation,”Asian Security, Vol.15, No.3, 2019, p.10.这反过来又促进了俄罗斯与中国的军售和其他安全合作。其次,是在力量平衡方面。俄罗斯与中国的安全合作使进攻能力朝着有利于中国和俄罗斯的方向转变。与俄罗斯和美国相比,中国的海军、空军和战略地对空导弹(SAMs)有所增加。与此同时,中国和俄罗斯进行了重大的现代化军事安全合作,提高了打击与防御能力。例如,俄罗斯用伊斯坎德尔综合设施取代了大部分老式的SS-21短程弹道导弹系统。同样,解放军海军水面作战人员的数量在这段时间内保持不变,但超过20艘新级别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取代了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设计和发射的舰艇。②IISS, The Military Balance, London: Routledge, 2018.参见:RAND Corporation, Andrew Radin, Andrew Scobell, et al., China-Russia Cooperation: Determining Factors, Future Trajectories,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November, 2021, pp.136-138.最后,两国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俄罗斯和中国继续在国际和地区论坛上进行合作,认为这些论坛必须遵守国际法和准则,同时尊重国家主权。

在经济互补、威胁感知、力量平衡等因素的推动下,中俄关系发展成为较为紧密的安全合作关系。2019年,中俄元首决定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明确了新时期伙伴关系向更高级别提升,并在共同演习、北极安全等领域开展更加密切的合作。③RAND Corporation, Andrew Radin, Andrew Scobell, et al., China-Russia Cooperation: Determining Factors, Future Trajectories,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November, 2021, p.134.目前,中俄两国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两国元首和总理的定期互访,政府间与企业间的经贸、能源、卫生、科技、信息技术等各层级完备的交往机制,为两国在北极地区进行深度合作提供了重要基础。

1.增强资源开采合作的安全性

俄罗斯和中国在能源开采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西方的制裁使俄罗斯获得资本较为困难,无法在其能源领域进行更多的投资,而中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对俄罗斯这样一个主要供应国更具吸引力。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Yamal LNG project)是当前两国资源开采合作最成功的范例。2013年,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亚马尔项目上进行了合作。2016年,中国企业在该项目上追加了130亿美元的投资,使俄方企业在该项目中的股份占比达到约30%。①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Russia and China in Central Asia, the Russian Far East, and the Arctic, February, 2018, pp.3-37.中国企业也获得了亚马尔二期项目的股份。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俄罗斯能源出口路径。对中方来说,与其他油气运输路线比较而言,获取北极液化天然气的速度更快且成本更低,这让中国得以实现能源进口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马六甲困局”。中国派遣技术团体向该项目提供技术支持,获得了在极恶劣环境条件下生产天然气的经验和知识,这为中国未来成为北极油气能源生产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②Nadezhda Filimonova and Svetlana Krivokhizh, “China’s Stakes in the Russian Arctic,” January 18, 2018,https://thediplomat.com/2018/01/chinas-stakes-in-the-russian-arctic/.fw, 访问日期:2022年2月18日。未来,中俄需要继续加深北极油气资源开发项目合作,深入开发亚马尔项目,并寻找油气资源新项目,争取在北极稀有金属、战略性矿产项目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

2.加强北极航线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性

中、俄两国都寻求扩大北海航线沿线的北极基础设施,这一努力也会使双方受益。③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 Partners, Competitors, or a Little of Both? Russia and China in the Arctic, Washington, DC, March 2021, p.7.为了抓住机会,中国对俄罗斯北极天然气的开发进行了大量投资,培养在北海航线上从事商业航运的能力,并把北极丝绸之路的愿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④Yang Jian, Henry Tillman.“Perspective from China’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Polar Silk Road,” The Arctic in World Affairs: A North Pacific Dialogue on Arctic 2030 and Beyond—Pathways to the Future:, pp.275-292.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表示,开发北极航道,需要更大的投资,俄罗斯单独完成此项任务是相当困难的。俄罗斯外交部北极国际合作特命大使尼古拉·科尔丘诺夫也表示,俄罗斯就北极航道开展国际合作持开放态度,中国是俄罗斯发展北极航道的重要伙伴。⑤中国日报:《中俄深化北极合作 “冰上丝路”让世界共享红利》,2019年6月6日,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1906/06/WS5cf8cd45a31011d294daa64c.html,访问日期:2022年1月27日。

《中国的北极政策》文件指出,中国发起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合作倡议,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为促进北极地区互联互通和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合作机遇。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2018年1月26日,http://www.scio.gov.cn/zfbps/32832/Document/1618203/1618203.htm,访问日期:2021年6月28日。“冰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将“一带一路”与北极航线建设无缝衔接。中俄目前已开展一系列合作,包括在扎鲁比诺(Zarubino)建设一个港口,这将大大增加北极航线的通航能力。①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2019 Report to Congress”, November 2019,https://www.uscc.gov/sites/default/files/201911/2019%20Annual%20Report%20to%20Congress.pdf, p.342,访 问日期:2022年2月28日。中国企业也在协助阿尔汉格尔斯克(Arkhangelsk)的深水港建设,中国保利集团已表示,愿意为连接西伯利亚铁路和阿尔汉格尔斯克的别尔科穆尔铁路(Belkomur Railway)项目提供融资。②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Russia and China in Central Asia, the Russian Far East, and the Arctic, February, 2018, pp.3-37.通过航线开辟与港口建设,中国的贸易路线更加多样化,北极航线极大缩短了中国通往欧洲的运输时间与运输成本。与苏伊士运河航线相比,中国往返欧亚大陆的北极航线可大约缩短1.4万公里的航程。

3.提升安全合作意识

自2014年以来,中俄在北极的合作逐渐增加,但其合作仍以经济合作为主,政治领域的合作相对较少。即使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也主要是填补北极港口、公路、铁路、能源和通信基础设施的资金缺口。未来,中国的参与度会扩大。在美国对格陵兰岛施加压力之前,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天然气丰富的亚马尔半岛和北极东部。随后,中国在芬兰的港口、铁路扩建和水下光缆的计划,开始受到一些国家的欢迎。③Luke Patey, “Managing US-China Rivalry in the Arctic, Small States can be Players in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October 9, 2020, https://www.diis.dk/en/research/managing-us-china-rivalry-in-the-arctic, 访 问 日期:2022年3月8日。面对北极极端自然条件的挑战与美国北极军事化战略的影响,中、俄两国有必要设置安全合作议程并适度提升安全合作水平。俄罗斯军方通过频繁军事演习提升其北极掌控能力。“东方2018”演习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不仅因为演习规模庞大(共有超过30万军队、3.6万辆坦克和1000架飞机参与演练),还因为这是俄罗斯首次有中国军事人员参加的军事演习。④Heather A.Conley, Matthew Melino, Nikos Tsafos, etc., A Report of the CSIS Europe Program: America’s Arctic Moment,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in the Arctic to 2050, March 2020.2019年4月,中俄签署了一项协议,设立一个联合研究中心,中心将监测北海航线沿线的冰雪状况,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信息。⑤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 Partners, Competitors, or a Little of Both? Russia and China in the Arctic, March 2021, p.9.在塑造安全合作议程方面,中国要保持审慎与谦虚的态度。北极对俄罗斯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对中国的重要性。中国在北极没有领土。相比之下,俄罗斯是一个北极国家,北极在俄罗斯人的心理中根深蒂固,是俄罗斯人的永久愿景。此外,俄罗斯还将其在该地区的投资视为其安全和经济发展考量的关键支柱。尽管中国越来越积极地推动其在该地区的合作,但北极仍不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①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 Partners, Competitors, or a Little of Both? Russia and China in the Arctic, March 2021, p.10.

三、中俄北极安全合作面临的挑战

目前,北极区域的安全和管理等问题是各国无法单独承担的技术挑战,需要各国汇集资源、交流信息和分享最佳做法。然而,北极仍然是一个极端的环境区域,“蝴蝶效应”屡见不鲜。虽然中俄在北极已经进行了多项合作且成效显著,但中俄及其他国家对北极的认知差异性,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美国等相关国家推行北极战略军事化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俄北极安全合作的进程。

(一)各国认知差异性带来的挑战

2013年5月15日,意大利、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虽然北极理事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理北极的国际合作程度,但北极国家间以及北极理事会正式成员和北极理事会其他观察员之间存在众多的认知差异,在解决方案上也存在诸多矛盾。第一,对北极国家的身份定位认知。当前,北极地区的治理归根到底是主权国家间的治理,主权国家有其内在的国家利益与价值取向:一方面,相关国家意图巩固自己的地位,最大程度上攫取北极利益;另一方面,阻碍域外国家谋取北极国家身份,并争夺北极资源。基于此,北极理事会对给予域外国家北极相关身份极为谨慎。俄罗斯北极理事会特使尼古拉·科丘诺夫(Nikolai Korchunov)表示,“俄罗斯无意将其权力分给其他国家。”②Indo-Asia-Pacific Defense Forum, PRC’s Arctic Ambitions Out of Sync with Russia’s Long-term Interests,April 28, 2021,https://ipdefenseforum.com/2021/04/prcs-arctic-ambitions-out-of-sync-with-russiaslong-term-interests/, 访问日期:2022年2月16日。虽然如此,包括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荷兰和波兰在内的非北极国家还是北极理事会下的永久观察员,正式观察员虽然没有在理事会的表决权,但自动享有参与理事会的权利,同时拥有发言权和项目提议权。第二,对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对北极战略资源的探索与环境保护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认知。中俄认为,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北极战略资源的探索与环境保护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是北极航道合作的优先事项。而挪威、丹麦等北极国家与韩国、日本等域外航运与贸易大国则认为,打通亚欧间高纬度整体运输通道才是参与航道开发的主要诉求。加拿大则更强调对北极相关水域的主权,并认为西北航道的开发是加拿大北极政策的优先方向。①赵隆:《中俄北极可持续发展合作:挑战与路径》,载《国际问题研究》,2018年第4期,第62页。美国认为其本身是北极大国,北极安全环境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全与海外利益保护,因此,美国增加北极军队国防开支,加强海军在北极的军事存在,深化与盟友间的军事合作,并寻求打造一支更为强大的北极海军陆战队。由此可见,各国对北极的认知大相径庭,如何处理各国的认知冲突是和平开发、利用北极的前提。

(二)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据预测,北极将在21世纪30年代的大多数夏季处于无冰状态,北极气候变暖的速度比气候变化模型所预测的要快得多。②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Changes in the Arctic: 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 Updated March 30, 2020, p.22.这的确会为西北通道通航和北极航线运输、开采潜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以及扩大渔业、旅游业提供机会。然而,北极的海洋、土壤和空气温度变暖,永久冻土融化,植被和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北极气旋的变化等,将影响该地区的传统生活习惯,并增加环境污染、食物供应、安全、文化损失和国家安全的风险。相关影响已经体现在森林火灾、入侵动植物物种的到来以及包括漂流冰、冰冻雾和冰风暴在内的海洋条件的恶化。北极变暖的加剧导致北冰洋的海冰迅速消失,随着海冰融化,其高反射的白色表面被高吸热的蓝色海水取代。从原来的以白色冰面反射阳光到蓝色海水吸收阳光的转变,加速了北极气温的上升,这就增加了气候变化的危险趋势。因此气候变暖一旦发生便会产生加速效应。而气候变暖的一大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增加。③Internation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The Ocean and Cryosphere in a Changing Climate: Special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2020, pp.49-51.极端的温度、长时间的黑暗和长时间的日光、高纬度、季节性的挑战和不断变化的地形,以及快速变化的天气模式决定了北极的条件。日益频繁和强烈的冬季风暴增加了风险,物理环境的短期变化使军事力量面临不可预测的风险。①Headquarters, Department of the Army: Regaining Arctic Dominance—The U.S.Army in the Arctic,January 19, 2021, p.5.中俄应认识到,与气候相关的风险本质上是安全问题,并且应该就如何降低这些风险进行有效对话并采取措施。

(三)美国对北极军事化而带来的安全挑战

2021年1月5日,美国海军部长、海军作战部长和海军陆战队司令官联合签发的《蓝色北极——北极战略蓝图》指出:“北极地区的和平与繁荣越来越受到俄罗斯和中国的挑战,这两个国家的利益和价值观与美国大相径庭。在如何控制日益触手可及的海洋资源和海上航线、意外军事事故和冲突以及北极地区大国竞争的外溢等问题上存在分歧,这些都有可能威胁到美国的利益和繁荣。”②Department of the Navy, A Strategic Blueprint for the Arctic, 2021.p.2.因此,《蓝色北极——北极战略蓝图》提出了美国海军保障其北极长期利益的三大安全战略举措:一是维持在北极的长期存在,二是强化伙伴关系,三是加强美国海军的北极行动能力。③Department of the Navy, A Strategic Blueprint for the Arctic, 2021.p.2.2021年1月19日,美国陆军司令部发布了一项名为《重新获得北极优势:在北极的美国军队》的战略报告。报告指出,自1867年从俄罗斯购买阿拉斯加以来,美国军队就一直驻扎在阿拉斯加。这体现了美国意欲营造一种历史关联感来掩盖其对北极军事化的事实。报告继续提出,联合部队对中国和俄罗斯的竞争优势的削弱是国防部必须优先考虑的核心问题。④Headquarters, Department of the Army: Regaining Arctic Dominance—The U.S.Army in the Arctic,January 19, 2021, Foreword.因此,陆军将组建一个多领域特遣部队,并调整其在阿拉斯加的战斗部队,以便夺回美国陆军在北极的主导地位。⑤Headquarters, Department of the Army: Regaining Arctic Dominance—The U.S.Army in the Arctic,January 19, 2021, Foreword.美国陆军将通过调整陆军的生成、姿态、训练和装备方式,在极端条件下执行扩展的多领域作战,重新获得寒冷天气和高海拔地区的优势。陆军将实施综合解决方案,强调在极端寒冷和山地环境中的作战准备,并增强其人员和设施的弹性。陆军致力于在北极极端条件下满足联合作战人员需求,若恢复这种优势,可以使联合部队指挥官动用全方位的陆地资源支持作战。⑥Headquarters, Department of the Army: Regaining Arctic Dominance—The U.S.Army in the Arctic,January 19, 2021, pp.20-21.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这份海军部的蓝图与陆军部的报告依旧是一份以大国作为主要对手,延续特朗普政府“大国竞争”战略思想并服务于拜登政府的地区性战略规划文件。美国的北极军事化策略将会加剧中美俄在北极地区的大国对抗态势,危及中俄倡导的“冰上丝绸之路”,冲击北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①王丛丛:《美国北极政策军事化及其影响》,载《战略决策研究》,2021年第2期,第34页。

四、中俄北极安全合作的路径选择

首先,要明确中国与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核心利益与诉求,正视各国的冲突与差异。防御性现实主义沿袭了经典现实主义关于权力界定利益、国家利益决定国家行为的普遍性观点。与进攻性现实主义不同的是,防御性现实主义并不否认国际冲突的存在,主张国际合作是基于冲突与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冲突并不占国际关系的主流,反而可能成为国家之间的“缓冲阀”或“润滑剂”。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各国在北极地区的安全合作存在冲突或差异性看法是正常事件,这当然也包括中俄的冲突与差异性,但这并不影响中俄两国持续性合作与发展的主流方向。根据2020年俄罗斯颁布的北极基础政策报告,外国日益增加的军事存在被认为是对国家安全的挑战,因为它增加了北极地区冲突的可能性。该报告还指出,北极地区冲突的可能性不断增加,需要俄罗斯不断增加军事存在。②“Укaз Пpeзидeнтa PФ oт 05.03.2020 N 164 ‘Oб Ocнoвax гocyдapcтвeннoй пoлитики Poccийcкoй Фeдepaции в Apктикe нa пepиoд дo 2035 гoдa,’” 5 мapтa 2020 гoдa, https://legalacts.ru/doc/ukaz-prezidenta-rfot-05032020-n-164-ob-osnovakh/, 访问时间:2022年4月3日。据此我们不难看出,俄罗斯将北极视为自己的“主权地区”,主权利益不容践踏。与此同时,该报告旨在加强俄罗斯与北极国家的双边关系以及俄罗斯在各种区域合作模式中的地位,特别是北极理事会、北极五国和巴伦支欧洲—北极理事会。该报告的一个具体目标是,确保北极理事会成为协调北极国际合作的关键区域机构。这可能意味着,俄罗斯仍然支持北极理事会作为主要的区域合作平台,不支持将北极理事会的职能转移到其他论坛。③SIPRI Insights on Peace and Security, A Strategic Triangle in the Arctic? Implications of China-Russia-United States Power Dynamics for Regional Security.No.2021/3, March 2021, p.4.俄罗斯驻北京大使杰尼索夫说:“北极不仅仅意味着俄罗斯的北极航道,还涉及加拿大等其他国家的水域,中国在大规模参与北极事务之前,必须与这些北极国家彼此协商达成一致。”目前来看,中国在北极地区的主要诉求依然在经贸与技术领域上,安全、军事战略诉求排在次要位置。因此,两国互相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关切是进行战略合作的前提与基础。

其次,加强新兴技术领域的战略合作,共同应对极端气候危机。以智能化为核心,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发展。新科技革命下的颠覆性技术①这里所讲的科技革命,实质是指第四次工业革命。相比于前三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更接近于所谓的“颠覆性技术革命”。颠覆性技术指的是一种对传统或主流技术产生颠覆性效果的技术。根据麦肯锡公司发布的《12项决定未来经济的颠覆性技术报告》,颠覆性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机器人、智能驾驶、云计算等智能化技术,以及下一代基因组、先进材料和可再生能源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工业领域,涉及政府、私营企业、民间机构、广大民众等各个主体,以及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是全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可能直接影响中俄北极治理。例如,人工智能被看成是具有军民两用性与改变国际力量对比的颠覆性科技力量,催生出新的观念,激发了新的社会思潮。5G通信技术能够运用于恶劣气候条件下北极航运的冰清水文勘探和大陆架海底勘测等场景。这一系列可能出现的剧烈变化将有可能重新定义北极资源与行为体,加速北极权力结构调整与秩序变革,重塑北极治理规则和制度体系,还可能打破既有身份认知壁垒,形成新的安全合作方式,或产生新的安全困境。②徐广淼:《变动世界中的北极秩序:生成机制与变迁逻辑》,载《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21年第1期,第115页。因此,中俄加强新兴技术领域的战略合作刻不容缓。要加强两国高科技公司、军工企业、科研院所与高校之间的技术往来。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末,北极的许多环境挑战(如放射性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平流层臭氧层损耗的影响等)都不是源于北极。③Kristina Spohr and Daniel S.Hamilton Editors, The Arctic and World Order, Paul H.Nitze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2020, p.50.至关重要的是,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北极地区的发展速度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地方都要快,也更为显著。北极地区的地表温度上升速度是其他地区的两倍多;极地海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退和变薄;酸化现象在冷水中尤其明显;永久冻土正在腐烂和坍塌;格陵兰冰盖表面的融化正在为北大西洋注入淡水。④Kristina Spohr and Daniel S.Hamilton Editors, The Arctic and World Order, Paul H.Nitze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2020, p.52因此,要尽量减少甚至终止旨在生产位于高纬度地区的大量碳氢化合物储量的计划。总的来说,这种全球气候紧急情况的事实表明,将北极视为一个有自己政策议程的独特区域是没有意义的。相反,我们需要将北极纳入全球视野,从地球系统的角度评估该地区的发展以及这些发展对全球系统的影响。①Kristina Spohr and Daniel S.Hamilton Editors, The Arctic and World Order, Paul H.Nitze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2020, p.53

再次,可打造“中俄北极+X”合作新模式,对冲美国将北极安全军事化的风险和压力。根据国家对国际秩序的态度,可粗略划分为满意国与不满意国。防御性现实主义认为,对现状感到满意的国家有可能向对方发出善意的信号,并相互认同。建构主义也有相同观点,即国际合作的制度保障也是建立在相互认同的基础之上。北极地区国家不多,但多为发达国家。北极域外国家②这里所讲的北极域外国家指传统北极八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挪威、瑞典、丹麦、芬兰和冰岛)以外的国家。这与中国政府将我国定义为“近北极国家”与“重要利益相关方”并不冲突。参与北极事务的热情与日俱增,虽然有能力参与北极开发建设的国家多为经济和科技大国,但这些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旧突出。而且,北极日益受到大国北极战略军事化的影响。中、俄两国合作亟需在现有进展的基础上开拓新领域、探索新模式,实现提质升级。两国可在拥有优势的领域效仿东北亚地区区域合作的“中日韩+X”合作模式开展“中俄+X”合作,与其他国家分享成功北极治理经验。两国可在凝聚广泛共识、提升合作水平、发挥互补优势、推动区域内外共同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展开机制化、系统化合作,加强在可持续经济、生态环保、能源生产与供应、极端条件减灾、抑制新冠肺炎疫情、航运、海上搜救与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两国可以建立一个提高透明度的事先通知制度,作为一种具有政治约束力的独立信任和安全措施,向所有计划在北极地区开展科技、能源、军事活动的国家开放。两国主管部门可协同外交部门,通过对话磋商探讨确定合作方式和项目,根据需要举办联合研讨会、人员交流与培训等活动。

最后,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可共同建立北极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基金,为两国深入开发利用北极注入新动力。中、俄两国应充分利用其在北极科学方面的优势,包括由机构和学者组成的强大科学网络,增加专门用于北极科学和研究的预算,并扩大对整个北极圈的研究活动。同时,吸纳北极土著居民的融入,因为他们在该地区的知识和经验是宝贵的。通过建立中俄北极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基金,可以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增加设在北极的中俄科学研究站数量;促进与渔业、旅游业和航运业的公私合作,与当地社区密切协调和合作,增加观测覆盖范围,提高安全意识;通过与“中俄北极+X”合作项目对接,促进北极、近北极国家和地区或次区域贸易投资活动的发展;通过支持国际规范和协议,利用《加强北极国际科学合作协定》建立其他以科学为基础并优先保护该地区的规范和条例。相关做法将建立与科学收集、数据监测和分析相关的透明度和规范,并将有助于开展关键研究。①Heather A.Conley and Matthew Melino, America’s Arctic Moment: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in the Arctic to 2050, March 2020, p.6.

五、结语

近年来,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处在历史最高水平,双方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保持高度信任与合作。迄今为止,中俄在北极的安全合作存在于经济、科研、资源开采、航行等低级政治安全领域。尽管美国和俄罗斯继续加强在北极的军事存在,但中国在北极活动中一直优先考虑“软安全”问题而保持低调。这使得中国能够坚持对北极采取不具威胁性的方式进行合作开发。更有可能的是,中国将继续通过“冰上丝绸之路”——北极版的“一带一路”倡议,巩固和加强其在北极的软实力。在世界面临百年之未有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与世界重返大国战略竞争的大背景下,中俄开展北极地区的安全合作无疑为两国关系发展奠定了新基础,注入了新动能,提升了新绩效。

猜你喜欢
北极俄罗斯
俄罗斯猫展
南极和北极一样冷吗
北极监视系统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严防死守
欲盖弥彰
北极飞来毛脚鵟